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581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九课浮与沉的第二课时。教材的设计只是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瓶子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而没有从大小、轻重方面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个关键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带领孩子猜测-质疑-验证-观察-对比,从中发现物体的大小、轻重或两者同时变化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对浮与沉这一课进行了很好的拓展,既渗透了“做中学”的科学理念,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沉浮现象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本课奠定认知基础和探究能力

2、。且他们对科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为本课探索提供情感保障。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改变轻重、大小来改变物体沉浮的探究。但学生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表达能力有一定困难。(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漂浮的物体和装沙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探究,知道增减物体的重量、大小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 .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和合作学习的快乐,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物体沉浮探究,知道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课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思索和探究,通过观看装沙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演示视频,让学生实验、对比、总结、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灵活应用归纳出来的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视频,演示教具。师生:测力计,装沙充气的气球,水槽,漂浮物和实验单等。三、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新知铺垫(1)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谁能说说物体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2)当孩子们说出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后,给孩子给予鼓励。激活孩子的思维,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红球,学生们猜测它

4、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教师现场演示,发现:一个红球沉下去了,一个红球浮了起来。学生再次猜测老师怎么做到的。(3)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先猜测再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探究活动埋下伏笔。分组合作,探究思考(一)改变重量,改变沉浮(1)让学生大胆猜想;(2)组织孩子活动,证明自己的猜想,想办法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在不改变大小的情况下沉下去;(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思考,分析总结出:一样大小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重量使它沉下去。(4)教师顺势板书:改变重量。(在探究过程中,(1)培养学生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能力和大胆创新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以及积极

5、的科学探究精神。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物体“似沉非沉、似浮非浮”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说明“悬浮”的情况。)(二)改变大小,改变沉浮(1)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大小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呢”(2)孩子们小组讨论,组长汇报初步结论。(3)学生观看自制视频:装同样沙子的气球,由于气球大小的不同会在水中呈现不同的沉浮状态。(4)让学生根据视频演示和实验单实验操作。(5)归纳得出:重量一样的物体,改变它的大小可以使它沉起来。教师板书:改变大小学以致用,归纳小结(1)引导孩子们分组探索如何让橡皮、泡沫塑料改变其本来的沉浮状态。(2)学生在试验后,把结论与想法与同学们分享。(3)教师不断质疑,学生们归纳概括出:

6、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是:大小与重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知识延伸,课后查阅(1)呈现关于潜水艇的资料。(2)课后查阅死海的相关知识。科学探究并未结束,学生探究的兴趣依然高涨。从课内走向课外,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板书设计四、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对孩子“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进行评价,采取教师及时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法实现课堂评价的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们大胆探索科学、从而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才接触科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孩子们在利用准备材料探索改变大小、轻重改变物体的沉浮的实际操作中,会有突发状况,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