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465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构造地貌》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活动构造地貌,研制人:郭盛昌,构造地貌是在构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它的作用力主要是内力,故又称为内力地貌。构造地貌的分类系统可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级称全球构造地貌,它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地貌,只有大陆和大洋两大单元。第二级称大地构造地貌,它是大陆或大洋之内的大型地貌,如大陆内的褶皱山系和大陆裂谷,大洋中的洋中脊及大洋盆地等等。它们都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形成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因此又被称为活动(动态)构造地貌。第三级称地质构造地貌,规模最小,是叠加在大地构造地貌之上的中小型地貌,如褶皱山系中的背斜和向斜褶曲地貌,大洋盆地中的海盆和海岭等等。它们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

2、力作用剥露的结果,因此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故又称为“静态”构造地貌。,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两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别。一、大陆与大洋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在海平面之上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貌结构也有本质差别,分述如下:(一)大陆特征大陆是高出海面的高地,占全球面积29.2。它的内部起伏很大,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 米;最低点为约旦河谷地的死海洼地,高度为-399 米。二者高差为9

3、247m。虽然地形高差很大,但大陆的平均高度只有875 米(表2-1)。,按高度分配,高度在5008000m以上的山地面积最大,占大陆面积的47.82;高度在200-500m的丘陵次之,占26.8;高度在0-200m的平原再次,占24.85;高度小于0m的面积很小,仅点0.53(表6.1)。就世界各大陆而言,南极洲地形最高,平均海拔2 200m,欧洲及大洋洲地形最低,仅340m(表6.2)。,(二)大洋的特征,大洋是指海平面之下的水底地形。从构造观点看,大洋的构造可分为二部分:水深由02500m(或3000m)处为陆壳与洋壳之间的过渡带,又称为大陆边缘,此处陆壳厚度逐渐减小。水深2500m(或

4、3000m)至6000m以下属洋壳构造,地貌上称为洋底。整个大洋,从大陆边缘至洋底可连成一条下凹形的起伏曲线,它基本上反映了大洋的轮廓。洋底的起伏也是很大的,如以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11034m)至最高的海底山脉(夏威夷岛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m)相比,高差达15000多m,比陆地的高差还大得多。大洋平均深度为3800m。,夏威夷,在世界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最深,北冰洋最浅(表6.3),二大陆与大洋的成因,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说很多,其中以地壳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块运动说最为重要。1地壳均衡说地壳位于岩石圈的表层,因构造不同而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二种。大陆型地壳厚度大,平均为33k

5、m,但随地形的升高而增厚。如上海(平原)成都(高平原)拉萨(高原)。陆壳结构上分二层:上层为沉积岩层,厚度较小。下层为花岗岩层,密度为2.7gcm3,厚度较大,尤其在山区更厚。大洋型地壳厚度明显减小,平均只有7.3km。结构上只有单一的玄武岩层,其密度为2.9gcm3。该层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即从洋底延伸至陆壳下部,以至把整个地球包围起来。大部分洋底之上缺失花岗岩层,但往往堆积了薄层的碎屑物(表6.4)。,由上可见,大陆型地壳厚而轻;大洋型地壳薄而重,并且缺少花岗岩层。这些特点对于大陆或大洋地貌的生成具有重大意义。英国学者普拉特(JHPratt,1854)和艾里(CBAiry,1855)对喜马

6、拉雅山进行了引力研究之后,同时用均衡理论来解释地形的高低差别问题,但观点各异。普拉特假设地壳之下有一个平坦的均衡面,此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不等,为保持各段的均衡,密度小的地段,地势要高,反之地势就低(图6.1A)。,艾里则认为均衡面不是一个平坦面,而是一个起伏面,该面之上的各段物质密度是相等的,体积大的地段地势就高,均衡面的深度也大,反之地势就低,均衡面的深度亦小(图6.1B)。后来地震资料表明,实际情况应当是普拉特和艾里二种观点的综合,即地壳下的均衡面是有起伏的,不同地段的地壳物质密度也是不均匀的(图6.1C),要保持陆壳与洋壳的,2.板块运动理论,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了大

7、陆及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出现板块分裂,产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谷的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海底不断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如大西洋、太平洋。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也可能下沉,成为海洋,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最后,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失,变为新大陆,如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拉雅山大陆。由此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洋生成、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均衡,陆壳

8、得用较大的厚度来弥补密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壳则以密度大来补偿厚度小所带来的质量不足。由此可见,二种地壳分别用厚度或密度来取得均衡的,并由此而造高起的大陆和低陷的大洋。,3其他学说,收缩说:地球是由一个炽热的星球冷却而成,冷却后,表面褶皱,高的地方成了陆地,低地方成了海洋。膨胀说:地球由于内部热能积聚,导致地球膨胀,地表发生裂开,于是形成陆地与海洋。灾变说1:地球自转过程中,速度较快,因而在转的过程中就摔出一些陆块,掉了陆块的地方就成了海洋,其他地方就是大陆,月球是太平洋那个地方的陆块摔出去形成的。灾变说2:地球表面是由众多的星子堆积而成,堆得多的地方就较高,于是成了陆地,堆得少的地方就成了

