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1598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历史必修3,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命名是他认为这部书定会遭到焚毁。藏书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生活于明朝后期,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高度评价改革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义给予肯定。,3、李贽的进步思想

2、主张,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2)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3)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黄宗羲及其主张,(1)黄宗羲其人,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黄宗羲思想主张,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黄宗羲思想的影响,批判君主专

3、制;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法治”思想,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顾炎武及其主张,(2)代表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3)主要思想:,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

4、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削减君主权力。,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经世致用”,3、王夫之及其主张,(2)思想主张,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

5、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批判理学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反映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p18),(3)评价,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及评价,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评价:1、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2、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3、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4、构

6、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5、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1、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败家之仇,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2、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旧的权力失落,新的权力尚未实现全面控制之际,思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机会。3、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4、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思考?,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A、四书五经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D、三教合一,B,2、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是()A、土地赋税制度改革 B、整顿吏治 C、司法制度改革 D、工商皆本,D,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8、、明清之际政治、经济、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 B、宋明理学的盛行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的腐败,A,4、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行可有知之效;知不得有行之效。”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C,单元总结,儒家思想演变历程,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理学,批判,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冲击:6、融合:7、理学: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

9、想;荀子,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一、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学习延伸,答案提示:,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

10、思想。,二、收集一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说应该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答案提示:,(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A、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B、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C、传统文化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 步。D、传统文化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 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A、尊卑等级观念;B、重男轻女的观念;C、因循守旧的观念;D、重利轻义的观念;E、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A、批判、继承、改造;B、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