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5385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理论》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生物学理论,学习重点:1、唤醒理论 2、行为遗传学的研究 3、进化渊源,2,20世纪下半叶,三个方面的研究突破复兴了人格的生物学理论:一是脑科学研究的进步(唤醒理论);二是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用神经递质和激素来解释感觉寻求这种人格特质);三是进化心理学的兴起。,3,第一节 生理机制,一、气质类型理论 20世纪初,德国精神病学家Ernst Kretschmer和美国心理学家W.H.Sheldon分别根据临床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了体型和人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4,Kretschmer将人的体型分为肥胖型、瘦长型、健壮型和畸异型,四类,与之相应的气质类型如下:肥胖型(躁狂性气质):善交际,

2、表情活泼,亲切热情;瘦长型(分裂性气质):不善交际,孤独,神经质,多思虑;健壮型(粘着性气质):固执,认真,理解问题慢。,5,Sheldon研究正常人的体型与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测量体型和气质的方法。他提出决定体型的基本成分是胚叶。认为胚叶的内、中、外三种成分的发展程度(比例分配)决定了人的体型,并得出了三个特质群,称之为三种气质,即内脏型(舒畅、闲适、乐群),肌肉型(好活动、竞争、果决),脑髓型(压抑、约束、好孤独)。,6,二、唤醒理论 Eysenck受Pavlov理论的启发,建立了唤醒理论。唤醒是指大脑皮层随时准备反应的警觉状态,它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激活水平

3、。,7,Eysenck起初借鉴Pavlov的有关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理论,解释内、外向者在行为上的不同表现。外向者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此忍受刺激的能力强;内向者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强而抵制过程弱,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8,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很难测量,故Eysenck改用唤醒概念来解释外向性特质的行为表现。外向的人皮层唤醒水平比内向的人低,所以他们要去寻求较强烈的刺激,缺少刺激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枯燥、沉闷和无聊;内向的人皮层唤醒水平较高,微弱的刺激就足以维持他们的兴奋,所以较强的刺激很快就会使他们感到疲劳。,9,Eysenck对内向、外向适宜刺激的解

4、释,10,Eysenck认为内向者的大脑皮质唤醒水平天生比外向者的高,同样强度的刺激,内向者比外向者体验的强度更高,因而更敏感,而外向者对刺激则不敏感。所以,外向者比内向者能喝更多的茶或咖啡而不是被茶或咖啡击倒。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发现外向者会置于喧闹的社交集会或嘈杂的人群里,而内向者会寻求独自活动,并在聚会时喜欢呆在安静的角落。,11,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有更喜欢社交,朋友更多,且与朋友往来频繁,外向的人遇到问题时比内向的人更喜欢寻求朋友帮助(社交与幸福感有密切关系,朋友可以充当压力缓冲器);外向的人对奖赏比内向的更敏感,有研究表明外向的人较内向的人更喜欢寻求情境中的奖赏。不过,外向的人不一定总

5、比内向的人快乐,外向的人更易冲动,没有充分考虑地采取行动会产生问题,而且爱社交也可能招来麻烦。,12,Eysenck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第一,三种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第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都发现了人格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三种基本特质。第三,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13,有研究者从生理上对刺激的敏感性来解释这种现象,内向者比外向者对刺激更敏感。研究者让内向和外向的人一边听耳机里的噪音,一边完成词语记忆任务。如果让被试自己控制耳机音量,内向的被试会把耳机音量调得比外向被试的小一些。,14,如果让内向的

6、被试听音量大的噪音,让外向的被试听音量小的噪音,两组被试的词语记忆成绩都会下降。,15,对于内、外向领域的研究主题除了艾森克的有关生理唤醒水平的假设外,还有遗传对内向-外向型个体差异影响,以及内向者和外向者谁更快乐等。,16,可以把孩子教得更外向,一些吗?,或是更内向,一个外向的人能变成,内向的人吗?,17,回答这一问题取决于,究竟是什么使一个人成为外向型或内向型的人。艾森克的回答是遗传起用。根据最新理论,人对刺激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遗传差异在人的一生中都相当稳定并最终发展为成年人内向或外向的活动风格。(双生子研究),18,外向的人与内向的人,谁更快乐?,19,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自