9、海洋。火山喷发说:地球的北极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现为北冰洋),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物质,沿着地表自北向南流动,流出的物质后来冷却就成了大陆地壳,没有火山物质的就成了大洋。,第二节大地构造地貌,一、大 陆 区 大陆内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板块边界是构造活动区,其主要地貌是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是褶皱断块山、断块山和大高原。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要地貌是大平原和大盆地。,1新生代褶皱山带,现代世界上最大的褶皱山带,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所成。它西起比利牛斯山及阿特拉斯

10、山,向东经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山地、伊朗高原南北山地至喜马拉雅山。这些山地有以下特征:,(1)是现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山地 欧亚东西走向褶皱山带及环太平洋褶皱山带共长4.7万多公里,而且高山最为集中,如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8848m)、阿卑斯山的勃朗峰(4810m)、阿拉斯加的洛根峰(6046m)、安第斯山的汉科峰(7010m)等。(2)山体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强烈 山体褶皱多为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大型的逆掩断层推覆体(图6.2)。,发育于西藏的直立岩层,(3)山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上升速度快 如喜马拉雅山的上升速达3-7mma(表6.5),火山喷发

11、和地震活动频繁而剧烈。,2大陆裂谷,它分布在板块的分离型边界或张裂带上,由于板块的相背运动,在拉张作用下形成。大陆裂谷是陆地上最大的断陷谷地,如东非大裂谷、贝加尔裂谷、莱茵裂谷及加利福尼亚裂谷等。裂谷宽数十至数百公里,长可达数千公里。世界上各大裂谷之中,以东非裂谷最大,它南起赞比西河支流的希雷河口,北至马拉维湖后分成东西二支,西支经坦噶尼喀湖、伍基湖、阿明湖至蒙博托湖。东支经纳特龙湖、图尔卡纳湖、沙拉湖、亚丁湾及红海,共长7 300多公里。裂谷宽度最大为300多公里,深1 0002000m,两侧为高原及断块山地。,东非大裂谷示意图,贝加尔裂谷,东非大裂谷一段(埃塞俄比亚境内),裂谷不论在构造和

12、沉积上都有其独特之处:(1)裂谷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升降或水平活动均十分明显 如东非裂谷的加利湖区,沉降速度达60l00mma,亚丁湾为2.7mma。在埃塞俄比亚段的水平扩张速度为l0mma,红海为12mma(表6.6)。,(2)裂谷构造复杂,沉积层厚度大而且夹有火山熔岩 裂谷构造一般呈复式地堑或次级的地堑地垒系。上覆堆积层的厚度超过1500m,其中常夹着大量火山熔岩,表示沉积过程中时有火山喷发。裂谷内或附近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为30km,与裂谷区地壳厚度相当。,(3)裂谷区地热值高,达到2.0cal/cm2(1cal=4.186810-6J下同),比全球热平均值1.5cal/c

13、m2要大,这与高温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大陆裂谷的成因,按板块说认为,它是地幔物质上涌及地壳拉张的产物,也是板块的生长线。当地幔对流上升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拱起、变薄张裂而成为谷地,同时也产生火山及地震。裂谷随着板块运动而不断扩大,如贝加尔裂谷,最初出现于南贝加尔盆地,以后逐渐向东北和西南延伸。,3褶皱断块山,该类山地规模也大,它的发育经历过两个阶段:即早期的古生代板块碰撞而产生的强烈褶皱,以及晚期板块内部的断裂上升。如天山在二叠纪晚期受海西运动作用时已褶皱隆起,后来经中生代及早第三纪剥蚀夷平。至晚第三纪再断裂上升及伴有褶皱。此外如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褶皱断块山类

14、。其特点是:(1)山体比较高大,呈地垒状,山间多断陷盆地或断陷谷 如天山高4000-7439m,分南、北、中三带,山带之间有吐鲁番、哈密、艾比湖、尤尔都斯等断陷盆地,北侧还有伊犁河断陷谷。又如秦岭的北坡有大断层崖,北接渭河大断陷谷。,天山山脉,(2)山体裂断升降活动强烈 如天山山体强烈上升,但山前却强烈下沉。根据断陷盆地堆积层的厚度70008000m(R-Q)计算,天山的升降幅度可达11000-15000m之巨。,4断块山与断陷谷,在板块内部的活动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上升而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如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断块山的山坡一般为急陡的断层崖所包围

