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775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办公楼设计任务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3 年 2 月 26 日至 2013 年 6 月 2 日题 目: 办公楼设计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土木工程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2009级 指导教师: (签名)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 (签名)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一、毕业设计题目:办公楼设计二、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目的:使学生毕业前,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学习、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设计的方法,获得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要求:在毕业设计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下列任务: 1用中文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建筑和

2、结构方案的概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内外装修做法及材料,设计心得体会等(大约2500个印刷字符)。2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1)电算部分(计算机打印输出)框架结构的内力及配筋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层建筑技术开发部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分析程序PKPM(2010)。电算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装订成册。(1)几何数据文件各结构标准层几何信息。(图形文件)(2)荷载数据文件各荷载标准层处加荷载信息。(图形文件)(3)计算结果汇总文件*abs.txt(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及位移输出文件)(4)构件配筋结果文件所绘施工图所在层梁、柱、剪力墙配筋。(图形文件)(5)构件产生

3、内力文件底层柱底内力。(图形文件)(6)超筋超限信息各层梁柱超筋超限。(7)轴压比输出各标准层轴压比。(图形文件)2)手算部分(按格式书写)毕业设计过程中,各部分结构手算,所选取的结构应为电算分析框架结构所在的结构单元。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楼(屋)面板设计计算,某层结构单元楼(屋)面板(主楼部分),包括结构布置、截面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计算及配筋草图。(2)楼梯(主要出入口)结构设计计算,各层楼梯梁板(梯屋面板除外),包括截面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计算。(3)框架结构设计,选取某一横向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包括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下的内力分析,采用迭代法

4、;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采用D值法,选取某列柱和某层梁进行内力组合;构件配筋计算。(3)基础结构浅基础,要求确定基础底面尺寸,计算基础底板配筋,选取结构单元纵、横向两根典型基础梁进行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桩基础,要求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及各种类型桩承台分析计算。手算计算书要求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纸,用仿宋字,兰色或黑色墨水笔书写,不得涂改。纸芯尺寸要求 见右图,答辩前应将手算计算书用学校统一封面装订。3绘制下列图纸1)计算机绘图建筑方面:(A1图)平面图:一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地下室平面、正立面图,比例1200。(二道轴线尺寸);结构方面:(A1图)基础结构布置及基础详图、所计算

5、主楼的楼面配筋详图、标准楼层柱网平面布置及配筋图、梁平面布置及配筋图;2)手工绘图:建筑方面: (1)平面图:二层平面;(二道轴线尺寸)(2)立面图:侧立面图。(A1图)(3)剖面图(12个);(4)总平面图,比例11000(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含: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密度,绿地面积,绿地率,停车面积,停车数量)。(A1图)(5)主要设计说明。(约300字,仿宋字写于图中)结构方面:(1)楼梯详图;(A2图)。4答辩应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按学校统一规定的以下顺序和格式装订):第一本:1)毕业设计专用封面(附件一);2)目录;3)中文编写(大约2500个印刷字符)的设计说明书(含摘要、

6、关键词);4)计算书(采用学校统一规定格计算书装订);5)谢辞6)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7)附录。第二本:1)毕业设计专用封面(附件一);2)目录;3)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附件二);4)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件三);5)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附件四);6)诚信承诺书(附件五);7)指导教师评审表(由答辩委员会负责放入);8)评阅人评审表(由答辩委员会负责放入);9)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由答辩委员会负责放入)。第三本:1)毕业设计专用封面(附件一);2)电算部分计算书目录;3)电算部分计算书(计算机输出数据文件打印);其它:1) 手工与计算机绘制的设计

7、图纸(答辩后再按要求折迭);2) 计算书草稿纸(要求按照土木工程系指定的计算本),并按本编号上交;3) 存入所有设计成果的光盘;4)毕业设计答辩提纲(包括设计原则,思路,计算方法以及创新等方面)。备注:1)以上材料在答辩完前,必须完成相关所有签字;2)以上材料在答辩完后,采用学校统一制作的资料袋装袋后上缴;3)以上所有附件可登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土木系网站专栏下载。三、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成绩评定要求:1.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应在规定的设计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外出者必须事先向指导老师说明情况。凡点名缺勤达到20%者(含请假、迟到、早退)毕业设计不得申请优秀答辩;点名缺勤达到30%者(含请假、迟到、早