7、我报告的快乐和主观幸福感程度更高。有研究证明如此。,20,一项研究中,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报告他们连续84天里的情绪状态。研究者将被试一周中每天的情绪加以比较时发现,学生们最不喜欢周一,随着周六的到来,这一星期变得逐渐好起来。但无论在一星期中的哪一天,外向的人所报告的积极水平都比内向的人高,且这种反应类型在时间维度上相当稳定。(研究表明,外向性测验得分可以预测2-4年的里一个所拥有的快乐体验水平。),21,外向和内向的人对快乐的评价,积极心境分数,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七,22,为什么外向的人比 内向的人更快乐?,23,原因一: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喜欢社交,朋友更多,社会交往与幸

8、福感关系密切,朋友经常可以充当压力缓冲器;(外向人更喜欢寻求朋友帮助)原因二:外向者对奖赏比内向者更敏感。(情绪测验证明,当得到积极反馈时,外向人比内向人更高兴。消极反馈时,两类人都会感到失望。),24,外向的人总是比内向的人快乐吗?外向人更易冲动,不考虑后果的冲动是危险的,常常会产生问题。外向人易结交朋友虽有乐趣,但也有可能给自己招来麻烦。,25,三、感觉寻求理论,Zuckerman在1970年代提出感觉寻求的概念,并为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把感觉寻求定义为:“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的和强烈的感觉和经验的需要,并且为了能获得这些体验,宁愿去从事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活动”。他

9、还和Eysenck合作编制了感觉寻求量表。,26,Zuckerman运用因素分析法对量表施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感觉寻求这一维度由四个成分组成(1)兴奋与冒险寻求(TAS)(2)经验寻求(ES)(3)去抑制(DIS)(4)敏于厌倦(BS),27,反映个体对参加能够提供速度、惊险、新奇等特殊感觉的运动的愿望,如跳伞、潜水或滑雪等冒险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是社会认可的。,28,经验寻求包括通过刺激的音乐、美术、旅游,面对没有计划、不可预知的事件,与反社会常规、不愿循规蹈矩的人(如嬉皮士)共处等方式,来寻求新异的感觉和体验。,29,去抑制反映个体通过不受约束的行为来寻求放松感觉的需要,如热衷于参与集会、

10、饮酒、性、赌博等。,30,敏于厌倦反映个体对重复体验具有较低容忍能力,这些重复体验包括重复的经历、日常的工作、令人厌烦的人等。,31,相关研究表明:感觉寻求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年轻时,感觉寻求的水平是最高的,在20多岁的时候可能就开始下降了。感觉寻求还存在着性别差异,总体上讲,男性不仅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水平,而且在具体维度上,男性在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和敏于厌倦上的得分比女性高,而女性在经验寻求上的得分则比男性高。,32,关于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 Zuckerman最初认为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也是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唤醒水平,高感觉寻求者的动机源于将皮层网状结构的唤醒水平提高到最

11、佳水平。但后来的多项研究证明,感觉寻求与三种生理基础有关,分别是生理唤醒、神经递质和雄性激素。,33,第二节 遗传基础,行为遗传学是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行为遗传学以解释人类复杂的行为现象的遗传机制为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探讨行为的起源、基因对人类行为发展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其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和模型拟合。,34,一、家族研究 家族研究是最早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为Galton所首创。它是通过研究家族史,了解某种人格特征在家族成员中出现的频率高出普通人群中出现频率的程度,来估计其遗传

