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729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焓与反应热》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讲 焓变与反应热,一、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反应热1.放热反应: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的总能 量时,反应释放能量,H 0(填“”或“”或“”)。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反应物 生成物,H=E1-E2,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专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H)用于描述物质 的物理量。,具有的能量,2.焓变(H),表示为。,始、终状态焓的变化,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对于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化学反应,当物质所具 有的能量只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或吸收时,有如下 关系:。,H=Qp,三、热化学

2、方程式的含义1.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2.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不表示分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3.H表示 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 可逆无关。,反应已完成,【例1】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考点一 化学键与反应热,A.N2(g)+3H2(g)2NH3(l)H=2(a-b-c)kJ/molB.N2(g)+3H2(g)2NH3(g)H=2(b-a)kJ/molC.N2(g)+H2(g)NH3(l)H=(b+c-a)kJ/molD.N2(g)+H2(g)NH3(g)H=(a+b)kJ/mol,解析 通过图分析起点 m

3、ol N2(g)+mol H2(g),变化三阶段为吸收能量a kJ;放出能量 b kJ;放出能量c kJ到1 mol NH3(l)。故可得热化学方程式:N2(g)+H2(g)NH3(l)H=(a-b-c)kJ/mol,扩大计量数后得到A。,答案 A,1.从宏观上分析,反应热的形成原因是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从微观上分析,反应热形成原因是断键时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时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注意从图示上去理解。,2.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

4、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从能量角度比较物质的稳定性: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差。,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ol、PO:b kJ/mol、P O:c kJ/mol、O O:d kJ/mol。,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B.(4c+12b-6a-5d)kJ/molC.(4c+12b-4a-5d)kJ/mol,D.(4a+5d-4c-12b)kJ/mol,解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5、,其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方程式P4+5O2 P4O10中有6 mol P-P键和5 mol O O键断裂,同时生成4 mol P O键和12 mol P-O键,因此H=(6a+5d-4c-12b)kJ/mol。,答案 A,【例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s)+O2(g)CO2(g)H1 C(s)+O2(g)CO(g)H2 S(s)+O2(g)SO2(g)H3 S(g)+O2(g)SO2(g)H4 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CaCO3(s)CaO(s)+CO2(g)H7 C

6、aO(s)+H2O(l)Ca(OH)2(s)H8,考点二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A.B.C.D.,解析 由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及H的含义可以判断H1H4、H5H6、H7H8,故选C。,答案 C,1.描述概念时,无论是用汉字“反应热”、“焓变”表示或者用符号H表示,其后面所跟数值须带“+”、“-”符号。2.单位为kJ/mol。符号、数值和单位三者缺一不可,是个整体。,3.所带的“+”、“-”符号均具有数学意义,参与大小比较。4.当描述反应热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比如中和热、燃烧热等时,由于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不带“-”符号。,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 5H2O(s)CuSO4(s)+

7、5H2O(l)H=+Q1 kJ/mol(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CuSO4(s)Cu2+(aq)+SO(aq)H=-Q2 kJ/mol(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A.Q1Q2 B.Q1=Q2C.Q1Q2 D.无法确定,2-4,解析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法,将胆矾失水和无水CuSO4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CuSO45H2O(s)Cu2+(aq)+SO(aq)+5H2O(l)H=(Q1-Q2)kJ/mol;由题意知,胆矾溶于水为吸热过程,即有H=(Q1-Q2)kJ/mol0,因此,Q1Q2。,2-4

8、,答案 A,【例3】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 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H2O(g)。已知:N2(g)+2O2(g)N2O4(g)H=+8.7 kJ/mol(1)N2H4(g)+O2(g)N2(g)+2H2O(g)H=-534.7 kJ/mol(2)请写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点三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盖斯定律的应用,解析 由反应式(1)和反应式(2)可推断出肼与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总反应式可由(2)2-(1)得出,则它的反应热为-534.7 kJ/mol2-8.7 kJ/mol=-1 078.1 kJ/mol。故反应式为2N2H4(g)+N2

9、O4(g)3N2(g)+4H2O(g)H=-1078.1 kJ/mol,答案 2N2H4(g)+N2O4(g)3N2(g)+4H2O(g)H=-1 078.1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否则反应热无实际意义。(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成比例,且要注明正、负和单位。(3)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为分数或小数,但高考表述时,考生们最好还是写最简整数,以免计算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4)一般来说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如不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则应将温度和压强分别视为25和1.01105

