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导》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848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辅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辅导》PPT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辅导,章节及知识点被加的,表示本章节及知识点是需要重点掌握和重点考核的。第一章初等教育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 一、从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二、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三、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初等教育现状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初等教育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学力”,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奠定了素质基础。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是由我国

2、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所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点问题讲解 初等教育:是对公民所实施的初等程度的教育。包括儿童的初等教育和青壮年的初等教育。它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1)占全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2)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1)占全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2)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4、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中国初等教育的五个阶段:(1)初等教育的恢复、改造和发展阶段。(2)初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阶段。(3)初等教育严重受挫阶段。(4)初等教育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阶段。(5)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深化发展阶段。,第二章 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改革趋势教学内容 一、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初等

5、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初等教育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义务教育法颁行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初等教育将在普及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向新世纪。重点问题讲解癸卯学制 我国的现代初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初,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从此,我国现代初等教育制度开始建立。这个学制将整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学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三级,初等小学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全国

6、人大六届四次全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随后国家主席颁布第3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7月1日施行。义务教育法共18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做法及经验:(1)全面提高认识,优先发展教育;(2)加强教育立法,坚持依法治教;(3)各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4)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按地区、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实施义务教育;(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首先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其次,拓宽渠道,走开放式师资培养道路。第三,加强职后培训,走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道路

7、。第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初等教育民主化。(1)初等教育的民主;(2)民主的初等教育二、初等教育的现代化。(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学内容现代化。(3)办学条件和方法、手段的现代化。(4)师资队伍现代化。(5)教育管理现代化。三、初等教育科学化。(1)科学化的教育应当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2)科学化的教育应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章 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点教学内容 一、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 二、初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三、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对落后教育现状的变革与改造;是对现代化

8、教育蓝图的展望与追求;是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与超越;是对客观教育规律的实践与探寻。初等教育改革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艰巨性与长期性、复杂性与层次性、系统性与整体性、丰富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初等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初等教育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重点问题讲解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一、初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1)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2)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二、初等教育改革是对落后教育现状的变革与改造。落后教育现状的表现是:(1)在教育的着力点上重智育轻德育;(2)在教育过程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在教育目标上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4)在教育内

9、容上过多过难,忽视学生身心特点;(5)在教育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6)在对教师管理上重使用轻提高。三、初等教育改革是对国外教育经验的借鉴与超越。(1)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转向基础教育及国民素质教育;(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3)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重视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四、初等教育改革是对现代化教育蓝图的展望与追求。第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的水平状态;第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第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第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五、初等教育改革是对教育规律的实践与

10、探寻。(1)教育受生产力的制约,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作用。(2)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目的与内容。(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又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初等教育改革的特点:(1)基础性与发展性。(2)艰巨性与长期性。(3)复杂性与层次性。(4)系统性与整体性。(5)多样性与丰富性。,第四章 初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学内容一、教育改革目标概述二、初等教育改革目标体系三、提高国民素质是初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改革目标是初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多重性目标体系包括内容体系、层级体系、时限体系、教育自身建设体系。通用的分类目标体

11、系包括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结构目标、体制目标等。初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问题讲解教育改革目标:是目标的特殊性在教育改革活动中的反映。所谓教育改革目标是教育改革意欲达到的最终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它是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统帅整个教育改革工作。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的三个环节:(1)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是素

12、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和评价的依据。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构建。第二层次,是班级教育目标、各科教学目标和活动教学的构建。第三层次,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目标的构建。(2)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3)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提高国民素质是初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一、初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教育。(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二、实现初等教育改革目标必须推进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狠抓三个基本

13、环节。,第五章 初等教育的德育改革教学内容 一、初等教育的德育面临着挑战 二、更新初等教育的德育理念 三、初等教育德育改革的思路和内容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的德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的任务,面临着新社会大环境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新特点的挑战。因此,德育改革势在必行。德育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更新初等教育的德育观念必须树立以主体、发展、创新思想为指导的新时期德育理念: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生命德育、智慧德育和人文关怀德育。初等教育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是:探索并实践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模式、管理和评价的改革。重点问题讲解生态德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

14、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生态德育包括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物生息繁衍的态度等教育内容。生命德育:就是指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发展的教育活动。德育目标:是指党和国家及社会对少年儿童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纲要的核心部分。新时期初等教育德育工作应树立的德育:(1)生活德育的理念。(2)生态德育的理念。(3)生命德育的理念。(4)智慧德育的理念。(5)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理念:新时期初等教育德育教育改革的内容:(一)德育目标的改革

