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6715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四节馆藏中国画经典赏析.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博物馆藏中国画赏析,之,第五章 中国绘画艺术鉴赏,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作者韩滉。后人将其与韩干称为“牛马二韩”。这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作者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众多1900年,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周恩来总理收到一封信,信中说,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下达文化部,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组织专家赴

2、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

3、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黄公望_元天池石壁图国画作品欣赏,天池石壁图绢本,立轴,浅绛;纵139.3厘米横57.2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池石壁图这件作品是黄公望的浅绛的山水画杰作。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国画作品。因为这件作品传世的摹本非常多,不过只有故宫博物院的这件为真品,所以显得尤为珍贵。,天池石壁图欣赏:作品描绘的是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

4、。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画表现出来了。,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上面有黄公望自己的题识:“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一”。,黄公望_元九峰雪霁图国画作品欣赏,九峰雪霁图:绢本,立轴,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九峰雪霁图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冬日深山雪景,是黄公望晚年著名的水墨山水作品。作品描绘的是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间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作品中的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

5、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是一件非常优秀的传世国画精品。,黄公望_元水阁清幽图国画作品欣赏,水阁清幽图简介:纸本,立轴,水墨;纵104.5厘米,横67.3厘米;藏于南京博物馆。,水阁清幽图欣赏:黄公望的这件作品展现了一种淡然、静寂的意境,把中国画所独有的意境展示了出来。,作品描绘的是隐士山间隐居的场景。进出有三间水榭并排而建,远处峦峰坡石跌宕交错,丛树虚漾隐约。,溪水自林木丛中绕过隐落的山房,蜿蜒而前。溪岸两旁,杂木繁茂,枝叶葱郁,青翠欲滴。一幅悠然,静寂的画卷尽显现于观者眼前。,黄公望 _元丹崖玉树图国画作品欣赏,丹崖玉树图简介:纸本,立轴,设色;纵43.8厘米,纵101.3厘米;藏

6、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丹崖玉树图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层峦叠嶂的山石,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作品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清吴修赞道: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其技艺的高超可见一斑。,吴镇_元秋江渔隐图国画作品欣赏,秋江渔隐图简介绢本,立轴,墨笔;纵189.1厘米,横88.5厘米;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秋江渔隐图这件作品的近景描绘的是水中的清石水草,有一个渔翁正在钓鱼,中间绘的是一洲,上面有两颗树,对岸描绘连绵的山丘,远处高峰。,在技巧方面作者用略浓而有变化的墨勾山石轮廓,略淡的线条作披麻状皴之,复

7、加湿墨衬染,湿墨略分浓淡,罩在线条上面,使线半隐半显,使面透明而光亮。,最后再以焦墨浓墨点苔。远山用淡墨没骨抹出。两棵树,以浓淡来区分,所以数百年之后,仍有“幛犹湿”之感。,曹知白(元)疏松幽岫图国画作品欣赏,疏松幽岫图简介纸本,立轴,墨笔;纵74.5厘米,横27.8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疏松幽岫图欣赏这件作品是曹知白的著名代表作品,描绘的是长松,杂树,高山,平溪远岫。,这件作品的技巧上面作者借鉴了李成的“毫锋颖脱,墨粉精微,”以及郭熙的“多多益壮”,以疏朗柔松的简略笔致见长,清淡温和的墨色领胜.,从简笔淡墨里反映出来的乃是江南雪景,把北方的“河朔气象”,化为静宓恬适的情调,这正是画家的

8、用心、用力处和情理所在,也是元代画家所刻意追求的秀美风格。,曹知白(元)松亭图国画作品欣赏,松亭图简介:绢本,立轴,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松亭图欣赏:欣赏这件国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画法与郭熙,李成的有点类似,不过却能独创自己的风格。,作品描绘的是一片空旷的平地上,远处有低矮草亭,空无一人,萧疏而外兼有简远之趣。,本图布局以奇制胜,平远幽深,应为其晚年作品。画中的松树高大伟岸,虬曲多姿,用笔沉着老练,极具笔力,尤其是松针用线刚劲有力。不过整幅画显得悠闲,这与当时的人对他的形容“风流文彩,不减古人,”是相吻合的。,吴镇(元)渔父图国画作品欣赏,渔父图简介:绢

9、本,立轴,水墨;纵176.1厘米,横95.6厘米;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渔父图简介:绢本,立轴,水墨;纵176.1厘米,横95.6厘米;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渔父图欣赏:这件作品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风景,高树两本耸立湖畔,树下有一茅棚,有小径穿越敞棚可达湖边.,湖沿蒲草萋萋,随风摇拂,对江平沙曲岸,远岫遥岑,更远处一峦秀起,山色入湖,扁舟一叶,水波涟漪之中,生动地描绘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情意。,笔法圆润,意境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这件作品已经形成了吴镇自己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是一帧风情闲逸、清光宜人的佳作。,吴镇(元)芦花寒雁图国画作品欣赏,芦花寒雁图简介绢本,立轴,墨笔;纵83