10、 Pa。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H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合理进行方程式的叠加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类似于整式的运算,叠加时应遵循数学的运算规则,当需要将某一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化学计量数时,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和H需同乘以该化学计量数。(2)“H”在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其符号的改变,即H的运算包括数值和符号的双重运算。,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 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 可根据盖斯提出的“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 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观点来 计算反应热。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H1=-2 983.2

11、 kJ/mol P(s,红磷)+O2(g)P4O10(s)H2=-738.5 kJ/mol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填“高”或“低”)。,解析 依题意求:(s,白磷)4P(s,红磷)H=?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P4(s,白磷)P4O10(s)4P(s,红磷);并把反应(2)改写成:P4O10(s)4P(s,红磷)+5O2(g)H3=-4H2,据盖斯定律有H=H1+(-4H2)=(-2983.2+4738.5)kJ/mol=-29.2 kJ/mol,即P4(s,白磷)4P(s,红磷)H=-29.2 kJ/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

12、,稳定性比红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答案 P4(s,白磷)4P(s,红磷)H=-29.2 kJ/mol 红磷 低,考点四 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的关系,【例4】(1)在101 kPa时,H2在1.00 mol O2中 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液态H2O,放出571.6 kJ 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表示H2燃烧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1.00 L 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其中 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H2的燃烧热应以燃烧1 mol H2为标准,当H2完

13、全燃烧生成2.00 mol H2O时,需燃烧2.00 mol H2。故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2)中和热以生成1 mol H2O为标准,而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故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书写表示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体现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研究标准。,答案(1)285.8 kJ/mol H2(g)+O2(g)H2O(l)H=-285.8 kJ/mol(2)57.3 kJ/mol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

14、7.3 kJ/mol,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三者之间的关系 弄清燃烧热的含义: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例如:C(s)+O2(g)CO2(g)H=-393.5 kJ/mol,碳的燃烧热是393.5 kJ/mol。弄清中和热的含义: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57.3 kJ/mol,反应热为H=-57.3 kJ/mol。反应热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它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燃烧热和中和热都是正值,并且都是

15、定值,反应热既有正值(正号不能省略)又有负值,符号不表示大小而表示吸热或放热,反应热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 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解析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作为标准的,因此A不正确;燃烧

16、热是指1 mol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B正确,D不正确;有些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但却是放热反应,例如燃料的燃烧需点燃引发才能发生,但却是放热反应,因此C不正确。,答案 B,高考失分警示 1.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的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气体g、液体l、固体s、稀溶液aq),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2.判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或进行燃烧热的计算要注意两点:一是1 mol物质完全燃烧;二是生成稳定化合物,如C(s)CO

17、2(g),H2(g)H2O(l),S(s)SO2(g)等。,3.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注意:必须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 mol H2O均放热57.3 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4.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若为放热反应,热量越多,H越小;若为吸热反应,热量越多,H越大。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如果题中说出了“放出”或“吸收”热量,则不用再写“+”、“-”号,热量多少也

18、只看数值。,如果题中只说“反应热为”等,则数值前应标出“+”、“-”分别表示“吸热”和“放热”。5.反应热H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化学反应”),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如2H2(g)+O2(g)2H2O(l)H=-571.6 kJ/mol指“每摩2H2(g)+O2(g)2H2O(l)反应”,放出571.6 kJ的能量,而不是指反应中“H2(g)、O2(g)或H2O(l)”的物质的量。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O2(g)2SO3(g)H=-197 kJ/mo

19、l是指2 mol SO2(g)和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2 mol SO3(g),故Q197 kJ。,1.(2009上海理综,10)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 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 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 块是(),解析 加热杯选用的固体碎块与水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所提供的物质中只有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放热的,故答案选B。,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 D.食盐

20、,B,2.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 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 烧热,解析 A项,H0表示吸热反应,H0表示放热反应;C项,“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2 mol水,放出的热大于中和热;D项,在25、101 kPa 时,1mol H2与0.5 mol

21、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 出的热才是H2的燃烧热,题中没有说明生成的水的 聚集状态。,答案 B,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 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3OH(g)+H2O(g)CO2(g)+3H2(g)H=+49.0 kJ/mol CH3OH(g)+O2(g)CO2(g)+2H2(g)H=-192.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 kJ/mol,解析 A项中192

