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1126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第四单元第11课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分段:,近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辛亥革命后(1912-1949年)。现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食住)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行用)大众传媒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渴望拥有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那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70年代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80年代的腰包鼓了,梦想更大了,我梦想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

2、、彩电、录像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跨入新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梦想也更高更新,第五代“三大件”楼房、电脑和私家车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现代。,第十一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西装流行的原因:A.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B.洋务运动兴起(买办、留学幼童)C.向西方学习要求的反映D.崇洋媚外的心理,追求时髦,1.服饰变化:,中山装流行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B.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C.新派人士的欢迎,

3、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由拘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走向“开放”,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女装:,旗装,改良旗袍,变化趋势:,变化特征:,清代官服:,等级森严,礼治规范.,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西装,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五个扣: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

4、,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民国上袄下裙,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西方生活方式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观念转变,有钱阶层追求时尚,(3)饮食变化的原因:,2.饮食变化:,(1)中国传统饮食:,饮食丰富、习惯多样地方特色鲜明,(2)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面包房、咖啡店等,西式糖、烟、酒、饮料等,中国八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徽菜符离集烧鸡,鲁菜迎宾花篮,苏菜清炖蟹粉狮子球,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粤菜金牌烧乳鸽,浙菜西湖醋鱼,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中餐:把

5、追求美味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饮食方面:,3.居室建筑变化,(1)传统住宅:,(2)近代:,中西合璧里弄,西式洋房,原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中西合璧,传统民居,上海老洋房,4.习俗风尚变化,(1)表现:,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社交礼仪:,B维新派提出主张,A留美幼童,揭开序幕,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A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B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节气:民国开始改用阳历,增元旦等新节日,习俗 小脚穿越千

6、年的香艳和忧伤,南唐后主李煜,“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宋元丰以前,缠足者尚少。自元至今,将四百年,矫揉造作,亦泰甚矣。”清 余怀 妇人鞋袜考,材料2:“小姐下楼格登登,丫鬟下楼扑通通,同是一般裙钗女,为何脚步两样声?”清人鼓词,缠足被认为是女性优雅高贵的象征,征婚启示(1900)1、女子须天足 2、女子须识字 3、男方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离婚征婚人蔡元培,征婚启示(1903)要求: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系出名门闺秀,举止大方,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征婚人章太炎,大男子主义式,男女平等式,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

7、照大全,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传统社交礼仪,跪拜,作揖,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员握手意致,到握手,到鞠躬,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服饰变化:,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列宁装,布拉吉,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绿军装,60-70年代:,原因:A.文革闹革命B.提倡节俭、艰苦朴素C.经济不发达,物资较匮乏D.极左思想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数量增加、色彩丰富、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流,80年代以后:,原因

8、: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较大发展,物资丰富B.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C.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趋势:观念:封闭到开放色调:灰蓝到五彩款式:单一到多样,现代的西装,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异彩纷呈,中西结合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政治色彩强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2.饮食变化:,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A基本保障人民物质生活需要B但食物简单,按计划凭票购买C温饱问题长期未彻底解决(尤其农村),改革开放后:(80

9、年代后),A人们自由挑选,种类丰富,B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C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欢迎,原因:A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B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粮食逐年增加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的餐桌,洛阳水席,郑州烩面,开封灌汤包,新乡红焖羊肉,3.居室建筑变化:,建国后:,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家具陈设简单,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改善,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习俗风尚变化:,新中国成立后(

10、50-70年代),A取缔黄赌毒,涤荡封建糟粕,B1950年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移风易俗,C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成为时尚,社会风气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A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B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风尚正在形成,封建迷信,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婚礼的演变,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

11、差不多的。,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本世纪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三寸金莲”绣花鞋,时髦的高跟鞋,比一比,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归纳总结: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同时流行 西体中用,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成为时尚:朴素,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彰显个性 穿得暖向穿得好,西餐走进中国 土洋结合,凭票证购物:简单,“菜篮子工程”解决温饱,洋房、里弄出现 中西合璧,陈设简单:拥挤,“安居工程”宽敞、舒适、环境优美,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勤俭节约、无私奉

12、献 是社会风尚主流,休闲娱乐多元化形成社会新风尚,衣,食,住,习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近代社生活变化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深刻反映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沿海变化快,城市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农村变化慢、触动小,大多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乎未变,,5.50-70年代人民生活基本保障,有较大改善,但总体变化不大(简单、朴素),6.80年代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根本改观),生活质

13、量不断提高,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传入中国,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是近代变化的根本原因,2.近代以来社会变化巨大,受政治运动和政局变化的影响,3.政府政策的促进,8.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自身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4.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6.科技水平进步,物质产品、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不断丰富,5.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促进思想解放,自由平等观念等深入人心,7.崇洋媚外、追求时尚、美观、舒适等心理,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

14、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兴办洋务、近代工业、教育等,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为实现强国目标,要求改良社会风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思想影响,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西方侵略、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传入,1、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课堂巩固,B,2、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实现安居乐业,党和政府发起了()“菜篮子”工程 西气

15、东输工程 安居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A、B、C、D、,C,4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A,C,3右图谭嗣同内着中装,外披西式风衣,这反映了 A维新派在传统基础上仿效西方的价值取向 B维新派大多有留洋背景 C维新派表面赞同改革,实则保守 D他准备会见外国友人,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一重大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

16、护法运动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A,C,7.从晚清的长袍马褂至西装革履,从六七十年代“祖国江山一片蓝”到今天的五彩缤纷,服装的变化反映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A.B.C.D8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

17、),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A,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理(或儒家思想),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

18、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 何看待这一观念?,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