15、,山形呈地垒式或掀斜式。前者是山体中部上升最大,向两侧下降,如果作多级下降时,则成为复式地垒山(图63)。后者是山体的一侧强烈翘起,形成主脊和陡崖,另一侧只作轻微上升或下降,山坡和缓(图64)。,断块山内的河流因受断块活动而往往发生倒流、改向或重新下切。如恒山断块,因北坡翘起,使原来由南向北流(灵邱一广灵)的一河流倒向南流;又如山西古汾河的南段,由于峨嵋台(紫金山一稷王山)的断隆而迫使它在侯马附近改向西流入黄河。再如庐山自中更新世急速上升后,早期发育的河谷重新下切,造成下游峡谷的产生。断陷谷同样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区,并且往往与断块山或褶皱断块山相伴生,如我国的汾、渭河谷。横剖面呈地堑形或簸箕

16、形,结构复杂。大型的断陷谷堆积层很厚,如汾河谷地堆积层厚为2200-3 800m(NQ),渭河谷地的堆积层厚度达8 2008 700m(RQ)。,庐山三叠泉,5高原,高原一般位于板块内部,高度多在500m以上。它的生成与陆地大面积强烈上升有关,如非洲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它们大多数是古生代或更早的古陆,经过长期侵蚀后,逐渐夷平成为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不大的地面,至新生代地壳运动时,强烈上升而成。,青藏高原(图中的动物为藏羚羊),黄土高原,6平原,平原的高度在我国一般小于200m(少数达600m)。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二类:第一是堆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构造缓慢下沉区,由碎屑物堆积而成,堆

17、积层厚度大,地面平坦。可根据堆积层的厚度变化、堆积物特征、化石及沉积相的变化等,重建平原的演变史,并可从中了解地壳的变动过程和海陆变迁。这种平原的基底构造有断陷式和拗陷式的二种,前者如华北平原,后者如江汉平原及松嫩平原。第二是侵蚀平原,它分布在地壳长期稳定地区或轻微上升区,由高地夷平而成,地面起伏稍大,上有残丘分布,没有堆积层或很薄,如我国的徐州、蚌埠一带平原等。,三江平原,东北平原上的城市,7盆地,它是由正(高起)负(低陷)二种地形组合而成的地貌,其四周为高山或高原,中间为平原或丘陵。它是地壳升降差异运动所造成。如塔里木盆地是个长期(P。一E)稳定的古陆块,自第三纪以后,由于南侧的青藏高原和

18、北侧的天山强烈隆起而使它相对下陷,成为盆地。,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的哈密瓜,吐鲁番葡萄,(二)大 洋 区,1大陆边缘 它是大陆至洋底的过渡地带,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又名大陆裾)。,大陆边缘示意图,(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延伸的浅海部分,又称陆棚。构造上基本属陆壳性质。地形平坦,平均坡度只有0.1左右。其范围由海岸线向外,至坡度明显增大的转折处为止。平均水深为130m,但一般人以200m等深线作为大陆架的界线。平均宽度只有70km,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宽度较大,可达数百至千公里以上,如北冰洋的大陆架宽1600km,但构造活动的大陆边缘,宽度就很窄,有的几乎

19、没有,如美洲西海岸和日本、菲律宾的东海,岸等。因为这里是洋壳向陆壳的俯冲地带。大陆架的地貌特点有三:首先它是一片向海缓倾的浅海海底平原(平坦面),但它分级下降,又称为水下阶地。如我国的大陆架,由水深20m至150m内有5级,世界上其他大陆架也有5-8级(表6.7),它们可能是第四纪海面间歇上升时侵蚀而成,或海岸缓慢下降时形成。,其次,大陆架上有许多大致垂直于海岸的溺谷,如我国沿海、欧洲北海南部、北冰洋四周等都有溺谷存在。它们大部分是全新世海侵时被淹没的河谷,也有少数是高纬度的冰川谷。再次,在大陆架的外缘往往分布着高起的堤脊,称为陆架边缘堤。其成因是由于岩层的褶皱、断层隆起、珊瑚礁发育或火山等形

20、成。大陆架上覆盖有薄层的陆相和海相堆积物,其中陆相堆积物来源于全新世海侵之前的陆地环境。因为全新世之前的冰期时代,海面最低低于今日海面约130m,此时该地带乃为滨海陆地,有河流堆积、冰川堆积(高纬)、海岸风沙堆积、渴湖沼泽堆积等。因此会夹有陆相生物化石,如乳齿象、猛玛象、披毛犀、原始牛、淡水泥炭等等。到了全新世海侵时又有海相堆积层,内含海相化石,如介形虫、有孔虫、藻类、牡蛎、文蛤及珊瑚礁等等。,大陆架的生成有多种学说,如大陆延伸说、构造断裂说等。(2)大陆坡 它是连接大陆架与大洋底的海底大斜坡,平均坡度为417,下界水深在2500m左右。这个深度是陆壳向洋壳转变的起点。大陆坡的平均宽度为204

