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5786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接时间研究》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讲 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概述,时间研究的步骤,常用评比方法简介,主讲:廖巍,第一节 时间研究概述 一、时间研究的定义 时间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是以秒表为工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直接测定某一作业操作者作业的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的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合格、训练、正常速度;标准方法、设备、程序、动作、工具、机器运转速度、工作环境。,二、时间研究的目的与用途(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2)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3)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4)决定标准成本,

2、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稳。,三、时间研究的特点,1、采用抽样技术研究非全面但是科学的;2、测时是随机的但是客观可靠的,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抽样调查的次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证。抽样调查的结果,其误差可在调查之前根据抽样的次数和总体中各单元时间标志的差异程度,事先通过计算,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靠。,四、秒

3、表时间研究的适用对象 主要用于重复进行的操作的时间测定。时间研究是一种最为直接和可靠的作业测定方法,它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按操作顺序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有如下特点:(1)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以研究操作方法为重点。(2)需要对作业进行多次重复和观察。(3)提供的数据是制定工序作业时间和时间定额标准的基础资料。,第二节 时间研究的步骤 一、选择研究对象 时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同时时间研究要花费人力和时间,慎重选择对于确保时间研究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对象注意两点:一要明确研究目的;二要制定全面计划。例如,对于制造企业,如果是为生产计划制定

4、工时定额,那么就要从产品出发,根据产品的零件表和每个零件的工艺路线。(1)确定出该产品生产所包括的作业项目、所使用的设备和工作地。,(2)制定研究计划,说明时间研究应包括哪些作业项目和工作,各作业绩项目和工作研究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3)从那些对产品生产和生产计划最关键的作业开始,进行时间研究。对象选择的另一方面是选择操作者。对操作者的要求是具有平均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这方面要多听取班组长和一线管理者的意见,以便作出合理恰当的选择。,二、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一)、工具准备 1秒表(停表、马表)国内定额员多用电子计时器。用因为读值、记录容易,整理、计算方便。2观测板 时间研究时使用观测板,以

5、安放秒表和时间研究表格。尺寸大小应考虑观测者使用方便、顺手、轻便。3时间研究表格 时间研究表格记录一切有关研究的资料及每单元的时间与评比等资料等。其格式可自行设计,大小按实际情形并配合观测板的大小而定。4.其它工具 测定速度、距离的仪器,笔、计算(尺)器等。,为便于保存、查阅,各单位应规定统一格式,现介绍香港、台湾等企业所使用的时间研究表格,供读者参考。下表为一般通用的研究表,亦称长周期时间研究表(或主表),主要用于调查和测定工作班内各类间接工时消耗和为确定宽放率提供原始数据,也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操作。表首部供填测时时的有关资料。其他部分供记录各周程每一单元的评比、表上时间(用连续记时记录的)以

6、及本单元时间。有关操作的布置、机器、工件等图形可画于表反面或另附纸。,下面是短周期研究表的正、反面表,也是一般常用的较详细的研究表。主要用于调查和测定作业时间以及手工操作时间,也适用于短周程重复性的操作,其正面记录实际工作环境与状态资料,此部分资料愈详细愈好。因为这些资料将用来证明标准时间在何种情况下测定的;研究表的反面为现场实际记录之用,其上部为研究日期,普通钟表时间及号码等,其次为单元栏,此栏应注意按顺序将单元名分别填入。表中每一单元分“R”与“T”两行,“R”行填连续记时法的表面读数,“T”行为本单元的时间,具体的记录方法将在步骤中详细介绍。,(二)资料准备 为制定某一操作标准时间,必须

7、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不能遗漏操作的任何一部分,或有任何错误,否则将导致标准时间的失误。通常,记录资料的项目均应填入时间研究表格的表头或首页。按资料的性质分类如下:(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研究号码;页数与总页数;研究者的姓名;研究日期;研究批准者的姓名。(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产品或零件的名称;图样或规格的号码;材料、品质要求(记录其标准规格号码,如为机械加工,则公差与加工精度都是一般常用的规格),(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操作的部门或地点;操作或动作的说明;“方法研究单”或“标准操作单”的号码,机器的制造厂名称、形式、大小或能量:工具、

