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分枝杆菌.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74148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6分枝杆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B6分枝杆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B6分枝杆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B6分枝杆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B6分枝杆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6分枝杆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6分枝杆菌.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的分枝状杆菌 抗酸杆菌 本属种类较多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1、掌握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免疫特点致病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2、熟悉结核杆菌:形态、培养特性防治原则3、了解结核杆菌:抵抗力、致病因素、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全球总疫情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症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疫情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万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2004年 控制结核 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2003年 防治结核,造福人民2002年 遏制结核,消除贫困2001年 积极发现、治愈肺结核病人2000年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3月24日,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14)m 0.4m无芽胞、鞭毛和荚膜齐-尼氏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形态,结核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馋(含蛋黄、甘油、马铃薯等的罗氏培养基)生长缓慢懒(约18h-24h/一代),培养2-6周罗氏固体培养基丑,变异性:结核杆菌易发生菌落、毒力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变异。如卡介苗(BCG)就是牛型结核杆菌毒力变异株。(1908年-1921年)230次传代,抵抗力:,三耐(干

3、燥、酸碱、染料)尘埃中传染性持续810天 干痰中 68月 三怕(湿热、紫外线、酒精)6030min可杀死;(巴氏消毒法)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抗结核药易产生耐药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杆菌不产生任何内、外毒素以及侵袭酶。其致病性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细菌在组织中顽强增殖引起炎症代谢产物的毒性机体对其产生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致病物质(了解),脂质:含量越高,致病性越强索状因子:可损伤细胞线粒体和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粒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磷脂:促使单核c增生,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硫酸脑苷酯: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结合蜡质D:刺激机体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分枝菌酸苷酶:与该菌抗酸

4、性有关,减弱溶菌酶、抗体等杀菌物质的杀伤作用蛋白质:结核菌素荚膜,所致疾病,入侵途径: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所致疾病:结核(多部位、多脏器);以肺结核为最多见。,临床症状,全身症状:发热(低热),疲倦、乏力、夜间盗汗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气急,肺部感染,特点:多发生于儿童及未受过感染的成人初次感染,感染灶易扩散(原发综合征)感染3-6周,机体发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及IV型超敏反应。自然治愈倾向大。约5%可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少数可播散至肺外引起相应结核病,细菌侵入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渗透性肺泡炎,肺原发病灶,淋巴管+肺门淋巴结结核性炎症,纤维化、钙化(自愈),细

5、菌,少数免疫低下者结核杆菌经血流、淋巴管扩散致粟粒性结核或其它肺外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等。,粟粒性肺结核(暴风雪表现),原发后感染,多发于成年人原发感染后遗留的潜在病灶复燃(内源性)从外界再次吸入(外源性)机体经初染,已有细胞免疫能力 病灶局限此期病灶易发生干酪样坏死、空洞结核杆菌可随痰排出,传染性强,3、免疫性(难点),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即只有当结核杆菌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当体内结核杆菌消失时,抗结核免疫也随之消失。故将这种免疫称传染性免疫或有菌免疫。结核菌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保护作用,结核病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6、。结核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由不同亚群细胞介导的两个独立反应,可发生在同一感染机体。,机体,CD4Th1细胞,清除抗原,细胞免疫,CD8CTL,直接杀伤靶C,抗原,细胞因子,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损伤自身,迟发性超敏反应,再次刺激,初次刺激,致敏淋巴细胞,传染免疫(有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与型超敏反应并存,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由于感染、免疫、超敏反应同时存在,可通过检测机体对结核菌素的超敏反应来了解机体对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水平。原理: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菌体成分,有两种:一种为旧结核菌素(OT):是结核菌肉汤培养物加热灭菌后的浓缩滤液 一种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是旧

7、结核菌素的沉淀物,重点,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注入机体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过结核杆菌,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超敏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硬结。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无局部超敏反应发生。方法:取OT或PPD5单位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经48-72h检查反应情况。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局部红肿或硬结直径5 mm 阴性局部红肿或硬结直径 5-15 mm 阳性 15mm或不足15mm但有水泡、出血、坏死、淋巴管炎 强阳性,the Mantoux test,Tuberculin test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阴性

8、反应:未受感染,机体对其无免疫力阳性反应:机体曾感染过或已接种卡介苗,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3岁以内儿童未接种卡介苗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2)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是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指征,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尚未产生超敏反应;正患严重结核病(如全身性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机体丧失反应能力;受试者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等);极度虚弱或严重营养不良者;老年人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用于卡介苗接种前后检查结核免疫的转变,测定免疫效果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在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9、调查,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取标本直接涂片进行抗酸染色、镜检,找到抗酸杆菌可初步诊断。2分离培养(费时较长)3免疫学诊断:结核菌素试验;4PCR法:检测痰、胸水或关节液中有无结核杆菌核酸。,四、防治原则,1特异性预防:接种卡介苗BCG。接种方法:新生儿可直接接种1岁以上须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接种后23个月做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接种成功;阴性者需补种,免疫力可维持6-10年2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DOTS”:直接督导短程疗法,检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是 型超敏反应。结核分枝杆菌一般 h

10、繁殖一代,传播方式可有,预防可接种。,思考题,属于抗酸菌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白喉棒状杆菌C 破伤风梭菌D 结核分枝杆菌E 大肠埃希菌,答案:D,思考题,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的免疫特点是:A 为有菌免疫B 以体液免疫为主C 以细胞免疫为主D 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E 可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答案:ACE,思考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可以表明机体:A 接种卡介苗成功B 已感染过结核分支杆菌C 对结核分支杆菌发生II型超敏反应D 对结核分支杆菌发生IV型超敏反应E 对结核分支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答案:ABDE,小结,掌握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免疫特点(传染免疫、有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与型超敏反应并存)致病特点(入侵途径、肺部感染和肺外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麻风分枝杆菌,为抗酸菌,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传播。潜伏期6月-5年,长者20年患者为传染源,侵犯皮肤、粘膜及外周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形成红斑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神经变粗变硬,可导致感觉运动障碍。胞内寄生菌,机体对该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防治:无特异性预防措施用砜类、利福平、丙硫异烟胺等,Granuloma in a leprosy patient麻风病人身上的肉芽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