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561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导论总ppt课件.ppt(1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哲学导论(第2版),曾志,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2、哲学的产生 3、哲学与科学 4、哲学的演变,一、哲学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1)科学的性质经验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具体的事实本身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规范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同一规范系统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2)哲学的性质探索性的问题思想性的问题,一、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产生,(1)哲学一词的来源(2)哲学产生的根源:哲学是由人类好奇的本性所引起的(3)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 苏格拉底及其以后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定义(4)哲学的历史起源(5)哲学的最终形成:自然哲学家、柏

2、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了哲学逐步成熟的三个阶段,一、哲学的概念 3、哲学与科学,(1)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特点 双向性: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哲学与科学分享权利 同时性:科学的获得权利和哲学的失去权利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哲学与科学关系的理论表现 基本观点 具体表现(3)哲学与科学和其它人类文化形式,一、哲学的概念4、哲学的演变,(1)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形而上学(2)晚期希腊和中世纪早期哲学:伦理学(3)中世纪哲学的特征:宗教哲学或经院哲学(4)近代哲学的特征:认识论(5)现代哲学的特征: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二、哲学的问题(一)理论哲学 1、认识论 2、形而上学(

3、二)实践哲学 3、伦理学 4、美学及其他,二、哲学的问题1、认识论,(1)认识论的定义 认识论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有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2)认识论的起源(3)认识论的奠立:洛克和康德(4)现代认识论:分析哲学和人本哲学,二、哲学的问题2、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词源学含义(2)形而上学的概念含义:广义和狭义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本质、基础及其结构问题的哲学探索。广义上的形而上学,是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狭义上的形而上学,是指与非感性的、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陈述。,

4、二、哲学的问题2、形而上学,(3)形而上学的特性:终极性、体验性和惊异性所谓终极性是指: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是指向探寻事物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问题。所谓体验性是指: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都是体验性的,是与人的存在相伴相随,并且反过来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存在问题。所谓惊异性是指:形而上学产生于人对世界的惊异的情感。,二、哲学的问题2、形而上学,(4)形而上学的领域:宇宙论与伦理学宇宙论宇宙论是研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宇宙的起源、本质和结构问题的哲学理论。从宇宙论的观点来看的宇宙的特性,就其基本表现而言,可归结为:第一、这是一种巨大的、巨系统的复杂性。第二、这种复杂性是结构性的,

5、即是有秩序的、有法则的、有原理的。就人而言,是能够加以预期或预言的;第三、在这种复杂性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这些事物和 现象也是无限的。第四、有鉴于此,宇宙论中所研究主要是:有序的与无序的、统一的 与多样的、感性的与理性的、以及物质的和精神的,等等。,二、哲学的问题2、形而上学,(4)形而上学的领域:宇宙论与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中的价值决定问题的哲学理论。A伦理学的指向是自我,自我问题是伦理学指向的终极性问题。B自我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自由以及自由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第二、自由的约束性限制条件,也就是自由的本质、范围和程度的 问题。C自我与人的自由 从伦

6、理学角度来看的人的自我的自由,总是一种有限的自由而不是 无限的自由。,二、哲学的问题2、形而上学,(5)形而上学问题与非形而上学问题的区别它不关心具体的、特殊的存在,而只关心整体的、总体的存在。它不关心多样性、可分性的整体或总体存在(可数),而只关心统一的、不可分的整体或总体存在(不可数)。它不关心显现了的存在,而只关心终极的存在。它不寻求存在的当下意义,而只寻求存在的原始直观。,二、哲学的问题3、伦理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对道德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1)“伦理学”的词源学含义(2)伦理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

7、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近代以晚:经验主义的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直觉主义(3)伦理学的问题 道德的内容与目的 道德的行为与决定 道德的尺度与标准(4)当代伦理学的特点,二、哲学的问题4、美学及其他,(1)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的问题以外,哲学的视野所及,还包括了美学、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2)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哲学是一种关于辩明性的研究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本体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二、思考题:,1、哲学有哪几个基本的领域?如何区分理论哲学与实

