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6170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9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南路二期边坡支护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第四卷第三册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第九分册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共分为四个标段进行设计,其中一标段、二标段、三标段均已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本次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四标段。四标段道路共计6条路,其中城市次干路有4条,分别为:西湖路三期、东湖路、站南路二期、五横

2、线四期;城市支路有2条,东7号路,明月二路。图1-1区位图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起点位于人高路交叉口以东桩号K1+775.403,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向东延伸,依次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实施终点桩号K2+323.29,道路全长547.887m。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主要结构物含2座桥梁(Ll=349m、L2=34.92n人行天桥)和棚洞(L=1OOm)。1.3 工程建设条件1.4 场地现状及土地利用情况(1)现状建筑物拟建道路周边现状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2)规划建筑物项目两侧用地以科研、商

3、业、非建设用地为主,现阶段建筑规划方案未成型.(3)现状道路东侧有南两高速解决对外出行,内部有现状两江大道,两江大道为龙兴镇内一条南北向的主要干道,直接与绕城高速路连接,盛唐路已建成通车。道路拟建场区附近还有现状四级公路(双新路:龙兴镇至玉峰山)、机耕道,连接龙兴镇、御临镇、鱼嘴等地区,天堡寨地块局部已平场,项目建设交通较为便利。(4)土地利用情况本项目道路周边地块路基段主要为公园绿地、非建设用地,桥梁位置为商业用地,均未发件。1.5边坡使用年限设定项目区规划的城市建设地块均未出让,与业主确认后,本次设计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考虑,均采用蜂巢格室防护。边坡防护措施可在实施时由业主明确具体实施范围。高

4、填方K2+303,5K3+317.758两侧17.27628.45814.258土质2536一级永久性总计132.0085640其中超限边坡范围:项目桩号位置边坡高度长度岩土立面面积一全级一会帘边坡性顺(m)(m)类型(m2)高切坡Kl+83(kKl+850左侧3032.87520岩质HOO一级永久性高填方K2+303.5-K3+317.758两侧17.276-28.45814.258土质2536一级永久性总计34.2583636高边坡防护填方立面面积总计2536平方米,挖方立面面积总计3104平方米,合计5640平方米。高边坡填方段落长度总计14.258米,高边坡挖方段落长度总计117.85

5、米。其中超限边坡中,高边坡防护填方立面面积总计2536平方米,挖方立面面积总计IlOO平方米,合计3636平方米。高边坡填方段落长度总计14.258米。高边坡挖方段落长度总计20米。1.9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9.1 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1、完善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复核边坡岩层性状、裂隙状况、岩土参数及稳定性、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土体沿新老土体界面滑动和沿土岩界面滑动的可能性;补充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一)(六)左侧高挖方边坡在桩板挡墙+拱棚结构支护状态的稳定分析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复核边坡岩层性状、裂隙状况、岩土参数及稳定性,高边坡典

6、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已补充高填方边坡沿现状地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分析,分析显示现状地面经过挖台阶处理后进行填土,边坡稳定,在新旧路基搭接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分别位于新填路基底部、路基中部(距离基底约65n13m、19.5m)、路床处,防止边坡出现沉降;岩土界面平缓不存在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一)(六)左侧高挖方边坡在桩板挡墙1.6 高边坡范围限定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高边坡界定范围如下:(1)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12米且土层厚度为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2)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8米。同时,超限高边坡范围规定如下:(1)高切坡:

7、岩质边坡高度3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N25米且土层厚度N4米,土质边坡高度多5米。(2)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多2米。1.7 安全等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边坡安全等级划分,边坡安全等级划分如下:(1)高挖方段,边坡高度属于超限高边坡范围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即岩质边坡高度2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25米且土层厚度24米,土质边坡高度215米,安全等级均划分为一级,其他范围为二级。(2)高填方段,边坡高度属于超限高边坡范围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即填方高度大于等于12m的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其他范围为二级。1.8 道路高边坡分布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

8、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项目高边坡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高边坡分布表项Fl桩号位:置边坡高度/挡墙高度长度岩土立面面积全级安等边坡性质(in)(m)类型(m2)高切坡K1+782.15KI+9(X)训14.173-32.875117.85岩旦3104一级永久性5、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1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补充危大工程专项设计,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