8、夹具及量规;工作现场的布置图、零件表面加工图。(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操作者的姓名:性别:操作者所具有操作经验程度(技术水平)(5)研究的期间:研究开始时间;研究完成时间;研究经过时间。(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他影响操作者生理与心理的资料。,(三)单元划分 秒表所测定的时间并非其操作的总时数,因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不但数量多,且性质亦很复杂,很难评比其快慢。因此应将操作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的动作不但数量减少,而且均为性质相同的动作,所以个别评比每一单元的快慢要容易而准确得多。因此,划分单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测时的成败,必须依据下列要求进行。1检查现行操作方法

9、测时前应将方法标准化,方法不同,研究时间亦不同。所以如果方法尚未标准化,将使时间毫无意义,2划分操作单元的目的(1)划分操作单元的主要目的已如前述,不再重复。(2)操作者在整个操作中,其动作很难保持快慢一致,也许有些单元速度较快,另一些又较慢,有些也许正好,所以如对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操作率(即动作的快慢)可做较精确的调整。(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元独立,则休息宽放更为正确合理。,(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测计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要更换动作与时间,可就已建立

10、的相同单元时间相加而获得。(6)介绍一操作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此操作分为若干具体可量计的单元,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此种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来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人。(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3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1)每一单元应用明显的易辨认起点和终点,有时为方便辨认,将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在划分操作单元时,明确分解点。(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测记为宜。一般认为以004min为宜。(3

11、)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因为时间研究主要测定人工单元。(4)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如伸手、握取等),以便易于辨认。,(5)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如焊接操作中,手拿焊枪应为不变单元。而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故为可变单元(6)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件都有规则性地出现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以内。(7)关于操作的时间标准仅用于其特定的操作,所

12、以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或记于时间研究表内,或另附纸于其后。,(四)观测次数的确定 时间研究要求对同一项作业进行多次重复的测定,因而需要事先确定观察次数。显然,增加观测次数能提高测定的精度,但是观测次数过多,会增加测定工作量,既不经济,也没有必要。观测次数可根据统计学中提供的公式计算,为简便起见,也可根据经验数据来确定。般是根据测定作业的生产类型及测定作业要素的时间值长短来考虑,愈接近大量生产,作业要素时间值愈短,为了保证一定的测时精度,需要较多的测定次数,下表提供了确定作业测定次数的经验数据,可供参考。,三、测时 测时是指对工人的工序作业时间消耗情况进行现场观测、记录统计和分析计算的

13、一种时间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工序作业中基本操作、辅助操作或动作的时间消耗,为选择最佳操作方法或作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一)测时的方法 前面步骤是测时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即可开始测时。测定的方法有:1.归零法 2.累积记时法 3.周程记时法 4.连续测时法,1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表针回复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不断记录每一单元时间。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观测者对每个操作独立进行反复交替观测,因此该方法也称反复测时法,适用于测定少于005min的延续时间。2累积测时法 用两个秒表,由一连杆机构

14、连接。一表开动,另一表即停止;一表停止,另一表开动,停止表上的时间,读取后立即归回零位。此法最大的缺点是携带不便。,3周程测时法 单元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方法来测时。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A=a+b+c+d=28(秒)去掉e B=b+c+d+e=30(秒)去掉a C=a+c+d+e=29(秒)去掉b D=a+b+d+e=23(秒)去掉c E=a+b+c+e=23(秒)去掉d设X=(a+b+c+d+e),则4X=4(a+b+c+d+e)=133(秒)则:X=3325秒 a=X-B=(3325-30)=325(秒)b=

15、X-C=(3325-29)=425(秒)c=X-D=(3325-23)=1025(秒)d=X-E=(3325-23)=1025(秒)e=X-A=(3325-28)=525(秒),4连续测时 这里仅介绍最常用的连续测时法(见图9-3)。此法为:当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而任其继续走动。仅当第一单元完毕时看指针并记录其表面时间,待全部记录完毕,再将两相邻单元的表面时间相减,以求得每个单元的时间。例如某一操作共有4个单元,各单元记录如下:“R”为现场观测时“T”为该单元时间 则第一单元时值为09-0=09第二单元时值为15-09=06第三单元时值为28-15=13