8、践哲学?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哲学研究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3、试论述形而上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4、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5、试论述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一般作用?,二、思考题,6、对照本章的讨论,用你自己的语言概要地描述“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7、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你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吗?什么叫“已经检验过的生活”或“未经检验过的生活”?请概括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之。8、请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概念的含义。尝试给自己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用你在本章中获得的知识来对它们进行分析。,第

9、二章 经验与理性 知识起源论,一、经验论 1、经验论的特点 2、经验论的根据 3、经验论的贡献 4、经验论的局限性 二、唯理论 1、唯理论的特点 2、唯理论的根据 3、唯理论的贡献 4、唯理论的局限性三、批判论 1、批判论的特点 2、批判论的根据 3、批判论的贡献 4、批判论的局限性,一、经验论1、经验论的特点,(1)何谓经验论 经验论坚持,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 是来源于人的感觉。(2)经验论与理性 经验论者并不简单地否定理性,而是把理性当作解释和阐明经验事 实的涵义,以及对由经验提供的基本前提进行逻辑推演的重要思维 基础来看待。(3)经验论与相对主义 经验论者一般都

10、拒绝承认有所谓的终极性的知识公设或理性根据,否认有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性知识的存在。因而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大都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立场。(4)近代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一、经验论2、经验论的根据,(1)经验的基础性(2)经验的可靠性 具有普遍认识意义的“共相”概念,必须以经验为前提。共相概念不过是个别事物的符号或名称。推理本身不过是经验的一种结果而已。数学、逻辑知识不可能不由经验而建立。(3)经验的相对性 知识的确定性乃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可靠性程度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认识过程中获取的外 部经验证据程度的高低。,一、经验论3、经验论的贡献,(1)就其关于经

11、验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的论证来看,不仅较好地解释了人们的常识性认识,体现了其与经验科学基本精神的内在联系,而且对后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2)经验论哲学对于唯理论所主张的“天赋观念”的批判,在方 向上是正确的。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 差异,但就认识的实质来看,经验的作用无疑是最基本的。(3)经验论哲学对绝对主义或独断论的怀疑和批判,对于我们 深化关于科学理论基本性质的认识,也是有启发的。,一、经验论4、经验论的局限,(1)尽管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可靠来源,但这并不意味 着它就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经验论由对因果关系的经验性分析,得出了否定 认识必然性的结论,也是有

12、所偏颇的。因果关系 固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但它的真实意义也决 不是简单的心理“习惯”或心理定势所能涵盖的。(3)经验论由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出发,却得出了知识 相对性的结论,也与自己的理论初衷相悖。,二、唯理论1、唯理论的特点,(1)以数学为知识范本,用证明数学定理的方式来证明哲学 的真理,并把这种演绎方法作为唯理论哲学的基本方法。(2)唯理论并不否认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但认为就 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 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在这个 意义上,唯理论被称为先验论。(3)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二、唯理论2、唯理论的根据

13、,(1)理性的基础性 理性的观念是天赋的、自明的,而且理性的这些性质 是可以通过理性的怀疑方法获得确证的。这就是所谓“我思,故我在”。(2)理性的先天性 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由经验导出,必然是 先天的,数学和逻辑知识就是最好的明证。(3)理性的可靠性 数学的演绎证明就是最典型的可靠性工具之一。,二、唯理论3、唯理论的贡献,(1)唯理论在认识论研究中弘扬了人的理性,这无疑确定了人作为认识主体的地位,推 动并引导了近代哲学注重主体的倾向。(2)唯理论哲学对于经验论哲学相对主义立场 的反驳,对于作为经验论哲学理论基础的“白板论”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唯理论4、唯理论的局限,(1)对

14、于自我意识的证明是缺乏根据的。(2)对于数学和逻辑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 的信念,也是一种缺乏根据的独断。(3)对于经验作用的贬低和忽视,显然不能对 认识过程给予完整的说明。,三、批判论1、批判论的特点,所谓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辩证地解决的认识论理论。在传统认识论中,这种理论就是康德建立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它认为,现实的认识活动是人的先天的理性与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理性赋予的;另一方面,认识又不能脱离经验,因为超出经验范围的知识是不可能。,三、批判论2、批判论的根据,(1)知识普遍必然

