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6070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地.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农业生产与土地,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而这些要素的使用程度(比例)可称为集约度。比如农业是土地集约度较高的,可称为土地集约型产业。集约-节约的区别土地节约型、劳动节约型:用来促进其他投入品对劳动(土地)替代的技术称为劳动(土地)节约型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往往省略土地而仅仅研究劳动和资本。但是,在农业的生产理论中,土地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中心。,除了三种生产要素以外,在生产中还有中间投入要素,比如原材料。普通的微观经济学中,由于中间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几乎不变(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一斤面包需要的面粉量,一件T恤需要的布料等),因此中间投入要素并没有在微观经济学中有深入的研

2、究。农业中的中间投入要素(肥料等)的使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比率却并不是一定的。因此考虑肥料及粮食的价格来决定肥料的投入量,在农业中是非常重要的。,本章纲要,第一节 BC过程与M过程第二节 BC过程与收获递减规律第三节 M过程与规模经济第四节 农业生产函数的三种形式 第五节 地租与农地价格,第一节 BC过程与M过程稻米及小麦的生产过程,一般是耕地、播种、施肥、灌溉、锄草、病虫害的防治、收获等。在以上的生产过程中的两个侧面:,BC过程(技术):生物/化学过程:种子发芽、成长及结实的侧面。该过程中,肥料、农药等起重要的作用,于是取生物学(Biology)的B及化学(Chemistry)的C,将农业生产的

3、该过程称为BC过程或BC技术。土地节约型(促进工业投入品和劳动对土地的替代)M过程(技术):机械过程:用机械及人力进行耕种、收获的侧面。取机械学(Mechanics)的M,将该过程称为M过程或M技术。劳动节约型(促进机械和动力对劳动的替代)注意:可能存在着交错。,当然,农业生产是由于两方面的结合而进行的,但是要理解土地、劳动、资本这3个基本生产要素与肥料、农药等中间投入要素之间的复杂的技术关系,将BC过程与M过程分开考虑有很大的便利而且:转下页,关于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问题不在于资本的供给,而在于确定旨在使农业投资有利可图而必须采取的投资形式舒尔茨(1964)最有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活动是

4、什么?人们怎样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获得高额利润?,农民增加投资可能基于以下的某一项的实现 1)资源数量一定,产量增加(农业技术)2)相对于投入成本而言,产品价格提高 3)相对于产品价格而言,资源(投入)成本下降现实是:农业投入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动 例如:相对于其他要素,土地成本的上升 因此:提高作物产量或提高种植强度(复种)生产效益较高的技术和制度得到应用,指数,100,50,10,1880 1900 1920 1940 1960,1880 1900 1920 1940 1960,图3-1 美国和日本1880-1960年间化肥和农机相对费用的下降 相对于农业工资的农机价格 相对于耕地价格的化肥价格

5、 1880年为100,美国,日本,表3-1 美国农业投入要素所占份额的变化(单位%)1958年其他投入为动力和机械22%、种子饲料和家畜11%、肥料5%、其他17%因此,BC技术及M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方法,BC过程与M过程的不同点。BC过程:与农场的规模无关。-分割可能(divisible),BC过程中使用的种子、肥料、农药、水等要素都可以分割到最小单位M过程:与农场的规模有关。-分割不可能(indivisible)、M过程中起中心作用的机械则不能象种子、肥料、农药、水等要素那样分割。BC过程:基本的技术问题是收获递减规律M过程:基本的技术问题是规模经济,生物和化学技术的进步主要是提高

6、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或单位存栏的家畜产量的需求所诱导的。小麦的生产者,在10亩耕地中要播种多少种子?要施多少肥料?这是农业生产中的关于BC过程的问题。无论是100亩还是1亩,问题是一样的,因为这个问题是分割可能的。,第二节BC过程与收获递减规律,粮食生产的技术上的限度 粮食生产量=单产种植面积可能会:世界的粮食问题的存在经济上的最适产量(最经济产量)例:小麦的收益=产量小麦价格施肥量肥料价格,图3-2 肥料反应曲线,产量,肥料使用量,1kg,1kg,y1,0,y2,F1,M,y3,A1,A2,图3-2 中的最适产量的位置?-用肥料的边际生产力来说明,上图中:Y1为未有肥料投入时的产量Y2为技术上

7、的最大可能产量边际产量递减(收获递减规律):产量随着肥料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肥料的增产效果逐渐减小。当产量达到技术上的最大可能点,产量便开始减少。二个重要含义 1、粮食生产的技术上的限度 2、经济上的最适产量,每增加1kg肥料时:收益的增加部分:肥料的边际产量小麦价格肥料价格增加部分的收益为正:肥料的边际产量小麦价格肥料价格增加部分的收益为负:肥料的边际产量小麦价格肥料价格当肥料的边际产量小麦价格=肥料价格时 决定最经济的产量-比如在Y3也即:肥料的边际产量=肥料价格/小麦价格,一般可以描述为:考虑到可变投入与产品的相对价格,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即边际产量等于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的比率)

