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从参考咨询reference service到研究咨询research consultatio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1从参考咨询reference service到研究咨询research consultation.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参考咨询(reference service)到研究咨询(research consultation),初景利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咨询服务部2009年9月15日西宁,2,从参考咨询到研究咨询,1.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2.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咨询服务3.加强研究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3,1.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参考咨询(reference service)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参考咨询现阶段尽管有其一定的意义,但是:参考咨询基本上基于文献和文献线索的一种问答式的服务,没有深入到知识层面;参考咨询是一种基于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的、被动的服务,没有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能动地提供基于问题的解决
2、方案(solution);参考咨询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性劳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技能和经验,而不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型劳动,服务成果的知识附加值很低;参考咨询适应的是到馆用户和网上用户的一般需求,不能适应科学专业图书馆知识化、学科化、个性化、泛在性、嵌入性的要求。,4,1.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而研究咨询:强调基于用户需求,主动并且能动地融入客户过程,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智力密集性的劳动;科学专业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需求在下降,而研究咨询的需求在急剧上升,符合科学专业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专业图书馆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基础和潜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1.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国外的观点:Librar
3、ians need to progress from the basically passive liaison model to the proactive consulting model,getting out of their libraries and becoming information consultants.Consulting gets librarians out of the library and into the academy.Information consulting with scholars facilitates the integration of
4、libraries into critically important teaching,learning and research processes.To remain a relevant and vital part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librarians must embrace a philosophy of consulting that looks beyond traditional library roles such as collection development,reference services,access service
5、s,and circulation.Academic libraries must promot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that is dynamic,proactive and adds value to the organization.Successful consultant is part librarian,part entrepreneur,and part computer specialists.-information consuting:the key to success in academic libraries.The Journal of
6、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1(2)-Perspectives on.developing a culture of collaboration:librarian as consultant.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4),6,从参考咨询到研究咨询,1.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2.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咨询服务3.加强研究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7,2.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咨询服务,(1)强化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功能(2)拓展咨询服务的内涵(3)建立基于用户的咨询服务体系(4)咨询服务的转型,8,(1)强化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工作
7、,从文献流程驱动到用户需求驱动;“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业务流程重组,服务前置。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从以文献(文章、期刊、书)为单元,到知识单元的聚合、重组、分析、关联、挖掘、重构等。从知识宝库到知识喷泉(information hub)、从图书馆到知识服务中心江绵恒副院长:我有一个总的方向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把data变成information,把information变成intelligence,intelligence后面的应用就是solution(2007年12月26日);李静海副院长兼馆长: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从服务科学服务社会经济角度发掘文献情报工作潜力,努力适应变革
8、,努力开拓服务市场,把图书馆真正建设成为“知识工厂”(2008年12月18日)路甬祥院长:知识服务中心、知识服务平台、知识创新服务平台(2009年5月15日)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9,(2)拓展咨询服务的内涵,树立大咨询的概念突破reference或ready reference,走向consultation(类似医学咨询、心理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咨询服务与情报研究的融合;从以检索、提供文献为特征,到数据挖掘、情报分析、知识管理为特征;突破免费服务的限制。,10,(3)基于用户的咨询服务体系,咨询场所:物理的、电话的、网络的、虚拟的(second life)主流用户是在一线,而不
9、是在图书馆,或网络;咨询时滞:延时的、实时的;咨询主体:一般馆员、参考馆员、学科馆员、咨询专家;咨询对象:保障本单位需求,延伸到一切用户;咨询模式:嵌入用户过程(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咨询成果:便捷咨询答复、调研报告、情报分析报告、咨询报告。咨询服务没有层次高低,只要符合用户的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不同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points of need)。,11,(4)咨询服务的转型,面对面咨询 到馆、到用户,嵌入用户过程咨询需求驱动,便捷咨询data、information,文献咨询提供文献与文献线索,独立的咨询各自为战,研究型咨询intelligence、solution,
10、知识咨询提供咨询报告产品,合作咨询协同工作,12,从参考咨询到研究咨询,1.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咨询服务2.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反思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13,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咨询专家,学科馆员,到馆服务,一线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普遍服务,个性服务,信息中介,科研伙伴,服务场所,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扮演角色,服务能力,服务层次,重点转移,初中级所图,高级人员,现实服务,未来服务,学科咨询服务分层服务的构想,14,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咨询服务重点向研究咨询转型。用户更加需求(潜在需求、现实需求):需要学科发展态势、路线;研究前沿、热点;技术跟踪性情报;需要竞争对手(
11、目标机构)的研究优势和发展动态;研究进展与综述,等等。用户的自身局限:缺乏时间;缺乏信息素质与能力;缺乏相应的工具;缺乏跨学科协同能力。,15,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服务层次:结合国家和本院的重大项目;所长、院士等VIP的特定需求;根据科研需求随时随地提供课题跟踪服务。国科图学科馆员自主服务成果:据统计,2008年学科馆员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专题情报产品45项,编制专题书目680种,提供的专题信息11800份。,16,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2008年底创新到所预研项目:4个试点项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专利与论文分析报告构建面向课题组及用户参与的专题信息导航研究 流域生态和环境
12、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分析 深层次个性化的科研顾问服务模式,17,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创新到所项目:先期资助创新到所项目27项,涉及26个研究所,其中有3项由研究所自主资助。这些项目支持的研究与建设包括:面向研究所课题组专题情报服务实践;课题领域的竞争对手分析与研究;学科领域非常规文献特性及获取方法研究;研究所重点学科知识资源发现与利用态势分析;情报跟踪服务;嵌入研究所科研管理过程构建多层次的研究所知识环境;等等。,18,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结论:学科咨询服务需要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机制,推动文献情报机构从场所到功能的转化(de-library,张晓林:
13、去图书馆化)。学科咨询服务是一种融入一线的服务。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学科咨询服务是强调个性化服务的服务,是一种以知识服务为目标的服务;,19,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咨询服务要客观地确立自己的定位和功能,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专业工具;咨询服务要融入科研过程之中,成为科研团队的一部分(partner);咨询服务人员以课题组成员的身份,拥有自己的价值和地位;,20,3.加强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学科咨询服务要引导和激发用户的需求,面向用户能力的提升;学科咨询服务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工作,需要全馆的支持和配合;学科咨询服务将是图书馆的主导业务模式,需要在岗位设置与迁移、业务重心调整、业务结构重组加强规划和设计。,21,“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nor the most intelligent,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达尔文(Charles Darwin)物种起源(1859),2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