15、性的基础(2)“时间空间直观形式”的性质(3)感性经验和直观形式的作用(4)从“感性”到“知性”感性认识提供直观对象,知性认识则通过概念思考对象。知性认识的实现,就是把经验纳入知性范畴加以整理的过程。知性形式只与逻辑判断的形式有关,而与判断的内容无关。(5)“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是真理判断。先天综合判断是知性判断。,三、批判论3、批判论的贡献,(1)康德以其“哥白尼式的革命”,真正确立了认识主体的地位,把理性主义传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被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割开来的认识形式和认识内容,在先天综合判断理论中得到了有机统一。(3)其对认识论研究中深层矛盾的揭示与阐发,对现代认识论的发展具

16、有特别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三、批判论3、批判论的局限,(1)从表面上看弥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但并 没有真正解决经验和理性的统一问题。(2)在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的问题上,同样留下 了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直接导致了不可知论。(3)这种不可知论与其对普遍必然性的信念,又使批 判论研究陷入两难困境之中。,第二章 经验与理性 知识起源论,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认识论、理性、经验、归纳、演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先天综合判断,二、思考题,1.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二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作用?2.认识论中的“批判”是什么意思?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批判有何区别?3.笛卡儿基于何种理由否认人

17、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感官?阐述笛卡儿的 方法作为一种怀疑方法的特点?4.经验论是在何种意义上否认人的知识的先验性特点的?在熟悉了经验 论的一般原理后,我们还能够说,我们仍然有一些知识不是来自于外 部世界的吗?5.试叙述唯理论从笛卡儿到斯宾诺莎再到莱布尼茨发展的一般逻辑。,二、思考题,6经验论是如何论证逻辑、数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来自于经验知觉的原理 的?7.如何理解经验论关于知识相对性和确定性矛盾的原理?在何种意义 上,我们能够说,现代自然科学就是遵循经验论的基本原理而发展起 来的?8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怀疑论与休谟“不可知论”的怀疑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试说明它们证明自己观点的一般过程。9如何

18、理解先天综合判断既是真理判断又是知性判断?10概括描述唯理论、经验论和批判论三者的最主要区别和一般特点。,第三章 实在与观念 知识对象论,一、实在论 1、理性实在论 2、共相实在论 3、客观经验实在论二、观念论 1、何谓观念论 2、观念论之前提 3、观念论之理论 4、观念论之评论 三、现象论 1、现象论的特点 2、现象论之理论,一、实在论1、理性实在论,理性实在论是那种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质,只有理性才是知识的唯一对象的哲学理论。理性实在论就其哲学特征来说,又是一种理性怀疑论,即怀疑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获得的理论。历史上最著名的怀疑论者是笛卡尔。他的理性实在论的最著名的命题,是所谓

19、“我思,故我在。”,一、实在论2、共相实在论,共相实在论是基督教的实在理论。唯实论和唯名论是共相实在论的两种理论形式。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托马斯阿奎那的唯名论,一、实在论3、客观经验实在论,客观经验实在论是一种从常识的经验体系出发,强调物质世界或物理对象实在性的理论。客观经验实在论具有一般唯物主义的性质。素朴实在论是客观经验实在论的日常表达形式,是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未经分析和批判的关于知识对象或世界性质的理解。批判实在论是客观经验实在论的较高级的理论形式。,二、观念论1、何谓观念论,观念论是一种以强调主观经验实在性为特征的哲学理论。观念论的最重要理论形式,是18世纪

20、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建立的彻底主观经验论哲学。在贝克莱的观念论中,实在是指人的心灵及其经验,真理是心灵及其经验的直接证实。,二、观念论2、观念论之前提,(1)观念论者否认有所谓外部物理世界的存在。(2)观念论否定外部世界的论证: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对于存在的意识就谈不上有所谓存在。知识是以观念的形式出现的。认识者是无法将观念与对象区分开 来的,因而也谈不上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对象。物理对象作为一种对象,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知识观念。由于知识观念是经验,因而物理对象就不能不被认为仅仅是我们 的一种知觉经验。不被经验到的物理对象是不可能存在的。,二、观念论3、观念论之理论,观念论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形式,它