21、0km。在稳定大陆边缘的大陆坡坡度小及宽度较大,如大西洋的大陆坡坡度为305,宽度为20-l00km。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坡坡度大而宽度小。大陆坡的地貌特点有二:1)斜坡地貌形态种类多:如由断层作用而成的阶梯型斜坡;由地堑地垒系组成的断块型斜坡;由堆积物组成的堆积型斜坡;由堆积物受压弯曲的挠折型斜坡(图6.5);以及由生物堆积而成的珊瑚礁型斜坡等。,2)存在海底峡谷:它是一种深切在大陆坡上的大型海底谷地,谷轴与大陆坡垂直,主要分布在狭窄而坡陡的大陆坡岸段。如北美的东西海岸,非洲西岸,我国的南海海岸等。峡谷的下切深度由数百米至上千米,横剖面呈“V”形,谷坡坡度达40以上。它的下端终止于洋底,,成为

22、陆源物质从大陆架向洋底或海沟输送的通道。海底峡谷的成因,多数人认为是浊流侵蚀的结果。浊流是一种高密度的浊水流,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当坡度为3,流速为3ms时,它就能把30t的巨砾搬走。当海底发生滑坡、地震和海啸时,都可能出现浊流,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侵蚀出海底峡谷(图6.6)。(3)大陆基 位于大陆坡与洋底之间的一种大型扇形地(深海扇形地)堆积。水深在2000-5000m处。它的上部披覆在大陆坡的坡麓上,下部覆盖在洋底的边缘,宽度约6001000km,堆积物厚度一般为数1km,最大可达l0km。大陆基在大西洋二侧最发育,印度洋次之,太平洋最差。此外,它在各大河口外也发育得很好,因为这里的物质来源丰

23、富,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恒河等口外的大陆基。,2大洋底,大洋底位于大陆坡或大陆基以下的大洋深处,深度为25006000m以下,属洋壳构造。内有大洋中脊、海底山脉、海盆和海沟等大型地貌。,太平洋底,(1)大洋中脊 它是分离型板块的边界线,是板块构造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它是由地幔物质涌出洋底,并冷凝而成的新生洋底。地貌上呈最巨型的海底山脉,纵贯世界各大洋,专称为大洋中脊。它北起于北冰洋洋脊,全球大洋中脊分布示意图,(从西伯利亚勒拿河口以北穿过南森海盆),然后向南接大西洋洋脊,绕过非洲以南,接印度洋洋脊,再绕过澳大利亚以南,接太平洋中隆(脊),总长8万多公里。高度高出两侧洋底1-3km,局

24、部露出海面,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圣波尔岛和复活节岛等。宽度11.5千km。洋脊的地形比较复杂,横剖面的中央为一深约2km、宽数十至百多公里的裂谷,两旁为相对高起的尖锐的岭脊(图67),它们平行于轴向延伸。洋脊的纵向地形是不连续的,被一系列的转换断层所切断及平错开来,错幅达到数十至数百公里,所以实际上的洋脊是由无数段平行岭谷的断块拼接起来的。(2)海底山脉(海山)它是穿插于洋底上的山脉,由火山链组成,规模远不如大洋中脊那样庞大。太平洋底的中部分布着一系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海底山脉,是太平洋底最雄伟的地形之一。它北起堪察加半岛,经皇帝海山、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向南直抵土阿莫土群岛,绵延1万多千米

25、。这种火山只发生在洋底某一个位置上,但火山的岩浆源同样来自上地幔软流圈,以柱状地幔流的形式上涌,并穿破洋壳喷出。,海底火山生产流水线,按威尔逊(Wilson,1965)观点认为,在岩石圈下有一个提供岩浆的固定源地,称为地幔热点(图68),当移动的洋壳经过热点时产生火山,以后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离开了热点,成为死火山,新来的洋壳再经热点时,又再形成新的火山。就这样沿着洋壳移动的路线上出现一连串的火山链,即海底山脉。如北太平洋的天皇海岭,夏威夷海岭;中太平洋的莱思群岛土阿莫土群岛;西太平洋的马绍尔吉尔伯特图瓦卢群岛,加罗林群岛;大西洋的鲸鱼海岭,里乌格兰德海台等。有的海底火山高出海面,如夏威夷岛。也有

26、的在海面附近受浪蚀削平后沉人海底,成为平顶山。在西太平洋水深1300m的平顶山上曾经发现玄武岩圆砾及珊瑚礁,证明它是在浅水环境下形成的。(3)洋盆 位于大洋中脊(或海山)与大陆坡之间的大洋底部,即新生洋壳向海沟缓慢移动过程中的大地貌,内有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水深一般为4000-6000m,地表平坦,坡度极小,由11000110000,平原上堆积着厚约200-1000m的深海堆积物,其中有浊流物(粘土及沙)、深海软泥(组分中生物含量超过50的,称之)。,一些高耸的海底山突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等。一系列海底山脉把太平洋盆地分割成 4 个次一级的深海盆地,以皇帝一夏威夷山脉

