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2042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研究概说》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研究概说,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一般认为,我们可以从观念形态、精神产品,和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来界说文化。观念形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政治等等意识形态的东西。精神产品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它们最有代表性的场所。生活方式,则把我们的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莫不囊括其中。这样来看,文化的概念真是大得没有边际,可以说是一个相对于自然的范畴。,我们这里讨论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主要是指英国伯明翰的传统。它以1964年“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成立为标记,中心成立初衷之一是为亚文化族群,特别是工人

2、阶级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族群作出辩护,它的研究对象是阶级、文化和传播学,政治上属于新左派。用中心第二任主任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的说法,中心是他们这些马克思主义活动家,在资本主义的光天化日世界里对话难以为继之后,退避学院搭建起来的一个避风港。,一、利维斯主义 利维斯主义主要是指英国文学批评家F.R.利维斯的文化思想。它可视为后来伯明翰学派崛起的一个理论基础。F.R.利维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生在剑桥,求学在剑桥大学,而且差不多终身是在这里就职,所以他的文学思想是剑桥派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化思想,主要见于一本小书,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Mass Civiliz

3、ation and Minority Culture,1930)。,利维斯继承了19世纪英国诗人和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名著文化与无政府状态(Culture and Anarchy,1869)里,把文化和文明断然分开的立场。阿诺德说,文明是指人类的物质生活,它是外在的、是机械的东西;文化则内在于人的心灵,展示人类的心路历程。文化和文明的矛盾,由此可见,也就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矛盾。阿诺德给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甜美,是光明,它是我们思想过和言说过的最好的东西,它从根本上说是非功利的,它是对完善的研究,它内在于人类的心灵,又为整个社群所共享,它是美和人性的一切构造力量的一种和谐。文化作为精神生活,因此是

4、通过求知来达成人格和社会的完善。所以它富有浓重的理想色彩,或者说还有美学色彩。,文化是光明和甜美,光明是教育,甜美是艺术,文化因光明而甜美,因甜美而光明。阿诺德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很深的人文关怀,这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的标题是不折不扣照搬了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F.R.利维斯也坚信文化总是少数人的专利。但利维斯的时代与阿诺德有所不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大众文明”和它的“大众文化”全面登陆,传统价值分崩瓦解溃不成军。“在任何一个时代,明察秋毫的艺术和文学鉴赏常常只能 依靠很少的一部分人。除了一目了然和人所周知的案例,只有很少数人能够给出不是人云亦云的第一手的判断。”只

5、有这少数人能够欣赏但丁、莎士比亚、堂恩、波德莱尔和哈代等,它关牵到艺术也关牵到理论,关牵到哲学也关牵到科学。正是有赖于这少数人,过去最优秀的人类经验得以传承,最精致最飘忽易逝的传统得以保存下来,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得到了组构的标准。,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a poor player,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

6、hing.莎士比亚的后现代,那么“大众文明”又是什么?据利维斯言,19世纪之前,至少是在17世纪和17世纪之前,英国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共同文化。唯工业革命将一个完整的文化一分为二,一方面是少数人文化,一方面是大众文明。大众文明因此就是商业化的产物,它是低劣和庸俗的代名词:电影、广播、流行小说、流行出版物、广告等等,被缺欠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大量消费。,雷蒙威廉斯在他出版的文化与社会中,表达了他对利维斯的敬意,指出利维斯对20世纪流行报刊、广告、电影等等的批判已为他人接手,并且早已形成了一个传统。但是他的成就与失误并存。以一个有教养的“少数人”阶层与一个被判定是毫无创造力的群氓阶层对立起来,那是种有

7、害的高傲和怀疑主义。以一个含情脉脉的有机的过去与一个分崩离析不知所云的现在对立起来,则可能导致忽视历史而且否定真实。利维斯的神话由是观之,往糟说已导致一种为贵族的集权主义,往好说也只是种对当代社会的一切都极不宽容的怀疑主义。,二、伯明翰中心的两代传人 霍加特(Richard Hoggart)是中心发起人,第一任主任。他的识字的用途(The Use of Literacy)叙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经验和记忆,以亲身经历,比较二战前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二战后美国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英国当代生活与文化氛围。方法上,它兼以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批评多重视角,把通俗报纸、杂志、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现象当作文本,对

8、其进行细致分析。这也是后来文化研究中流行的民族志(ethnography的)方法。“民族志”是一种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又译人种学,主要来源于人类学研究,它强调进入一个特定对象的文化内部,“自内而外”来展示意义和行为的说明。,霍加特举过是时如雨后春笋的奶吧(milk bar)的例子。他特别关注了北方凡一万五千人口以上的小镇,都可见到一家的那种奶吧,它成为许多年轻人晚间的出没之地。女孩也有出现,不过顾客大都是男孩,年岁在15和20之间,长上装,瘦裤腿,花领带,一副美国式的懒散派头。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买不起一套加冰淇淋的泡沫牛奶,就坐着喝茶消磨一两个钟点,一边往投币唱机里塞硬币。唱机差不多全是美国货,