8、退)取消毕业设计答辩资格。2.参加小组答辩(以设计题目分组),成绩排在倒数5名以内的学生由答辩委员会投票决定成绩。成绩被评为“不及格”者,本年度内不进行复答辩。四、阶段要求与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时间为2013年2月26日至6月2日:共14周。项 目时间安排周数成 果 检 查成 果 上 缴建筑方案布置02/25-03/061.503/06检查建筑方案图103/06上缴建筑方案图结构方案布置03/07-03/100.503/10上缴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调整03/11-03/171.003/15检查建筑方案图2结构方案调整03/18-03/241.003/22检查结构布置图结构电算03/25-04/072

9、.004/07上缴“成果第三本”楼盖结构设计04/08-04/141.0基础结构设计04/15-04/211.004/19检查结构计算底稿1.04/21上缴中期检查表框架结构设计04/22-04/250.5楼梯结构设计04/26-04/280.504/28上缴“成果第一本”画建筑设计图04/29-05/122.005/10检查建筑设计图1画结构设计图05/13-05/262.005/24检查结构设计图105/26上缴“成果第二本”和草稿本(统一用纸)总结与考试05/27-05/300.505/30检查全部设计成果并签字毕业设计答辩05/31-06/020.5提交与展示全部设计成果注:学校毕业设

10、计专用机房开放时间: 03/04-05/30 共13周。 五、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参考资料 见各设计题目。 2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 (2)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浙江大学土木系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民用房屋设计与施工同济大学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材。(5)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上、下册,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编写组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研究院主编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10)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

11、072011)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11)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六、图签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办公楼设计一、设计条件:1、建设地点:福州市区,基地如图。地盘地质情况见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二)。2、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3、层数:68层4、层高:标准层:3.3m;商店:依需要设置。5、垂直交通:设置电梯和楼梯,应满足防火要求。6、沿街裙房可设置12层营业商店,内设营业厅、办公室、仓库、卫生间等,在满足密度、绿化等要求的情况下,裙房各层面积宜大于标准层面积20%。二、主要经

12、济技术指标:1、用地面积:根据选用地盘而定。2、总建筑面积:约15000 m23、容积率6.04、建筑密度35%5、绿地率30%6、停车率:10%(地下8%、地面2%)三、设计要求:1、办公室部分入口设门厅、传达、收发室。2、一层应设消防控制中心(40m2,门直接开向室外)。3、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主要有水池600吨;水泵房50m2;变配电房110m2(净高4.2m以上);发电机房40m2。其余为停车库。4、标准层为办公楼用房,空间分隔及房间设置参阅办公类建筑。5、总平面中建筑退距等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规定。四、参考资料: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2、高层建筑设计3、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中

13、国建筑工业工出版社)4、建筑设计资料集5、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精萃 于文、李杰。N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更改记录更 改 原 因更 改 内 容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主要参考文献1建筑设计参考资料(1)建筑设计资料图集(2)建筑设计规范2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 (2)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浙江大学土木系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民用房屋设计与施工同济大学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材。(5)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上、下册,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设计编写组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研究院主编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14、010-2010)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11)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二)1 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的场地位于 内。勘察时拟建场地的东侧为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周边均为道路。拟建建筑物的具体工程概况详见表1:拟建建筑物工程概况 表1建筑物名称地坪标高层数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基础型式荷重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勘察等级m层mm2kN商住4.50桩基二级二级二

15、级乙级研发楼综合楼三级拟建物具体位置、平面形状及层数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1)。拟建物地基允许变形值为: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L为柱距),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办公楼、研发楼为0.003,综合楼 为0.004。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第3.1.1条规定,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规定,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按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3.3条规定,拟建建筑物的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的设计单位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系 。受的委托,

