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2072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式详解》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一 般 句 式,一、判 断 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2、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3、。,二、被 动 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一)、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二)、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

4、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1、

5、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三、省 略 句,()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

6、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四、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特殊句式,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一、主 谓 倒 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7、(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

8、,(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

9、里?”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

10、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唯弈

11、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

12、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

13、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饰以篆文山

14、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覆之以掌 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

15、前建立石碑”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十于十宾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四、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楚人

16、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

17、“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巩固训练】,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请翻译。,(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居则曰:“不吾知也。”(3)夫积贮者,

18、天下之大命也(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6)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7)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计其数。(8)秦王不怿,为一击缶(9)三岁贯汝,莫我肯顾(1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2)竖子不足与谋!”(1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4)“臆!微斯人吾谁与归?”“(15)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1、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D、季布为朱家钳奴。,B,2、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A、君幸于赵王B、得

19、复见将军于此。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外连横而斗诸侯。,AB,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A、项伯杀人,臣活之。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客从外来,与坐谈。D、以筒水灌之,始出。,4、以下省略句中,不同类的是()A、以为桂林、象郡。B、聚之咸阳。C、竖子不足与谋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A,B,5、下列各句按宾语前置情况进行分类,相同的两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惟兄嫂是依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何后之有?,AC,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贤哉,回也!()2、君何以知燕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豫州今欲何至?()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6、会于西

20、河外渑池()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特殊句式巩固练习:,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0、今以钟磬置水中。1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1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又试之鸡,果如臣言,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

21、.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D.12、3、46789,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的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亮见权于柴桑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2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四、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五、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 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六、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童子何知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七、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激昂大义 B激于义而死焉 C.不能容于远近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八、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颢弟凯,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资治通鉴),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倒置句,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