16、第四单元时值为32-28=4单元末的秒表面上的时间。用此方法现场记录时,因表针开动后不再操作,任其继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其时间。比较方便,且一起连续记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注意:1.秒表上1小格为001min,然而为简化记录起见,仅记为01,03,11,34等,省去记小数点的麻烦。2.整数分钟亦仅记一次,其次发生者即省略,例如102,114,136,212,238等记为102,14,36,12,38等;3.有时需将单元发生的频率记入时间研究表内,则记为110,即表示每10周程该单元发生一次。21X110,即表示某单元在操作中重复二次,在10周程中发生一次。这些简化表示方法,在其

17、他测时方法中均通用。,现场测时时,很可能遇到下列情况,时间研究人员可参照下述方法进行处理。(1)如测时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R”行中记一“X”或“M”,表示失去记录。不准按照估计随意补入,以免影响其真实性。(2)如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在该单元的“R”行中划一斜线,表示省去。(3)如操作者不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该单元的“R”行内划一横线,横线上记完成时间,横线下记开始时间。(4)外来单元的发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成时发生,另一种即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现分别说明其记录方法。,(二)现场测时可能发生的情况,1.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成时发生。此时,

18、每当发现有外来单元时,则于次一单元发生的“T”行记一英文字母,如第一次发生则记为A,第二次发生则记为B,如此类推,且所有外来单元,亦包括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者,均取用英文字母。并于时间研究表右边“外来单元”栏,英文字母“R”横线下方,记入开始时间,待外来单元完成时,将其完成时间记入横线的上方,完成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即为该外来单元的时间,记入“T”行内。最后,将该外来单元的内容记入“说明”栏内。2.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则在该单元的“T”行内记下英文字母,其他与第一情形完全相同。3.外来单元时间很短。此时,无法按照上述方法记录时间,如物掉地上,拾起后随即开始工作。则不必分开记时,而是同单元时间一起

19、记录在该单元时间内,同时在该单元“T”行内,记一英文字母,并在说明栏内说明该单元情况。或在“T”栏内的数字上加一圆圈,因为小于006min,可以忽略。,(三)剔除异常值 记录之后即着手计算和综合。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并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介绍最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其计算方法如下:,正常值为X3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均视为正常值。凡不在这个区域内的数值,即异常值应予以剔除。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

20、,在正常情况下,若计算同一分布的抽样数值,其997的数据应在均值正负三倍标准差的区域内,图9-4为管制界限图。例9-1 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19次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21、20、28、21、20、20、22、M、20。,(四)观察次数的修正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和可靠度及弥补初次测计的不足,往往对观测次数进行修正。这种修正是建立在统计学原理基础之上的。1.误差界限法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度为95)X:秒表读数;n:试行先观测次数.,2.列线图法-方法如下:,误差5 尺度线 平均总和 平均总全

21、距 观测次数,四:确定标准时间(一)观测时间(二)正常时间 观测时间仅为该操作者个人的平均时间,所以还不能作为标准时间。因为这个人的动作可能比标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使其动作慢者变快,快者变慢,为一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1评比 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一想像的比较。,2建立理想速度(或称正常速度)的方法 根据评比的定义可知,时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个理想的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有以下几种为国际所公认:(1)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

22、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每小时48km的速度行走。(2)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230毫米和80毫米即为发牌起点和终点的距离。(3)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用041min的速度。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逐渐在自己头脑中建立起正常速度的标准,以便能正确判断。,3评比尺度 评比时需将观察操作者的速度与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精确的比较,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表示其快慢,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常用的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以及75分法,或称“点”。通常采用前两种,而最后一种则为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用得多。(1)60分法与100分法。

23、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分或100分。观察速度大于理想速度,就给予60分和100分以上的分数;如观测速度小于理想速度,则给予60分或100分以下的分数。至于60分或100分以上或以下多少分,则全凭经验与判断,经验愈多,判断愈精确,评比误差愈小。,(2)75分法 这是由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所提出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所谓理想速度的标准完全是人为的,既是人为的,则其标准很难有一定的依据,可高可低,不一定可靠:他们认为在有刺激的情况下比无刺激的情况下速度要快13,所以可依照此种有刺激情况下的速度为理想速度的标准。即在有刺激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80,1

