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技术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xx.xxx.xxPXX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XXXX-XXXX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实施XxXX-XX-XX发布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辽宁省第二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导则)编制/修订计划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本规范。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先进工作经验及其他相关标准,在总结本省BlM设计及具体工程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2、施工模型的创建和管理;5深化设计BIM应用;6施工方案BlM应用;7进度管理BlM应用;8质量与安全管理BlM应用;9预算与成本管理BlM应用;10合同管理;11图纸管理;12验收与交付BlM应用。本规范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邮编:110006;电子邮箱:bimyfzx)o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奥格科技股份
3、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1总则12榜23基本规定33133.2 施工BIM应用策划33.3 施工BIM应用管理34施工模型的创建和管理54.1 一般规定54.2 施工模型54.3 模型细度55深化班65.1一般规定65.2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65.3 钢结构深化设计65.4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75.5 其他深化设计76施工方案86.1一般规定86.2-Li一L:186.3施工组织模拟97进度管理157.1 一般规定157.2 进度计划编制157.3 30168质量与安全管理288.1一般
4、规定287.4 2管S288.3 安全管理299预算与成本管理209.1 一般规定209.2 施工图预算209.3 目标成本编制229.4 成本过程控制2410合同管理2610.1 一般规定2610.2 合同内容2611图纸管理2711.1 一般规定2711.2 图纸及文档管理2712验收与交付3012.1 一般规定3012.2 模型管理3012.3 资料管理3012.4 运维交付301总则.o.为响应国家建筑业技术升级要求,规范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应用,促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结合辽宁省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规范。1.0.2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的BDl应用,本标准
5、为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基础上的应用技术标准补充。1.0.3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其余类工程项目可参照此规范执行。1.0.4本标准规定了施工阶段BIM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并针对工程项目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与交付等整个施工阶段的BlM应用深度及广度进行明确。1.0.5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辽宁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信息模型(BlM)BuildingInformatkHiModeling,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
6、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BIM模型。2.0.2模型细度(LOD)LevelofDevelopment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2.0.3建筑信息模型元素BIMElement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2.0.4施工建筑信息模型BCIM(BIMinconstruction)是以施工图或设计模型为基础,附加或关联施工阶段的施工信息,从而形成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交付阶段等不同阶段的模型。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2.0.5BIM统筹方施工阶段对模型建立和BlM应用起主导作用的一方。2.0.6施工段拟建工程
7、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施工段的数目是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之一。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项目各参与方宜共同参与施工BlM应用工作,共享数据模型。3.1.2 施工前应由各参与方共同制定BlM应用策划。3.1.3 项目各参与方宜在统一软件环境下进行BIM应用。3.1.4 施工BlM模型应分级创建。应分为项目级模型、功能级模型及构件级模型。3.1.5 各专业各阶段BlM模型的输入、输出、浏览、编辑、模拟、展示等BlM应用应采用统一模型格式,并将格式要求列入BlM应用策划中。3.1.6 施工阶段交付的BlM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其中几何信息深度不应低
8、于设计阶段BlM模型(如有),并应包含设计阶段BlM模型的非几何信息(如有)。3.2 施工BlM应用策划3.2.1 BIM应用流程宜包含整体流程和详细流程两个层次内容:1在BlM整体流程中,宜描述各BlM应用之间的顺序关系、信息交换要求等,并指定每项BIM应用的责任方。2在BIM详细流程中,宜描述指定BlM应用的详细顺序,信息交换要求等,并指定每项任务的责任方。3B1M应用的基础技术条件宜包含软硬件的选择和版本等信息。3.2.2 项目BlM应用策划宜包含下列内容:1应用预期目标和效益;2应用内容和范围;3应用人员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5模型建立、修改、使用、维护等要求;6信息交换要求;7模型质量