9、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并形成论证报告经专家签字确认通过。详见说明12章。1.9.2高边坡专项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及执行情况1、补充完善岩土层面性状、破坏模式分析,复核岩土设计参数、边坡整体稳定性(含饱和工况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填方边坡应补充验算沿现状地面滑动的可能性。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复核并完善边坡岩层性状、破坏模式、岩土参数及边坡整体稳定性。已补充高填方边坡沿现状地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分析,分析显示现状地面经过挖台阶处理后进行填土,边坡稳定,在新旧路基搭接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分别位于新填路基底部、路基中部(距离基底约6.5n13m19.5m).路床处,防止边坡出现沉降。2、完善边

10、坡比选方案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增加比选方案,在K2+303.5K3+317.758两侧高填方设置护脚墙,详见图纸典型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3、抗滑桩挡板计算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取1.0有误,抗滑桩计算嵌固深度与拱棚结构取值不一致,抗滑桩应对拱棚建成后的受力状态进行验算。回复:经核实,抗滑桩挡板作用综合分项系数、桩身综合分项系数均采用1.35;抗滑桩嵌固端长度调整为6m,计算书中计算工况为基坑开挖至设计道路标高,未施工棚洞结构时的工况,即不考虑棚洞结构的作用,仅考虑抗滑桩作为悬臂桩的工况。+拱棚结构支护状态的稳定分析可不进行计算,棚洞结构施作后按照1:2.5回填边坡,回填边坡较缓,边坡回

11、填之后,对主体结构+抗滑桩进行了永久工况下的计算,对结构的配筋进行了复核,满足稳定性的要求。2、核实场地边坡周边既有道路桥梁结构及基础形式、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尤其是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对道路桥梁柱、承台及桩基的不利影响;合理控制边坡位移。回复:同意专家意见,经复核桥梁设计已考虑边坡的影响,施工要求道路边坡先施工,且边坡达到道路路基压实度等设计要求后,再实施桥梁墩台下部结构,墩基临时反开挖采用钢板桩支护。3、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类似于高边坡典型横断面(七)高填方段边坡应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设置抗滑支挡或设置护脚墙;对道路桥梁结构应设置保护措施。回复:同意专家意见

12、,己增加比选方案,在K2+303.5K3+317.758两侧高填方设置护脚墙,详见图纸典型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I已对桥梁台基础采用钢护筒保护措施。4、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边坡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完善填方边坡填筑材料及压实要求;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和信息反馈。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完善路基施工工艺要求,详见高边坡说明第8章;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详见高边坡说明第7章及典型横断面图;完善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详见高边坡说明10章及典型横断面图;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

13、信息法施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和工期。6、认真落实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和建议,完善方案设计。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认真落实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2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书/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项目核准的批复渝两江经审【2021】291号/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察院2021.8】(K0+400.113K2+323.290)(详细勘察)/一期路网-东湖路施工图【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08/一期

14、路网-东3号路方案设计图纸【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4/西湖路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1/一期路网-站南路一期施工图【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1/环湖路三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2/明月大道二标段B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084、完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文本内容。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镇土层的抗剪强度、拱棚段高边坡与拱棚结构的施工步序未表达清楚;设计文本对道路人群荷载、抗滑桩后主动土压力取值与计算书不一致:

15、补充人工挖孔桩(属危大工程)的施工措施要求,补充边坡工程质量检验要求;修改设计文本文字错漏,如站南路二期“研究”起点、“邻水”支挡结构、土质边坡水平位移变形预警值为为5mm“.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完善边坡施工顺序,已在设计文本内容中将边坡施工工序进行简要描述;设计文本的道路人群荷载按计算书进行修改,保持一致;经核实,抗滑桩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删除计算书相关内容;根据专家意见,已补充工挖孔桩(属危大工程)的施工措施要求详见12.3章节;边坡工程质量检测要求详见说明13章;已修改设计起点描述;已删除危大工程中的邻水支挡结构;土质边坡变形的预警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修改,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

16、挖深度的1/500或者20nn,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nd,5、完善图纸内容表达:拱棚段边坡抗滑桩挡墙施工为逆作法,与拱棚结构图表示边坡采用大开挖留出拱棚结构施工作业面,拱棚结构正常施工(先基础后主体)不一致,请对照检查;平面图补充钻孔信息、剖面编号(编号与剖面图一致),剖面图补充高程标尺、高填方边坡坡脚支挡、对桥柱的保护措施;抗滑桩配筋应满足框架柱(正常使用状态)的抗震构造要求;坡面截排水沟采用砖砌,严禁采用烧结实心砖,若采用空心砖,其强度和耐久性能否满足要求。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已在设计文本内容中对施工顺序进行修改;平面图补充钻孔信息、剖面编号,剖面图补充高程标尺,已补充高填