27、(海岭)为界,以东是东北太平洋海盆,水深40006000米,最大深度7168米;以西为西北太平洋海盆,平均深度5700米,最大深度6224米。中太平洋海底山脉、莱恩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为中太平洋海盆,水深一般50005500米,最大水深6370米。中太平洋海盆以南,南极-太平洋海岭以北为西南太平洋海盆,水深45006000米,最大水深8581米。太平洋洋底广阔、平坦的深海盆地上的沉积物有褐粘土、生源沉积物、浊流沉积物、火山沉积物等,其中以生源沉积物和褐粘土分布最广,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洋盆地。,深海粘土(包括含Pe,Mn成分的褐色粘土及红色粘土)及深海火山碎屑物(火山灰)等。含铁、锰矿物丰富的深海

28、粘土,结核后可作海底矿床开采。深海平原的基底是起伏的,只因覆盖了厚层堆积物后才变得平坦,如果洋底缺乏或只有很薄的堆积时,则被深海丘陵所代替,这些丘陵分布很广,如在太平洋占了洋底的80。深海丘陵是由小型的玄武岩盾状火山组成,圆或椭圆形,直径15km左右。(4)海底高原(海台)它散布在洋底上的高地,顶部比较平坦,局部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南太平洋的新西兰海台;东印度洋的塞舌尔马斯克林海台,马达加斯加海台;南印度洋的克尔格林海台;北大西洋的罗卡尔海台,南大西洋的福克兰海台等。,新西兰,新西兰地貌特征,海底高原的成因有两种学说,活动论认为它是大陆分裂、漂移过程中的残留部分,虽然它被洋壳隔开,但地壳结构上

29、具有明显的陆壳性质。例如其厚度比洋壳大(30km),而且出现陆壳所特有的“花岗岩层”(厚度30km)。固定论认为它是沉没的大陆,再经大洋化作用改造而成。(5)海沟 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巨型槽形洼地,深度一般由50008000m,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为11034m,长度多在400-3700km之间,最长的为秘鲁智利海沟,长度为5900km。海沟宽度在30100km左右。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形,靠大洋一侧坡缓,约3-8,靠大陆一侧坡陡,超过l0。纵向呈弧形,突面指向大洋。,海沟是洋壳板块向陆壳板块俯冲的地带,也是洋壳的消亡带。当洋壳板块以45角向大陆方向俯冲时,大洋一侧因下沉而产生了海沟,大陆一侧

30、则翘起形成岛弧或山脉(如安第斯山)(图6.9)。这里也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因为洋壳板块俯冲过程中与上覆板块摩擦,一方面造成岩石的断裂和产生强烈的地震活动,形成一个连续的地震带,深度可达700km,宽度5070km,此带称为贝尼奥夫带。带的外侧近海沟处为浅源,岛弧海沟系示意图,地震区;带的内侧,远离海沟的大陆深处为深源地震区。另一方面,当洋壳板块俯冲到100200km深度时,因上下板块接触摩擦而部分熔融,形成炽热的岩浆,并沿陆壳一侧上升成为火山,沿岛弧或海岸山脉喷出。由上可见,海沟和岛(山)弧、火山往往成为成因相关的地貌组合带,又称为岛弧海沟系。形态上的共同特点是呈弧形,如果俯冲带

31、的倾角越大,弧形的弯曲度就越小。相反,俯冲带的倾角越小则弧的弯曲度越大。,岛弧海沟系示意图,岛弧海沟系在太平洋分布最广,如西太平洋的阿留申岛弧、千岛岛弧、日本岛弧、伊豆小笠原岛弧、马里亚纳岛弧、琉球岛弧、雅浦帛琉岛弧、班达岛弧;东印度洋的安达曼尼科巴岛弧;中大西洋的小安德列斯岛弧等。,第三章(静态)地质构造地貌,在岩层构造影响下所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原始的沉积岩构造一般是水平的,但经过地壳变动后,水平构造就会变成倾斜、褶曲和断裂等构造。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喷出岩构造等,它们对地貌形态都产生明显的影响。,未变形岩层,变形岩层,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1、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水平构造的岩层,受地壳

32、运动抬升后,构造形态不变或只作轻微倾斜,所成的高原或台地,分别称为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图610)。它们的顶部地形平坦或缓倾,与原来的构造面相当。组成顶面的岩层,多是坚硬岩层,因此它不易侵蚀。,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高原是一个由古生界砂页岩及石灰岩组成的构造高原。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总面积接近3万公里,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峡谷的全貌。只有从高空俯瞰,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赏这条大地的裂缝。真正身临其境的人,只能从峡谷南缘或者北缘欣赏大峡谷的一部分。这倒是应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世界闻名的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它是科罗