21、的最极端和最保守的形式是在贝克莱的哲学中。贝克莱哲学的经典命题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它把客观经验实在论的“凡被感知的,必是存在的”,改变为“凡存在的,必是被感知的”。,二、观念论4、观念论之评论,(1)洛克的学说本身包含着向主观论或唯心论方向 发展的因素和可能性。这为贝克莱对洛克理论的 否定提供了逻辑上的根据。(2)贝克莱的全部论证不过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一切被人感知的东西都依存于心灵。(3)贝克莱把感觉经验的秩序和连贯性归结为上帝的先定,从而用自己的逻辑否定了自己关于上帝是不可经验的主 要立论。,三、现象论1、现象论之特点,现象论是一种介于实在论和观念论之间的中间性理论。它的最重要的特征

22、,就是既把知觉当作知识的起点,又把知觉当作知识的界限,并由此而把所谓不能知觉的外物排除出知识的范围。,三、现象论2、现象论之理论,(1)休谟的印象论 休谟的印象论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知觉,但是休谟的知觉理论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知觉可靠性的深刻怀疑。休谟认为,一切观念都来自印象,都不能离开以知觉为起点的经验。因此,人关于外物的因果性观念,不过是某种物象的知觉反复而成的一种习惯。,三、现象论2、现象论之理论,(2)康德的现象论 康德现象论的特点。康德把知识对象看作是主观与客观,观念 和实在二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谓“现象”。康德现象论的形式:“先天综合判断”。外物的作用只是为我们 提供了知识的内容,只有加

23、上了主体固有的思维形式的作用,才能形成实际的知识。“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们可以承认其存在但却不能成为 知识对象的事物本身,则是所谓“自在之物”或认识的彼岸世界。,三、现象论2、现象论之理论,(3)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现象论。它强调知识的对象为“现象”,是指人的直觉活动及其所构成的一切对象。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是“括弧法”和“还原法”。“括弧法”研究意识的横向结构,把空间中的意识事实当作自我和意识的对象;“还原法”研究意识的纵向结构,把时间中的意识之流当作自我和意识的对象。现象学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现象学方法应用的结果,是得出了“现象就是本质”这一最重要的结论。,

24、第三章 实在与观念 知识对象论,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实在、观念、实在论、素朴实在论、理性实在论、共相实在论、客观经验实在论、观念论、现象论、因果性、先天综合判断,二、思考题,1何谓实在论?如何区分理性实在论、共相实在论和客观 经验实在论这三种不同的实在论?2素朴实在论与批判实在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洛克 的“两种性质”学说有何重要的认识论意义?3唯心主义是一个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它在认识 论层面上首先与哪一个哲学概念相对立?4人的梦境、想象、幻像,以及各种心理事件并无与它们 对应的外部物理实在,它们是如何被体现在人的感知中 来的?请尝试对此加以推导和说明。,二、思考题,5贝克莱声称:

25、如果不感知,一个事物就不可能存在。你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你能够提出你的关于贝克莱的 这个论断不成立的理由吗?你确信你的这些论据在理论上 确实是站得住脚的吗?6罗素说过,我们从来也不能直接经验到物理对象,你是如 何理解他的这句话的?罗素的观点与休谟的观点有些什么 异同?7概述“现象”概念从休谟到康德再到胡塞尔的一般发展?现 象概念的这种发展在认识论上意味着什么?8试描述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哲学的联系和区别?9洛克、休谟和康德的怀疑论各有什么特点?洛克的怀疑论 为什么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怀疑论?,第四章 真理与谬误 知识判断论,一、真理之涵义1、真与假 2、逻辑真和事实真 3、真理论二、符合

26、论1、近代符合论 2、现代符合论 三、融贯论1、近代融贯论 2、现代融贯论 四、实用论 1、皮尔士的实用论 2、詹姆斯的实用论 3、杜威的实用论,一、真理之含义1、真与假,真与假是对命题即判断或陈述而言的。换句话说,真与假的问题是认识论问题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判定命题真或假受两个因素制约:判断或陈述本身固有的真或假与人对这一判断或陈述的信念的真或假。前者指的是一个判断与确定事实之间的关系;后者指的是人对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一判断本身是否与事实相符的关系。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判断或陈述的真或假取决于它们与确定事实之间的关系,而不取决于人与判断或陈述本身的关系,不受人对判断或陈述的信念的真或假的影响