17、方边坡坡脚支挡比选横断面图和护脚墙大样图,在高填方边坡设计中补充桥墩增加护筒保护措施;已对抗滑桩配筋进行修改,满足框架柱(正常使用状态)的抗震构造要求;已更新蜂巢格室大样图,马道绿化、排水沟采用水泥砖.拟建站南路二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两江新区,起于站南路一期,向东延伸依次上跨经过环湖路二期、环湖路三期,再平交经过人高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沿线经过多条城市道路,主要有环湖路二期、环湖路三期和乡村道路等。交通较便利。拟建项目具体位置详见“拟建项目交通位置图”。3.1.2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

18、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旺温43.0C(2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C(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C(1953年7月)。B降水量: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I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q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

19、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3.13水文勘察区为丘陵地区,属长江水系,区内大型地表水体为明月湖。里程KI+140K1+410段上跨明月湖。明月湖:现明月湖大坝蓄水标高在206m,面积约2500m2,水深约l3m,根据收集资料,设计洪水位207.34m。/明月湖水岸线资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02/协同创新区-御复路四期施工图设计成果【中国市政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01/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合同/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采用的技术规范

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O29-201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0-200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地质评价(以下内容摘自工程地勘报告)3.1 自然地理3.1.1

2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图3-1拟建项目交通位置图3.2.3.1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QN):主要为杂色,以粘性土、砂、泥岩块石及砖、碎块等施工建筑垃圾以及胶袋、塑料等各类生活垃圾组成,抛填,主要为松散状。主要分布K0+470K0+62()段右侧,其余地段零星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05.5m。主要为当地居民或施工丢弃生活、建筑垃圾,时间近2年。素填土(QW):杂色,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碎石粒径一般20400mm最大粒径大于800mm,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回填时间13年。人工抛填为主,块、碎石含量比例与深度、部位等无联系呈随机分布状,土中

22、砂岩块碎石含量少于泥岩块碎石,局部存在架空现象。素填土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一般0.8017.9m0填土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主要分布在K1+950终点段,钻探揭露厚度17.9n(ZN322)l,粉质粘土(QF-):褐色,灰褐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含少量岩石碎屑,无摇震反应,断口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丘顶及坡缘较薄,厚约。LOm,沟谷较厚,约2.010.3m。块石土(Qjoddi):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灰褐、黄褐色,密实,块径0.31.5m,碎块石含量约占2040%,其余粉质粘土。该层主要分布在K0+470-K1+040段,钻探揭露厚度7.9m(

23、ZN25)。在原始地貌低洼地带填土底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基岩面附近)或上层滞水出露点地段,受上层滞水频繁活动的影响,常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3.2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本组岩层主要由一套紫色紫褐色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砂岩,部分为紫灰色青灰色粉砂岩组成。现分述如下:砂质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粉砂3.2 工程地质情况3.2.1 地形地貌站南路二期建设项目拟建区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线路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区,局部为施工区。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地形坡角一般1035,高程211265米,相对高差54米;线路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2.

24、2 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釜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明月峡背斜西翼。沿线岩层产状:倾向在275325,倾角在970之间。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里程K1+400终点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070。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三组构造裂隙:J1:倾向100。130。,倾角35。83。,裂隙微张315mm,裂隙间距0.31.5m,延伸37m:裂隙面较起伏,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2:倾向190210。,倾角50。79。,裂隙张开度多为l10

25、mm,裂隙间距24m,延伸36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3:倾向2050。,倾角60。80。,裂隙张开度多为l10mm,裂隙间距25m,延伸37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3.2.3 地层岩性拟建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块石土,以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3.2.5 水文地质条件3.2.5.1 地下水类型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二种类

26、型: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的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孔隙中,分布在自然的沟谷地段,填土厚度0-17.9m,填土多呈松散,局部稍密状态,粉质粘土层厚度约OlO3m,多呈软塑可塑状,土层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颗粒,其中地下水位标高2O8.83215.6m,地下水埋深约2.015.0m,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地下水位可能持续上升;场地内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里程K1+O3OK1+13O、K12OO-K1+3OOK1+67OK1+8OOK2+000K2+070和K2+150终点段。水量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根据地区经验人工填土层属于中强透水