8、时,就达到了净收益最大的目的,此时的可变投入量就是最经济投入量。-边际平衡原理。,表3-2用数据说明了图3-2 最适经济产量的决定,注:肥料100kg按30美元,小麦100kg按50美元计算。,肥料反应曲线的数据,边际产量,总收益,投入单位(例如化肥),投入单位(例如化肥),价值(元),总产品价值(VTP),总成本(TC),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Q1,Q2,Q3,边际成本是指追加单位投入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追加单位投入所获得的额外产品的价值,图3-3 边际成本变动曲线,价值(元),资料来源:江岛一浩:农业经营 P59,图3-4 最经济的肥料投入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最经济

9、点,BC技术利用的案例:1、绿色革命的经济含义绿色革命:大约从1967年开始,矮杆、高产、耐肥的小麦、水稻和玉米品种向欠发达国家的传播。国际小麦和玉米改良中心(CIMMYTY)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2、提高动物生产率欠发达国家动物生产的特点:重要性的差异性(含役畜、用畜)、现代化生产体系不足、资金融通与财富积累作用、生产率增长的潜力大。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经济互补性:自然饲料、农作物副产品、劳动力的互补、童工、肥料等。,提高动物生产率 1)良种(动物遗传)2)饲养方式的改善与饲料添加剂 3)疾病预防 4)生长环境制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一可变投入不断追加到另一(一些)固

10、定数量的投入上面时,该可变投入由稀缺到充裕,最终会使后一单位的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出比前一单位低。通常用于描述连续追加到有限土地的其他投入物的边际收益变动。它要求人们注意单一投资的合理集约度、各种要素的适当配比,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土地对其他投入资源的容受力,能够使土地报酬不断增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费变小。-规模经济对农业而言,农场的规模越大,其生产费用越便宜。农业的生产费用:*简单地 BC过程仅考虑肥料(在考虑平均费用时,BC过程的生产费用可以忽略,因为BC过程是可分割的)M过程仅考虑农机具及使用农机具的劳动力,第三节 M过程与规模经济,图3-6 农机具费用

11、与劳动时间,S,M,L,劳动时间,农机具费用,该图为分别用3种农机具,收获50公顷小麦时的劳动时间和农机具费用,o,等产量线,上图中的费用最小点?微观经济学的最小生产费决定理论 MPa/Pa=MPb/Pb 总费用=劳动费+农机费 平均费用=总费用/总产量 劳动费用的高低,或者说劳动费与农机费的相对关系(劳动工资与农机费的比率)决定了等产量线上的费用最小点。,劳动费用低时(工资水平低)用图中S的成本低,尽管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大农场是小农场的集合,因此1吨小麦的平均费用与农场规模无关。规模经济也不成立。劳动费用高时(工资水平高)用图中L,M的成本低.劳动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例上升,劳动与机械的代替发

12、生。小农场的平均费大于大农场的平均费,大规模农场具有规模经济性。,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过程,经历了依靠人力、牲畜、固定式动力及移动式动力的变化。人力机械与农用手工工具:传统的生产工具、现代材料和技术制造的新型生产工具(如手摇农药喷雾器、脚踏水稻脱粒机)畜力机械:畜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农民需要精通日常饲养、繁殖、管理、牲畜的训练、配套农具的使用等。4年?畜力成本与畜力共生的其它产品问题:畜力成本表现为:饲料生产、劳动力、土地的机会成本、疾病问题等。共生产品问题:肉、皮、奶、有机肥料。,机器动力取代畜力机械的原因:1)可能由于人工费用的上升,使相对于机器动力的相对成本上升。因为人工与畜力是互补的。

13、2)由于稀缺,土地利用竞争加剧,饲养成本上升。3)动物疾病的风险。4)效率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 5)社会因素。,固定式及便携式动力机械:水泵、马达、便携式喷雾器等移动式动力机械:拖拉机、收割机等 表3-3 适合不同农场的拖拉机功率,机械过程需要关注个问题:农业机械化对于劳动力的替代程度;机械化的发展如何影响当地的农户收入与就业。本节的分析中,应该注意个因素的作用:不断变化的资本对劳动力的相对成本;研究、开发及生产具有更高效益(更低成本)的农业机械技术的速度。,我们知道在劳动工资水平较高时,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问题是农场规模的扩大,需要进行农地的整合。由于农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14、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一个工厂的规模的扩大要困难的多。这也就是常说的农业的结构问题的一个方面。,第四节 农业生产函数的三种形式,一、投入产出关系(factor-product relationship)二、投入投入关系(factor-factor relationship)三、产出产出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一、投入-产出关系,一般生产函数,要素-产品关系(factor-product relationship)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素投入导致的产出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这是生产函数的基础关系。Y=f(X1,X2,X3)要素产品关系以净收益最大化研究这种