9、控制规则;8进度计划和模型交付要求;3.3 施工应用管理3.3.1 各参与方应明确施工BIM应用责任主体、技术要求、人员架构、设备配置、工作内容、工作进度等。3.3.2 各参与方应基于BlM应用策划,建立定期沟通、协商会议等协同机制,建立BlM运行检视机制、汇报机制、奖惩措施等,建立模型质量控制计划,规定模型细度、数据格式、权限管理和责任方,实施BIM应用过程管理。对BlM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和改进措施。3.3.3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建模工作进度安排、模型质量检查时间节点等信息。模型质量控制宜包含下列内容:1浏览检查:确保模型反映工程实际情况。2拓扑检查:检查模型中不同模型元素之间
10、的相互关系。3标准检查: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4信息核查:复核模型相关信息,确保模型信息准确可靠。模型质量控制计划还应包含建模进度安排、质量检查时间节点等信息。3.3.4 BIM应用效果评价宜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I定性评价:将BlM应用成果,从性质属性上进行评价,说明其对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影响。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2定量评价:将BlM应用成果,采用对比的方法,计算出未使用BIM和实用BlM的结果差异,按照通常的经验预估和计量。对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影响,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4施工模型的创建和管理4.1 一般规定4.1.1 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
11、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4.1.2 施工模型应按照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模型元素的内容和模型细度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实施和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的各项要求。4.1.3 施工模型应采用全比例尺和统一的度量单位。使用统一坐标系和原点。当采用项目自定义坐标系,应通过坐标转换实现模型整合。4.1.4 施工图模型宜遵循一模多用原则。如BlM应用必须单独建模,应保证所有模型表达内容协调一致,并整合到竣工模型中。4.2 施工模型4.2.1 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细化模型元素等方式进行创建。在接收施工图设计模型时,宜对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图模一致性、模型完整性和模型精细度进行检查,
12、向BlM统筹方反馈检查结果,使接收的BlM模型满足Bnl应用策划需求。4.2.2 对于没有施工图设计模型的项目,应依据接收的施工图纸创建深化设计模型。4.2.3 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宜根据施工段、工艺、工序等综合因素进行拆分或合并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及模型元素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4.2.4 竣工验收模型宜在施工过程模型基础上修改完善,并应满足项目竣工验收需求。4.2.5 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同步修改施工模型相关模型元素及关联信息,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信息。4.3 模型细度4.3.1 施工模型精细度等级代号应符合表4.3.1的规定。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图过
13、程模型的精细度可按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采用。表4.3.1施工模型细度表名称代号形成阶段深化设计模型LOD350深化设计阶段施工过程模型LOD400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收模型LOD500竣工验收阶段4.3.2 施工过程模型中的场地及现状建(构)筑物模型,可通过倾斜摄影或点云等资料获取,其模型精度应满足应用要求。4.3.3 竣工模型精细度初应满足BlM应用策划相关规定外,宜按照辽宁省竣工验收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数据标准DB21/T3409执行。4.3.4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中,宜用非几何信息表达配筋信息。可根据实际需要,局部创建三维钢筋模型。5深化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化设计BlM应用应在
14、施工图设计基础上进行,且满足设计要求。5.1.2 施工准备阶段,宜根据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宜用BIM模型进行深化设计。5.1.3 深化设计模型应满足深化设计生成图纸与报表、专业协调、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预制加工、技术交底等应用要求。5.1.4 深化设计模型的专业协调应用,应包含各专业模型元素间的碰撞检测。参与碰撞检测的模型单元,应符合BlM应用策划相关规定。5.1.5 各专业BIM深化设计交付成果宜包括:1深化设计BlM模型;2优化方案及方案比选;3碰撞报告及相关文档;4基于BIM模型生成的二维平立剖面图、综合平面图、留洞预埋图、加工图、明细表等。5.2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5.2.1