16、我院承担其拟建的“(办公楼、研发楼、商住楼)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1.2 勘察目的及要求本次勘察主要目的除查明场地一般的工程地质条件外,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应查明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并判定下卧软弱层的形状及厚度,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对场地(附件一)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3、判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判定场地的地震效应及可能存在的砂土层的地震液化效应,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4、提供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

17、案并选择合适的持力层,并对基础的施工提供建议。5、未尽事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详细勘察阶段要求进行。1.3勘察依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13-84-2006)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 13-07-2006)福建省建设厅、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号文及闽建设200310号

18、文)1.4 勘察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4.1 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共投入5台“XY-100型”油压钻机,于2009年5月13日进场施工,并于2009年6月11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具体完成工作量详见表2。 1.4.2 工作质量评述a、勘探点布置及深度本次勘察勘探点沿建筑物轮廓、角点进行布设,共布设*个钻孔(编号为ZK42ZK69),其中控制性钻孔*个,一般性钻孔*个。在勘察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段的岩土层面起伏较大,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加密钻孔*个(编号为BK*)。勘察控制的网度满足规范要求,具体位置详见“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图号1)。勘探孔的深度根据拟建物特征及岩土层结构,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控

19、制。e、野外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在勘探中,采用敞口式中厚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粘性土)、薄壁取土器,静压法(软土)取原状土样,主要做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砂样主要在标贯器中采取,主要做颗粒分析试验;地下水试样在钻孔中采用小吊瓶采取,作水的腐蚀性分析试验。采样的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要求。室内土工试验按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500123-1999)进行,由我院委托具有相同资质的泉州泉成勘察有限公司土工试验室承担完成;水质分析试验委托具有相同资质的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中心实验室承担完成。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建

20、筑的场地位于 *内。勘察时拟建场地的东侧为其他企业建设用地,其他周边均为道路。拟建场地的地貌类型属滨海相冲淤积平原,现有地形较平坦开阔,其钻孔的地面黄海高程介于3.545.46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2.00m。2.2 场地地层岩性特征根据勘察钻孔揭露的地质资料可知,地基土主要可分为素填土、填石-1、粉质粘土、淤泥、中砂、淤泥、粉质粘土、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辉绿岩残积粘性土-1、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等13个岩土层,现将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2.2.1素填土浅黄、灰褐等杂色,松散,干稍湿。回填土以的残坡积粘性土、砂土为主,回填时间3年以内,压密性差,属欠固结土。本

21、层全场均有揭露,厚度为1.206.70m。填石-1: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强风化岩、中风化岩等块石回填为主,时间3年以内,含量约30-80%左右,粒径一般为0.501.50mm左右,压密性差,属欠固结土。 顶板埋深为1.204.30m,厚度为0.703.90m。2.2.2粉质粘土灰褐、浅灰色,可塑偏软,湿饱和。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的砂颗粒,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 顶板埋深为2.104.60m,厚度为0.603.40m。2.2.3淤泥深灰、灰色,流塑,饱和。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有机质、腐殖质,质较纯,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干强度、韧性低,切面较光滑,轻微摇振反应。本

22、层全场均有揭露,顶板埋深为2.706.70m,厚度为0.509.70m。2.2.4中砂灰、浅黄色,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饱和。以中砂为主,局部为细砂或粗砂,含少量泥质,砂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其级配较差。 顶板埋深为6.0013.50m,厚度为0.505.80m。2.2.5淤泥深灰色,流塑,饱和。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有机质、腐殖质,质较纯,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干强度、韧性低,切面较光滑,轻微摇振反应。 顶板埋深为6.0010.30m,厚度为0.607.40m。2.2.6粉质粘土灰褐、灰黄色,可塑,饱和。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的中细砂颗粒,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本