15、(这些)可变投入的投入适合度。(上节中的最经济化肥投入),可变要素投入量,产量,可变要素投入量,产量,产量,可变要素投入量,固定报酬的生产函数,递增报酬的生产函数,递减报酬的生产函数,农业生产中并不常见,当可变要素投入在比例上少于其他固定要素投入时,可能产生,农业生产中的常见形态,图3-7 要素投入与报酬变动的生产函数曲线,产量,可变要素投入(X),总产量曲线(TP),平均产量曲线(AP),边际产量曲线(MP),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图3-8 农业生产函数中的合理阶段与不合理阶段,一般而言,当可变投入物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时,总产量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每一单位可变投入的

16、边际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直至零,此时的总产量最大。投入的合理区间是平均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至边际产量为零的区间(第2阶段)。考虑到可变投入与产品的相对价格,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即边际产量等于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的比率)时,就达到了净收益最大的目的,此时的可变投入量就是最经济投入量。-边际平衡原理。(上节中的最经济化肥投入)例:也即:肥料的边际产量=肥料价格/小麦价格 时,生产弹性(EPC)=产品数量变动百分率/要素数量变动百分率=Y/Y/X/X=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解释参考上图)(0-1)之间,表3-4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表(假设数字),当EPC=1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两曲线

17、相交.,当EPC0时,总产量曲线下降,TC=FC+VC,TR,成本,收入,亏损区,盈亏平衡点,赢利区,1.盈亏平衡分析法,农业生产决策问题,农业生产决策方法,图3-9 盈亏平衡图,Q:产量FC:固定成本VC:变动成本P:市场价格R:为利润Qe:盈亏平衡点,QeP=FC+QeVC,Qe=FC/(P-VC),Qr=(FC+R)/(P-VC),当计划赢利为R时,QrP=FC+QrVC+R,1.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表3-5 总净收入、总成本表(假设数字),R2=0.82F=281.9242t1=21.50592t2=-7.3556总收入二次曲线TR=3.544838Q 0.01344

18、Q2,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R2=0.979F=328.8464t1=7.826639t2=18.13412总成本曲线TC=5.278499+2.173638Q,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根据:总收入曲线 TR=3.544838Q-0.01344Q2 总成本曲线 TC=5.278499+2.173638Q由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可知:TR-TC=0时,为企业盈亏平衡点代入可得:0.01344Q2-1.3715Q+5.278499=0解得:Q1=4.006,Q2=98.04,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由d(TR-TC)/dQ=0.01344Q-1.3715=0可得:利润最大点的Q=50.02代入得:TC=14

19、5.879 TR=116.184 max=TC-TR=29.695,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该农场的盈亏平衡点位于Q1=4.006,Q2=98.04处,企业在区间Q=4.006,98.04生产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当Q=50.02时,利润(即总收入和总成本函数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根据以上结果,要拯救该农场、扭亏为盈,从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减少产量、降低成本的管理策略。,盈亏平衡分析法的例子,二、投入-投入关系,要素-要素关系(factor-factor relationship)为实现一定量的产出,当两种(或更多种)可变投入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不完全相互替代时,单位替代所产生的效果通

20、常会经历递增到递减的过程。考虑到两种可变投入物的相对价格,当它们相互替代的边际成本相等(两种资源的边际替代比率等于它们价格比的倒数)时,就实现了一定产出的成本最小化(或一定成本的产出最大化),这时的要素配比达到了最佳点。这就是要素的边际替代原理。,边际替代率 衡量一个要素或产品替代另一个要素或产品的比率。本问题解释的是要素替代:产品量不变,要素的替代关系。用来回答怎样生产的问题(计算可变资源的最优配置)例:两种配合饲料如何配置,可以生产相同活体重的生猪。下表是单位活体重的生猪生长需要的不同饲料配合比例,注:饲料成本1时,设PX1=0.2元,PX2=0.4元;饲料成本2时,设PX1=0.2元,P

21、X2=0.3元,表3-6 生产要素利用的最佳配合比例的确定,三、产出产出关系,产品产品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有限资源分配于两种(多种)互竞产品生产,由于投入资源报酬变动,一种产品被另一种产品替代时总收益呈变动趋势。当一种产品增加的边际收益等于另一种产品因此减少的边际收益(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比率等于它们价格比的负倒数)时,总收益最大,这时就达到了一定资源条件下的最佳产品结构。这就是产品的边际替代原理。扩展开来,当对每种产品的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值相等时,就达到了整个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即一般等边际原理。,表3-7 不同肥力的土地上生产小麦的总产量和边际产量