15、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深化设计模型应明确构件关系、避免专业冲突,并应满足施工方案模拟、可视化施工交底、辅助备料、工程算量等应用需求。5.2.2 施工图设计模型中存在的组合式构件(如包含窗台板及窗顶板的凸窗、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等),应按照工序拆分。5.2.3 现浇混凝土结构可根据需求,适量添加模板体系模型。模板体系模型中的模板及支架宜分类建模。5.2.4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进行模型拆分时,应结合施工区段安排。宜将施工区段信息附加至所有模型元素。5.2.5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宜表达的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二次结构设计2孔洞预留3节点设计4预埋件设计5模型碰撞检查6砌块自动排布
16、7深化设计图纸生成5.3 钢结构深化设计5.3.1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符合钢结构施工图设计,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和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文件、加工及安装要求等创建。5.3.2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含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含钢结构节点、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模型元素。5.3.3 钢结构深化设计中的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埋件设计、专业协调等宜应用BlM技术。5.3.4 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应完成结构施工图中所有钢结构节点的细化设计,包括节点深化图、焊缝和螺栓等连接验算以及与其他专业协调等内容。5.3.5 钢结构深化设计阶段的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碰撞检查分析报告、设计总说明、平立面布
17、置图、节点深化图及计算书等。5.3.6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的非几何信息应满足BIM工程算量应用需求。5.4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5.4.1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模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机电专业BlM模型创建及综合管线排布。5.4.2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根据施工需求导出相应的施工图,如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专业施工图、安装详图、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图、支吊架定位图等。5.4.3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材料、设备进场的实际参数进行BlM模型创建,材料、设备的主要参数宜在模型元素中进行体现。5.4.4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可通过BlM模型进行建筑净高分析,辅助进行精装修天花点位布置等。5
18、.4.5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lM模型可通过碰撞检查、施工模拟、漫游审查等辅助现场施。5.4.6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宜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审核通过后进行现场施工。5.4.7 机电专业深化设计模型除应表达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化等各系统模型单元外,还应表达支吊架、减震设施、管道套管等用于支撑和保护的相关模型元素。5.5 其他深化设计5.5.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宜结合生产、运输及装配方案创建深化设计BlM模型,完成预制构件拆分、预制构件设计、节点设计等,输出平立面图、构件深化图、节点深化图、工程量清单等。5.5.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宜符合装配式
19、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DB21/T3177相关规定。5.5.3 幕墙深化设计模型除应符合碰撞检测、构件工程量统计、泛光环境评价及视觉效果模拟等应用需求外,宜符合幕墙工程设计模型应用技术规程中幕墙施工图阶段相关规定。5.5.4 装饰装修深化设计模型宜基于施工图设计BlM模型创建,固定装饰构件宜表达真实视觉效果。可移动家具及配景模型可按照整体需求添加。所有模型单元几何尺寸应真实反应现实空间尺度。6施工方案6.1一般规定6.1.1涉及复杂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施工工艺宜优先应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技术核算、优化设计、识别危险源和质量控制难点,提高方案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可视化技
20、术交底6.1.2基于BIM的施工工艺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专业功能:1支持导入相关的深化设计模型;2支持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因素与模型进行关联;3可基于模型进行安装拆除、施工组织、工序顺序等施工工艺模拟,支持可视化、漫游等方式;4对施工工艺相关模型,以及与其他相关建筑模型之间进行碰撞检查(包括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检查)、净空检查等功能,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记录;5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的可视化资料。6.1.3基于BIM的施工组织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专业功能:1支持导入和集成不同专业模型;2支持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等相关组织因素与模型构件进行关联,并能实现模型的可视化、漫游及实
