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4409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上海市首届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导师 程 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发言提纲),一、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1、课程界定的思考 2、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1、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2、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3、价值层面上的“为什么”,新课程的几点认识,课程界定的思考 课程的历史沿革 课程的界定 课程界定的几点共识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新课程实现的三大转变 课程政策 教材编制 教学方式,(1)课程的历史沿革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安 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救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 依

2、法制也”。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 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课程界定的思考,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 江属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朱熹多次提及 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 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对学习课程的态度、方法:应当牛吃草的“反刍法”“宽著期限”地让学生慢慢消化。学习进度的安排要按 就班“紧著课程”,不需要等全部人全都懂了才进行下 一阶段的学习。,课程界定的思考,课程界定的思考,这里虽然没有

3、对“课程”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等。没有涉及教学 方面的要求,与现在对课程的理解略有差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俄等国才出现“课程”一词。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科,出现得更早。孔子的六艺:礼、乐、射、衘、书、数,陏唐的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易、礼、春秋等。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课程界定的思考,(2)课程的界定 关于课程的讨论,无论中外都进行了数百年。课程论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也已接近百年。但中外学者对课 程的定义五花八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 的一切经

4、验。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 综合性的一切努力。以课的方式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学校一切工作的总和。课程是提供学生奔跑并且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跑道。,(3)课程界定的几点共识 课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有五个阶段:意识形态的计划课程;列入计划的正式课程;编写教科书的感知课程;教师备课、上课的操作课程;学 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体验课程。计划水准 课程是有计划,没有计划不是课程。实施水准 课程是强调过程的,课程的意义在实施。实 施可从以分成两类,一是教学、二是变革。结果水准 课程还是强调结果的,要从学生素质的变化,看课程改革的成败。,课程界定的思考,课程界定的

5、思考,(4)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课程领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关注,当前进行新课改中,学校的课程领导更是重要。课程领导是:实践方式 引领、统领课程改革和开发的过程和结果。活动系统 凡是发生课程改革和开发的地方,国家、学 校和课堂都需要课程领导。管理模式 旨在摆脱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管理思想和官僚 体制的监控、管制,体现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理念,领导者和所属人员共 同探究课程改革和开发。,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1)课程政策:集权 分权(2)教材编制:学科中心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3)教学方式:传递中心 对话中心 社会建构义的主要观点 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

6、有的知识背景。科学学习不是现存知识、信息的简单接受,而是在原有 经验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学习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教育源于生 活、回归生活、高于生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 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 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课堂教学的一定之规 课堂教学的五个关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价值层面上的“为什么”少一点新口号 少一点跟风 少一点“量尺子”,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1)“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学既科学也是艺术,“教什么”属于科学范畴,具有可以重复和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属于艺术范畴,具有个性化和即时性的特点。只关心“怎么

7、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学是没有肉体的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一种选择,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比教学方法改革更强烈、更重大的改革。,(2)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 国家标准不动,基本结构不改,动的是让课程更符合实际,改的是让课程更适合学生。一是关注教材的理解,把握难点和重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盲点和兴奋点,把握兴趣和爱好。这是二次开发,不是重新编一套教材。目的是使国家课程更适合学校和学生。适合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3)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 微型课程的开发,可以是结合

8、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课 程开发;也可以是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课程开发。最常见的是,教师在课堂里开发的微型课程,他们不 是类似数学、物理那样的国家课程,而是从微型教材入 手,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1)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定之规 教会还是学会?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从文化传统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递式教学观念。从职业传承看,每位教师都受教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课堂教学。走上了教师岗位后,也模仿起先辈教学的行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

9、”,独占还是开放?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学为本的课堂,就是要把课堂的时空更多地向学生开放。从过去的教师独占课堂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让他们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嘴,真正做到解放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不是简单地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解放学生的过程也是体现教育智慧的过程,其中就蕴含着具体而微妙的教育智慧,也体现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品格。,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对手还是伙伴?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学要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比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首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

