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6169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唐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唐诗五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课唐诗五首【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东皋厚暮望(接近)牧人驱镌返(小牛,诗中指牛群)B.芳草攀攀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白云千载空整整(飘飘荡荡的样子)c.q河落日圆(黄河)箫关逢候胸(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D.江入木第流(辽远无际的荒原)几处早莺争吸杪(温暖的树)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博暮望(稀薄)健僮欲何依(徘徊)B.晴川因用汉阳树(分明的样子)芳草攀聿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目落日圆(很长的河)仍除故乡水(喜爱)D.来丛楚国游(往)几处早莺争用杓(向阳的树)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牧人/驱犊/返,猎

2、马/带禽/归。B.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

3、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D.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5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箫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8. “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

4、怅。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6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西湖晚春的轮廓。B.颔联描写莺燕,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C.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这在颈联中也

5、有所体现。D.尾联表达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喜悦心情。7 .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无聊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8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9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6、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首句字面写“问边”,实际写自己奔赴边关、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B.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圆”与“直”二字用语逼真,极具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尾联借一个叫萧关的侦察兵报告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不能见到都护的惆怅心情。10 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7、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B.颔联中“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D.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10 .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簿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以平平淡淡的

8、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写,注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经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C.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静态的元素。D.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簿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

9、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

10、情怀。1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二字,勾画、渲染了一幅早春活泼生动的动态画面。C.颈联写看到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而浅浅的小草,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13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沏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11、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提上漫步赏花。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14 .下面对

12、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15.对这首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晚春特

13、征的景物。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湖东景点多,诗人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全,只能驻足观赏了。16.对王绩的野望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思亲念乡情怀。B. “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C.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随古代的隐土,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D.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首

14、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一景一情”的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17.请选出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B.白居易,字乐天,号华阳隐居。钱塘湖春行是他写的七言律诗。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范爱农、藤野先生、虎妞都是其中的人物。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黄鹤楼唐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

15、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19.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0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

16、、商场、公共区域等地。(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21 .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

17、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22.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3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颖,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18、王孟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二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B.黄鹤楼由崔厥创作,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C.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达了作者痛苦的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D.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

19、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25.下面各项中对本课四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B.黄鹤楼的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C.使至塞上中“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D.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暮春的喜爱,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26.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

20、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乙)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卷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A.“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出春天西湖的景象: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B.“月点波心一颗珠”形容月亮的倒影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在湖心,与周围的湖水、排排青松共同成为“画图”中的美景。C.(甲)诗颈联中“渐欲才能写出早春花草向荣的趋势;(乙)诗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湖畔农田的清新美丽。D.两首诗都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之情。(甲)诗直接抒发,(乙

21、)诗含蓄表达。2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3.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第11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l卷的文字说明二、诗歌鉴赏28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后面小题

2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荽荽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9 .诗中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的?30 .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如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31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对

2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32 .王士祯评此诗颈联“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赏析这二字的妙处。阅读黄鹤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3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日景,颈联写远景,尾联写夜景。B.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C.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D.全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

24、了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34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黄鹤楼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姜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5 .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6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阅读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7 .下

25、列说法中,对本诗理解自考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D.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38 .以本诗颔联为例,任选角度,具体说说该角度对你品味这首诗的帮助。(从节奏、押韵、对仗、炼字、写作手法等角度谈皆可。)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26、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9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颈联描绘出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40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景,请任选一联品析其是如何描绘早春特征的。41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野

27、望王绩东皋簿暮望,被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诗篇赏析(甲)野望(乙)新晴野望“野望”之背景王绩心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初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此诗就写于此时。此诗写于唐代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后,王维已过四十岁,人生态度有着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野望”之景物景物树、山、落日、牧人、牛群、骑着马的猎人、猎获的鸟兽景物(1)景物特点萧瑟,浓浓的秋意,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物特点(2

28、)“野望”之情感表达了诗人忧郁惆怅、孤独寂寞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的画面。(不超过50字)43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特色。44 .诗歌的首联、颔联初看上来表意重复,无非是“已乘”“空余”,这是否淡化了诗歌的浪漫色彩。请从技巧和情感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29、都护在燕然。45 .“单车欲问边”中的“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6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后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7 .使至塞上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48 .古代诗词中“雁”的意象非常丰富。诗人借“雁或抒发思乡之情;或比拟自身,表达孤寂飘零之感;或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请你谈谈对“征蓬出汉塞,

30、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理解,并说明诗人借“雁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姜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9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氐项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诗人远离故土的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所传诵。50 .诗中最能

31、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52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

32、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54 .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33、延。征篷出汉塞,归胭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5 .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6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黄鹤楼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芳草荽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7 .此诗第一联中的“空”更多强调空间的虚无,有空荡之意;后一个“空除了有空间感,还强调了的渺远,有空自徒然之意。两个“空”传达了诗人睹景所生之情。58 .此诗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写法各有其妙,请结

34、合诗句比较赏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9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60 .请自选角度赏析该诗尾联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O62 .对全诗

35、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阅读下面古诗,品味离情,完成下面小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6

36、3 .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品析其中“香”字的意蕴。64 .这首古诗与李白的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都是借流水抒离情。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好?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链接)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阅读古诗,完成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崎,都护在燕然。65 .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无聊的一项是O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

37、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66 .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和“,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67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68 .

38、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69 .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70 .同为写春天的诗,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71 .两首诗分别用哪些事物表现季节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