21、时读取并显示模型相关的项目信息;3支持在施工模拟过程中提示资源不平衡、时间冲突、关键构件冲突等;4支持在时间维度的施工组织可视化模拟,并能根据资源配置计划动态显示不同周期、不同范围构件的资源需求信息;5支持创建或导入施工场地布置模型,结合建筑模型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模拟审查,对冲突部位进行提示,支持对场地布置模型中相应构件进行调整;6进行碰撞检查(包括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检查)和净空检查等,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记录;7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施工组织的可视化资料。1.1.2 工艺模拟6.2.1 宜应用BIM开展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复杂节点、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垂直运输、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等施
22、工工艺模拟工作,具体模拟内容可根据项目施工实际需求进行,按表6.2.1的主要内容进行选择。表6.2.1施工工艺模拟主要内容工艺类别主要内容土方工程模拟土方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土方开挖量、土方开挖顺序、土方开挖机械数量安排、土方运输车辆运输能力、基坑支护类型及对土方开挖要求等因素,优化土方工程施工工艺,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复杂节点模拟复杂节点施工工艺模拟可以优化确定节点各构件尺寸、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要求,以及节点的施工顺序,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模板工程模拟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可优化确定模板数量、类型、支设流程和定位、结构预埋件定位等信息,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
23、或施工交底。脚手架模拟脚手架施工工艺模拟可综合分析对脚手架组合形式、搭设顺序、安全网架设、连墙杆搭设、场地障碍物等因素,优化脚手架方案,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模拟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工艺模拟可综合分析墙体、障碍物等因素,优化确定大型设备及构件到货需求的时间点和吊装运输路径等,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O预制构件拼装模拟预制构件预拼装施工工艺模拟包括钢结构预制构件、机电预制构件、幕墙以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可综合分析连接件定位、拼装部件之间的搭接方式、拼装工作空间要求以及拼装顺序等因素,检验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垂直运输模拟垂直运输施工工艺模拟可
24、综合分析运输需求,垂直运输机械的运输能力等因素,结合施工进度优化确定垂直运输组织计划,并可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临时支撑模拟临时支撑施工工艺模拟可优化确定临时支撑位置、数量、类型、尺寸和受力信息,可结合支撑布置顺序、换撑顺序、拆撑顺序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6.2.2 施工工艺模拟模型可从已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型中提取,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完善,也可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6.2.3 在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和施工深化设计模型创建施工工艺模拟模型,将施工工艺要求和资料与模型关联,指导模型创建、视频制作、文档编制和方案交底等工作。6.2.4 在施工
25、工艺模拟前应明确所涉及的模型范围,根据模拟任务需要调整模型,并满足下列要求:1模拟过程涉及尺寸碰撞的,应确保足够的模型细度及所需工作面大小。2模拟过程涉及其他施工穿插,应保证各工序的时间逻辑关系。3模型还应满足除上述1、2款以外对应专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其它要求。6.2.5 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梳理清楚与工艺相关的所有逻辑关系以及供求关系,完成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初步进度计划,确定工艺流程及其相关技术要求,避免模拟过程中漏缺项。6.2.6 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涉及到的时间段、工作面、人力、机械及其工作面要求等组织信息与模型进行关联,对出现冲突和不平衡的部分进行提示,输出且不断做出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26、计划、施工进度计划。6.2.7 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工序交接、预算信息、施工定位等问题,形成施工模拟分析报告等方案优化指导文件。6.2.8 基于模型检查修正设计问题、碰撞测试、实时漫游等,应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协调优化,将相关信息同步更新或关联到模型中。1.1.3 组织模拟6.3.1 宜采用BIM技术开展施工组织中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序穿插模拟等工作。6.3.2 施工组织模拟BlM应用中,可基于上游模型和施工图、施工组织文档等创建施工组织模型,并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场地布置、进度计划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场地布置方案、
