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4615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刘光强,刘光强的个人介绍,1988 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外科博士,血管外科副教授。毕业后就职于普外科,03年专攻血管外科疾病,曾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进修。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四下午。联系电话:18975116497E-mail:QQ号:108541144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不包括胰腺、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内的肿瘤间隙的前面是壁层腹膜、右肝裸区、十二指肠的一部分,升结肠和直肠的腹膜后部分,后面为腰大肌、腰方肌。间隙内的器官和组织:肾、输尿

2、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髂内外动静脉、腹腔神经丛、淋巴管及淋巴结等。,重要性,缺乏系统介绍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肿瘤较大时易累及腹内脏器涉及多学科易复发手术不定型,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1%0.2%,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5060岁,组织学分类,起源于中胚层组织:脂肪组织、平滑肌、纤维组织、横纹肌、淋巴组织、淋巴结、血管组织、粘液组织、腺组织、间皮组织、起源于神经组织:神经鞘膜组织、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外嗜铬细胞起源于胚胎残余物:肾原性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起源不明的肿瘤:黄斑肉芽肿、未分化恶性肿瘤,症状,腹部肿块疼痛与腹胀发热体重减轻其他压迫症状,影

3、像学检查,腹部平片胃肠钡剂检查:钡餐或钡灌肠肾盂造影B超:还可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CT及CTA磁共振成像(MRI),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其他治疗,手术治疗,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涉及脏器及组织较多,如内脏、血管、肾及输尿管等,应作好肠道准备、肾切除准备、大量备血,手术治疗原则,争取早期手术:肿瘤越小,切除率越高。肿瘤根治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肿瘤部分切除:减瘤手术剖腹探查活检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争取再次、多次切除术,手术注意要点,切口选择适当:充分暴露为原则防止术中大出血:解剖熟悉、血管外科基础、阻断血管、必要时换血管、根治术有困难时,宁可放弃手术,不要勉强切除致病人术中死亡。,

4、病例分享,病例一,李xx,女,34岁,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4年,陀螺刀治疗后1年,上腹部胀痛4月第一次术后病检:腹膜后梭形细胞瘤,低度恶性陀螺刀治疗后稍缩小,肿瘤位于腹主动脉右侧,达下腔静脉后方,下缘部分包绕右肾动脉,与肠系膜上及腹腔干相邻,肿瘤与左肾静脉的关系,肿瘤与右肾门的关系,肿瘤位于下腔静脉的后方,肿瘤与各血管的关系,右肾静脉,右肾动脉,术后病检,中度侵袭性间质瘤,病例二,马XX,女,49岁,消瘦2月,发现腹部肿块1周入院。2000年行腹部肿瘤切除,病检为淋巴瘤此次CT示腹腔、盆腔内肿块,左肾前内侧及右腹直肌肿块,转移?手术:左半结肠及腹膜后肿块切除,盆腔肿块二期切除病检:神经内分泌性肿瘤,肾脏内上方肿块,腹膜后肿瘤,盆腔肿瘤,肿瘤与近段空肠的关系,肿瘤与左半结肠密不可分,易出血,联合脏器切除,盆腔肿瘤因血源紧张,拟二期切除,病例三,彭XX,男,70岁,脂肪肉瘤术后2年,又发现肿块3个月CT示腹膜后巨大肿块,考虑复发手术:腹膜后巨大肿块切除,右半结肠切除,十二指肠部分切除病检:混合型脂肪肉瘤,(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性脂肪肉瘤,肿块紧贴十二指肠,肿块凸出于十二指肠内,肿瘤包绕肾门结构,右髂动脉旁淋巴结钙化,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