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985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20抗菌药TXX.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一、抗菌药物概述,一)化学治疗概念1、化学治疗:针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2、抗菌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3.抗生素: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所产生的能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4、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窄谱抗菌药: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有作用的药物广谱抗菌药:抗菌范围广泛,对两菌,四体,一虫等都有作用的药物 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MBC: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抑菌药: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杀菌药:有杀灭微生

2、物能力的药物,化疗指数(CI):LD50与ED50之比CI愈大,该药治疗效果愈大,对机体毒性愈LD50: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ED50:病原体感染动物半数有效的剂量,二、抗菌药物分类1、作用于G+菌药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如红霉素;如林可霉素 如磺胺类和TMP2、作用于G-菌药 如氨基苷类 氟喹诺酮类3、广谱抗菌药 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等 如利福平4、抗真菌药 如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5、抗病毒药,返回,-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1、青霉素类抗生素1)天然青霉素 如青霉素2)半合成青霉素 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如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3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硫霉素类等,青霉素G(苄

3、青霉素)理化性质1母核:6-APA2药物晶粉性质稳定3水溶液不稳定,易被酸、碱、醇、金属离子等分解破坏,室温中可分解失效(溶液应在临用前配制)药动学1不耐酸;采用肌内注射、iv2分布范围广泛3几乎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可与丙磺舒合用减慢排泄),抗菌机制 青霉素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死亡。(为繁殖期杀菌药)抗菌谱1细菌:G+球、杆菌和G-球菌2螺旋体3对阿米巴原虫、立克次体、真菌及病毒无效(为窄谱抗生素)耐药性:,临床用途1治疗敏感的G+及G-菌引起的 感染性疾病(为首选药)2治疗螺旋体引

4、起的感染(为首选药)不良反应1注射局部反应2过敏反应预治措施:1)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等 2)皮肤过敏实验 3)溶液即配即用 4)作好急救措施3赫氏反应(治疗矛盾)4高血钾,高血钠症,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代表药:青霉素,非奈西林等特点耐酸,口服有效不耐酶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抗菌活性弱于青霉素G,耐酶青霉素类 代表药: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特点耐酸,耐酶可口服 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不良反应仅有胃肠道反应,广谱青霉素类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特点 抗菌谱广,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氨苄西林主要治疗伤寒,副伤寒

5、阿莫西林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代表药:羧苄西林等特点不耐酸,口服无效抗菌谱广,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作用较强对肾脏毒性较小适用烧伤病人绿脓杆菌干扰的治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似 母核:7-ACA各代抗菌特点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对G+菌作用强于二、三代,对G-菌作用弱于二、三代对青霉素酶的稳定性较差对肾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用于轻中度感染,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对G+菌作用与一代相似或稍差,对G-菌的作用强于一代对绿脓杆菌无效对青霉素酶的稳定性较高对肾脏基本无毒主要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胆道、尿路等感染,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对G-菌作用教强,对G

6、+菌作用弱于一、二代部分对绿脓杆菌有效(头孢他啶)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范围广,组织穿透力强,可透入房水,胆汁,血脑屏障,前列腺等对青霉素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脏无毒性主要治疗尿路感染感染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似1、口服制剂有胃肠道反应2、过敏反应(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现象)3、肾毒性4、二重感染,大环类酯类,红霉素药动学1不耐酸,易被胃酸破坏2分布范围较广3主要在肝内代谢和从胆汁排泄,可形成肝肠循环抗菌机制与细菌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抗菌谱1细菌:G+球菌和杆菌,G-球菌2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及螺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临床用途

7、1用于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2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军团菌病的首选药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肝脏损害 3血栓性静脉炎,氨基苷类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共性1、化学结构:氨基糖分子和甙元组成2、理化性质:呈碱性,其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3、体内过程:1)口服不易吸收,可用作胃肠道消毒2)注射吸收迅速完全3)主要分布细胞外液,还可分布肾皮质及内耳内、外淋巴中4)几乎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4、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为静止期杀菌药)5、抗菌谱主要作用于G-杆菌6、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2)耳毒性:表现为前庭功能和耳蜗神经的损害3)肾毒性(老年,肾功能

8、不全者慎用,禁止与肾毒性药物合用)4)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链霉素,抗菌谱 作用于G-菌 临床用途1、鼠疫和兔热病的首选药2、和青霉素合用治疗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治疗结核病(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4、治疗布氏杆菌病(与四环素合用)不良反应1、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4、过敏反应,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分类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等,四环素,药动学1、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 可与多价阳离子如Mg,Ca,Fe,Al等结合形成难溶难吸收的络合物2、分布范围较广。可沉积在骨,牙本质和未长出的牙釉质

9、中3、可形成肝肠循环4、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抗菌机制与细菌蛋白体的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为快速抑菌剂)抗菌谱1、细菌:G+菌和G-菌2、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等3、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4、对病毒,真菌无效,临床用途:1治疗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为首选药 2治疗G+菌引起的感染(为次选药)3治疗肠内阿米巴病,对肠外阿米巴病无效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4、肝,肾毒性5、过敏反应,氯霉素,抗菌机制与细菌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1、细菌:G+菌和G-菌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对G-

10、菌作用不及氨基甙类抗生素2、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有效3、对病毒,真菌,原虫等无效,临床用途1、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以前是)2、治疗立克次体感染3、对多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有效4、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及全眼球炎不良反应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2、灰婴综合症3、二重感染4、过敏反应5、胃肠道反应,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的结构 母核为4-喹诺酮喹诺酮类的分类 第一代:萘啶酸 第二代:吡啶酸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人工合成抗菌药,氟喹诺酮类的特点1、抗菌谱广:尤其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对G+球菌也有效,部分对支原体,衣

11、原体等也有效2、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较长,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部分经肝代谢3、临床用途:适用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4、不良反应少1)胃肠道反应 2)中枢兴奋症状 3)过敏反应 4)关节痛及肿胀 青春期前儿童及妊娠妇女禁用,磺胺类药,磺胺药的分类及体内过程1、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口服易吸收,分布全身,主要在肝代谢,乙酰化物在尿中溶解度低,可损害肾脏 S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血脑屏障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口服吸收少,主要随粪便排出3、外用磺胺药,抗菌机制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 合成受阻,影响四氢叶酸的合成,

12、最终影响菌体核酸生成,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繁殖,抗菌谱1、细菌:G+菌和G-菌2、对沙眼衣原体,放线菌,疟原虫等有效3、SML和SD-Ag对绿脓杆菌有效临床用途1、全身感染 SD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药2、肠道感染3、局部感染 眼科及烧伤,大面积创伤后感染使用SA:局部几乎无刺激,穿透力强,用于治疗沙眼,眼部感染SD-Ag和SML:用于烧伤,大面积创伤后感染使用,不良反应1、泌尿系统损害防治措施 1)大量饮水,降低尿中药物浓度 2)加服碳酸氢钠,增加磺胺药及其乙酰化物的溶解度2、过敏反应 询问过敏史3、造血系统反应4、其他,甲氧苄啶(TMP)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核酸合成与磺胺药合用可双重阻断四氢叶酸的合成,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甚至产生杀菌作用 复方新诺明:SMZ(5)+TMP(1)双嘧啶片:SD(8)+TMP(1)抗菌谱 与SMZ相似,临床用途与磺胺药合用治疗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1可致畸胎 孕妇禁用2长期应用可致叶酸缺乏,返回1,返回2,叶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