27、施工流水方案,指导模型、视频、说明文档等成果资料的制作。6.3.3 在施工组织模拟前应梳理确定各组织环节之间的时间逻辑关系,制订工程初步实施计划,形成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其中包括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节点、结束时间节点、流水步距、紧前工作、紧后工作等。1.1.4 施工组织模拟可以结合项目全过程或某施工阶段的进度计划对工序安排、资源组织和平面布置等进行综合模拟或部分模拟,并按照施工组织流程进行模拟。1工序安排模拟宜通过结合项目施工工作内容、工艺选择及配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等关系,优化项目工序组织安排;2工序穿插模拟宜结合专业模型构件、工作内容、工艺及配套资源等进行,明确工序间的穿插关系,
28、优化项目工序组织安排。3资源组织模拟宜通过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计划;4人力组织模拟宜通过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综合分析优化项目施工各阶段的人力需求,优化人力组织计划;5资金组织模拟宜通过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相关合同信息,明确资金收支节点,协调优化资金组织计划;6材料、机械组织模拟可优化确定各施工阶段对模板、脚手架、施工机械等资源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计划。7平面组织模拟宜结合施工进度安排,优化各施工阶段的塔吊布置、现场车间加工布置以及施工道路布置等,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避免塔吊碰撞、减少二次搬运、保证施工道路畅通等问题。8场地布置模拟宜通过施工组织模型,
29、结合施工进度对各施工阶段的现场设施及设备的部署进行模拟。其中还包括塔吊布置、现场车间加工布置以及施工道路布置等,满足各施工阶段需求的同时,避免塔吊碰撞、减少二次搬运、保证施工道路畅通等问题。1.1.5 在施工组织信息与模型关联环节,宜根据模拟需求将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预算信息、平面布置、工序穿插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的构件中,并按施工组织流程进行模拟。1.1.6 施工组织模拟模型规定的模型元素类别与信息体现于下表6.3.1中。表6.3.1施工组织模拟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类别模型元素和信息要求上游模型设计模型元素或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场地布置 现场场地、临时设施、施工机械设备、道路等。 几
30、何信息应包括:位置、几何尺寸(或轮廓); 非几何信息包括:机械设备参数、生产厂家以及相关运行维护信息等。场地周边 临近区域的既有建(构)筑物、周边道路等 几何信息应包括:位置、几何尺寸(或轮廓) 非几何信息包括:周边建筑物设计参数及道路的性能参数等。进度计划非几何信息包括进度信息或阶段信息等。资源配置 模型元素的非几何信息包括:工程量清单项目、资源信息 工程量清单项目包括:名称、编码、项目特征、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合价 资源信息元素包括:唯一标识、类别、消耗状态、工程量、人力消耗、机械使用量、材料用量、材料使用比例等工序穿插工序名称、唯一标识、专业、责任人、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计划
31、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任务完成所需时间、总时差、自由时差、关键任务标识、完成状态其他施工组织所涉及的其他资源信息1.1.7 施工组织模拟BlM应用成果宜包括:施工组织模型、虚拟漫游文件、施工组织优化报告等。施工组织优化报告应包含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报告及资源配置优化报告等。7进度管理7.1 一般规定7.1.1 进度计划编制BlM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工艺要求和进度控制需求,编制不同深度、不同周期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优化宜按照下列工作步骤和内容进行:1根据企业定额和经验数据,并结合管理人员在同类工程中的工期与进度方面的工程管理经验,确定工作持续时间:2根据工程量、用工数
32、量及持续时间等信息,检查进度计划是否满足约束条件,是否达到最优;3若改动后的进度计划与原进度计划的总工期、节点工期冲突,则需与各专业工程师共同协商。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施工逻辑关系,各施工工序所需的人、材、机,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重新调整优化进度计划,将优化的进度计划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4根据优化后的进度计划,完善人工计划、材料计划和机械设备计划;5当施工资源投入不满足要求时,应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7.1.2 进度管理BlM应用管理宜贯穿整个施工阶段,并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合同需求、进度控制需求等编制周计划、月度计划、年度计划或节点计划。7.1.3 进度管理BlM应用过程中,应对实际进度原始
33、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模型应按照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并与实际进度相关联。7.1.4 进度管理BlM应用管理中应采用“先试后建”的原则,实现工程进度管理与资源管理的有机集成,提高工作时间估计的精确度,保障资源分配的合理化。7.2 进度计划编制7.2.1 宜应用BIM技术开展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创建、工程量计算、资源分配、进度计划编制等工作。7.2.2 在进度计划编制BlM应用中,可利用BlM技术,结合项目特点、工作计划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定额完成工程量估算,合理配置资源计划,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其内容宜符合表7.2.1的规定,通过进度计划审查形成进度管理模型。表7.
