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6715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体的视图》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第一节 组合体及其形体分析,第三节 组合体投影图的阅读,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组合体的分析方法,1.组合体视图的画法,2.尺寸注法,1.读图基本方法,2.读图、画图训练,在实际工程中,形状复杂的工程建筑物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组合体。本章主要介绍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投影图的画法、尺寸标注及读图方法,这是学习专业图样的重要基础。,返回目录,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返回本章,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一节,切 割,叠 加,组合体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形体(如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等)经过叠加、切割、等方式组合而成。组合方式主要有:叠加和切割。见下图。注意:组合体按哪种方式组成并无

2、定式,应根据具体情况,以便于作图和便于理解为原则。,具体组合方式详见:,返 回,叠 加,叠加包括,堆砌两部分体产生的表面交线简单。,相贯两部分体产生的表面交线复杂。,堆 砌,相 贯,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一节,返 回,切 割,由一个基本形体经过若干次切割而成的组合体。经过切割后形体上出现缺角、缺口、凹槽、通孔等构造。,构型过程:四棱柱前后挖四棱柱槽,上下挖圆柱通孔。,构型过程:四棱柱前上方被切割一个三棱柱,再在上部中间挖一个四棱柱槽。,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一节,2.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基本体,然后分析它们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这种分析

3、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组合体按其组合方式,一般可分为叠加式、切割式和综合式三种类型:,返回本章,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组合体,读画它们投影图时,要特别注意各基本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表面连接关系。,表面连接关系,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一节,表面连接关系,返 回,一般情况下,两表面相交一定会产生交线。注意三种特殊情况:1)两表面平齐(即共面)。两表面之间不应画线。2)两表面相错(即不共面)。两表面之间应画线分开。3)两表面相切。两表面之间不应画线。,两体顶面平齐,无分界线。,表面相切,无分界线。,表面平齐,表面相错,表面相切,正确分析邻接表面的连接关系,可避免投影中出现多线或漏线的错误。,表面相错,

4、有分界线。,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一节,1.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画图步骤:1)形体分析: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的构型方式,确定作图思路。2)选择视图;确定形体的放置位置、选择形体的正面投影、确定投影图数量。3)完成视图:根据形体投影规律,逐个画出各基本体的三面投影图,画图的一般顺序是:先实,后虚;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作图实例:,实 例 2,实 例 1,实 例 3,返回本章,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返 回,实 例 1,形体分析:该组合体为叠加型,分、三部分。作图: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逐个作出各基本体的投影,步骤见右图所示。,(a)画基准线,(b)画部分,(c)画部分,(d)画部分

5、,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实 例 2,返 回,形体分析:该组合体为切割型,可看作一个侧垂五棱柱顶部挖一四棱柱凹槽。作图:按照先实后空的顺序先作基本体的投影,再挖槽,步骤见右图所示。,(a)作五棱柱的投影,(b)挖槽,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实 例 3,返 回,形体分析:该组合体为综合型,分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面部分为“L”型棱柱被正垂面切割。作图: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步骤见右图所示。,(a)作底板的投影,(b)作“L”型棱柱的投影,(c)作切割“L”型棱柱的投影,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返回本章,一、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础:1)国家制图标准的规定(见第

6、七章)。,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3)截切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基本体的尺寸标注,点击查看,截切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点击查看,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尺寸的种类:定形尺寸、定位尺寸、总体尺寸。2)标注尺寸的原则:正确、清晰、完整、合理尺寸应尽量标注在投影的轮廓线之外。尺寸一般应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的投影上。与两投影有关的尺寸应尽量标注在两投影图中间。尺寸线尽可能排列整齐。应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组合体尺寸标注实例,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基本体尺寸标注,返 回,标注基本体的定形尺寸长、宽、高。,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截切体和相贯体尺寸标注,返 回,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7、第二节,组合体标注实例,返 回,该组合体为切割型组合体,是五棱柱用两个截平面(一个正平面、一个侧平面)切掉左前角。按照标注原则,先标五棱柱的定形尺寸(黑色尺寸),再标截平面的定位尺寸(红色尺寸)。,该组合体为叠加型组合体,分三部分,底板、竖板、梯形四棱柱支撑板。底板定形尺寸40、28、6;竖板定形尺寸6、28、20;支撑板定形尺寸8、24、6、20。定位尺寸只需标注竖板与底板左右方向的定位尺寸10。总尺寸40、28、26。按照标注原则,对尺寸调整、排列,结果如图。,实例一,实例二,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二节,1.读图基本方法,返回本章,线面分析法读图实例,形体分析法读图实例,一、读图的思维基

8、础:1)读图时应将几个投影图联系起来看。2)了解图中每条线的含义。3)了解图中线框的含义。4)了解相邻两线框的含义。,二、读图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就是根据三面投影的规律,将形体的投影分解成若干部分,从投影中分析出各组成部分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然后综合想像整体形状。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正投影原理中的各种线、面的投影特性,分析投影中的某一条线或某一“线框”(封闭的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几何意义,从而构思出形体的形状。,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形体分析法读图实例,返 回,读图步骤如下:1)分线框,对投影。2)识形体,定位置。3)综合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1,2,3,1

9、,2,3,1,2,3,读图过程:1)选择一个特征视图划分线框。将该形体的W投影划分成三个线框。2)利用三等规律对出每个线框的其他两面投影,想像出每部分的形状。为四棱柱,为四棱柱,为五棱柱。3)分析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综合想像。,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线面分析法读图实例,返 回,读图过程:抓住形体上的特征表面分析。根据投影关系可看出平面P是正垂面,为五边形;平面Q是铅垂面,为直角梯形,它们的交线AB是一般位置直线。该物体是由一个长方体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切割而成。见右图。,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2.读图、画图训练,返回本章,“二求三”实例,“二求三”、“补缺线”、“构型设计”的

10、过程,既是画图的过程,也是读图空间思维的过程,都是读绘多面正投影图的很好的训练。,“补缺线”实例,“构型设计”实例,“二求三”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根据两面投影补画第三投影。解题时,首先由已知的两面投影读懂组合体的形状,然后按照投影规律正确画出相应的第三投影。,“补缺线”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它往往是在一个或两个投影中给出组合体的某局部结构,而在其他投影中遗漏。解题时要从给定的一个投影中的局部结构入手,由投影规律补画全其余投影。,“构型设计”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根据给定的一个或两个投影,构思出形状不同的多个形体,作出其他投影。,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二求三”实例,返 回,根据V、H投影,

11、求作第三投影。,点击显示作图结果,分析过程:首先根据已知两视图读图。该例先用线面分析法读懂形体各表面形状,再进一步确定各表面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上下,综合想像出整体形状。读图过程中可绘制轴测图帮助想像。如右图所示。然后画出第三投影。作图时,根据读图思路,确定步骤,作出第三视图。,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作图结果,返 回,根据V、H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补缺线”实例,返 回,补全形体三视图中所缺图线。,分析过程:通过给定的三视图可想像出,该形体为四棱柱前方挖槽(具体形状见轴测图),在三视图中H投影完整,V、W投影中图线缺少,利用三等规律补全。,点击显示作图结果,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作图结果,返 回,补全形体三视图中所缺图线。,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构型设计”实例,返 回,给定V投影,构思出形状不同的多个形体,并作出其H、W投影。,第三章 组合体的视图 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