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98073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之风格》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轼词之风格,一、风格解读,1.概念:是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在艺术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是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2.本质:是艺术美成熟的最高而集中表现,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3.特性:独创性 稳定性 多样性4.风格形态: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5.成因:在主观上,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徵、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形成不同的风格,即

2、“风格即其人”。在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二、苏轼词的风格,(一)豪放词风 豪放是表示雄豪奔放,也指气魄大而不拘小节。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境界宏大,想象奇特、夸张出格,不拘格律、语言豪迈奔放,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世论苏词,多谓其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具体表现为慷慨激昂的感情,奔放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得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铿锵雄豪的音调,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3、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便是苏轼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给人以憾魂荡魄的力量。,此外,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

4、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抒发了作者出猎的豪情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二)旷达词风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的就是旷达词。旷达即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阔 吴衡莲子局词话中说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在这类词中,作者

5、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从而得到超脱。如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首句陡然发问“明月几时有?”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明月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把这一话题重提,勾起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对世俗世界的不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下片对月怀人,阐发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打破时空限制,让明月将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三)婉约词风 婉约即委婉含蓄,文辞的柔美简约,悠扬婉转,

7、表现细腻,格调高远典雅,意境清新蕴藉。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苏轼打破了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需要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如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他写来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风”抒发出作者深挚、凄恻、哀婉、缠绵的情感。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

8、,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三、风格成因,(一)主观原因: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和个人性格以及生平经历等方面。1.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是苏洵,可谓是书香门第。2、苏轼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9、亦雅好游山林,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3.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可仕途不顺,命途多舛,多次被贬谪。,(二)客观原因: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那时的宋朝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需要大的社会改革,社会各阶层的矛盾逐渐突显,社会政治还算开明,文学的发展达到另一个顶峰。,四、苏轼对词的贡献,(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提高词品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

10、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二)以诗为词,开拓词境“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首先,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

11、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1.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2.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使立论更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词之繁累。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其次,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