34、2.1进度计划编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类别模型元素和信息要求上游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工作分解结构信息模型元素之间应表达工作分解的层级结构、任务之间的序列关联。进度计划信息单个任务模型元素的标识、创建日期、制定者、目的以及时间信息(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计划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任务完成所需时间、任务自由浮动的时间、允许浮动时间、是否关键、状态时间、开始时间浮动、完成时间浮动、完成的百分比)等。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模型元素的唯一标识、类别、消耗状态、数量、人力资源、材料供应商、材料使用比例、机械等。进度管理流程信息进度计划申请单模
35、型元素的编号、提交的进度计划、进度编制成果以及负责人签名等信息;进度计划审批单模型元素的进度计划编号、审批号、审批结果、审批意见、审批人等信息。7.2.3 应根据项目的整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段、工序依次分解,形成完整的工作分解结构,并满足下列要求:1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施工段应与模型关联;2工作分解结构详细程度应与进度计划匹配,并包含任务间关联关系;3在工作分解结构基础上创建的信息模型应与施工段、施工流程对应。7.2.4 施工任务及节点应根据工程质量验收的先后顺序划分,并确定以下信息:1确定里程碑节点;2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个任务的开始、结束日期及关联关系;3确定关键线路。7
36、.2.5 工作分解结构信息指模型元素之间应表达工作分解的层级结构、任务之间的序列关联。1进度计划信息如进度计划的创建日期、制定者、目的以及时间信息(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计划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任务完成所需时间、任务自由浮动的时间、允许浮动时间、是否关键、状态时间、开始时间浮动、完成时间浮动、完成的百分比)等。2资源信息是指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3进度管理流程信息指进度计划编制、审查、调整、审批等流程的信息,如提交的进度计划编号、进度编制成果以及负责人签名、进度计划审批单编号、审批号、审批结果、审批意见、审批人等信息7.2.6 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成
37、果应包括工作分解结构信息、资源配置计划、进度计划等内容。7.2.7 进度计划编制BlM应用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7.2.8 制、调整、输出进度计划等;2工程定额数据库;3工程量计算;4进度与资源优化;5进度计划审批流程。7.3 进度控制7.3.1 宜应用BlM技术开展进度控制中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进度偏差分析、进度计划调整、进度可视化等工作。7.3.2 进度控制BlM应用是以进度管理模型为基础,将现场实际进度信息添加或联接到进度管理模型,通过BlM软件的可视化数据(表格、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比对分析。实际工程进度的收集周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可按月、旬、周等都可。7.3.3
38、进行进度预警时,应制定预警规则,明确预警提前量和预警节点,并根据进度时差分析信息,对应规则生成项目进度预警信息;7.3.4 可根据项目进度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调整后续进度计划,并相应及时地更新进度管理模型。7.3.5 实际进度信息包括: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实际需要时间、剩余时间、状态时间完成的百分比等。进度控制信息有进度预警信息、进度计划变更信息和进度计划变更审批信息。进度预警信息包括:编号、日期、相关任务等信息。进度计划变更信息包括:编号、提交的进度计划、进度编制成果以及负责人签名等信息。进度计划变更审批信息包括:进度计划编号、审批号、审批结果、审批意见、审批人等信息。7.3.6 在
39、进度计划编制BlM应用中,可利用BlM技术,结合项目特点、工作计划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定额完成工程量估算,合理配置资源计划,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其内容宜符合表7.3.1的规定,通过进度计划审查形成进度管理模型。表7.3.1进度控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类别模型元素和信息要求上游模型进度计划编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实际进度信息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实际需要时间、剩余时间、状态时间完成的百分比等。进度控制信息 进度预警信息包括:编号、日期、相关任务等信息; 进度计划变更信息包括:编号、提交的进度计划、进度编制成果以及负责人签名等信息; 进度计划变更审批信息包括:进度计划编号
40、、审批号、审批结果、审批意见、审批人等信息。7.3.7 进度控制Bl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进度预警报告、进度计划变更等。7.3.8 进度控制BlM应用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I进度计划调整;2实际进度附加或关联到模型;3不同视图下的进度对比分析;4进度预警;5进度计划变更审批。8质量与安全管理8.1 一般规定8.1.1 宜应用BlM技术开展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工作。8.1.2 应根据各项目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重难点和管理需求,编制不同范围、不同时间段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8.1.3 基于BlM技术,对施工现场重要生产要素的状态进行绘制和控制,有助于实现危险源的识别和动态管理,
