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604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意境欣赏》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意境欣赏,准确把握 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画面.它有两大因素:意和境.即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无论是主观的“意”还是客观的“境”,其心问题是作者的真感情,故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意境的特点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在腐朽的政治势力的打击下不屈不挠,凛然不可侵犯的孤傲精神和内心的孤寂郁闷是“意”;雪中孤舟,渔翁独钓是“境”。,意与境浑,情思与景物融为一体,景生情,情生景。王夫子说;“情景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2、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有二:其一是触景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二是以情写景,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情景交融,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词意境的词。溪涨清风(1)面,月(2)繁星满天。数只船(3)浦口,(4)声笛起山前。(1)A、吹 B、掠 C、袭 D、拂(2)A、落 B、圆 C、明 D、上(3)A、傍 B、依 C、横 D、到(4)A、声 B、有 C、几 D、一,分析:(1)“吹”“掠”“袭”,几个词与“闲适恬静”的意境不相符,只有“拂”(轻轻擦

3、过)与之吻合。(2)有“繁星满天”语,“圆”“明”“上”不能出现“繁星”景象,因此只能选A。(3)各项词乍看都行,但若表现出“闲适”的意味,且自然不落俗者,非“横”不可故选B。(4)中的“有”“声”与上句不能形成工整对仗,“几”字不能表现出“恬静”、清幽的意境,故只能选D,读以下四首诗,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A、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4、姓家。,分析:题干表现昔时繁华今日衰落,怀古思今,物是人非,无限感慨寓于景物之中。故选D。,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99)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分析:C项有误,关键是对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第

5、二句写舟中樯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光下显得轻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日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么宁静,月影也不会那么清晰了,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不恰当了。,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提供的选项中

6、,只有C项写了“日、风、燕、鸳鸯”四景。,情与景的关系 有正衬和反衬,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 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地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

7、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 此地闲适恬静。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 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分析:约客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静无聊。表现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情,并非“闲适恬淡”。,C,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的 照耀下好象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中“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

8、清冷,同时也表现 了作者 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诸景 诸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不知那深深的 秋思会落在谁家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c,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乌鸦栖树 勾起怀乡的情思,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

9、用得十分妥贴 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秋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 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的情思,表现 得非常委婉动人。,A,绝 句 杜 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一二两句写景,写了四种景,四种颜色,运用的主要方法 是映衬。B、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第一、二句的景,形成反 衬。即以美景衬哀情。C、“山青花欲燃”的“欲”字,则是在拟人化中赋花以动态,显 得勃勃生机。D、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面对绮靡灿烂的美景而勃发的愉悦情 怀,又流露了诗人迟暮飘零、归期

10、遥遥的感伤之情。,分析:此诗写于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故有感叹。全诗所写春日的美景,结句久客思归,把年华虚度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此诗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D,二、虚实相生 就是虚境和实境相结合。实境是指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景物,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情感和想象的自由活动的艺术空间.,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月夜 杜甫 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思考:这两首诗中,那些情景是诗人想象的?,分析:“

11、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想象分别写出灯光下月光下夫妻团聚时的情态;“清辉玉臂寒,香雾云鬟湿”,是诗人想象中月下的妻子。,对下面春日忆李白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 离情。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和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束,由诗 转到人,由人又转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C,对韩愈的春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12、故穿庭树作飞花。A、首句直陈其事:新年到了,还没有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B、二句具体描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惊”描摹了人们感到春的消息的欣喜之情。C、三、四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见雪花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D、全诗借花写春,以盼春、惊春、“见”春为线索,层出新意;文字不着华饰,常语常景,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现实主义诗作。,D,天末怀李白 杜 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此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作.时李白因永王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对这首诗的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首句以秋风起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条,怅望云天,给全诗笼罩一片悲秋。B、“鸿雁”句写作者急盼挚友音讯,但是“江湖秋水多”,风波险阻,望消息而不得。C、“文章憎命达,”意谓好的文章总不喜欢命运顺达的人。D、“应共冤魂语”是想象李白应和那些被魑魅所害的人互相倾诉,要作诗相赠杜甫以寄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