15、。(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它应该体现在整个教育工作中。)(2)以往德育目标的规定政治性倾向较浓,对少年儿童的德性要求粗疏,因而可操作性与指导性不强。(3)德育目标既要重视社会规范的要求,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二)德育内容的改革。(1)德育内容必须体现时代精神。(2)将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3)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道德问题及环境、生态伦理道德问题渗透到学科教育及教育的全过程之中。(4)德育内容的编制必须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三)德育课程的改革。(1)建立全面德育课程的责任观。(2)设立符合少年儿童特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德育课程标准。(3)力求德育课程实施方法的多样

16、化与校本化。(四)德育模式的改革。(五)德育管理的改革(1)学校德育管理组织(2)德育常规管理(3)德育管理方法(4)德育管理环境。,第六章 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一、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二、初等教育课程目标的改革三、初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四、初等教育课程实施的改革五、初等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本章提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在明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课程理念,从而实现课程理念的转向。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结构调整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

17、关键在于实施,要正确理解课程实施的含义,了解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选择有效的实施策略。课程改革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课程是教育领域反映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赖以活动的对象之核心。它是随着初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初等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发展而发展,时至今日,显得尤为迫切。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本章着重阐述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目标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等有关问题。重点问题讲解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体现国家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一般基础的课程

18、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的课程。选修课程:实现课程理念新的转向:(1)儿童是课程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3)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新一轮初等教育课程内容创新的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现代化。(2)课程内容的人文化。(3)课程内容的综合化。(4)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考试评价的重点:,第七章 初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一、初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二、初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三、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四、初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本章提要 初

19、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增强课程意识,强调师生互动,注重过程甚于结论,倡导开放不断生成,强化有效施教意识,追求个性化的品质。其次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它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并有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三是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应重点把握其基本性,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发展和制约作用,要着力构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体系。第四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建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深化初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对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有着重大意义,要着重明确初等教育课堂教学素质化评价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20、,掌握评价的基本策略。重点问题讲解教学过程: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目的具体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方式。教学手段是指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专门途径和特殊形式。它是一般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载体或物

21、质承担者,是教具功能和教师作用的凝结。运用这些教具,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及其所产生的力量,就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现代化:主要指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广泛地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启发式精神,以学论教,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力求认识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重视发展早慧少年教育,重视发展个性和因材施教等。初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1)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3)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须经过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的过程,在

22、改革和创新中充分体现以下几点:(1)突出“启发式”。(2)突出研究学法。(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5)力求实现最优化。,第九章 初等教育考试、评价改革教学内容 一、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目标 二、考试、评价观念的变革 三、考试、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考试、评价的改革必须服务于教育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有利于创造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考试、评价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其次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评价内容和方法。重点问题讲解考试、评价:初等教育的考试和评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初等教育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

23、段,对初等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因素的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缺点和价值的判断过程。考试则是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对受教育者个体的德、学、才、识进行定量评价、甄别的方法。考试、评价改革的目标:1、考试、评价改革要创造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2、考试、评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的发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第十章 初等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教学内容 一、初等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二、初等教育改革的研究设计 三、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实施 四、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本章提要 初等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有着密切的联系,初等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科研指导,初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初等教育改革的研究设计

24、在提高教育科研质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按照一定的研究设计的程序。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实施注重方向性与科学性、客观性与全面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灵活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并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需要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标准和方法进行。重点问题讲解 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1)简明具体地表述研究方案名称。(2)简要说明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阐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4)提出研究设计的步骤和方法。(5)预期研究的成果形式。(6)交代研究人员结构及研究管理措施。(7)进行必要的研究经费预算。初等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关系:(一)教

25、育改革需要教育科研指导。1、教育科研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指南。2、教育科研是提高初等教育改革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手段。3、教育科研是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1、初等教育改革实践为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2、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基础也强大的动力。,第十一章 初等教育改革与教师教学内容 一、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主体形象的塑造 三、初等教育改革与教师素质 四、初等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 五、初等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本章提要 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参与者、传导者、管理者和

26、特殊影响者,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生力军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必须注重主体形象的塑造: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塑造改革精神。初等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呼唤着优秀教师群体,要求教师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努力提高适应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初等教育改革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优化教师培训基地教育、教师校本教育和教师自我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问题讲解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主体性:(1)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优秀传导者。(3)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

27、践活动的有效管理者。(4)教师是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特殊影响者。教师素质: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2、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生力作用。3、教师在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初等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新的挑战与要求:新的挑战以下几点:(1)初等教育改革事业呼唤着优秀教师群体。(2)初等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3)初等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新的要求是为了适应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大教师除了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2)综合教育教学的通识素质。(3)参与、发展和研究的能力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