24、33,100。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60,100,75。(3)各种操作水平与评比的例子见下表。,注意,在决定正常时间时,因为正常评比是一常数,所以观测时间与评比率必须正确,正常时间才能准确。,5评比时应注意事项 评比最主要的作用,是将观测的时间修正为在正常情况下所需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各点,以求得正确可用的时间。(1)有效操作速度。评比时注意其动作的速度和是否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动作,动作快不一定是高速度,动作慢也许是经济有效的动作。(2)用力大小。也是影响操作者动作的快慢的原因之一。带重物的行走同无负担的行走,不可能同样快速.(3)困难操作的评比。简单的操作动

25、作时间快,复杂、困难的操作动作时间慢。(4)需要思考操作的评比。对于这种操作,评比困难,必须对此类操作有实际经验,才能给予正确的评比。例如各种检验工作就是这类操作。,(三)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是操作者连续稳定工作所需的时间。如果以正常时间为标准,则必然使操作者从早到晚工作,而不可能有任何停顿或休息。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修正。1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如下:(1)操作周程中操作的疲劳,需要休息。(2)操作者个人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3)操作者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的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使本身工作停顿。(4)操作者领材料、工件、物件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5)操作中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

26、修、保养、等待材料等。(6)操作者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地、擦拭机器、所需物件的准备及操作中,操作完成后工作场地、机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7)操作者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传动带、调整机器等工作。,2宽放时间的种类(1)私事宽放。这是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每天8h工作,上下午无规定的休息时间时:1)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5 2)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3)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4)一般情形多以正常时间的5计。(2)疲劳宽放。疲劳是操作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的衰退现象,称为工作疲劳。工作时间的增

27、长,人体的负担积累,人就疲劳。疲劳有生理和心理疲劳之分,疲劳会影响工作效率,必须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方法计算疲劳的宽放值,一般以估计的方法来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常以正常时间的百分率来计算,见表。,在有些国家使用周期产量减低法(产量减低的原因不是由于工作方法的改变)来确定疲劳宽放率,公式如下:(3)程序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也就是说这种宽放为补偿操作者因其从事的操作内发生强迫等待的时间,如本来操作两台机器,但一台机器发生故障,仅能操作一台时。,(4)特别宽放时间。按其发生的情形分成3类。1)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如刃磨工具、清洁机器或工厂、周程检

28、查,发生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2)干扰宽放时间。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当在这台机器操作时,另一台机器已停止,等待来操作。称为干扰宽放 3)临时宽放。对可能发生而不能确定会发生的事件发生时,给予临时宽放时间,通常规定此类宽放时间不得超过正常时间的5。,(5)政策宽放时间。政策宽放并非时间研究的一部分,但应用上实际有效。它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时间研究的原则不受破坏。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操作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己升高,按工厂标准工资已无法雇到此类操作者,则可以将其差额用“政策宽放”给予补偿。其他如材料的品质不良,或机器的机能欠佳时,也都常给予

29、此类宽放。当这些影响因素消失时,这种宽放也就取消。其宽放率为: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四)标准时间,五、时间研究应用实例,第三节 常用评比方法简介 工作评定法也叫工时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技术。它在测时过程中,以一个熟练工人(或称平均工人)用正常作业速度(或称标准工作速率)进行操作所消耗的时间为标准,对工人的实际状态和作业速度进行判断和评价,通过评比不同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时间值调整到与正常时间值相等的水平。,国际上时间研究的专家们创造了不同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速度评比法2.平准化法(Leveling)3.客观评比法(Objective Rating)4.合成评比(Synthet

30、ic Leveliving),一、常用评比方法,(一)速度评定法 速度评定法亦称速度评比法或测速,是以合格工人的正常作业为标准,判定工人实际作业的速度,以百分率的方式确定系数,用评定系数调整观测作业时间的一种方法。速度评定的等级和判断标准划分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速度评定的百分率可根据需要分若干等级。前面介绍的时间研究步骤中所采用的评比方法即为速度评定法,在此不再赘述。,(二)平准化法(Leveling)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house 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所首创,后来又由劳雷(Lowly)、曼纳特(Maynard)和斯太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

