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4090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白传单粒缺》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提要,造 血,骨髓六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疾病,本期内容,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本期内容,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类白、传单、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缺,MDS,白血病,造血系统的其他疾病:淋巴瘤、浆细 胞病、恶组、转移癌、骨髓增 生性疾病、类脂质沉积病,教学目标,类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概念,上述疾病的实验室检验,粒细胞的动力学,粒细胞的生成:原粒-中幼粒为粒细胞 的增殖池,晚幼粒-分 叶核为成熟池,然后 在贮备池贮留35天,2.粒细胞的分布:边缘池 循环池,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 述,粒细胞的衰老及破坏,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半存期很短,为

2、67h,然后进入组织,经13天逐渐衰老破坏,概 述,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 述,粒细胞的功能,1.渗出性和游走性,2.变形性和粘附作用,3.趋化作用和调节作用,4.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WBC持续低于(leukopenia)4109/L,定 义,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绝对值低于(granulocytopenia)2109/L,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绝对值低于(agranulocytosis)0.5 109/L,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障碍,化学因素:化学毒物、抗炎/甲状腺药等,物理因素: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损伤,感染:病毒

3、、寄生虫、细菌感染,骨髓病变,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因和发病机理,粒细胞的破坏和消耗过多,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因和发病机理,其他血液病细胞学检验,病因和发病机理,粒细胞的分布异常,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起病缓慢,患者常乏力、头晕、纳差、易感染,粒细胞缺乏症:起病急骤,患者常高热、多汗、咽痛、感染严重,临床表现,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1.血象:WBC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并常见毒性变;LC相对增高;RBC和PLT大致正常,2.骨髓象:粒系常受抑制且有成熟障碍;LC、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加;红系和巨系大致

4、正常,检 验,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其它检验,1)粒细胞边缘池的检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检查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正常粒细胞增加少于2109/L,超过或增加1倍则提示患者粒细胞分布异常(假性粒细胞减少症),2)骨髓粒细胞贮备能力试验: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检查骨髓粒细胞储存池的大小及释放功能,检 验,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血清溶菌酶测定:溶菌酶增高反应粒细胞破坏增加,溶菌酶减低反应粒细胞生成减少,根据WBC+DC,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粒缺应与再障、WBC不增多性白血病和恶组鉴别,检 验,3.其它检验,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 述,(leukemoid react

5、ion)指机体受某种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显著增高,超过50109L,血象中有一定比例的原始/幼稚细胞,表现为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类白血病反应,1血象类似白血病表现,白细胞显著增 加和/或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2有明确的病因,3原发病好转时迅速恢复正常,4预后良好(恶性肿瘤所致除外),特 点,类白血病反应,1.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增多性 白细胞不增多性,2.按病程:急性和慢性,3.按细胞类型: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淋巴细胞型(L大于40%)单核细胞型(M大于30%)嗜酸性粒细胞型(E大于20%),分 型,类白血病反应,1.血象:除WBC增高且常有毒性变外,RBC、Hb和PLT无明显变化,2.

6、骨髓象: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可 有核左移和毒性变。红系、巨核系大致正常,检 验,类白血病反应,3.血象:NAP活性及积分明显增高,检 验,类白血病反应NAP染色,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诊 断,1有明确的病因,2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随之消失(恶性肿瘤除外),3RBC、Hb和PLT大致正常,4NAP积分活性明显增高,5骨髓象一般变化不大,类白血病反应 鉴别诊断,是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性传染病。常经口的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好发于秋末冬初,潜伏期515天,多数患者2个月内自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定 义(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7、),1.发热:不规则热,伴头痛及乏力,2.咽峡炎: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患者有 剧烈咽喉痛及咳嗽,3.淋巴结肿大:颈后三角区最常受累,临床表现,4.肝脾肿大,5.皮肤及黏膜病变:斑疹或丘疹,6.少数患者有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症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血象:WBC(10-30)109/L,LC增多,并出现异型LC。异淋分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和幼稚细胞型三种。RBC、Hb和PLT多正常,2.骨髓象:无明显改变,LC可增多,出现异淋,但不如血象改变明显,组织细胞可增多,检 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 验,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 验,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血清学试

8、验,嗜异性凝集试验: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测定受检者血清中绵羊红细胞的嗜异性抗体的滴度(1224),抗EB病毒抗体检查:对本病有诊断价值,检 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或青年凡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皮疹,血中LC大于50,异淋大于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排除传染性淋巴 细胞增多综合症即可确诊,诊 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鉴别诊断,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2.类白血病反应分为哪几类?怎样鉴别诊断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3.异型淋巴细胞分为哪三型?,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有何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