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77049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语用概说》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百度: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於成事的方式。例如,我允诺用於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美国符号学家、哲学家Morris于1938年在符号学基础中首次提出pragmatics(语用学)这个概念。他把符号学分成三大分支:句法学:句

2、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语用学:言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和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可见,语用学的这要研究内容是发话人和受话人是如何使用语言这一符号来达成交际目的。,Morris(1946)年对语用学做了进一步的定义:语用学是对“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但是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语用学仍然还只局限于语言哲学领域,基本上是在哲学和逻辑学范围内进行的。即使有人提及,也只是将它称为“杂物箱”(ragbag,Leech,1983),废纸篓(waste-paper

3、 basket,Bar-Hillel,1971),一直扮演从语义学角度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的角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们才开始重视并开展语用研究。这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反拨。(为什么可以这样说?),三个标志: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1983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研讨会。1986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它的学术刊物。,兴起原因:随着数理逻辑的发展,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哲学的几次转向:1、柏拉图时代,从神到人类自

4、身;2、笛卡尔、康德时代:从外部客观世界到人的意识主题世界;3、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时代:从纯粹主体转向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符号(语言)。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工具论,语用学与语义学语用学和语义学都研究语言的意义,但是,语义学研究的是不受情景影响的句子或词语本身的静态意义,而语用学研究的则是在具体情景中才能确定的意义。(1)“屋里真冷。”(2)你放着吧,祥林嫂!(祝福)(3)“宝玉,你好,好”,语用学与修辞学 修辞学的研究也涉及语言的使用,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运用。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

5、辞学。语用学不仅牵涉到语言结构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而且也牵涉到语言之外的许多因素。,(三)语用学的类型,1.形式语用学,2.描写语用学,描写语用学指对某种语言与情绪结合而出现的各类用法加以描写,着重研究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形式语用学是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语用的形式和范畴,研究语用形式的最恰当的方法,它在意义与文化、语言与逻辑、语言行为与模式等方面探索语言在人类活动中的表现。,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用语用

6、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显得更充分、更简便。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接上这段距离。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3.应用语用学,语用学能对语言提出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它要为语言应用的研究建立可能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的相互作用获得更深刻的了解。此后,语用学的方法和原理就不仅应用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与理解话语有关的所有领域。,向同学推荐几本专著,何自然语用学概论(1988)湖南教育出版社,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左思民汉语语用学(2000)河南

7、人民出版社,束定芳主编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200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节 言语行为,一、言语行为的含义,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为此必须开口说话或拿笔写字,总是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并希望自己的话对听话人产生某种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使用语言是一个涉及到行为活动的过程,对这些过程中的有关行为概而称之,就是言语行为,也叫语用行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1955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题为论言有所为的讲座。,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命题意义是语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述,施为意义指语句自受话者方面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

8、表现为受话人得到一个陈述、警告、命令、劝解、道歉、允诺、赞叹、询问、要求、邀请、恫吓、威胁、鼓舞等等。也就是说,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诸如陈述、警告、命令等等的行为。,即使是说出一个陈述句,也是在做出一个行为。例如:张三是个好学生。实际上,发话人的用意是,我要告诉你:张三是个好学生 现在正在下雨。我昨天看了一场电影。台上坐着主席团。由此可见,说出一个陈述句,就是做出一个“告知”的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表述性行为 施为性行为 成事性行为 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简称为表述、施为、成事。表述 表述就是将要说的话说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句子,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说出。

9、施为 在完成表述性行为的时候,不但将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出来,而且也是在实施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称作施为性行为。,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例如:“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加了。”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2宣告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宣判、宣告、通知、通告等。这类言语行为,宣告某一事态将会按一定的程序出现、发生或改变。例如,“我宣布大会正式开始。”会议就按程序开始了;宣布“根据陪审员的裁定,约翰贩毒罪名成立。”约翰就成了罪犯,3指使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指示、

10、建议、请求、要求、邀请、命令等。通过这类言语行为,使受话者接受指使,做出一个行动或完成一项使命,例如:“咱们明天碰碰头吧。”“请你帮我把这箱子挪一挪。”“你要跟他好好谈一谈。”从形式上看,有关的语句都可以加上诸如“我指示、我建议、我请求”之类的说法。,4表情性的施为性行为 在这类言语行为中,发话人表示自己的情感、态度,如祝贺、道歉、感谢、埋怨、赞叹、疑问等,例如:“祝你生日快乐!”“谢谢你帮助我!”“对不起,打扰你了!”“这是多么值得回忆的晚会呀!”,5表述性的施为性行为 这是使用描写、叙述客观事物的语句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如陈述、断言、报导、说明、描绘等。例如,说“刚才下过雨”实际上等于说“