9、里面的歌听起来比较通常BBC娱乐节目播放的音乐,要前卫得多,是为典型的流行音乐,年轻人就神不守舍,迷恋其间。霍加特指出,在煮沸牛奶的香味里,弥散着萎靡不振的精神,许多顾客,包括他们的衣着、发型、面部表情,显示他们是恍恍忽忽沉溺在一个神话世界里,这个世界就是美国式的生活。,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思想是中心的灵魂。威廉斯本人写过小说和剧本,在剑桥大学他的教职,也是戏剧教授。他的文学批评可以发现利维斯的影子,然而旨趣终而是与利维斯的精英主义分道扬镳。威廉斯对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文化与社会和漫长的革命。这两本书毋庸置疑是早期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所在。威廉斯的文化思想,其

10、纲领一言以蔽之:文化是普通平凡的(culture is ordinary)。,“所以我们是在两种意味上使用文化这个词:一方面它是指某一种生活方式的全部,那是普通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是指艺术和求知,那就是特殊的去发现、去创造的过程。”威廉斯指出,有一些作家偏向这一端或那一端,但是就他本人而言,他是坚持两者兼顾、两者结合。所以,对于每一个社会、每一个个别心灵而言,文化都是普通平常的。,这意味着文化将是普通人的文化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威廉斯承认利维斯称许多“传统中最精致、最容易毁灭的部分”都包含在文学与语言之中,是言之成理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历史、建筑、绘画、音乐、哲学、神学、政治和社会理论、物理

11、和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学。同样还可以借鉴以其他方式记录下来的经验如习惯、礼仪、风俗和家族回忆等等。威廉斯甚至愿意承认文学具有特殊重要性,但问题在于,让文学的批评来独自承担个人和社会经验的全部责任,它承担得起吗?,斯图亚特霍尔是出生在牙买加的非洲黑人后裔,英国战后的第一代移民。他是著名杂志新左派评论的第一任主编,1966年加盟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三年后正式接替霍加特,成为中心的第二任主任。在他十数年的主政时期,伯明翰中心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影响,用登峰造极一语来形容,也不为过分。,同威廉斯、霍加特和汤普森体现人文关怀,后来叫做文化主义的文化研究方法不同,霍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研究的结构主义符

12、号学转向。自此以还,结构主义和流行媒体研究,成为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及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都是最终在霍尔督阵下,确定它们在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理论地位。由此欧洲大陆理论得以全面登陆英国传统的文化研究。,霍尔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撰于1973年,先是在圈子里内部流传,修改后收入1980年出版的文化、传媒、语言一书中题名为电视话语:制码和解码的文章。霍尔进而提出了电视话语“意义”生产与传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即电视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霍尔认为,电视作品一旦完成,“意义”被注入电视话语后,占主导地位的便是赋于电视

13、作品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电视图象越自然,越有伪装性。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换言之,意义和信息不是简单被“传递”,而是被生产出来的。,相应可以设想有三种解码立场:第一种与权力密切相联,是从葛兰西霸权理论中生发下来的“主导霸权的立场”(dominant-hegemonic position)。它假定观众的解码立场跟电视制作者的“专业制码”立场完全一致。第二种是“协商的代码或立场”(negotiated code or position)。这似乎是大多数观众的解码立场,既不完全同意,又不完全否定。第三种立场是“对抗代码”(oppositional code)。比如观众收看

14、限制工资有无必要的电视辩论,每次都将“国家利益”解读成“阶级利益”。三种解码立场中,对抗代码是最为激进的一种。,到20世纪,大众传媒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殖民是如此成功,它们一举奠立了领导权、霸权和统治。统治意识形态选定它的意义来编码,仿佛自然而然,就是理性自身。但是观众却可以以反抗霸权的方式来解码,由此遁出统治阶级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控制。霍尔讨论电视话语的著名文章电视话语的制码和解码,表达的正也是这样的观点。,大众传媒的起端应是在17世纪末叶,印刷文本的普及化,使期刊和小说开始走向市场。这本身是文化自足,摆脱贵族庇护的一个重要标志。就英国来看,斯梯尔创办闲谈者(The Tatler)报是在1

15、709年,艾迪生创办旁观者(The Spectator)报是在1711年,两种期刊广揽街谈巷议和俱乐部幽默,可见出英国式随笔的典范风格。据1711年英财政部的统计,当年全英杂志销量225万份,合十人一份。之后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一大批最早的名副其实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纷纷登场,由此拉开了罗蒂称之为文学替代宗教和哲学,扮演心灵救赎时代的序幕。这也是现代民主的起步阶段。或者说,大众媒体的出现,正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大众路线,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三、伯明翰中心的兴衰 2002年英国卫报刊登了波利柯提斯题为伯明翰文化研究系遭关闭的一篇文章。文章

