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的诊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的诊治 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的诊治,登革热(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V)感染引起的,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DENV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属,分4个血清型(DENV-14)。,据WHO统计,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有该病发生,每年约5000万人感染,50万人需入院治疗,病死率可达5%。,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
2、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一)急性
3、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二)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4、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
5、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6、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一)高危人群1.二次感染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3.老人或婴幼儿;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5.孕妇。,(二)临床表现1.退热后病情恶化;2.腹部剧痛;3.持续呕吐;
7、4.胸闷、心悸;5.嗜睡,烦躁;6.明显出血倾向;7.血浆渗漏征;8.肝肿大 2 cm;9.少尿。,(三)实验室指征1.血小板计数低于50 x 109/L;2.红细胞压积升高(较基础值升高20%以上)。,并发症可出现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输液过量、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二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病程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 x 109/L以下。,.尿常规: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3.血生化检查: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CK/CK-M
8、B、BNP、肌钙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呈轻中度升高,少数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和减少。,4.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可进行血清学分型和病毒分离。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到高
9、峰,可维持23月;发病1周后可检出IgG抗体,IgG抗体可维持数年甚至终生;发病1周内,在患者血清中检出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也可结合捕获法检测的IgM/IgG抗体比值进行综合判断。,(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二)对症治疗。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病人,应及时静脉输液;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除一般
10、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动态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补液原则: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同时应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尿量达约0.5 ml/kg/h的前提下,应控制静脉补液量。,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小板,HCT,电解质等。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2.抗休克治疗: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初始液体复苏以等渗晶体液为主(如生理盐水等),对初始液体复苏无反
11、应的休克或更严重的休克可加用胶体溶液(如白蛋白等)。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休克时,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治疗。,3.出血的治疗:(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2)严重出血者伴血红蛋白低于7g/L,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3)严重出血伴血小板计数低于30 x 109/L,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临床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等)时要注意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血小板无效输注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治疗:(1)急性心肌
12、炎和急性心功能衰竭应卧床休息,持续低中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静脉输液及输液速度。存在房性或室性早搏时,给予倍他乐克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生心衰时首先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ml至800ml,其次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或60mg。,(2)脑病和脑炎降温、吸氧,控制静脉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或利尿剂静脉滴注以减轻脑水肿。脑炎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脑组织炎症和水肿。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支持治疗。,(3)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参考急性肾损害标准进行分期,及时予以血液净化治疗。,(4)肝衰竭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肝损伤,如出现肝衰竭,按肝衰竭常规处理。,5.其他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