23、层仅办公楼东南侧的ZK57孔和研发楼北东侧的ZK62孔有揭露,顶板埋深为10.9011.50m,厚度为0.600.80m。2.2.7粗砂灰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饱和。以粗砂为主,局部为中砂或细砂,含少量泥质,砂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其级配较差。 顶板埋深为9.6015.50m,厚度为0.708.60m。2.2.8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灰白色,湿,可塑硬塑状。主要成分以粘粒、粉粒、石英颗粒为主,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部分地段岩性为残积砾质粘性土。 顶板埋深为12.4020.30m,厚度为0.7037.10m。辉绿岩残积粘性土-1:浅黄、灰黄色,可塑硬塑,饱和。以粘粒

24、、粉粒、云母片和少量石英颗粒为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呈脉状穿插于残积砂质粘性土之中。 顶板埋深为14.1030.20m,厚度为2.1017.20m。2.2.9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散体状,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云母和其他暗色矿物,岩石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石英已全部风化变质,原岩结构可辨。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极破碎,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 顶板埋深为16.7052.20m, 厚度为0.7017.50m。2.2.10强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散体状,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云母和

25、其他暗色矿物,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石英大部份已风化,原岩结构清晰。岩体完整程度等级为极破碎,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本层全场均有揭露,顶板埋深为17.4054.10m,本勘仅进入2.909.70m(均未揭穿)。本层在厂房2# ZK124的部位揭露有厚度为2.00m的中风化岩-球状风化体。2.2.11中风化花岗岩浅黄、灰白色,岩芯为块状或短柱状,坚硬,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和其他暗色矿物等,局部岩段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少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组织结构部分已破坏,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

26、等级为级,岩石质量指标为较差的较好的(RQD=60-80)。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其岩体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和软弱岩层分布。 顶板埋深为28.5040.00m,揭入厚度为1.202.00m(未揭穿)。各岩土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2-12-7)。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3.1地下水埋藏条件拟建场地内所分布的地基土层中:中砂、粗砂属强透水性土层,其余各岩土层均属弱透水性土层或不透水性土层。拟建场地内的地下水有四类:其一为赋存于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该含水层的含水介质主要为细粒土,孔隙发育率较差,因此含水层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较弱。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临时

27、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或沿含水层由高往低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性影响显著,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002.00m;其二为赋存于中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该含水层孔隙发育率较高,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中等。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相邻场地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沿含水层由高往低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性影响不大,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001.50m;其三为赋存于粗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该含水层孔隙发育率较高,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中等。其补给来源主要为相邻场地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沿含水层由高往低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性影响不大,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00

28、1.50m;其四为赋存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之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中的微承压水,该含水层风化较为强烈,孔隙与裂隙发育率较高,但孔隙与裂隙多为细粒土充填,含水层透水性一般,富水性较弱。补给来源主要为相邻场地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沿含水层由高往低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性影响较小,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00m。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初见水位埋深为现地面以下2.507.00m,稳定水位埋深为现地面以下1.504.80m(黄海标高为-0.643.64m)。根据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拟建场地近35年的最高水位在黄海标高3.50m左右(埋深在设计地坪下1.00m左右)。

29、采用套管隔离法测得砂层的承压水位分别为:1、ZK45孔测得中砂、粗砂的稳定水位埋深分别为现地面以下3.30m(承压水头高度为4.50m)、5.10m(承压水头高度为7.10m)。2、ZK54孔测得中砂、粗砂的稳定水位埋深分别为现地面以下2.50m(承压水头高度为4.00m)、4.20m(承压水头高度为8.60m)。3.2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a.场地环境类别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G中G.0.1表规定,本场地处于湿润气候区,场地内存在含水量W30%的弱透水层和含水量W20%的强透水层,故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类、A型。b.腐蚀性评价根据勘察时在场地内ZK6、ZK

30、87、ZK164孔所取的地下水试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的成果(详见附表4),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12.2章节的规定,进行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受环境影响时无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时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时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时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因此宜按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进行防腐处理。4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1场地类别判定4.1.1根据对ZK46、ZK54孔的场地土层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场地土的剪切波速值见表4:土的类型及剪切波速值表 表4岩土