22、(KG)(试验资料),注:要素投入一个单位=劳动力+种子+肥料的固定比例 甲地的肥力优于乙地优于丙地 当该农场只有9个单位的总要素时,该如何分配?能够得到的最大产量是多少?当该农场只有14个单位的总要素时,该如何分配?,竞争性农产品:给定固定量的资源,一项产品的产出增加必然减少另外一项产品的产出。这二种农产品称为:,大麦产量,小麦产量,图3-10 竞争性产品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四、农产品的竞争、互补及结合(联合)关系,互补性农产品 一项产出的增加同时引起另一项产出的增加。例:轮作中的豆科作物与谷物结合(联合)农产品 相互间以固定比例生产的产品。例:牛肉与牛皮;羊肉和羊毛,Y1,Y1,Y2,Y2,

23、互补,结合,互补范围,北海道永山经营试验场谷物与牧草的轮作关系,注:谷物=燕麦+水稻;燕麦*0.35=糙米,红三叶的 年收,图3-11 轮作曲线,谷物的年收,A,B,C,D,E,200,100,150,50,1500,1000,500,农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上两节中,农产品的生产费考虑了BC过程的肥料费及M过程的机械费,而没有考虑农地的费用。农产品的生产费用中是否应该考虑农地的费用,有很多的争论。我们介绍不将农地费用计算进生产费的,将农地与其他生产要素区别开来的土地纯收益理论。,第五节 地租与农地价格,土地纯收益理论认为:土地是应该接受农业经营的成果(无论是利益或损失)的农业经营

24、的主体。也即对于农业生产的除农地以外的各要素,分别有肥料费、机械费、劳动费等的支出,而对于农地,不是支付费用,而是将农产品的销售额减去总费用的差额作为农地的归属,也即土地的纯收益。,该部分实际上相当于一般企业的纯利润。两个理由:,肥料费、机械费、劳动费等与农业经营的成果无关,而可以得到一定额的支出。而对于自己所有的土地却不能按一定金额支付。因此用销售额-费用的残余作为其归属。肥料、农机、雇工等是随时按经营的必要性而购买的“可变要素”,而农地是通过使用上述要素而进行经营的“固定要素”。,但以上的两个理由不是绝对的,比如考虑“借入农地”就会清楚。然而,一般的农业经营中,农地总是相对的固定性要素,而

25、且不需要支出“地租”的自有地更多也是事实。土地纯收益 农产品销售额-除土地外的生产要素费用例:某农场每年均有1万元左右的土地纯收益,那么花1万元来租用该农场(地)的经营者的出现是很自然的。因为支出1万元以后,他仍然可以有支出其他如肥料费、机械费、劳动费等所有费用的销售额的存在。,因此,某农地的土地纯收益,也可以表示为该农地出租时的地租,土地纯收益理论也可以看成是地租理论。农地价格:收益还原地价由土地纯收益理论自然导出农地价格理论。一般:利息=本金利息率 将土地纯收益看成利息,地价看成本金,土地纯收益=收益还元地价利息率 地价=土地纯收益/利息率 例:地价=1万/5%=20万,两个前提:1、是考

26、虑整个社会的地租问题,还是考虑借入农地的个别的 地租问题?如是后者,似应算入。2、生产特定农产品的土地,是否有竞争性的其他用途,如 有,似应算入。,S,地租,土地用途,D,D1,图3-12,关于地租是否应该计算成生产费的问题,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级差地租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的土地或者生产率不同的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为第一种级差地租;后者为第二种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使用等量的劳动和资本,在1等地上可以生产500KG的大米,2等地上可

27、以生产400KG的大米。两者的差额100KG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的差引起的,100KG 的级差地租应该归属于1等地。(或者是由于地理位置)第一种级差地租完全归土地所有者所有,优等地和中等地数量的有限性是产生的原因。,第一种级差地租,第二种级差地租,资料来源:鸟取县农业试验场1953,肥料使用量从4-5单位及5-6单位时,增加量分别是18和11KG,同样追加1单位肥料,大米产量的差为7KG,也即表现为同一土地上,其他条件一定时,所产生的等量资本投入时产量的差。,第二种级差地租归租地者所有,它与集约经营相联系,所需的投资较多,表3-8,指出图3-2中,用50把镰刀进行收割时的位置。用表3-1的数据说明最经济的肥料投入量。(当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思考题,20 40 60 80 100 氮/公顷(公斤),氮肥价格0.4元/公斤,氮肥价格0.2元/公斤,0.2,0.4,0.6,0.8,边际收益 传统品种 现代品种,氮肥在传统及现代水稻品种上的经济施用量产生对于新品种和肥料需求的增加,图3-5 BC技术利用的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