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2075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语言学概要4.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文字,重点:文字的性质;文字和汉字的类型,一、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1.文字是符号2.文字起源于图画 二、文字的类型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文字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1)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2)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如阿拉伯文字、希腊文字。(3)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3.汉字的类型问题(1)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2)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3)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4)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错误。汉字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一个字往往代表不只一个音节(如“刨”代表po

2、和bo两个音节),一个音节又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示(k代表苛、柯、科、棵、瞌等)。(5)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错误。表意文字是不能存在的。汉字也已经不象形了。,第七章 语言与社会,本章重点:语言发展的特点;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回顾:语言的特点有哪些?是符号系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社会现象;思考: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一、语言的起源,1、神授说: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印度:婆罗门教吠陀说语言是神赐给人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基督教圣经说耶和华创造了亚当,又由亚当给世间万物起了名字苗族:山神创造了人,并创造了语言,一、语言的起源,2、人

3、创说: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社会契约说:通过彼此约定,规定了事物的名称,因此产生了语言。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经历了一个手势语言的阶段,人们用手势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感叹说:认为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来的。劳动叫喊说:认为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人们劳动时的叫喊声演变来的。注意到了语言的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如何演变为语言。,一、语言的起源,3、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指出了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人的思维,

4、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劳动改善了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普遍认为: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大约是在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二、语言发展的原因,(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1、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2、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3、社会的发展向交际提出新要求,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如: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特点;新词语的产生,语义的演变,语法的演变等。,二、语言发展的原因,(二)语言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决定着语言发展的方向。如汉语词:单音节词占优势语音简化,同音词增加双音节词增多构词规则的增加如藏语:无声调语言有

5、声调语言,三、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由于语言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又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1)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稳固的。但在社会发展变化的推动下,语言又不能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三、语言发展的特点,(2)不平衡性是指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方向和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而言,词汇的发展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相对稳定(为什么?)。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

6、性特点使得语言既能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一、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的分化有两种:一个是社会的地域分化,一个是社会的社群分化。地域分化会导致出现地域方言,甚而至于亲属语言;社群分化会导致出现社会方言。,(一)社会方言,1、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叫做社会方言。(1)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交际。(2)阶级和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因素都有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A.阶级和阶层:黑人英语:把齿间擦音念成t,把念成d。cart、car中的r经常不发音。动词

7、第三人称单数-s经常脱落。如She like the book.B.职业:语言工作者:语素、音素、音位饮食业:红案(菜肴)、白案(主食)C.年龄:北京:“把”的读音ba214(老年)/bai214(年轻);胰子/肥皂。D.性别:北京女国音英语:adorable(极可爱的)、charming(可爱的)、divine(好极了的)、lovely(令人愉快的)E.文化程度:F.宗教信仰:北京牛街回民把“倒霉”叫做“鼠灭”。“上街买东西把钱丢了,您瞧有多鼠灭。”“宰鸡,不能说杀鸡,这回民就说宰鸡、宰羊,不能说杀羊、杀鸡。”,(二)地域方言,1、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

8、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如:北京广州气i51气hei33自行车单车你先吃你食先英语:北部英语、中部英语、西南部英语、伦敦英语俄语:南俄方言、北俄方言,(二)地域方言,(1)形成原因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演变而形成的。语言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某一地区发生的变化很可能传播不到其他的地区。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逐渐增多,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这样,地域方言就形成了。居民的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不同的方言。如:客家方言。方言、次方言、土语,(二)地域方言,(2)方言差别一般来说,方言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上。吴方言和部分湘方言有浊塞音、

9、浊塞擦音,其他方言没有。粤方言和客家方言里有-m-p-t-k韵尾,其他方言里没有。北京话有4个声调,其他很多方言有6个以上的声调。词语差异:荧火虫儿(北京)、游火虫(上海、苏州)、夜火虫(南昌)、亮火虫(成都)、火兰虫(梅县)、火金姑(厦门)、火夜姑(潮州)、兰尾星(福州)。,(二)地域方言,语法差异:陕西商县:53(我):21(我们)i53(你):i21(你们)ta53(他):ta21(他们)一把刀(北京)、一张刀(广州)、一支刀(潮州)一棵树(北京)、一坡树(广州)、一丛树(厦门)再等一下(北京)、等一下添(梅县)给我一本书(北京)、给本书我(吴方言),(三)亲属语言,从同一个语言分化出来

10、的各个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做亲属语言。如:原始印欧语分化出拉丁语、日耳曼语、古斯拉夫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日耳曼语英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荷兰语古斯拉夫语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兰语,(四)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来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层级体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中国境内:汉藏语系、阿

11、尔泰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语言的统一有两种情况: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一种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思考:推广普通话就是消灭方言吗?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社会(比如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共同语,思考:有些学者将“共同语”和“通用语”合称为“共同语”,它们的实质一样吗?共同语”和“通用语”有本质上的区别。“通用语”是指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而选择的

12、一种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方言。比如我国古代所谓的“雅言”、“通语”以及后来的“官话”就是当时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基础方言:通常共同语总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思考:现代汉民族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这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因决定的。北方方言区的代表点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几百年来被用作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管理的工具,被称作“官话”;加之近千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等,大多是用北方方言或者是以北方方