31、层名称及编号土的类型波速值m/s素填土中软土155填石-1中软土238粉质粘土中软土(185)淤泥软弱土108中砂中软土147淤泥软弱土131粉质粘土中软土(205)粗砂中软土214残积砂质粘性土中软土238辉绿岩残积粘性土-1中软土(215)全风化花岗岩中硬土330强风化花岗岩坚硬土504注:()内数字为地区经验值。 4.2场地地震动参数根据闽建设200237号文及闽建设200310号文的规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2008版)表5.1.4-2:拟建场地的特征周期值为0.35s。

32、4.3场地地震效应4.3.1砂土液化勘察场地内20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砂土-中砂、粗砂,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的有关规定对饱和砂土-中砂、粗砂进行液化初判,判定该建筑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拟建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可采取对基础或者上部结构进行处理等更高的抗液化措施。经计算,中砂、粗砂的桩侧阻力液化折减系数均取值=1/3。4.3.2软土震陷根据地区经验和拟建场地的波速实测资料,勘察场地内淤泥、淤泥的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8m/s、131m/s,大于90 m/s。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条文说明中表5.5条的规定

33、,可不考虑本场地软土震陷的影响。4.4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上部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新近填土-素填土和软土-淤泥、淤泥;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 中砂、粗砂均为液化土、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第4.1.1条及其条文说明的规定,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从勘察、踏勘分析及区域资料可知,场地下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附近亦不具备发生强震条件。拟建场地亦不存在采空区、临空面、地下空洞、暗埋的地下管道、暗塘、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和不良的地质作用,场地周边较为平坦,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拟建场地的总体稳定性较好。

34、拟建场地内的岩土层分布相对较为稳定,但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因此拟建场地的地基均匀性较差。上部所分布的新近填土-素填土、软土-淤泥、淤泥和液化土-中砂、粗砂,均为本场地主要的不良地基土,应穿透该土层采用下部工程性能较好的岩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在确保场地与地基的稳定后,拟建场地较适宜本工程的建设。5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设计计算指标5.1岩土常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照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由现场标贯试验、土工试验等综合进行确定。 1、素填土:黄色,干-湿,松散,厚度2.00-5.00m。2

35、、粉质粘土:褐黄色,可-硬塑,饱和,厚度1.00-3.00m。3、淤泥:褐黄色,流塑,饱和,厚度3.00-4.00m。4、中砂:浅黄色,松散-稍密,饱和,厚度2.00-5.00m。5、淤泥:褐黄色,流塑,饱和,厚度2.00-5.00m。6、中砂:浅黄色,稍密-中密,饱和,厚度3.00-5.00m。5.2各岩土层主要设计计算指标场地岩土层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值及基础设计参数根据钻探、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并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建议值见表7。各岩土层主要设计计算指标建议值 表7岩土层编号及名称重度压缩模量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抗剪强度预应力管桩冲、钻孔灌注桩 负摩阻力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桩侧阻力特征

36、值桩端阻力特征值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Es0.1-0.2fakcqsikqpkqsikqpknkN/m3MPakPakPa度kPakPakPakPa素填土17.00*/不计不计0.30填石-117.50*/不计不计0.40粉质粘土18.904.7910026.216.5128淤泥16.301.91409.33.5640.25中砂18.50*6.50*1501815淤泥16.401.90459.94.41070.30粉质粘土19.806.0218027.022.01311粗砂19.00*8.50*2002821残积砂质粘性土18.205.2722021.123.723200018辉绿岩残积

37、粘性土-118.504.2020017.917.521180016全风化花岗岩21.00*10.00*35040350035强风化花岗岩23.00*13.00*500554500451600中风化花岗岩25.00*-2000804500注:加*为地区经验值;桩基设计参数按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地区经验提供;表中残积砂质粘性土、辉绿岩残积粘性土-1的桩端阻力特征值qpk适用于标贯击数修正值20的地段。6 地基土评价及基础方案6.1 持力层选择拟建场地内所分布的岩土层中:6.1.1素填土、填石-1:为欠固结土,工程性能差,不宜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2粉质粘土:工