31、系。此法应用最广泛,他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评定时,根据因素及其等级,对操作单元进行评定。,1熟练 是对某一既定工作方法掌握程度的反映,可分为六个等级,如上述。2努力 是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效率在主观意识上的表现,和熟练程度一样分为六个等级。3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因素虽不直接影响操作,但对操作者产生影响,例如在20C与35C工作环境下工作,肯定是不同的。工作环境也分为六个等级。4一致性 是指操作者在同种操作的周期上时值的差异,例如对同一操作单元,如果每次观测的时间值都相同,其一致性当然最

32、为理想。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受材料、工具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完全一致。,例如某工人的操作经评定后,结果如下:,则评定系数=106=106,如秒表测时的平均值为10s,则正常时间=lOs*106=106s。如今,国外有一些实施平准化的企业,将四项因素减少为熟练与努力两因素,因为一致性可并入熟练因素中考虑,而工作环境一般视为平均。对于熟练的程度的评价标准有:动作的速率;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工作时间的浪费程度;工作场所的整洁:工作的计划性和使用适当的工具等。,(三)客观评比法(Objective Rating)在速度评比中,只是靠“正常速度”的概念来衡量,而平准化法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四种,每一因素又

33、用六个等级来衡量。这两种方法都靠时间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衡量。门达尔(Mundel)博士为将观测人员的主观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创建了“客观评比法”。客观评比法将评比分为两大步骤:(1)将某一操作观测的速度同标准速度、正常速度相比较,确定两适当的比率,作为第一个调整系数。(2)利用“工作难度调整系数”作为第二个调整系数再加以调整,见下表:,正常时间=实际单元的平均值x速度标准评比系数x工作难度调整系数(第一次调整)(第二次调整)例如:某操作单元秒表测时的平均时间为10s。第一次调整系数(速度评比)为60;第二次调整系数(工作难度)为:身体使用部位 E 8 足踏情况 G 5 两手工作 H 0 眼

34、与手的配合 J 2 搬运条件 P 2 重量 W 22 总计 39(调整系数为139)正常时间=10sx06x139=843s,重量难度系数查表举例:某项工作,其单元A为015min,单元B为010min,单元B有负重11kg,其负重时间比率为010025=40,增加部分为40-5=35。重量难度调整系数=25+(4.4-3.3)/2=26(基本值)(插入法)所以W=26(重量难度系数与其实际重量有关,查表计算得出.),(四)合成评比(Synthetic Leveliving)速度评比、平准化法和客观评比,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观测人员的主观判断,莫罗(RL.Morrow)为了克服此困难,创立了合成评

35、比(综合评比)法。该法是将操作单元的实测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较,得到该操作的比较系数,再取其平均系数,作为该观测周期中所有单元的评比系数,其公式为:评比系数P预定时间标准F/相同操作单元实测平均时间T,二、评比的训练 为了进行正确的评比,对时间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不但要求每个时间研究人员使他自己的评比前后保持一致,而且要求一个企业内的时间研究人员,每个人的评比系数也要保持一致(或至少应在标准值的5内),否则评比的不一致不但会使标准发生偏差,而且会由于对工人的考察宽严不一,引起矛盾。应用最广泛的、最经济有效的评比训练,是将同一操作的快、正常、慢的三种不同的操作速度,拍摄成影片让受训者

36、反复观看,使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形成正常速度的概念。然后再让他们观看各种不同速度的操作,并给予评比。将他们给予评比系数与影片所标示的正确系数相比较,从而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判断。如此反复地进行培训,使正常的速度观念在时间研究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时间研究人员是否掌握了“评比”,可用评比测验图进行考核。,评比测验图如图所示,正确的评比为横坐标,观测员的评比为纵坐标。评比容差为5,如果观测员在受训时,所做的评比在5范围内,则认为其评比为正常。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为保守的评比和偏激的评比,点划线为过宽和过严的评比。,1、对某操作单元观测20次,所获数据如下:10、10、10、10、10、10、10、10、10、10 10、9、9、10、10、9、14、10、10、9 请利用观测数据确定管理界限,如有异常值,剔除后再计算新的管理界限。,作 业,谢谢大家!,下一讲 工作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