22、.9 kJ/mol是反应的热效应,而不是CH3OH的燃烧热,A错;B项中根据反应的H=+49.0 kJ/mol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应该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B错;C项中从反应和看,前者是吸热的,后者是放热的,C错;根据反应CH3OH为气态时 H=-192.9 kJ/mol,而当CH3OH为液态时H应大于-192.9 kJ/mol,D正确。,答案 D,4.已知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H=-2 834.9 kJ/mol 4Al(s)+2O3(g)2Al2O3(s)H=-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

23、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 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 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A,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 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 2H2(g)+O2(g)2H2O(l)的H=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解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计量数改变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故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写成:H2(g)+O2(g)H2O(g)H=-241.8 kJ/mol或

24、2H2(g)+O2(g)2H2O(g)H=-483.6 kJ/mol等多种形式。,36 g的水蒸气变成36 g液态水时放热36 g 2.444 kJ/g=88.0 kJ,所以2 mol H2燃烧生成2 mol H2O(l)时,H=-483.6 kJ/mol-88.0 kJ/mol=-571.6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1 mol H2燃烧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H=-=-285.8 kJ/mol。,答案 H2(g)+O2(g)H2O(g)H=-241.8 kJ/mol-571.6 285.8,1.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 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25、、促进经济发展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 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如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 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解析 本题属于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题目。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的方向是B极流向A极,所以B是正极,A是负极,C错误。,答案 C,2.已知反应:101 kPa时,2C(s)+O2(g)2CO(g)H=-221 kJ/mol 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

26、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57.3 kJ热量,解析 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根据1 mol C不完全燃烧生成1 mol CO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则1 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10.5 kJ,故A正确;而根据反应热的定义,的反应热为-221 kJ/mol,B错;而中和热是指在常温下稀强酸和稀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所放出的热

27、量,其中和热应为57.3 kJ/mol,C错;而D中稀醋酸电离时吸热,故其反应热应小于57.3 kJ/mol,故D错。,答案 A,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n(s,白)+2HCl(aq)SnCl2(aq)+H2(g)H1 Sn(s,灰)+2HCl(aq)SnCl2(aq)+H2(g)H2 Sn(s,灰)Sn(s,白)H3=+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 坏,解析 由知Sn(灰)转化为Sn(白)是吸热的,当温度低于13.

28、2时Sn(白)自动转化为Sn(灰),所以A、B、C都错,只能选D。,D,4.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 热分别是-285.8 kJ/mol、-1 411.0 kJ/mol和-1 366.8 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 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解析 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C2H4(g)+3O2(g)2CO2(g)+2H2O(l)H=-1 411.0 kJ/molC2H5OH(l)+3O2(g)2CO2(

29、g)+3H2O(l)H=-1 366.8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得:C2H4(g)+H2O(l)C2H5OH(l)H=-44.2 kJ/mol,A,5.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 540 kJ/mol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2H6(g)+7O2(g)4CO2(g)+6H2O(g)H=-1 560.8 kJ/mol,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 的热量越多,解析 由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数据可推出正戊烷比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略大些,A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生成等量的相同

30、的物质,即生成新化学键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1 mol正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 mol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1 mol正丁烷与O2反应时断键所吸收的能量比 1 mol异丁烷与O2反应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少,从而说明正丁烷的热稳定性小于异丁烷;C项中的 H=-3 121.6 kJ/mol且H2O应为液态;D项1 g CH4燃烧放出55.69 kJ的热量,1 g C2H6燃烧放出 52.03 kJ的热量,D项错误。,答案 A,6.(2009海南,12)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 kJ/mol(1)C(s)+O2(g)CO2(g)H=-393.5

31、 kJ/mol(2)则2Fe(s)+O2(g)Fe2O3(s)的H是()A.-824.4 kJ/mol B.-627.6 kJ/mol C.-744.7 kJ/mol D.-169.4 kJ/mol,解析(2)-(1)就可得2Fe(s)+O2(g)Fe2O3(s),则H=H2-H1=-824.4 kJ/mol。,A,7.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向50 mL 2 mol/L的NaOH溶 液中加入1 mol/L的某酸,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与 加入酸的体积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不考虑热 量损失),则该酸可能是()A.盐酸 B.醋酸 C.稀硫酸 D.硝酸

