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289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江苏省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第28课时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1.儒家思想,百家争鸣,仁,德治,私人讲学,续表,仁政,制天命而用之,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小国寡民,天道,自然,法,奖励耕战,法治,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的主张:确立儒学的 的地位;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

2、想上“肯定”: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启用”:启用儒学之士担任重要职务。(3)教育上“垄断”: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4影响(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2)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没落奴隶主贵族、小生产者。四大派别:儒、墨、道、法。,1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

3、“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2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汉代儒学可归纳为“一、二、一”一个实质:文化专制。两大思想:秦代,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一个目的:文化一统是为政治一统服务的。,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

4、学的关系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一、近五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2008年第12题考查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二、江苏历史董仲舒和刘濞(“七王之乱”策划人)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是扬州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重难点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思想及意义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诸侯割据局面出现,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国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阶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

5、关系复杂,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史料印证】,2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3.道、法、墨家思想主张(1)道家思想史料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导读:史料反映了老子辩证法的世界观,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史料二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导读:史料反映的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这种思想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

6、,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法家思想史料韩非认为:“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还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导读:史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历史向前发展和主张社会变革的主张;还表明了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3)战国时期墨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反映了劳动者追求平等、和平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

7、百姓的要求。但在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时期,其主张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社会变革的愿望,也已超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4“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重难点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 变、儒学独尊地位的评价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8、(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以神权限制王权。(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2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演变,【史料印证】,3评价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1)积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2)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史料印证】,1识图图1,思考1:孔子学院走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9、有何意义?提示:说明了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普遍性。意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复兴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图2汉画像石“讲经图”思考2:观察上图,推断一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的核心是什么?这一局面最早出现于何时?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儒学思想。汉武帝时期。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承。,2读表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思考3:你如何看待三人关于“人性论”的主张?提示: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

10、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认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

11、“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热点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思考: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儒学的什么核心思想?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有何不同?提示:(1)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2)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高考考什么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2

12、山东文综:法家思想的特征2011浙江文综:“小国寡民”的概念内涵2010山东文综:墨家思想的内涵,【体验高考1】(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

13、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本题选A项。答案A,高考考什么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2天津文综:董仲舒思想的影响2012北京文综:道家、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2009安徽文综:儒家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009山

14、东文综: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体验高考2】(2012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材料中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 897

15、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解析庄子“天人不相胜”,孔子的“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答案D,高考考什么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2上海单科:比较儒、道、法有关“天人关系”的 言论2012海南单科:比较儒家学派不同的思想主张2011广东文综:概括材料中孟子的思想2011福建文综:德礼与刑罚之间联系,【体验高考3】(2012

16、上海单科,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两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

17、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答案C,【体验高考4】(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解析材料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二者密不可分,体现材料含义的是D项。A、B、C三项都忽视了体、用是相对于政教而言的这一要求,仅从德礼与刑罚的关系上进行论述。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

18、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类似()。A“礼之用,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央重视民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类似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孟子的思想。A项强调“礼”即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B项指“仁”,与材料也不相符;D项“养心”、“寡欲”等与材料无关。答案C,高考考什么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1安徽文综:以安徽境内历史遗迹为载体,考查儒家伦 理思想2011北京文综:以历朝文庙的兴建为切入点,考查儒学发 展历程

19、2009山东文综:引入三字经,考查儒家思想的内容、影响,【体验高考5】(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 B C D解析是儒家贞节观的体现;是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体现,均属于儒家的伦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是佛教寺院,是道教圣地,均不符合题目设问的角度。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解析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