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321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护理常规.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疾 病 概 述,肺大泡继发于肺炎或肺脓肿者多见于婴幼儿,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黏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临床上称之为肺大泡,疾病概述,病理分型,型:狭颈肺大疱。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疱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型肺大疱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常规胸片即可发现肺大疱的存在。,病理分型,型:宽基底部表浅肺大疱。位

2、于肺表层,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肺大疱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疱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型:宽基底部深位肺大疱。结构与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疱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临床表现,小的肺大泡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疱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疱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疱可逐渐增大。肺大疱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疱,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疱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肺大疱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治疗,无症状的肺大疱不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

3、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肺大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有症状,而肺部无其它病变的患者,手术切除肺大疱可以使受压肺组织复张,患者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改善。手术中应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肺组织,力争只作肺大疱切除缝合术,或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避免不必要的肺功能损失。,治疗,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以经胸穿、胸腔闭式此流等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反复多次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手术中结扎或缝扎肺大疱。合并血气胸的患者临床症状有时很重,常有胸痛、呼吸困难,同时也会有内出血的一系列表现,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时间内采取非手术措施,如输血、胸穿等,症

4、状无明显改善时,应果断地行开胸探查。此时往往有较大的活动出血,非手术治疗观察时间过长常常延误病情,预后不如手术止血好。,解 剖 知 识,肺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纵隔的两侧,呈圆锥形。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 左肺:狭而长,肺呈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尖:圆钝,伸向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5cm.肺底:又称膈面,稍向上凹。两面:肋面(外侧面)圆凸,贴近肋和肋间肌.纵隔面(内侧面)中部有长圆形凹陷叫肺门.,解 剖 知 识,注意事项,送病人出手术室,在手术床对接时,巡和护士应拿好胸瓶,胸瓶应低于胸管摆放位置,或者用钳子夹闭,以免换床时由于胸瓶还挂在原来的手术床上导致胸管拖出,给病人造成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