13、言为基础写成的,使用北方方言的人也最多。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在汉语众多方言中地位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因而它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国语: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可一种,也可更多。,思考:共同语在其普及过程中对方言的影响?首先,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上海方言中的大批语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替代,像“影戏”被“电影”替代等。其次,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比如现在很多方言区的中小学都逐渐开始使用普通话教学。,共同语的规范,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规划?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在不

14、断发展变化,会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成分和用法。这些新鲜事物有些是符合规范的,有些则不然。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语言现象并不为社会所接受,它们的存在只会造成共同语内部的分歧和混乱,只会妨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进行语言规范化。其目的就是要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 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的这社会的发展服务。,语言规划的特点?(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它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语言

15、规划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结果原因:战争冲突、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结果: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一、借词,语言接触最常见的形式:词语的借用。1、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沙发、逻辑、克隆。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扩音器。3、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如:黑板蜜月、软件等。,汉语的借词为什么不多?借词反映了历史。参考199页借词借出又借回的现象。参考202页。,补充: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16、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二、结构规则的借用,语法规则的借用:纳西语:宾+动动+宾虚词的借用:侗语:借用了汉语的结构助词“的”以及介词“比”“连”“为”。词缀的借用:

17、英语中的-ment、-tion等借自法语。,第五节 语言的融合,语言融合: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又叫语言转用或语言替代。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二)语言的融合,一、洋泾浜1、洋泾浜语(皮钦语):是一个社会的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是语言接触中的畸形现象。2、特点: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3、“洋

18、泾浜”通常只有口头形式,一般用于跟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4、发展前途(1)消亡(2)成为混合语,二、混合语1、“洋泾浜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和继承。又叫克里奥耳语。,三、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创始人: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87年创造。词汇材料来源:拉丁族语言,部分取自日耳曼语、希腊语。字母: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重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语法:只有16条规则,没有例外。,第六节 语言系统的发展,教学目标: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教学重点:语法演变

19、的内容,词汇和词义的发展,语音演变有何规律,词义演变的原因和途径。教学难点:语音演变规律,历史比较法,词义演变的原因和途径。,一 语音的发展,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有两个(1)是方言和亲属语言,(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另外还有:(3)记录了过去状态的文字,(4)古今诗韵的区别,(5)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1)、关于方言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声母,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如“西希、酒九、全权”等等。这种变化就叫做“尖团合流”。2)、关于诗韵 回乡偶书二首之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20、来。,3)、关于借词“阿弥陀”是amita的译音,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阿”大致读a,“弥”大致读mi,“陀”大致读ta。,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演变规律:语音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时期内的演变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在演变过程中,整类的音都有同样的变化。,3、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的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2)、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二、语法的发展,语法演变的内容主要有聚合规则的发展、组合规则的发展和类推现象三个方面:1、组合规则的发

21、展组合规则的发展表现为词序的变化。汉语主要有两个方面(1)宾语位置的变化。(2)偏正结构中,古汉语“大名”在前和“小名”在前两种结构并存,经演变,现在一律变成“小名”在前,“大名”在后了。,2、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1)形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拼音文字的语系中,如原始印欧语系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2)语法范畴的消长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汉语中出现了“体”、“量”两个新的语法范畴。(3)词类的发展如汉语中出现量词(名量词和动量词)。,族:追星族、上班族、有车族、打工族、留守族、考研族、彩发族热:读书热、下

22、海热、炒股热、出国热、上网热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前瞻意识、品牌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工程:基因工程、文化工程、“五个一”工程、人才工程、豆腐渣工程蹭:蹭吃、蹭喝、蹭戏、蹭票、蹭书、蹭座网:网络、网吧、网虫、网友、网址、网恋、网民、网站、网校,3、类推现象是指在语言中的某种语法的影响下,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演变。,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汉语新词产生的主要方法:(1)利用现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如“激光、电视”等。(2)借用其它语言的词,即外来词。(3)吸收融汇方言词。如“托儿、摆平、抄鱿鱼、另类”等。(4)新造字。主要是一些专用术语,

23、如表示化学元素的“镭、钛”等。(5)旧词新用。如“革命”、“博士”等。,2、词语的替换就是换一个说法,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如足-脚,面-脸等。,3、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1)原因:主要是由于现象的变化或人的认识的发展进而引起词义的改变。如“灯”:点燃油照明-用电照明,(2)词义演变的结果1)词义的扩大。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的缩小。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3)词义的转移。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silly原来表示“被保佑的,有福的”,后来变成了“天真的”,现在是“傻的”。权:秤锤权力,关于应用语言学

24、,文化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传播语言学,关于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参考书目:瑞士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0 美国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 1985 美国 乔姆斯基 句法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高名凯 石安石 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 1963 叶蜚声 徐通锵主编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徐通锵 基础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吴为章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赵元任 语言问题 商务印书馆 1980 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冯

25、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胡明扬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许嘉璐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于根元 应用语言学纲要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林焘 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商务印书馆 1979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1979 郭熙著 中国社会语言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夏中华 交际语言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0 戚雨春等 语言学百科词典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王力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