33、拉多河旧时河谷的一部分。据说,1540年,一支远征队长途跋涉路经此地,始发现大峡谷,并为其惊人的景色惊叹不已。从此大峡谷的面貌才逐渐为世人所知。1919年,威尔逊总统批准将它辟为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大峡谷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几千万年甚至几万万年中,科罗拉多河的激流一息不停地冲刷着它,在一片高原上雕刻出一道巨大的横沟,并赋予它光怪陆离的形态。今天科罗拉多河已流向他方,但人们站在绝壁上,仍可想象出当年在幽深的河谷中,巨浪排空、波涛咆啸的壮丽景象。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堪称鬼斧神工。划人公园内的这段峡谷,最窄的地方约6公里,最宽处为29公里。两柏峦叠嶂,夹着一条

34、深不见底的巨谷,真是天造地设,无比的苍劲壮丽。,更为奇异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却又扑朔迷离,变幻无穷,时而是紫色,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全依太阳光线的强弱而定。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留恋忘返。大峡谷中有几处名传天下的胜景。它们是“天使之窗”、“皇家山谷”、“帝王展望台”和“光明天使谷”等。有幸到过大峡谷一游的人,都不能不由宏地赞叹,大峡谷确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迹。它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一股气势是任何雕刻家和画家也无法模拟的。,我国浙江省文成县的南田台地,是一个由白垩系红色砂砾岩组成的构造台地。,2、方山当构造高原

35、或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后,往往被切割成面积较小的方山。其特点是顶平坡陡,远望如城堡和山寨。如粤北仁化县的丹霞山,是典型的方山地貌,它由白垩系红色砂砾岩组成,专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又如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寨、顶天楼等方山,他们由D3的石英砂岩组成。,3、峰林地貌如果方山再被流水分割,则形成面积更小、形态高尖的石峰、石柱、石针和狭长的石岭、矮窄的石墙。它们往往成群分布,故又称为峰林地貌。景观奇特,是很好的地貌旅游资源。,高踞岭巅、昂首北望的金鸡石,从鸡冠至鸡脚,高约6米有余,从鸡嘴至鸡尾巴长约20米,鸡身宽约4米。它是一块奇怪的红砂岩石,由三块巨石组成,堆砌得体,状似雄鸟,昂首北望,引领欲

36、啼,金鸡岭就是由而得名的。说起来这当中还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唐五代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到南海的一个仙岛上,看到一只金鸡异常漂亮,一时贪心,想把它据为已有,便抱起金鸡,连夜离去。当他急急忙忙赶到坪石的时候,天已大亮。他只好把金鸡缚在山上,留下一位天将看守,自己赶回天庭应卯。三天之后,品洞宾才想起了金鸡,于是降临坪石寻找。谁知天上只三日,人间已三年,那金鸡以及天将已经化成岩石了。吕洞宾一气之下,挥剑将天将的头盔削掉,悻悻而去。那被称为“将军石”的一条大石柱,正是那位没戴头盔的天将坐着看守金鸡的身影,而他的那头盔则变成了帽子峰了。,粤北坪石金鸡岭上的金鸡石,粤北坪石的“一字峰”僧帽峰,姐妹峰,茶

37、壶峰,武夷山的玉女峰、大王峰,二、褶曲构造地貌岩层受力发生弯曲,便形成褶曲。褶曲的拱起和凹陷,形成地形高低,称为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Initail folded landforms);褶曲岩层受外力剥蚀后,还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各种地形,称为次生褶曲构造地貌。这些统称为 褶曲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1、原生褶曲构造地貌 我国西北部的许多山地有的是新生代隆起成山的,有的在中生代就已形成,新生代仍在不断隆升,它们在形成过程和形成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密切关系。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开始隆升,上新世时青藏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m左右,第四纪 以来青藏高原迅速

38、抬升对其北部和东北部产生强大的推挤力,因而沿青藏高原北侧和东北侧边缘形成一系列的褶曲构造山地或使原有山地进一 步抬升,例如祁连山和宁夏南部山地等。,宁夏南部褶曲构造山地由一系列低山和 山地间的盆地构成(右图)。由于它 们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角,在它的东部有 鄂尔多斯地块,北部有阿拉善地块作为 边界的限制,在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挤压 作用下,山地平面分布呈弧顶向东北方 向突出的格局。弧形山地的曲率由西南 向东北方向增大,山地边缘发育平移逆 断层,断层向西南方向倾斜,在弧形山 地的西北段断层左旋水平位移分量大于 垂直位移分量。根据弧形山地的物质组 成看,一些新生代沉积已构成山地的一 部分,而且有强烈褶皱,

