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1719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文化概论之婺源.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婺源,中国最美的村庄,写在前面,其实婺源算不上一座城市,她只是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县,但是她的名字已被中外所熟悉。这是一座不一样的县城,虽地处江西境内,却有着深深的徽州韵味。她是水灵的,如一幅淡雅的水墨,连那江南水乡的风情与之相比都显得过于奢华。她是值得回味的,虽只偶然经过,却已在梦中回味千百遍。,简介,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

2、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名称来源,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以“婺水绕城三面”;“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以县东大鳙水流入婺州”。,历史概况,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徽州文化徽州风情徽州建筑,风土民情,徽风遗韵人文环境传统礼仪地名拾趣历代名人,徽风遗韵,文化风俗徽商房屋建筑白墙黛瓦饮食居住徽菜,在安徽的许多地方,传统的徽州文化已经消失殆尽,但

3、是在江西的这块小地方,徽州文化却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使之成为我们如今全方位认识古徽州文化的一座博物馆。,人文环境,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人文环境,徽剧: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

4、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传统礼仪,婺源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信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俞氏宗祠中的一幅字,地名拾趣,燕子(岭)回头(岭)啄旁皮(岭),东望(村)西望(村);潭公(岭)对镜(

5、岭)插芙蓉(岭),里妆(村)外妆(村)。岭下即岭脚(村),走前坦(村)绕荷田(村),入桃源(村)观景象;源口有源头(村),流长溪(村)穿硖石(村),转李坑(村)出清泉。上严田(村)下严田(村),两田夹路(村);左汾水(村)右汾水(村),双水盘山(村)。龙腾(村)江湾水(河),凤游(山)芙蓉尖(峰)。,古代的每个地名都蕴含着一个典故,充满韵味,历代名人,南宋名臣、诗人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县城人,太学生出身。,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祖籍是婺源,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曾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詹天佑,字眷成,婺源庐坑人。中国最早的杰

6、出的铁道工程专家。12岁时被清政府选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求学。考入耶鲁大学。光绪十四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詹天佑的一生,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婺源特产,婺源特产可以用四色概括:绿、红、黑、白。,绿:即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的婺源绿茶,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红:即中华荷包红鱼。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中华荷包红鱼,是国内外唯一独特的鱼种,其色彩红艳,形似荷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宴席珍肴。,黑:即龙尾砚。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白:即江湾雪梨。因产地江湾

7、,且果白如雪而名。据史载:明代婺源人从歙县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而生。,旅游开发,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文公山景区、鸳鸯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景点介绍周边景点个人感想,景点介绍,彩虹桥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

8、,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景点介绍,俞氏宗祠 位于婺源县东北28公里的汪口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中轴歇山式,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宽15.6米,纵深42.6米,周环高10米的砖墙,占地面积665平方米。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景点介绍,李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的

9、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景点介绍,鸳鸯湖 位于婺源县西部赋春镇,景白公路西侧。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镇41公里;南距风景名胜区三清山201公里;北离旅游胜地黄山179公里。八十年代初,因水库周围生态环境良

10、好,吸引了众多的鸳鸯来此越冬,故1986年后逐渐被改称为“鸳鸯湖”,1997年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景点介绍,严田古樟 严田古樟民俗园地处著名景点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交通便捷。景区内生长着一棵举世罕见,被村民拜为树神的千古樟王、该樟树历经1500多年沧桑、树胸围近14米、树冠幅达3亩,堪称天下第一樟。景区是婺源县保存最为完好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整个景区与周边自然田园风光浑然一体。,一向对樟树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她威武又不失秀美,爱她苍翠的叶子,更爱她凛冽的香味。但是在婺源,一种现象却让我不理解,路边随处可见一人拿一截樟树,随手切下一圈卖与路人。不喜欢这样的场景,总觉得树要扎根于大地,才

11、能彰显其气魄,如此场景,仿佛将树的价值贬低了不少。,景点介绍,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也是一个美景,当大片的油菜花盛开时,你才明白再微小的花也能演变出这壮观的场景。,周边景点,“天下第一山”黄山“不识真面目”庐山“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个人感想,这是我在两年多前游完婺源后写下的一段话:据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村落,是遗留在世上的最后香格里拉,是人生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她真的很美,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几户人家,烟雨笼罩,仿若一幅幅似真似幻的山水画。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香格里拉的外表依旧,可我看到香格里拉的灵魂渐走渐远。盲目的开发,巨大的人流量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可以在那稍显混浊的溪水中察觉,那对人呢?只是一天多的时间,我没有资格评价,只能说,不是我想的那般美好。别让这美丽的地方因为我们而消失吧!,这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婺源的旅游开发过于鲁莽,只是一味的最求经济效应,看到那条已略显浑浊的小溪,真的很心痛。害怕她像其他景点一样被开发得遍体鳞伤,希望当地的旅游部门真的要好好规划,除了要打响这个旅游品牌,更重要的好好保护她,让她在多年后仍然能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婺源,愿这个小村庄能坚守住这最后的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