38、程性能一般,承载力较低(fak =100kPa),且下卧有软土和液化土,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3淤泥:具低强度、易触变、高压缩性等特点,工程性能差,承载力低(fak =40kPa),且下卧有液化土,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4中砂:为中等压缩性土,承载力较低(fak =130kPa),工程性能一般,为液化土,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5淤泥:具低强度、易触变、高压缩性等特点,工程性能差,承载力低(fak =45kPa),且下卧有液化土,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6粉质粘土:工程性能一般,承载力一般(fak =160kPa),仅局部分布且下卧有液化土,

39、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7粗砂:为中等压缩性土,承载力一般(fak =180kPa),工程性能一般,分布较稳定,但为液化土,未经处理不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8残积砂质粘性土、辉绿岩残积粘性土-1:为中等压缩性土,承载力中等(fak =220、200kPa),工程性能中等,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但单桩承载相对较低;6.1.9全风化花岗岩:承载力高(fak =350kPa),工程性能好,但埋深较大,可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6.1.10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高(fak =500kPa),工程性能好,但埋深较大,可作为拟建物的桩基础持力层;6.1.11中风化花岗岩:承载力高(fa

40、k =2000kPa),工程性能好,但仅局部地段有揭露,不考虑作为拟建物的桩基础持力层。6.2 基础方案及评价办公楼、研发楼、商住楼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物的荷载等特点,从经济性、科学性、安全性各方面综合考虑,并根据该处邻近已有建筑经验分析,由于拟建物的单柱荷重均较大(6000-12500KN),拟建场地内上部无理想的浅基础持力层,故不宜采用浅基础,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持力层可选择为残积砂质粘性土下部、全风化花岗岩或强风化花岗岩;或者可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持力层可选择为强风化花岗岩。6.3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桩基特点与主要技术指标: 预应力管桩:具有较大的

41、穿透能力、施工过程噪声小、振动小,质量有保证、压力明确等特点,但存在挤土大、机台重量大的问题,同时应考虑接桩、砍桩、断桩等可能性,桩长不易控制,该类桩型桩长的控制,应以施工时的贯入度或压桩力控制为主、地质剖面及设计桩长控制为辅。 冲、钻孔灌注桩:具有穿透能力大、施工过程无噪声、无振动,适用于各种地层、桩长、桩径选择范围大,桩长易控制,单桩承载力高等优点。但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易出现断桩、夹泥、缩径和桩端沉渣厚度较大、端承力难以发挥等问题。因此,施工前应加强试桩工作,以合理选择适宜的泥浆比重、粘度等参数;孔底清渣可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必要时辅以孔底高压注浆工艺以保证端承力的正常发挥。当采用强风

42、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其岩体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软弱岩层等分布,但为提高桩基础的稳定性,桩基础施工时应加强桩端持力层的现场验证工作,保证桩端全断面进入设计持力层一定的深度;同时,建议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性强的施工队伍来承担本工程的桩基工作,必要时可进行施工勘察工作。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 预应力管桩:拟建场地内分布有透水性较差的粘性土层,预应力管桩为挤土桩,须考虑孔隙水压力难消散的问题。在桩基施工时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土体的挤密作用而可能给先期施工的基桩及周边已建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桩距等,施工时宜合理安排好桩基的施工顺序,如采用巡回施工或跳打等方法进行,或者采用预引孔植桩、预打消散孔等方法,以减小不利影响。冲、钻孔灌注桩:拟建场地分布有透水性较好的砂性土层-中砂、粗砂和卵石,地下水的出水量大,考虑到场地的地下水会对泥浆和混凝土产生稀释作用,对成孔成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合理选择适宜的泥浆比重、粘度等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确保桩基质量。该类桩型为排土桩,不会产生孔隙水压力难消散及挤土效应等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