27、层;粉质粘土层属于弱透水层,为场地范围的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的上沙溪庙组(J2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小。3.2.5.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场区地表的常年性地表水体为明月湖。本区地下水的运移受地层岩性、构造、地形切割的控制,工程区各岩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内大气降水大都顺坡汇入明月湖和地势较低的低洼处,部分

28、通过地面的裂隙等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补给各含水层,局部于场地原始地貌相对低洼处汇集,不易向外排出,形成局部小区域潜水。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中柱或长柱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4.6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7.5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砂质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粉砂岩:紫灰色青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因含有亲水矿物使得颗粒间胶结相对较弱,天然状态下色泽偏暗,手摸有湿润感,遇水后易软化、崩解。钻探过程中受机械扰动,岩芯易被磨细,导致取芯困难、钻孔内沉渣严重。中等风化

29、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短柱状(局部为薄饼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2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36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粉砂岩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砂岩:灰色灰白色,部分为紫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岩芯一般呈中柱或长柱状,岩体较完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5.4MPa,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34.I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砂岩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HI级。3.2.4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场地

30、岩性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场地基岩面起伏主要随上覆土层厚度而变化。据钻探揭露,场地范围基岩面受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等因数控制,基岩面倾角总体平缓,一般在510,局部冲沟、陡坎地段可达1545,基岩埋深O17.9m。强风化层岩石厚度一般O55.2m,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均为极软岩,多呈土状或上夹石状,该层土为硬土,土石等级为11I级。3.2.7.2有毒、有害气体根据本次详细勘探成果,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该场地各岩土层中本身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但隧道开挖、及桩基采用人工施工时应做好通风、送风工作。3.2.8 地震根据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l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之图Bl,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2.9 岩体质,等级及土、石工程分级3.2.9.1 岩体质量等级根据波速测试结果,中等风化岩体完整性系数0.61-0.62,岩体较完整;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3.1.7确定场地岩体质量等级划分为:强风化基岩和粉砂岩:极软岩,不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中等风化砂岩:较

32、软较硬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级。1.1.1 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附录A确定场地土、石可挖性:11级(普通土):勘察区素填土(少量杂填土)、粉质粘土:III级(硬土:块石土、粉砂岩及基岩强风化带;IV级(软石):中风化砂质泥岩,中厚层状结构,裂隙较发育;V级(次坚石):中风化砂岩,中厚层状结构,裂隙较发育。终上所述,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为中等复杂。3.2.6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访问和综合分析场地的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

33、藏物。场地现状基本稳定。3.2.7 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3.2.7.1 特殊岩土场地内特殊岩土为为人工填土、杂填土、粉质黏土和强风化岩石。人工填土:主要在场地2号桥梁段分布,厚度017.9m,杂色,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碎石粒径一般20400mm最大粒径大于800mm,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松散稍密状,其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差,对各建构筑物的影响为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地面开裂等,以及对桩基成孔的不利影响(塌孔、沉渣控制等)。杂填土:在场地零星分布,厚度1.05.0m,杂色,主要为杂色,以粘性土、砂、泥岩块石及砖、碎块等施工建筑垃圾以及胶袋、塑料等各类生活垃圾

34、组成,抛填,主要为松散状,其厚度差异较大,均匀性差,具有湿陷性,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施工前对其进行清除后再进行路基回填。粉质粘土: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0550m的软塑可塑性粉质黏土。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黏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工程性质变差,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黏土受到雨水浸泡。施工时,建议对场地内粉质黏土进行翻挖晾晒压实或直接换填,密实度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以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厚度一般1.04.5m左右。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桩基础单桩轴

35、向受压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式(5.3.4)计算,式中抗压强度指标取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43-2016)第10.3.8条选取。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标准值、岩土与挡墙基底面摩擦系数(围岩与垮工的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和表11.23确定。嵌岩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8.7.8条计算。注:地基承载力计算时,若保证施工、使用期间无水,可采用天然强度值。站南