12、率的。但家族研究很难将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区分开来。,35,二、双生子研究 心理学家通常用双生子研究法来研究遗传对于人格的影响。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前者来自同一受精卵,一定是同性别,遗传基因相同;后者来自两个受精卵,可能同性别也可能不同性别,遗传基因不同(与普通兄弟姐妹一样)。,36,37,38,研究者选择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和同卵双生子进行比较,这两种双生子同年龄、同性别、双双生活在同一家庭环境中,若研究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更相象,就可以归结为遗传的作用。研究者选取了139对4.5岁的同卵和异卵同性双生子,就情绪稳定性、活动性(爱动或好静)、社会性(活泼或羞怯)三种人格特质进行了

13、评定。,39,研究结果,在这三种人格特质上,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相关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相关。,40,41,但对这一结果还有不同的解释,即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人格更相似,还可能是因为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受到父母更为相同的对待。,42,三、收养研究(分开抚养)研究者对44对平均10个星期大的时候就被分开而一直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并将研究结果与过去研究的共同抚养的双生子进行了比较。在分开抚养和共同抚养条件下,同卵双生子人格特质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49和.52,而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则分别是.21和.23,说明无论分开抚养还是共同抚养,同卵双生子的人格特点都比异卵双生子更为接近

14、,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43,明尼苏达大学关于分开抚养双生子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参与研究的双生子进行了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并向这些双生子做了长期的访谈,得到他们对有关童年的经验、恐惧、嗜好、音乐兴趣、社会态度和性兴趣等问题的回答。结果发现了一些惊人的相似性。,44,这对双生子自出生起就被分开,31岁才初次见面,看他们在兴趣和习惯等方面多么相象!,45,成长背景最不同的双生子要属奥斯卡斯托尔和杰克伊弗。他们出生在特里尼达,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德国人。刚出生时,奥斯卡被母亲带到德国,由信奉天主教和纳粹主义的外婆抚养。杰克由犹太人父亲抚养,他在青年时期大部分时光是在以色列的一个集体农场度

15、过的。居住在两地的这一家人从未通过信,兄弟俩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46,20多年未曾见过面的兄弟俩竟然表现出显著的相似性:都穿着蓝色、双排扣、带肩章的衬衫,都留有短鬓带金丝边眼睛,都喜欢吃辣的食物,喝甜酒,喜欢把涂了黄油的土司放在咖啡里,都习惯在便前先冲洗厕所,甚至乘电梯时都会打喷嚏如此等等,使人难以置信。,47,另一对同卵双生女子,她们在很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分开,在两个社会经济地位迥异的家庭中长大,分开后第一次见面时都已经是家庭妇女了,令人惊奇的是,这次见面时两人手上都带着七枚戒指。,48,49,四、模型拟合,模型拟合是检验多个变量间是否具有某种假定关系的数学过程。在行为遗传学中,

16、就是建立一个反映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某特质贡献大小的模型,并将其与观测到的相关进行比较。一项研究中同时包括几种研究,如收养即究和双生子研究,并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估计出遗传和环境各自作用的大小。,50,进化论人格心理学是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根据进化论的观点,物种在战胜环境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生理特点不断进化。其中的关键是自然选择。,第三节 进 化 渊 源,51,物种中有些个体具有一些先天遗传的特性,这些特性能帮助它们适应自然环境,并在环境的威胁,如恶劣气候、弱肉强食和食物匮乏中生存下来。幸存者比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繁衍后代,同时把它们的特性遗传给后代。,52,经过世代的选择,最终结果是进化

17、成了某一物种特定的特点。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这些物种发展了能帮助它们生存并兴旺昌盛的特点,而那些未形成这样的特点的物种就灭绝了。在许多情况下,物种为了对付自然环境对生存的威胁而改进自身的生理特点。,53,例如,对人类来说,疾病的问题被免疫系统的进化所解决,刀割或受伤导致的流血致死的潜在问题使得人类进化产生了凝血机制。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为了得以生存,物种自身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54,正如自然选择过程导致了人类的某些生理特点的进化一样,根据进化论的人格理论,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如此。这些心理机制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它们允许人类有效地应付日常的问题和需要。,55,例如,许多人对陌生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人