39、说明这些弧形 山地形成时代较晚,主要是在早第三纪 开始隆升成山的。右图 宁夏南部弧形山地分布和结 构 1南华山;2西华山;3月亮 山;4六盘山;5香山;6烟筒 山;7牛首山;8罗山,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时称为顺地貌,如背斜(构造)为山(地貌),向斜(构造)为谷(地貌)。2、次生褶曲构造地貌但目前世界上所见到的大多数褶曲地貌是经过严重破坏的次生褶曲地貌,其形态与构造形态相反,即背斜为谷,向斜为山(图611),故称为逆地貌,又称为地貌倒置。(1)、向斜山(synclinal ridge)和背斜谷(anticlinal valley)岩层发生褶曲在

40、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背斜成山(anticlinal ridge)向斜成谷(synclinal valley),它们的地貌形态和构造一致成为顺地貌(initial form)。如果褶曲构造受外力作用在张节理较发育的背斜轴部,侵蚀作用较强,发育成谷地,即背斜谷,而向斜 处形成山地,即向斜山,地貌形态和构造不一致,这种地貌称为逆地貌(topographic inversion)。,一般来说,顺地貌往往是一些年轻褶曲构造地貌,即原生褶曲构造地貌,由于受侵蚀作用的时间短,地貌发育时间较近,构造表现的地貌形态尚未完全破坏。逆地貌 则往往受长期侵蚀,地貌发育的时间久远,外力作用已破坏了原来的构造形态。当然,逆

41、地貌再经长期剥蚀破坏,有可能使构造形态和地貌形态一致,称再顺地貌。顺地貌和逆地貌的发育除了时间因素外,还与原始构造产状、岩层软硬组合情况有 关。例如褶曲比较舒缓,起伏较小,而且坚硬岩层较厚,有利于顺地貌的长期存在;反之,褶曲比较陡峭,起伏很大,软岩层较厚,易于发育成逆地貌。如果软硬 岩层均等,就可能产生另一种情况,背斜部分纵张裂隙较发育,易形成谷地,成逆 地貌,向斜部分亦成谷地,为顺地貌。这时顺地貌与逆地貌同时并存,这往往是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发育过程的过渡阶段。,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2)、单斜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被破坏的背斜或向斜的一

42、个翼上,受破坏的穹窿构造的中部,受破坏的构造盆地的外围,受掀斜的岩层及因断层而倾斜的岩层等。由单斜构造所成的地貌有单面山和猪背山(图612)。如庐山的五老峰。单面山的岩层倾角较小,一般在25以下,山体两坡不对称,顺岩层倾向的一坡坡长而缓,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坡上发育出顺向河。反岩层倾向的一坡由侵蚀或断层等作用所成,坡短而陡,称为前坡或单斜崖,其上发育出逆向河。单面山的山形只有在单斜崖一侧看去才像,故得名。单面山按其形态与构造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多重性单面山(复合单面山),即在一个大型单面山内存在多级的小单面山。弧形外向单面山,主要分布于构造盆地外围,单斜崖向外倾,如巴黎盆地外侧的单面山。,庐山的五

43、老峰,庐山的五老峰,单斜构造地貌,(3)、弧形内向单面山,主要分布在穹窿构造的内侧,单斜崖向内倾,单斜脊向外倾。猪背山是由大倾角的岩层组成,山体两坡坡度大,大致对称。它多发生在直立褶曲倾斜褶曲或倒转褶曲的一个翼上。3、穹窿构造地貌 穹窿构造的褶曲轴不明显,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倾斜。这种构造主要发生在花岗岩侵入区,使上覆岩层穹起而成。其核心为花岗岩,盖层为沉积岩。穹窿构造早期未受破坏时,地貌上为典型的穹窿山,水系呈放射状。穹窿构造发育的晚期,由于构造顶部张节理和断裂发育而易被侵蚀,中央露出花岗岩及发育出花岗岩山地,外围岩层则发育出猪背山或单面山,围绕单斜崖发育出环形水系。,三、断层构造地貌凡由断层直

44、接形成的地貌和间接形成的地貌,统称断层构造地貌。1断层崖(fault scarps)断层发生后,由出露的断层面所成的陡崖,称为断层崖。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叫断层崖。它的高度取决于断层的规模,最高的可达 百米,低的只有数米甚至不到1m,称断层陡坎。断层崖的走向是各式各样的,它们和断层的性质有关。断层崖坡面受外力剥蚀,断层崖后退,坡度变缓,断层崖的坡面倾角比断层面的倾角要小。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破坏,残留的断层崖形成三角形的崖面,称为断层三角面(图613)。断层崖走向挺直,可横过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地形,崖下往往出现温泉、谷地或洼地。崖的高度及坡度分别取决于垂直断距的大小和断层崖的倾角。在河流横切断层崖