27、。,一、真理之含义2、逻辑真和事实真,逻辑真是强意义上的“知道”,即以命题(判断、陈述)形式出现的真。事实真是弱意义上的“知道”,即以信念方式出现的真。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逻辑真理具有自明真理的性质。事实真理是经验真理,因而是一种非自明的,然而却是确定的真理。,一、真理之含义3、真理论,所谓真理论,就是以真理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真理问题的理论。西方哲学对真理的研究,区分为三种基本的哲学理论,即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二、符合论引言,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早提出关于真理的符合论定义:“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符合论就其本质看,属于一种强调经验知觉作用为特征的经验论哲学的真理理论,二

28、、符合论1、近代符合论,近代符合论:真理是知觉观念之间的符合。洛克的符合论定义:真理是代表观念的各种符号之间的契合。贝克莱的符合论定义:真理是知觉观念之间的契合。休谟的符合论定义:真理是知觉范围内对经验事实的或然性认定。,二、符合论2、现代符合论,现代符合论:真理是“命题”与“事实”之间的符合。现代符合论就其渊源看,分别导自近代以来两个不同的经验主义哲学系统,即由洛克、贝克莱及至休谟相沿而成的主观经验论和以穆勒和马赫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实证主义。现代符合论强调之符合,主要是指“命题”对“事实”的符合。如果一个命题符合于一个事实,那么它就是真的,反之它就是假的。维特根斯坦的符合论:把命题或语句看作是

29、现实或事态的某种逻辑图式。塔尔斯基的符合论:把语言L和对语言L作出陈述的元语言区别开来,并且把“真”和“假”这样的词仅仅看作元语言的谓词。,三、融贯论1、近代融贯论,近代融贯论:真理是以自明观念为前提的理性系统内部诸 范畴之间的融贯性。近代理性主义融贯论的理论特征一般表现为:在本体论上,以超知觉、超经验的抽象实体为思辨起点,强调理性的自明性和先天性;在方法论上,以非直观的数学方法和形式逻辑演绎法为思维工具,注重在严密逻辑法则的规范下进行命题的演绎和推理。近代融贯论的类别 笛卡尔:真理是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斯宾诺莎:“真观念”是与对象完全隔离的观念,即它的存在不是以存在着的事物为依据,而是以

30、观念自身的特性为依据的。莱布尼茨:真理可区分为两类:必然的、推理的真理与偶然的、事实的真理。,三、融贯论2、现代融贯论,现代融贯论:真理是经验知识系统内诸命题之间的相互融贯性。与近代哲学中以理性主义方式表现出来的融贯论真理观不同,在现代哲学中,融贯论真理观对应的哲学基础转而成为经验主义哲学。严格地说,是以主观经验论为特征的现代语言哲学。纽拉特:命题的真理性不在于它同不是命题的事实相符合,而在于同更加普遍的命题相一致。,四、实用论1、皮尔士的实用论:信念即真理,意义的确定是探究的唯一目标。确立信念的基本要求就是以效果作为意义解释的必要方式。信念本身并无真假之分,只有有用与无用之别。,四、实用论2

31、、詹姆斯的实用论:有用即真理,真理是表征经验过程的一般名词。经验是一种人造的语言,是人的行为结果赋予了一定观念以真的含义。经验和证实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只有在经验中的东西才具有可证实的性质,而证实了的东西反过来又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真。人的生活经验的最大化要求就是它的有用性。真理始终是相对于经验而言的,真观念之所以为真观念就在于它必然地符合生活的经验。,四、实用论3、杜威的实用论:工具即真理,(1)真理是一个只有在经验中才能显示出其存在的概念,对经验的正确把握是理解真理问题的基本前提。(2)事物并非独立于经验的存在,它不过是思维的一种改造物。传统哲学把知识的对象看作是独立于经验的事物是一