16、这样描述了这个历史性的事件:今天早上伯明翰大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学生发现系门口贴了一张计算机打印的字条:“本系撤除。别无他事。”伯明翰大学今天上午证实,全球公认作为文化研究策源地的该系确实是在重组之中。虽然未经证实,该系很可能失去11个教职,剩下大约210名学生去向不明,不知9月里会到哪里去读学位。教师们6月20日即被致信告知,该系将“以目前的形式”关闭。社会学将被合并到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系,传媒、文化和社会专业,则将并入应用社会研究所。,伯明翰文化研究与社会学系前不久还在政府的教学评估中还得最高分数,被认为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最好的本科生教学。照市场逻辑来看,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率不断提高,世

17、界各地的访问学者慕名纷至沓来,显然都是成功的标记。校方愿意强调的说法是,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系是经历了重组,因为它没有通过是年的研究考评。研究考评就是我们所说的科研考评。它被贯彻得多么无情无义。评估本身不消说是多有争议的。以至于有人说,由于一些系所擅长此道,导致评估优秀的单元数量急遽膨胀。此外同行评估,更是成为争议的焦点。伯明翰校方的要求,是各系的考评不得低于4分,这是通行全国的优秀基准。而2001年的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系,恰恰是在这个基准之下,分数是3a。,四、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 无论就当代中国还是全球化的视域来看,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是来自伯明翰和法兰克福这两个学派。两者都有鲜明的马克

18、思主义背景,都追求社会正义,都毫不掩饰要抵抗、规避、最终颠覆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都充分重视文化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出演的重要角色。两个学派都自觉采取马克思主义立场,同时又反对这一立场的经济决定论阐释。这一切都使人有理由相信两个传统之间应当有所沟通和论争。但令人多少迷惑的是,伯明翰学派,对法兰克福学派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批判理论,基本上是置若罔闻。这是为什么?,法兰克福学派得名于1923年在德国成立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它的第二任所长马克斯霍克海默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由此开创了嗣后影响深远的批判理论。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最终落户在美国,至1949和1950年间

19、方迁回故土。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大致是在二战以后社会研究所从美国返回德国之后。这个学派的核心人物,是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以及本雅明。,除了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都对大众文化持坚决批判态度,谓之“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精心选择的,意谓大众文化不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的文化,而是统治阶级同商业利益集团合谋,从上到下炮制出来,麻醉工人阶级大众的:工人阶级本来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可是给文化工业的糖衣炮弹麻痹下来,乐不思蜀,终而是把自己的阶级使命抛到了九霄云外。,加拿大学者沙恩冈斯特(Shane Gunser)在他的利用文化:文化研究的批判理论一书中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

20、想之所以没有得到伯明翰学派的充分重视,是与文化研究第一代传人威廉斯、汤普森和霍加特的影响有关。即是说,伯明翰中心当初目标之一,即是改写阿诺德的精英主义文化定义。威廉斯针锋相对提出的文化是普通平凡的,可兼容汤普森视文化为斗争的立场,是把文化重新定义为各种不同力量的社会实践。文化因此意味着人们将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如阿诺德把文化看作是一种典范,将种种异端包裹起来。要之,法兰克福的文化观,是否和阿诺德多少相似呢?,阿多诺猛烈抨击大众文化,这样来看,与阿诺德认同文化为最优秀思想遗产的定义模式,是不谋而合,也是如出一辙。阿多诺对先锋实验性艺术作品表现出的浓厚兴趣,特别是针对他深恶痛绝的流

21、行音乐,甚至爵士音乐,而通力标举他秉承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因此也满可以是判定为认同资产阶级的美趣味,认同大写的高雅文化而不是复数的通俗文化。,霍尔在他的解构“大众”笔记一文中,有一句名言是“普通人并不是文化白痴”(ordinary people are not cultural dopes)。这个口号和当年雷蒙威廉斯提出的“文化是普通平凡的”,可视为文化研究一先一后、一脉相承的两个标识。霍尔本人就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所以他说,卢卡契、戈尔德曼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迅速被法国结构主义替代,是当代英国精神生活中最是意味深长的事件。意思是法兰克福学派过时了。,那么站在法兰克

22、福学派的立场上,伯明翰学派又有什么局限呢?首先,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性质置若罔闻,这对于阿多诺指责的文化工业产品因伪个性化而意义缺失、因标准化而千篇一律,因陈腐平庸而不见文化传统,能不能足以给出有力的辩答?其次,伯明翰学派主张大众有可能用自己的方式给“统治话语”解码,大众的反应未必是机械的,但是脱离批判的语境,其风靡一时的抵抗理论的提出,会不会就成为一种遑顾左右而言他的策略?再次,判定阿多诺一心向用“高雅”文化来替代“低俗”文化,是不是同样显得牵强,特别是在阿多诺看来,两者都是中了资本主义的流毒?故阿多诺的理论目标,是否最终在于揭示资本主义文化的集权主义性质,而不是简单回归一个含情脉脉的过去?在于以艺术原本应当具有的样式,来对照今日粗制滥造的商业文化产品?伯明翰传统是不是把工人阶级的文化过分浪漫化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