32、,解析 酸的体积为100 mL时与碱完全反应,应是一元酸,并且题图表示的是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酸为弱酸。,B,8.温度为T 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其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 为T1和T2时,H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 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H2(g)NH3(g)H=(a+b)kJ/mol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l)H=2(a-b-c)kJ/molC.T1T2,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且H2的转化率增大,解析

33、 图()中 mol N2(g)与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H3(g)时放出热量(b-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N2(g)+H2(g)NH3(g)H=-(b-a)kJ/mol。图()中T1 时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短,故T1T2,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H2的转化率降低。,答案 B,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g)H=-1 256 kJ/mol,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乙炔的燃烧热为1 256 kJ/mol B.若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 mol O2C.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H=-2 512 kJ/m

34、ol,D.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 2 512 kJ,解析 A中,乙炔的燃烧热应对应H2O(l);B中反应氧由0价降至-2价,2.5 mol O2参加反应时转移10 mol e-;C中H2O(g)转变为H2O(l)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故H-2 512 kJ/mol;D中CO2的结构式为O C O,所以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参加反应的C2H2(g)仅为0.5 mol。,答案 B,10.将V1 mL 1.0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 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

35、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1为 5 mL,则V2为45 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室温,A错;从曲线随V1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当V1=3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NaOH)=1.5 mol/L,C错;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的。,答案 B,11.CaCO3(s)CaO+CO2(g)H=+177.7 k

36、J C(s)+H2O(s)CO(g)+H2(g)H=-131.3 kJ/mol H2SO4(l)+NaOH(l)Na2SO4(l)+H2O(l)H=-57.3 kJ/mol C(s)+O2(g)CO2(g)H=-393.5 kJ/mol CO(g)+O2(g)CO2(g)H=-283 kJ/mol HNO3(aq)+NaOH(aq)NaNO3(aq)+H2O(l)H=-57.3 kJ/mol 2H2(g)+O2(g)2H2O(l)H=-517.6 kJ/mol,(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

37、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解析(1)CaO没标状态,H=+177.7 kJ/mol;H2O的状态应为“g”;物质状态不是“l”应为“aq”。(2)-得:C(s)+O2(g)CO(g)H=-393.5 kJ/mol-(-283 kJ/mol)=-110.5 kJ/mol,(3)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正确,表示的不是1 mol H2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正确,不正确,物质状态不是“l”而是“aq”。,答案(1)CaO没标状态,H=+177.7 kJ/mol;H2O的状态应为“g”;物质状态不是“l”应为“aq”(2)C(s)+O2(

38、g)CO(g)H=-110.5 kJ/mol(3),1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C(s)+O2(g)CO2(g)(放热Q1 kJ)途径: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吸热Q2 kJ)再燃烧水煤气:CO(g)+O2(g)CO2(g)H2(g)+O2(g)H2O(g)(共放热Q3 kJ)试回答:(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途径 放出的热量。(2)Q1、Q2、Q3的数学关系式是。,(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就需要 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反应条

39、件为。(4)简述煤通过途径作为燃料的意义。,解析(1)由盖斯定律知途径和途径所放出的热量相等。(2)将过程所涉及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生成物、Q 分别相加得C(s)+O2(g)CO2(g)(放热Q2 kJ+Q3 kJ),所以Q1=Q2+Q3。,(3)由题给反应知,制取水煤气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才能发生,反应的条件为高温。(4)固体煤经过处理变成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答案(1)等于(2)Q1=Q2+Q3(3)低于 吸收 高温(4)固体煤经过处理变成

40、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13.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如图所示是1 mol NO2和CO反应生成 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 关。,已知:H2(g)+Cl2(g)2HCl(g)H=-185 kJ/mol;H298(H2)=436 kJ/mol,H298(Cl2)=247 kJ/mol,则H298(HCl)=。图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焓变数据可确定a、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标准状

41、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H=-25 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 kJ/mol,Fe3O4(s)+CO(g)3FeO(s)+CO2(g)H=+19 kJ/mol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解析 本题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焓与焓变、焓变与键能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题的解答可深刻领会盖斯定律的精髓。,答案(1)NO2(g)+CO(g)NO(g)+CO2(g)H=-234 kJ/mol(2)434 kJ/molH2Se(g)Se(s)+H2(g)H=-81 kJ/mol(3)FeO(s)+CO(g)Fe(s)+CO2(g);H=-11 kJ/mol,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