32、种误解。因为知识的对象不是思维的出发点,而是思维的终结,它是在思维的探索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东西。(3)思维按其本性来说是一种工具。思维是被“机体外的”刺激所激发的、“与机体外的事件相连续的”、发生在“机体内的”事件,是“作为展开一个迟延的但是更适当的反应的工具。”,第四章 真理与谬误 知识判断论,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真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有用即真理”,二、思考题,1什么才是区分真或假的基础或根据?2如何区分强意义上的“知道”和弱意义上的“知道”?3逻辑真理虽然是自明的,但却是无意义的;事实真理虽然 是确定的,但却是没有普遍必然性的,这两种说法正确 吗?你是如何看待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33、的确定性和不确定 性、自明性和非自明性的矛盾的?4柏拉图认为,像“雪是白的”、“花是红的”等这样的陈述,显而易见是与真理对立的谬误,他是怎样得出这样一种 论的?你认为,他的这种见解能够轻而易举地被科学和常 识所驳倒吗?5试分析近代经验论从客观论向主观论演化的一般逻辑。,二、思考题,6与近代哲学中以理性主义方式表现出来的融贯论真理观不同,在现代 哲学中,融贯论真理观对应的哲学基础转而成为经验主义哲学。具体 地说,是以主观经验论为特征的现代语言哲学。请分析这种转变的过 程和逻辑。7试讨论哪些是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原则?8实用论坚持“有用的就是真理”。导致它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说实用论的观点

34、和结论不是仅仅从逻辑或知识论的立场出发就 能够真正弄通弄懂的?9概要描述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10你认为,现代认识论最有可能继承或发展的,将是上述三种理论中 的哪一种的逻辑?或者,将是这三种理论的一种新的综合?请说明 你的理由和根据。,第五章 自由与必然 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一、必然真理 1、何谓必然真理 2、形而上学与必然真理 3、形而上学与“先天综合判断”二、因果关系 1、何谓“因果法则”2、现代科学对因果性的理解 3、“因果对应”与形而上学 三、决定论与自由 1、决定论和自由的定义 2、宿命论与非决定论 3、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一、必然真理1、何谓必然真理,必然真理指通

35、过逻辑的和数学的推理方式获得的确定结论。因为,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一、必然真理2、形而上学与必然真理,在历史上,莱布尼茨最早把数学、逻辑、形而上学、伦理学、神学,甚至法学等这样一些在他看来不必依赖于人的知觉和经验事实,仅凭天赋的理性原则即可获得和证明的学科,纳入必然真理的范围。,一、必然真理3、形而上学与“先天综合判断”,康德力图在知识或真理的类型及其联系方面建立新的模式。他提出并论证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而在哲学上开启了理解必然真理的另一条方向和道路。,二、因果关系 1、何谓“因果法则”,按照休谟的观点,“因果法则”是习惯对

36、人的一种影响。没有根据可以假定在任何观察到的因果次序中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因为,人的知觉只能感觉到经验事物,而感觉不到猜想的所谓因果性。,二、因果关系2、现代科学对因果性的理解,关于因果关系的陈述是一种条件叙述。归根到底,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也就是与因果性相当的经验上的尝试性断定而已。因果关系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一方面,从广义上看,因果关系总是表现为一个“事件”、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狭义上看,任何因果关系又都表现为具体的“情况”或“条件”。因果关系的成立既有必要条件,又有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是指,当说C是E的必要条件时,如果C不发生的话,E也不会发生,或不可

37、能发生。但反过来,仅仅有C,E却不见得就一定会发生。所谓充分条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一系列因素同时汇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充分条件论也就是多重原因论。,二、因果关系3、“因果对应”与形而上学,“因果对应”不但是自然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便在今天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中,它也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世纪哲学家把因果关系看作是基于社会结构的人的感情在自然界中的一种投射;当代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也相信,一切物理规律,包括牛顿物理学的最基本的规律,也即作用必定伴随反作用的规律,都是罚必当罪这一社会信仰的表达。它们所对应的,是原因和结果必须相当的原理。,三、决定论与自由 1、决定论和自由的定义,决定论是