18、格心理学者认为,这一恐惧是为了适应防止被不属于同一群体或部落的人袭击这一问题而进化来的。愤怒可以在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战胜敌人这样的生存行为中帮助我们的祖先。这使得愤怒这一人类特点变得有意义。,56,一、情绪,进化心理学也认为,情绪及其交流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成为可能,因为社会性交流的维持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他人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情绪。,57,Buss认为,情绪有两组:(1)唤醒性情绪(2)关系性情绪,58,Buss认为,唤醒性情绪包括恐惧、愤怒和性唤醒。这三种情绪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反应有关,恐惧和愤怒是动物受到威胁准备去战斗的反应;由性唤醒引起的生理反应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在性反应的后期,它的身体反应

19、与恐惧和愤怒几乎是相同的。,59,Buss认为,关系性情绪包括嫉妒、爱、愉快和悲伤。关系性情绪主要发生在更高级的社会性哺乳动物身上,在非社会性和中等程度社会性的哺乳动物中很少见或几乎没有。在关系性情绪中,很少或几乎没有自动的生理唤醒。,60,二、求偶,求偶是与基因复制最直接的人类行为,其进化机制最为复杂,涉及问题更多。进化心理学家进化人格理论者认为,人们寻求爱情除了有实际用处外,还部分地基于“亲代投资”的考虑,即作为种族成员,必须考虑生育并把基因传给下一代的问题。,61,基于这种考虑,人们要选择能成功地繁衍后代并有效地抚育孩子的配偶。这并不是说我们选择未来婚姻伴侣时一定要积极地考虑成功繁衍后代

20、的问题,而是一定的配偶选择偏好通过进化过程已经传给了我们。,62,依据进化论的分析,男性和女性对于亲代投资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进化论术语中,选择配偶的投资主要用于女性而非男性。两性对亲代投资有不同的想法,进化人格预期男性和女性寻求配偶的条件是不同的。,63,由于雌性要怀孕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抚育后代,故她们对将要与之共同繁殖的配偶更挑剔。反之,大多数种族中雄性都能自由地与许多他们能得到的雌性交配,这就增加了雄性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机会。,64,男性喜欢追求什么样的女性?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男性应该选择可能为他生更多孩子的女性。从外表上看:第一个线索为年龄。第二个线索为与年轻有关的一些生理特点

21、。Buss等对37个国家的跨文化研究结论:求偶时,男性喜欢年轻的、生理上有吸引力的女性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配偶外表的吸引力还影响着男性的社会地位。),65,女性喜欢追求什么样的男性?根据进化论人格理论,女性喜欢能为其后代提供保障的男性。这样的男性具有的条件:一是年龄较大,可依靠,能挣钱,有抱负,事业心强(社会经济地位与抱负水平)。二是支配性,支配性男性更可能升迁到社会组织的高层并由此而获得经济保障和其他好处。另外,同情心与合作精神也是女性喜欢男性的一个重要条件。,66,三、攻击,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至少具有以下功能:占有他人资源,防御他人攻击,争夺性伴,提高社会地位和权利,阻止和惩罚性伴的性出轨,减少非己后代对资源的消耗等。,67,研究表明,1965年到1980年期间芝加哥发生的杀人事件,86的凶手是男性,80的受害者也是男性。类似的研究显示,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卷入暴力事件,也更多地在暴力事件中遇害。,68,四、利他,社会心理学中的利他行为是指不带回报动机的帮助他人的行为,而进化心理学的利他行为则与之内涵不同。进化心理学认为利他存在两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利他行为心理机制不同。,69,一种是亲缘利他,这种利他对象是朝向与自己基因同缘的直系或旁系亲属。另一种是互惠利他,它是指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发生的相互帮助的利他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