41、有助于加强安全策划工作,减少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8.1.4 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质量工作计划,对质量控制点、关键部位进行动态管理,争取做到不引发事故,尤其是不引发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8.2 质量管理8.2.1 宜应用BIM技术开展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质量验收计划确定、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处理、质量问题分析等工作。8.2.2 质量管理BIM应用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的原则,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8.2.3 质量管理模型宜包含如下模型元素类型和信息:1创建质量管理模型所基于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
42、加工模型的元素和信息;2建筑工程分部分项质量管理信息:质量控制资料、功能检验资料、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等。其中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8.2.4 在创建质量管理模型环节,宜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满足质量验收要求。8.2.5 在确定质量验收计划时,宜利用模型针对整个工程确定质量验收计划,并将验收检查点附加或关联到对应的构件模型元素或构件模型元素组合上。8.2.6 在质量验收时,应将质量验收信息附加或关联到对应的构件模型元素或构件模型元素组合上。8.2.7 在质量问题处理时,应将质量问题处理信
43、息附加或关联到对应的构件模型元素或构件模型元素组合上。8.2.8 在质量问题分析时,应利用模型按部位、时间等角度对质量信息和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和展示,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8.2.9 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之上,附加或关联至质量管理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8.2.1的规定。表8.2.1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模型元素类别模型元素和信息要求上游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建筑工程分部分项质量管理信息建筑工程分部主要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等。非儿何信息包括:1
44、质量控制资料,包括:原材料合格证及进场检验试验报告、材料设备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以及试验记录;2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各分项试验记录资料等;3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各分项观感质量检查记录;4质量验收记录,包括: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8.2.10 质量管理BIM交付成果宜包括:质量管理模型、直给管理信息(含质量问题处理信息)、质量验收表等。8.2.11 质量管理BIM软件宜包含下列专业功能:8.2.12 收计划,能够生成质量验收检查点;2支持相应地方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国家和地方标准;3支持质量验收信息的附加,并将其与模型元素或模
45、型元素组合关联起来;4支持质量问题及其处置信息的附加,并将其与模型元素或模型元素组合关联起来;5支持结合模型查询、浏览及显示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及其处置信息;6输出质量验收表。8.3 安全管理8.3.1 宜应用BlM技术开展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策划、实施过程监控及动态管理、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处理等工作。8.3.2 安全管理BlM应用应遵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的原则,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8.3.3 在创建安全管理模型时,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形成,使之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8.3.4 在安全管理措施计划环节,宜使用安全
46、管理模型辅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源。8.3.5 在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实施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将安全交底记录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或模型元素组合之间。8.3.6 在安全过程检查中,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辅助安全检查、将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部位等安全过程检查信息关联至模型,保证信息的可追溯性。8.3.7 在安全隐患和事故处理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将整改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或模型元素组合上。8.3.8 在安全问题分析时,宜利用安全管理模型,按部位、时间等角度对安全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和展示,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8.3.9 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