10、系。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到新课堂下的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角色转换不会一开始就拿捏得非常得体与准确,但这种转变的确是新课堂下教师必须完成的蜕变。,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实现了理念深度转型的策略:“吃”是指“行动”,“尝”是指“提高认识、观念转型”。“先吃后尝”策略 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 感悟中提升认识。“边吃边尝”策略 进行尝试性改进,定期总结与反思。“先尝后吃”策略 组织观摩和学习,从感性认识逐步 上升为理性认识。,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五个关系 教育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发挥课程和学科的育人功能是课堂教育的

11、灵魂,所以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课堂教学定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情感和责任方面的培养。一堂好课,必然是“教学”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预设与生成 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进程、条件的“预设”是成功的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追求,是长期经验积累的表现。教师对学生差异性与发展性的预测不可能绝对正确,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生成”的空间、给学生享受“生成”的权利。一堂好课,必然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整合。,“三个关注,两次反思”的 备课原型结构三个关注 关注自我、关注文献、关注收获 两次反思 理念更新、行为

12、改善,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设计与现实的差距,更新理念,改善行为,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接受和探究 接受学习是最有效、最准确、最经济的向学生传递知识 的方式。运用讲授法教学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尝试教学是探究教学的常态形式,它便于操作、耗费时 少、收效显著。一堂好课,必然是“接受”与“探究”的相互兼顾。,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 爱德加戴尔 1946年 首先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的。形象地显示 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听讲-5%阅读-20%多感官接触知识-30%交流 合作 讨论-50%自主

13、探究 获得知识-70%教别人掌握知识-90%,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自主和合作 我们看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也注重学生 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但现代社会更关注学生沟 通交流、团队合作素养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合作的需求、角色的分工、成果的共享等。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 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担负个人责任。一堂好课,必然是“自主”与“合作”的相辅相成。,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教育和技术 人类在传递、获得、积累和应用各种知识或文化的过程中,最早是甲骨文和木石等原始工具,后来有了纸、笔、墨,再后耒有了粉笔、黑板,这些称为实体媒介

14、、实物工具。人类科学技术进步,新的工具不断产生,特别最近几十年,电脑、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和虚拟工具出现,人类的生存状态己经开始彻底改变了。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发展,助推教育转型,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文化薰陶的长久过程。一堂好课,必然是“工具”与“教育”的互相促进。,教育和技术 云课堂的概念内涵: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以协作为形式,以技术 为手段,以数据为支撑,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云课堂的目的追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 动学习。促进良好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的发展。,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3)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5、有效课堂,既不是简单的提髙知识储存的效率,也不是简单的提髙知识提取的效率,而是两者的综合考虑。要将提取知识的方法和策略,融合到学生原有知识储存的方法和策略之中。效果 储存知识的能力。效用 提取知识的本领。效益 储存知识与提取知识的综合考虑。知识的储存与提取,贯穿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价值层面的“为什么”,(1)少一点新口号,多一点草根式研究 一些理念被遗忘后又重新提出时,它就是新。一些理念从模糊变成清晰时,它就是新。一些理念从旧背景走向新背景时,它就是新。教育的真谛不是“所谓新理念”,而是扎根实践的“草根式研究”。草根式研究是:立足学校 扎根课堂,研究教和学的方式。从

16、不顺手处 入手,从细微处突破。为了学校 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不是高深的学问,不 是单纯的理论,却可直接作用于学生。在学校中 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和校长。,价值层面的“为什么”,(2)少一点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经过一生的历练,七十岁时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这七个字有双重标准,个人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制约标准。转型期社会是新、旧规则并存、交织的社会,体现在理 念上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太多。必须少一点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袋想,用自己的话说,让“洋理论”中国化、本土化、常态化、生活化。,价值层面的“为什么”,(3)少一点“量尺子”,多一点“照镜子”教育评价从“尺子”走向“镜子”。“尺子”的功能是度量,即把不同亊物放在一个维度作出比较,分辨出它们的高低。而“镜子”的功能是照像,即把事物的形象全方位反映出来。教育评价不是每次都要求对学生区分 高低的,更多时候要反映学生的优点与 进步,缺陷与问题,因此我们更加需要“照镜子”,而不是“量尺子”。,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