38、指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免于被决定的。自由是指个人的自我决定及免受他人干预的状态。,三、决定论与自由2、宿命论与非决定论,宿命论宿命论就是把宇宙间发生的一切解释成某种神秘、迷信的力量预先决定的结果。宿命论并不是决定论的一种形式。决定论是一种理论,而宿命论则是一种迷信。非决定论非决定论就是否定事物的因果联系。按照这种观点,并非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所谓原因的。我们当然可以承认,大多数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但这也仅适用于除人类以外的自然界而已。对人类而言,是不应该,也决不可能设定所谓原因的。,三、决定论与自由3、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强决定论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的

39、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因为,人既不可能超脱他的环境;也不可能控制他的遗传结构;而只能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和程度上来行动、来活动,因而从根本上说,人是不自由的,或者说,自由不过是人的一种幻觉。弱决定论弱决定论就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换句话说,弱决定论并不否认事物的因果联系,但又认为,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自由仍是可能的。,第五章 自由与必然 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必然真理;因果法则;决定

40、论;自由;宿命论,非决定论;强决定论,弱决定论,二、思考题,1试分析必然真理、因果关系和决定论这三个概念在逻辑上 的关联性。2形而上学作为一门提供关于可能生活的分析的专门理论,其逻辑上的根据为什么必须追溯到必然真理这一概念?3休谟认为,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的争论,讲到底,不过是一场口头上的争论而已。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请说明你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4康德关于任何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都必须具备先天综合判断的性质的思想,对他否认道德问题作为一种科学问题来谈论的可能性起到了怎样的逻辑作用?道德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用知识论的方式来讨论?,二、思考题,5试述作为一种条件陈述出现的现代因果理论的特点和原理。为什

41、么现代因果理论继承的是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的原理,而不是传统自然哲学主张的“因果对应”的原理?6有人认为,行为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存在一个无原因的结果。你赞同还是反对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7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在所有各种与决定论问题有关的理论中,你最倾向于其中的哪一种?请加以详细分析。8试列举出你所熟悉的理论中与决定论和自由问题有关的那些命题或理论?并尝试在这些理论或命题中比较出你最欣赏的一种?,第六章 精神与物质 心身关系,引言:心身关系即精神与身体、“灵魂”与肉体关系的问题,从古代到今天始终是哲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关于究竟是“身”决定“心”还是“心”

42、决定“身”的问题,是存在论或本体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关于人作为一个心身统一的实体,其存在究竟服从于“身”还是服从于“心”的问题,是伦理学探讨的中心问题。关于人的经验、感觉、意识起源为何的问题,是认识论或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关于是否有所谓脱离了“身”即肉体的永恒不死的“心”即灵魂的问题,是一切宗教教义的核心所在,也是宗教哲学和神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第六章 精神与物质 心身关系,一、“身”与“心”1、“身”与“心”之概念 2、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 3、一元论与二元论 二、唯物论与唯心论1、唯物论 2、唯心论 三、人的同一性 1、何谓自我 2、自我之本质 3、自我之特征,一、身与心1、“身”与“心”之

43、概念,“身”与“心”之概念 身心关系之复杂 身心关系理解之分歧,一、身与心2、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何谓心理事件、物理事件物理事件表现为是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心理事件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别是否有公开的可观察性。是否能测定它的空间位置。,一、身与心3、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它把现实中的任何事物都简化为一种东西: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思想及其经验到的东西。唯心主义一元论:圣奥古斯丁 唯物主义一元论:德谟克利特 二元论二元论就是把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当作两个不同的实体,要么把它们看作各不相干、毫无联系;要么在承认这种联系的基础上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二元论的代表人物与观点柏

44、拉图笛卡尔,二、唯物论与唯心论 1、唯物论,唯物主义是指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看作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并且归根到底能在物质存在及其运动规律的层面上加以解释的观点。行为主义唯物主义。行为主义唯物主义坚持行为观察和行为分析是一种远比经验描述更为有效的心理研究的方法。同一性唯物主义。同一性唯物主义声称,我们称之为精神状态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与我们大脑的某种状态同一的。,二、唯物论与唯心论2、唯心论,与唯物主义主要是一种古老的哲学观点不同,唯心主义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晚近的哲学观点。近代唯心论以贝克莱为代表,他坚持只有人的心灵及其思想和情感是真实存在的。贝克莱的论证的主要问题在于:混淆了知识的必要