10、.3厘米,横27.8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芦花寒雁图欣赏:这件作品愈远愈高的构图手法画远岫平溪、石滩丛树。河中的芦苇丛中有一叶扁舟,。一人坐舟中正抬头眺望,两只寒雁翱翔水面。,芦苇渔舟用细笔勾描,远树滩头随意点染,笔法灵活,水墨湿润,意境幽深。,画法是用柔润的线条勾写,再加以披麻皴,罩一层淡水墨。淡水墨略分浓淡,以区分山石的凹凸向背。和他的另外一件作品渔隐图所使用的技法差不多。,黄慎雄鸡图-清国画作品欣赏,黄慎雄鸡图简介绢本,立轴,设色;纵1246厘米,横598厘米;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黄慎雄鸡图欣赏这件作品被后世认为是黄慎一件书画双绝的作品。作品的左边大部分空间都是黄慎做题写的草书书法,

11、书法点画纷披,散而有序,运笔枯劲。,右上角是一枝叶子都快落完的树枝,右下角开阔的空间中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正狂奔而来,它身上羽毛随势激扬。墨彩挥洒,雄鸡取正面之姿,钢爪强劲有力,淡墨衬托的背景,使雄鸡凛凛威风的姿态更显得传神逼真。,邹一桂-清桃花图国画作品欣赏,邹一桂桃花图简介:纸本,立轴,设色;纵1262厘米,横589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邹一桂桃花图欣赏:邹一桂的这件传世名作,描绘的是一枝盛开的桃花和一枝盛开的白玫瑰,展现一种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之气。桃花以重粉点瓣,又以胭脂淡淡罩染,显出其千娇百媚,欣欣向荣的姿容;牡丹却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设色明

12、净而又古艳,韵味十足,深得恽寿平之没骨真谛。,余省-清菊石图国画作品,余省菊石图简介:绢本,立轴,设色;纵1367厘米,横64厘米;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余省菊石图余省的这件作品的主体是秀石及盛开的菊花。秀石以淡墨勾染,浓墨点苔,粗犷硬朗。,而菊花描绘极其细致,具有写实风格,设色艳丽饱满,以色彩的浓淡变化,延伸了空间的伸缩感具有空灵高洁之气,李方膺-清菊石图国画作品,纸本,立轴,墨笔;纵1715厘米,横44厘米;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李方膺的这件作品以浓淡墨彩描绘出石柱的挺拔、坚实;淡墨勾写菊花,以石青略点叶面。笔力疾劲,不拘成法。,写出菊花凌霜傲寒的高风亮节。笔法纵逸,简括传神,李方膺-清百花呈

13、瑞图国画作品,百花呈瑞图绢本,立轴,设色;纵1625厘米,横431厘米;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百花呈瑞图李方膺的这件作品一反他笔墨豪放,纵逸豪宕的风格用笔、设色都较工整收敛,清新明快,秀丽雅致。,从自题七言中推知此画也许是为长辈所作。所以画面祥和安逸,色调稳重。,郑燮-郑板桥-清 甘谷菊泉图国画作品,郑板桥甘谷菊泉图纸本,立轴,墨笔;纵1896厘米,横495厘米;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郑板桥的这件作品取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之意入画。作品中高山巍峨,悬崖陡峭,一股清泉自山顶飞流而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郑板桥国画作品以兰竹闻名于世,画菊的作品相

14、对较少,这件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之作。作品笔墨放纵,挥洒淋漓,神情飘没,独具风格。上面有他自题的题识“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板桥郑燮”,郑燮-清 谢兰竹芳馨图国画作品,郑燮国画作品兰竹芳馨图简介:纸本,立轴,墨笔纵1898厘米,横494厘米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兰竹芳馨图欣赏:在郑板桥的这件作品中,两山相对,悬崖峻峭。悬崖沟谷之上,兰竹丛生,相对而发,遥相呼应。山石以枯笔写出,几点横皴,便描尽山势之险。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郑板桥一向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以期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在这幅画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郑燮-清兰竹图国画作品,郑燮兰竹图简介纸

15、本,立轴,墨笔;纵2403厘米,横120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郑燮兰竹图欣赏:郑板桥的这件作品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郑燮-清墨竹图国画作品,郑燮墨竹图简介:纸本,立轴,墨笔;纵1687厘米,横905厘米;藏于北京炎黄艺术馆。,郑燮墨竹图欣赏:郑燮,即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擅长画竹,他所画的竹傲气尽现,名动一时。这件作品是他的代表之作,作品描绘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李方膺-清梅花图国画作品,李方膺梅花图纸本,立轴,墨笔纵1452厘米,横506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李方膺梅花图李方膺晚年以画梅而闻名于世,他画的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苍劲矫健。这件作品中以浓淡之墨挥写梅树枝干,蟠塞夭矫,纵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有浑含墨色之韵,构图疏秀奇绝,画之右下方做长题,为作者探寻古梅之所感所想。,李方膺梅花图欣赏:李方膺晚年以画梅而闻名于世,他画的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苍劲矫健。这件作品中以浓淡之墨挥写梅树枝干,蟠塞夭矫,纵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有浑含墨色之韵。构图疏秀奇绝,画之右下方做长题,为作者探寻古梅之所感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