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合成地震记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合成地震记录》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合成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史话:始于褶积模型的概念,Norman Ricker 1940年,1953年的经典著作中雏形。褶积模型和CVL的出现,1950年Peterson用声波测井曲线和一套光电模型装置首次实现了合成地震记录,示波仪显示,令人鼓舞。其后,随着数字革命的开始,进行数字运算。,地震剖面给出的是时间!,GM,SP,RT,AC,合成记录,时变子波,地震剖面,测井资料给出了地层埋深和层速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合成地震记录制造流程,大古67井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首先对时间域的子波进行时深转换,以得到深度域的子波,然后利用与深度域的反射系数褶积,求得合成记录。,Ed底,Es3底,Ek底
2、,时深曲线,地质分层,声波曲线,反射系数,地震子波,地震剖面,自然电位,地质分层,合成记录,合成记录,正极性,负极性,地震子波,单井标定确定井中测量的地层与地震反射的对应关系,T2,T3,T4,T6,T6,官11,具体制作和使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制作前目的,合成地震记录要作什么用,目的层范围有所估计,有所预计了解地震剖面的类型,2D,3D,叠加或偏移,波场类型,频率,井位,反射面貌,断层,要有良好的反射,剖面质量较好,可能的子波估计,排列长度,处理流程测井曲线,AC,SP,井径,电阻率,感应等,仪器类型,所关心的层位有没有界面,测井曲线的编辑、取值、异常剔除、异常标记处理模块前人的经验,(
3、2)在制作过程中采样率初始 T0 V0 B褶积模型算子选择,算子长度,频率,类型,相位放大显示波形分析极性,(3)制作后-怎样用好合成地震记录用途评价陷阱分析波形分析,(4)使用时地质测井合成地震记录地震剖面地质信息原则:放大一倍做波形分析钻井、地质资料要加上波形相关分析,卡住主要层位作陷阱分析反馈检验,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相关性因素分析,与地震剖面有关的:野外方法处理过程,叠加、偏移、滤波、反褶积等与合成记录有关的:井的,泥浆,井斜测井的褶积模型,反射系数、地震子波两者对比:频率一速度弥散效应传播路径一各向异性效应分辨率CDP叠加与 AVO效应,?,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尖灭砂体在地震记
4、录和合成记录上的响应示意图,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参考其他测井信息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层状模型解释;用检查炮数据调整声波测井曲线;选择与地震剖面相适应的褶积模型(包括反射系数和地震子波两个方面)。合成地震记录的检验分析:用平均速度分析方法和层序分析方法来检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正确与否。平均速度方法是先作出不同解释方案的平均速度分布图,然后与已知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识别陷阱。层序波形分析法是先确定测区内有代表性、地质含义清楚的反射界面的波形特征,在解释合成地震记录时以该界面的波形为对比依据。,3个关键参数:声波密度子波,改进的措施:(1)测井曲线的调整(2)采样(3)褶积模型,Y120井漂移曲线,声波测
5、井曲线,漂移前后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对比,18,校正后,子波,理论子波,时变子波,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统计子波,原始子波,子波的选取,fp,统计法提取子波,极性,相位,初步解释结果(陷阱),正确的解释方案,Y50-01井合成地震记录 解释分析,1初步解释方案(陷阱),2正确解释方案,3平均速度分布图,4.Q补偿剖面上的合成地震记录解释,方案(a)的,方案(b)的,2700,2600,2500,2400,2300,2500,3000,3500,深度(m),平均速度(m/s),解决特殊地质问题,S1井气砂层改为含水砂岩和泥岩时地震响应及与地震剖面的比较,VSP资料应用,垂直地震剖面法基本概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地面地震剖面而言的,它是在井中观测地震波场,将井下检波仪置于深井中不同深度记录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常规地震资料的纵向刻度是以时间(秒或毫秒)为单位的,即说是时间域的资料,要用于指导勘探开发得转换到空间域,即需要进行时间-深度转换,这也常常是解释中的基本问题和难题,而由于VSP方法是在井下测量,其观测资料中同时具有时间和深度信息,因此在地震解释中VSP资料有独特的作用,可用VSP平均速度和VSOLOG进行地质层位的识别和标定。另外利用VSP对井孔附近的地层和构造的细节变化进行研究。,车407VSPLOG与地震剖面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