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1945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瘫针灸疗法》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面 瘫,facial paralysis,2,一、概述,面瘫是以口角喎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即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城市患病率为425.7/10万,农村患病率为258/10万:秋夏季比冬春季发病率略高,但多在2040岁,儿童及老人也有发生,男性略多于女性。,3,但是在1019岁年龄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见,经期女性,发病率在月经第一天最高;第二个发病高峰在月经周期的第1117天,可能与排卵有关。,4,病因病机,5,病因病机本病致病原因,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足

2、太阳经筋“目上冈”足阳明经筋“目下冈”手太阳手阳明经筋口颊部足阳明,6,二、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5、或伴流泪、流涎。,7,(二)体征:,1、额纹变浅消失;2、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5、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8,9,6、“倒 错”现象(久病)病变后期面神经恢复不完全所导致的后遗症。瘫痪肌挛缩:瘫痪侧反而鼻唇沟加深,口角牵向患侧,眼裂缩小。面肌痉挛:瘫痪侧面肌不自主抽动,情绪激动或

3、精神紧张时更为明显。联带运动:病人瞬目时即出现瘫痪侧上唇轻微颤动,露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闭合,闭目时瘫痪侧额肌收缩,咀嚼时瘫痪侧眼泪流下或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腺分泌等。,10,倍耳(Bell)现象:试闭眼时,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11,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1茎乳孔或以下的神经受损: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2面神经管中鼓索支和镫骨肌支之间受损:除面肌瘫痪以外,有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等症出现。3镫骨肌支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除面肌、味觉、涎腺等功能异常外,还表现为听觉过敏。,12,4膝状神经节处受损:在面肌、味觉、涎腺等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出现听觉障碍,鼓膜、耳甲与乳突区域的

4、疼痛。因其病变多系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故在其神经节纤维分布的外耳道、耳廓外侧等处可发生疱疹。,13,5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此部位相当于内听道及小脑脑桥角处,面神经与听神经、中间神经伴行。故可见面肌、味觉、涎腺、听觉等异常,同时也可见耳鸣、眩晕及泪液分泌的减少,若影响到三叉神经、小脑脚及小脑,可见同侧面部疼痛或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14,6脑桥内核性或核下性损伤:面神经核或其发出的面神经根纤维受损后,除周围性面瘫,常伴有附近结构损害的表现,如外展神经的麻痹等,同时损害到皮质脊髓束时出现对侧偏瘫等。从上述的表现不难发现,面瘫神经损伤的平面越接近神经核部,其症状表现越广泛,涉及到的

5、组织就越多,往往是高平面的症状表现已包含低平面,需仔细区分。,15,16,面瘫分期:发展期,又称急性期或面神经炎性水肿 进展期,时间为7天左右(1周)。静止期,为发病后720天。恢复期,发病20天以上。也有人把上述的静止期与恢复期统称为恢复期,即1个月以内称为恢复期,而将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定为后遗症期;还有人将面瘫分为初期(发病第一周),中期(发病24周),后期(发病第5周以后)。,17,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辨证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不足:瘀血阻络:,18,1.风寒:兼有风寒表证,证见畏风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19,2.风热:兼有风热表证,证

6、见发热、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 炎、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20,3.气血不足:兼有纳呆、眉棱骨疼痛、神疲乏力、心悸、舌淡、苔有剥落、脉弱。,21,22,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穴为主,23,处方和方义:,攒竹、鱼腰四白、阳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地仓透颊车 气,温经散寒。颧髎翳风 祛风散寒合谷、昆仑循经远取,通经活络。,阳白,地仓,颊车,攒竹,鱼腰,四白,颧髎,25,随证配穴: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风寒:风池、眼睑闭合不全:睛明、人中沟歪斜:人中 5、鼻唇沟变浅:迎香 6、颏唇沟歪斜

7、:承浆,26,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 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27,操作: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风寒可加 灸,风热用刺血法;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罐(温针灸或隔蒜灸);顽固性用透穴法、面三针等。,28,29,(二)其他疗法,1、电针 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2、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叩刺。3、拔罐:患侧面部、耳后。,30,4、穴位注射 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31,5、TDP照射:患侧面部、耳后。6、耳

8、尖放血:适应于风热型面瘫。(耳背静脉放血)7、电磁疗:穴位同体针。适应于急性 期。8、局部按摩:9、穴位埋线:适应于面瘫经久不愈者。10、穴位结扎术:适应于面瘫经久不愈者。,32,临床要点:(1)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多用阳明与少阳经穴。(2)治疗本病的针刺手法:透刺、浅刺、轻刺为主。(3)掌握针刺的刺激量。,33,四、按语,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3、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4、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可戴口罩、眼罩防护。4、防止眼部感染,可点滴眼药水。5、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12月内症状明显好转,约2/3患者在三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34,6、本病有自愈倾

9、向。国外报告:面瘫的自然痊愈率为。7、针灸作用的机制: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35,面瘫治疗中的几个问题:面瘫治疗的针刺时机:最佳时机是急性期。激素类药物对疗效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看法:(1)针刺前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较未使用过的疗效差、疗程长。(2)面神经管内的面瘫可用:急性期、短期(不超过天)、常规剂量(/天);面神经管外的面瘫有明显自愈倾向。,36,护理,保持居室干燥清洁,床单位整洁,环境优雅,给患者以良好的养病环境。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络。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37,自备梅花针轻轻叩刺患侧面部,以局部微红为度,以后期何后遗症期效果尤佳。用艾条灸患侧面部,至皮肤微红。用抗生素眼药水12滴,每日点眼数次,可防止患侧眼球干燥及感染。戒除烟酒,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38,9、心理护理,让病人放松,告诉他们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10、指导病人经常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肌群的功能回复训练,多联系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表情和动作,以促进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11、防止病毒感染、以防复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