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5815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1.剂量的概念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一散,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生药。,计量单位:1公斤=1000克 1两约=31.25克 1钱约=3.125克 1分约=0.3克 1厘约=0.03克常规剂量:1.花、叶等质地轻的药物,3-10克。2.金石、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10-30克。3.鲜品,30-60克。此常规剂量均指无毒者。,2.确定药物剂量时应考虑的因素:与药物本身的关系:药材质量质量好者,量宜少;质量差者,量宜多。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

2、质地重者,量宜多;鲜品,量宜多。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味浓者,量宜少。有毒无毒有关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者可增大变化幅度。,与剂型、配伍有关: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小儿用量:5岁以下1/4成人量;512岁1/2成人量。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量靠齐)、体质、性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有关。与季节、地域有关。,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口服: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种疾病。皮肤:用于皮肤病、疮疡,也可用于内病外治。直肠:用于肠道远端疾病,也可用于发热等。吸入:用于肺及心脏疾病等。注射:分为肌

3、肉、皮下、静脉、穴位等多种注射部位。,二、剂型 汤剂最多用。古代还有栓剂、散剂、洗剂、软膏、浸膏、糖浆等;后来又出现丸剂、锭剂、丹剂、灸剂,明代出现露剂。现代出现胶囊、片剂、冲剂、气雾剂、膜剂、橡皮膏、合剂、酒剂、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口服安瓿等。丸剂现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糊丸等多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现代尝试将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三、煎药法徐灵胎:“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伤人,况药之治疗,可不讲乎?”(一)一般煎药法器皿:砂锅或砂罐。水:水源:洁净凉水;水量: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煎前浸泡:3060分钟。火候:先武后文。时

4、间:一般30分钟左右指文火煎煮的时间。榨渣取汁:以提高利用率。煎煮次数:23次。,(二)特殊入煎法先煎:矿石、贝壳及某些有毒的药物。先煮30分钟,后纳入余药。后下:芳香挥发、质轻味薄、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者。先煎它药,离煎毕510分钟时入本类药。包煎:粘性强、易糊化、细小颗粒、粉末、绒毛等药。以纱布包裹后入煎。另煎:贵重药,以免损耗。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烊化:胶质药。以温药液、温酒或水溶化后兑服。冲服:贵重类、液汁类、入水即化类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或高温煎煮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煎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

5、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而使药液混浊,宜先煎后取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大,体积大,吸水量大,也须煎汤代水,如玉米须。,四、服药法 一剂药2到3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23份服用;一般要与进食间隔1-2小时。时间:饭后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者;病变部位在胸膈以上者。饭前补益药;病在胸腹以下者。空腹驱虫、泻下药。睡前镇静催眠药。截疟药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呕吐患者少量频服。急性病、惊厥、咽喉病均可不定时服用。,温度:温服多数药物。热服辛温解表药;热药热服以治疗大寒证;寒药热服以治疗假寒真热证。冷服寒药寒服以治疗大热证;热药冷服以治疗假热真寒证。服药宜适度: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泻、热退为止,不可尽剂,以免病去药存,克伐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