36、路二期岩土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推荐值一览表见表3.132。3.1K1+469.614-K1+954.114段岩土体物理力学数推荐值一览表道段)岩土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岩土界面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裂隙面层面重度(kNm3)21*19.7*24*25.524*25.024*24.9内聚力(kPa)5”3*天然27.6饱和17.5440290112017*40*25内摩擦角(。)25*22*13.910.330.530.838.610*16.12*抗拉强度(kPa)100*60220抗压阳度(MPa)天然7.43.430.0饱和4.51.921.6地基极限承载力特

37、征值(kPa)现场测定130250*400200*400300*1500变形模量(MPa)700*400*3200*弹性模模(MPa)1000*600*3800*泊松比().380.350.13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40*400330*I2(X)*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35*0.400.35*0.400.400.5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30*80*30*60*50*420*上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615*围岩与后上摩擦系数0.250.200.400.400.553.2.10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由于场地范围内已征地拆迁多年,大部分已进行施工,经现场走访调

38、查,各拟建道路范围内存在部分临时管网设施,建议对工程有影响的管网等设施进行拆除、改线;对无法进行拆除、改线的,在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对其的保护、避让,避免造成安全事故。3.2.11设计岩土体参数取值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原则如下:设计参数建议值按不同岩性分别提供: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试验结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选取。压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体物理性质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或平均值;岩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标准值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岩石室内试验标准值;岩体抗剪强度由岩石室内抗剪

39、强度折减而成,折减系数为:内摩擦角取0.90,内聚力C取0.3;岩体抗拉强度取岩块标准值的0.40倍。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及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的时间效应系数。岩体完整性系数根据声波测试资料和钻孔岩芯质量综合提供。地基承载力: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依据岩体完整性、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破碎程度、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表4.3.3.-1确定。护的前提下适宜站南路二期建设。3.3.2 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线路场地内地下水总体贫乏,施工时受大气降水或明月湖补给的影响,场区内原始沟槽地段和邻近明月湖段的地下水将会

40、有所增加,场区内的路基干湿类型大多为干燥类型,雨季时原始沟槽地段(里程段K1+660-K1+800.)的路基为中湿类型。3.3.3 地基均匀性评价平场后,场地地基主要由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场地内人工填土厚度差异较大,含有砂、泥岩块碎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土体内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密实度较低,一般呈松散稍密状,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场地内粉质粘土可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残坡积成因,表层021.0范围内普遍含植物根须、有机质,钻探揭露厚度09.1()m0厚度差异较大,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

41、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基岩其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但砂岩、砂质泥岩强度差异较大,变形特性差异也较大,基岩整体均匀性较差。3.3.4 地基及基础类型评价根据设计方案施工后,挖方路段中风化基岩出露,强度较高,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部分粉质粘土出露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截排水措施,避免雨水侵泡,必要时可采用注:1.带“”者为重庆地区经验值或根据相关规范杳取:2.人工填上负摩阻力系数根据K市政工

42、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31472014附录E0.0.6取0.2,人工填土经分层碾压回填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根据处理效果,负摩阻力系数可适当减小或不予考虑。3.2K1+954.114燃点段岩土体物理力学数推荐值一览表(2号桥梁段)岩土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岩土界面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裂隙面层面重度(kNm3)21*19.724*25.524*25.024*24.9内聚力(kPa)5*3*27.6饱和17.5450*290*112017*40*25*内摩擦角C)2522*13.910.330.6*30.8*38.6*10*16-12*抗拉强度(kPa)10(*6

43、5*220”抗压强度(MPa)天然6.93.6*337饱和4.32.2*25.2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测定130*250*40()200*400300*1500变形模量(MPa)700*400*3246弹性模量(MPa)1000*600*3833泊松比0.380.35*0.13岩士体与猫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40*400*330*12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HO:0.250.350.400.3540.400.40*0.5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30*80*30*60*50*420侧阻力标准值(干作业钻孔)qsik(kPa)22*55*155*155*160*负摩阻力系数0

44、.2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6*15*注:1.带“*”者为重庆地区经验值或根据相关规范查取:2.人工填上负摩阻力系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31472014附录E0.0.6取02人工填土经分层碾乐回填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根据处理效果,负摩阻力系数可适当减小或不予考虑。3.3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3.3.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处于构造剥蚀浅丘地带,上覆土层厚度0.017.9m,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岩、土体层序正常;通过本次勘察在拟建工程场地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因此拟建工程场地整体总体稳定,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结合设计方案将对该段危岩以及斜坡(危岩和斜坡不在本次实施范围)进行处理并合理布局、支工点名称里程覆盖层厚度d(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