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0255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0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夏商西周前世纪至前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一、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金石并用、井田制、奴隶集体劳动)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礼乐制度。,阶段特征,经济,政治,文化,1、分封制(1)分封制的实施:A、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B、内容:“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实质是贵族政治)周王把一定

2、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作用:巩固周朝统治,强化中央控制能力,扩展统治区域,传播先进文化,形成区域特色。推进部族融合,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体的形成。D、局限性: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容易构成对王室的威胁。,重难点解析,2、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注:大小宗的划分与关系)(3)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结果: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秩序;(5)作用:凝聚宗族,保证了贵族特权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3、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强调家族血脉相连、认祖归宗,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长幼有序,在家长制压力下抹杀年轻人的个性;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的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平等与法治意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周礼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保证分封制的实施,以血缘、姻亲为纽带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

4、治上的体现,两者互为表里;周礼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分封制和井田制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锄耕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二、春秋战国(东周:前8至前3世纪),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

5、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经济,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文学:诗经;离骚。,政治,文化,1、改革:前6世纪初古希腊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

6、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政治著作理想国和他的教育实践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古希腊学者者亚里士多德在物理、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特别是逻辑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办学实践培养了人才,对整理和保存希腊文化贡献巨大。,选修:改革;人物,三、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1、铁犁牛耕逐渐推广到全国、东汉一牛挽犁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西汉以煤炭做燃料、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东汉末年瓷器(青瓷)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3、商业:“

7、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人才选拔制度:世官制、察举制2、汉承秦制。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经济,政治,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文化,重难点解析5、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的地位及权

8、力: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6、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度:各负其责、听命于皇帝。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7、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的推行: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后,秦皇采纳李斯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9、,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道”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郡县制建立的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深远。,西周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的比较,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10、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2)消极: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四、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农业:曹魏马钧的翻车,北魏推行均田制;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量、质大为

11、提高。商业:草市形成;江南经济的开发,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出现“三教合一”现象;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东晋抱扑子中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文化,政治,经济,五、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丝织业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私营作坊在唐有发展;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陶)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分开;唐代夜市出现;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重要市镇);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

12、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扬一益二”,湖州、杭州在唐代也有很大发展;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经济,政治,1、思想:“三教合归儒”。2、文艺:唐诗(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分;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3、雕版印刷、火药发明。,文化,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比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时期:世官制,秦汉时期:察举制(九

13、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科举制,六、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1、南宋时期江南正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2、手工业:棉花传入并推广到粤闽一带;北宋明确记载用煤做燃料冶铁;5大名窑基本形成,景德镇尤为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两宋市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市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主要商业城市(宋代:开封、临安;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上最远至东欧、北非);宋代开始转变对商人的歧视。,经济,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

14、学,代表二程、朱熹。2、文艺:宋词;元曲;宋话本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散曲3、科技: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文化,宋:参知政事;元代(地方):行省制;,政治,重难点解析8、元朝的行省制度(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

15、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行省制度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9、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世纪中期1840年,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农业:高产作物的引进(甘薯、玉米);棉花广泛种植,棉布成为大众的主要衣料。2、手工业: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景德镇成全国瓷都,明清青花瓷、粉彩瓷和珐琅彩瓷争奇斗艳,瓷器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棉纺织业也迅速

16、发展;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3、商业:著名商帮(徽商、晋商)和会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经济,1、思想:王阳明心学;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反传统的民主思想)3、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文化,政治,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718世纪中西历史发展大势比较,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取代在

17、然经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专制集权,制度腐朽,民主政治开始确立,装备落后,军队腐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闭关自守,盲目自大,重商主义,发展外贸,殖民扩张,大兴文字狱,科技文化落后,思想启蒙,仅达科技迅速发展,封建制度农业文明没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崛起,(1)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原因:,基础:农业、手工业发达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2)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标志:,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明朝中期江南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3)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抑商禁海,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受

18、到限制,无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积累,无力扩大再生产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英内阁的比较,丞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众多杂务于一身,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始于英国,由国王咨询机构枢密院演变而来,人选与权力由皇帝决定,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席位中政党领袖担任。首相从议员中挑选人员,提请国家元首组成内阁。,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后权力增大,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并非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西方权力民主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

19、启蒙思想相比,在反封建方面有何相似之处?在各自时代所处的思想地位、性质、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根本原因是什么?,相似之处: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批判。不同方面:启蒙思想成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流,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性质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围,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出现上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在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程度比中国高。,10、皇权和相权之争:,秦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西汉武帝建立中朝

20、、东汉形成尚书台,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权势丧失,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专职制度趋于完善、相权分割,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并立,相权再分割,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元朝宰相权势 过重,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清朝时期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一人裁决,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丞相位高权重,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1).中国古代农业的

21、主要耕作(或生产)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男耕女织”。,(3).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古代农业,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有 奴隶社会: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艰难成长(特点),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精耕细作为特点;,精耕细作技术,农耕技术进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直辕犁曲辕犁中国犁耕成熟;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井渠治黄河等经验总结:世界上现存最早农书氾胜之书宋元: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江浙地区成为全 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明

22、清:多熟种植,引进高产作物,12、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2.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3.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4.“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障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13、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中国:1)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3)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 术发挥作用西方: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日益 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2)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

23、西方科技的进步,1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隋朝:“四方散乐”唐代:杂技歌舞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杂剧与南锡脱颖而出;明代:传奇剧四大声腔(昆山腔成为明清曲牌联涛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1)京剧的产生: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关注:徽班进京(2)正式形成: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以后);(3)京剧剧种内容介绍(见教材)(4)地位:“国粹”之一。,京剧的特点: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归依.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