45、的初期,下切不深,崖面呈梯形面。中期下切加强,梯形面变为三角面,再演变则成为浑圆的山嘴,断层崖消失。断层崖在我国云南点苍山的东麓、山西太谷、秦岭北坡、庐山南北坡等都很明显。,阿尔泰山,三峡,华山断层,在断层带上,因为构造破碎而易受风化侵蚀,由此产生的谷地,称为断层谷。在单一断层带上发育的断层谷,走向平直,横剖面两坡不对称,在上升盘一侧坡高而陡,下降盘一侧坡长而缓,而且两坡地层也不对称,谷底常有温泉出露。在两组断层相交时所发育的断层谷,谷地走向也会因而转折呈“之”字形弯曲。在平移断层带横切过多条老河谷时,这些河谷都会被截断和位移,但它们也都会被新发育的断层谷所串连,断层谷的沉积物和地貌,都与老河

46、谷不同。六、火山与熔岩构造地貌1.火山构造地貌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的山体。按形态成因分为二大类:(1)锥状火山 呈截顶锥形,山顶一般有火山口,山坡坡度较大,约3040左右。火山组成物质大多数是中性(安山岩)或酸性(英安岩、流纹岩、石英斑岩等)熔岩及火山碎屑物。火山形态与熔岩成分有关。因为中、酸性熔岩中SiO2的含量较多(大于52-60),,故熔岩的粘性大,流动慢,冷凝快。气体多,喷发时十分猛烈,先有大量的气体、火山灰、火山渣、火山弹等喷出,然后溢出熔岩。由于熔岩较快的在火口附近凝固,加上火山碎屑物堆积较多,故形成坡度大的锥状火山。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它是一个典型的锥状火山

47、;我国长白山上的白头山亦属之。,维苏威火山,新西兰火山,日本富士山,但也有少数锥状火山是由基性熔岩(玄武岩)与火山碎屑物互层堆积而成的。(2)盾状火山 该类火山坡度较小,约510,如盾形,故名。火山喷发物主要是基性熔岩如玄武岩,火山碎屑物较少,喷发时比较宁静。由于熔岩的SiO2的含量较少(小于52),故熔岩粘性小,加上温度较高(1200),不易凝固,故流动性强,扩散得远,形成的火山基座大、坡度和高度也较小的盾状火山。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莲池、山西大同、海南岛北部和广东雷州半岛的火山。因为喷发时代较新(Q),所以熔岩的流痕、火山渣、火山弹等都很明显。,海南岛火山口公园,大同火山,腾冲的火山,按火山的

48、岩石结构又分为三种(图614):一是由熔岩组成的熔岩锥;二是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的混合锥;三是由层状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碎屑锥。火山地表经流水侵蚀后,会发育出放射状的沟谷,称为火山濑。火山口积水后成为火口湖,如长白山顶的天池。,2熔岩构造地貌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可填平低地,形成厚度大而稳定的玄武岩高原及台地。前者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美国的哥伦比亚高原;后者如我国的琼、雷台地。台地上的河流短浅,地面容易干旱。台地被切割后往往成为顶平坡陡的玄武岩方山,如东北的敦化、密山;长江下游江宁、句容县赤山、六合县灵岩山及澎湖列岛(玄武岩)上的方山等。此外,台地内常见有熔岩隧道分布,如夏威夷岛的Kazumur

49、a洞(长12km),我国琼北的儒玉村隧道(长2km)等。它的生成与熔岩流凝固时表里速度不一致有关。当表层熔岩凝固后,里层仍然继续流动,如果熔岩来源一旦断绝,里层熔岩流出后,剩余的空间便成为隧道。,如果熔岩流人河谷,并堵塞了河道时,就会形成堰塞湖。如东北牡丹江上的镜泊湖,长约40km,湖面积约96km2,深度一般为1020m,最深达60m。,熔岩丘是由熔岩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 丘,它的高度从几米到十几米,长几十 米。椭圆形小丘的长轴方向常有一裂口,熔岩从裂口中流出。熔岩丘是由于地壳下 部的熔岩有较大的静压力,熔岩沿裂隙冲 出地面形成的,或者是封闭熔岩壳下面有 许多巨大气泡,由于气体外溢胀起形成

50、 的。熔岩垄岗是熔岩沿地表流动形成长条形的垄岗地形,它的长度和宽度不等,例如大同火山群的熔岩垄岗长 几公里,宽几十米至百米;1178年在冰岛的斯卡普 斯约库尔火山形成一条长60-80km,宽10-24km,厚10-30m的熔岩垄岗。熔岩垄岗的横剖面呈凸透镜体状,中 部微微高起,向两侧缓倾。许多熔岩垄岗构成微微起 伏的熔岩丘陵。熔岩垄岗的下伏地层的表面,常被熔 岩烘烤而有热变质现象。由于熔岩的导热率很小,熔 岩表面冷却固结成硬壳后,中心仍然是炽热的岩浆,处于熔融流动状态,使表层固结的岩浆形成皱纹,形 似绳状,称为绳状皱纹。皱纹凸出方向指示熔岩流的 方向。沿裂隙喷出的熔岩流比沿中心喷发的熔岩流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