45、条件和它的充分条件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解释关于物理对象的日常信念的问题。他用来反对唯物主义的论据,也可以用来反对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三、人的同一性 1、何谓自我,自我之定义所谓自我是指人能够意识到它自身或意识它的肉体和精神,把它自己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否定自我存在的观点休谟。他否定自我的存在,认为“自我”这种东西完全是少数哲学家生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实际根据或经验基础的抽象词汇。佛陀释迦牟尼。他也对自我概念抱持反对的态度,认为自我完全是一种不真实的思想上的幻像。行为主义者。他们基于自己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前提,也对自我概念持否定态度。此外的大多数人,都承认自我作为一种存在的事实。,三、人的

46、同一性2、自我之本质,支持自我存在的理由可以归结如下:自我是自己与其他的人或物相区别的基础;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经验中的;我们能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经验和经验的主体、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连成一体的。,三、人的同一性3、自我之特征,“我”的不变性肉体的持存性经验的实在性“我”的私人性,第六章 精神与物质 心身关系,复习内容一、基本概念 心理事件、物理事件、一元论、二元论、唯物论、唯心论、行为主义唯物主义、同一性唯物主义、自我,二、思考题,1如何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的主要 区别表现在哪里?2试论述心身二元论诸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7、3在一元论和二元论这两种理论中,你更倾向于二元论还 是一元论?而在一元论中,你又更倾向于唯物论还是唯 心论?请详加说明。4休谟和佛陀都对自我的存在持否定态度,你赞成这种观 点吗?请说明理由。5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你对自我与情感、肉体、思想 和意志之间的关系的一般看法。,二、思考题,6许多人相信有灵魂存在。你相信吗?假设有灵魂存在,那么,“灵魂”究竟是你的本质呢,还是仅仅是你所具有的 某种东西?7在日常中,许多人相信,在有关物质客体为何的问题 上,物理学拥有最大的发言权。那么,反过来,在有关 人本身为何的问题上,我们是否可以说,心理学和生物 学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如果这种说法大致不错的话,你 认

48、为心理学和生物学应该怎样来论证这个问题?8如果稍加注意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我们大多数人所知最少的,往往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 的那些东西,而对距离我们甚远的那些东西,我们却往 往了解甚多。为什么会这样?请说出你的观察和理由。,第七章 现世与超越 宗教哲学,一、上帝及其存在1、宗教体验 2、上帝及其存在 3、奇迹 二、恶之问题1、恶之存在 2、恶之起因 3、恶之超脱 三、宗教语言 1、宗教与语言 2、不同的宗教语言3、宗教语言的经验基础,一、上帝及其存在1、宗教体验,宗教体验是指人面对一种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释的事物时所引起的虔诚的心理反应。宗教体验是对超自然的终极实体的体验。宗教徒

49、的崇拜意识具有排他性。判断一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表达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的根据是启示。不同宗教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差别和对立是由诠释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上帝及其存在2、上帝及其存在,本体论证明强调共相、精神实体先于殊相、个别事物。人们可以通过上帝的观念直接推导出上帝的存在。换句话说,上帝的观念中就隐含着上帝的存在。上帝“既存在于理智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宇宙论证明()原因的证明:上帝是一个不被推动但又能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动力因的证明:每一事物都以在先的一个事物为自己的动力因,因此,一定有某种本身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推动就能存在的“第一因”。()偶然性的证明:如果没有上帝这样一个必然或绝对的东西作为

50、偶然或可能的东西的根据,将遇到无穷追溯的困难。()完善性的证明:如果没有一个最高完善化的东西存在,就无法判断事物的程度不同的完善性。目的论证明如果没有一种有知识、有智慧的东西予无理性的自然物以筹划和指导,就不能想象它们能够有条不紊地朝着一个方向活动,使世界表现出某种秩序性。由此可见,上帝是那个予无理性的自然物以指导和筹划的有知识、有智慧的存在者。,一、上帝及其存在3、奇迹,奇迹首先表现为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事件。奇迹还是那种脱离了事件发生的充分条件,无论给出怎样的前提都不可能重复的事件。相信奇迹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对上帝的相信,而这与人对自然规律的相信的原因是一样的。,二、恶之问题1、恶之存在,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