11、我要告诉你:刚才下过雨”。如果所使用的语句之前可以加上“我要告诉你”之类的字样,被运用的语句就是实施这类言语行为的语句。,成事 这是言语行为中最后一个阶段的行为。如果施为性行为在受话者发生了作用,例如受到了恫吓、得到了劝勉、接受了道谢或道歉、获得了允诺保证而放下心来、按指示做了某事,或某一事态按宣告进行下去等,这就是收到了言语行为的效果,或称成了事。这就是完成了成事性行为。,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例如有人在喝汤时觉得汤太淡可能会说:“请给汤放点盐。”“这汤真谈。”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所使用的语句,称为间接施为句。不加专门说明的施为句,都是直接施为句。,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认

12、识到,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不但要研究语句的命题意义即从语法、语义来研究句子,还要研究语句的施为意义和施为力量即从语用来研究句子。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三节 言语过程,言语过程就是言语行为的过程,研究发话人和受话人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筑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双方是真诚合作的。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合作原则。言语过程分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和间接言语行为过程。发话人说出一句话语,受话人首先将这次言语过程假设为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并以语境、逻辑、语义知识对语句进行过滤,言语过程就开始了。,语句直接过程发话人以直接言语行为进行交际:It is raining。字面过程假设

13、发话人按字面意义进行交际逻辑语义过滤 是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过滤是确实下雨言语过程结束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否非字面过程(不是按字面意义进行交际)修辞知识或共有知识过滤是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过滤 是确实下雨 言语过程结束 否没有下雨,是小孩玩水搞得太湿间接过程合作原则过滤语用推理不要再玩水啦,人们在交际中,通常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交替使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多数情况下是为了留面子给自己或给对方。也有可能出于其他目的:避讳、含蓄、生动有趣等。例如:1988年,他给一个倾心于他的姑娘发了封“情报”123456890。聪明的姑娘一下子译破了这一“情

14、电码”:缺“7”(妻)。姑娘表示,只要你休假回趟家,说啥也不会让你缺“7”。(薛晓康:驼路,人民文学,1990年第12期),第四节 合作原则,一、概述 合作原则的基本点认为,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合作原则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它包括以下四项准则:1量的准则:信息适量。2质的准则:信息真实。3相关准则:话题相关。4方式准则:简明清楚。,二、会话含义 真诚地遵循合作原则是交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故意机敏而又有技巧地违反某项(些)准则,又可能是体面地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方法。如何在言谈中故意而又得体地违反某项(些)准则,成了研究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量

15、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儿子:算术做完了。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女强人”。,关于质的准则 故意违反质的准则,就是故意说假话、说反话。教师:贝鲁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学生:是秘鲁的。教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要说罗马是罗马尼亚的首都了。这种说法常见于熟语,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公鸡也会下蛋了”等。,关于相关准则 故意违反相关准则,就是故意说些不切题的话。人们所熟悉的“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就是故意违反相关准则。例如:甲:校长的报告

16、不怎么样,你说呢?乙:今天天气真热。哈利:约翰哪儿去了?汤姆:我刚才看见一辆红色轿车停在女生宿舍旁边。甲:现在几点了?乙;我看见送信的刚过去。,关于方式准则 故意方式准则,包括用歧义句、用语义含糊的说法。如:某算命先生给人看相时说:“你父在母先亡”。三个赴京赶考者请算命先生测算,算命先生只伸出了一根指头。小张与女朋友小李及小李的母亲一同在西湖划船,小李的母亲突发奇想,问小张:“要是这时船翻了,你先救谁?”小张略微一顿,说:“先救未来的妈妈。”,三、语用推理 会话含义是通过语用推理推导出来的。语用推理不同于逻辑推理,它有自己的特点和机制。语用推理包括判别、投射、推导三个步骤。判别:对有关话语是否

17、违反了合作原则作出判别,即判别的依据是“合作原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又要让对方明显地察觉到,这样的话语才会有会话含义。,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提供答案 违反“质”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合作 不愿 违反“质”不能 违反“方式”不提供答案 不敢 不便 不相关 不合作(不需语用推理),甲:我觉得小李和小张都表现不错。乙:是的,小张的确表现不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甲:我那把雨伞哪儿去了?乙:刚才小王走的时候正好下雨。,投射:将接收到的话语投射到“期待”上。上课前小学教师问值日生 教师:你值日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值

18、日生:我擦了黑板和教师的桌子。教师期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将回答投射到期待上,发现不符。,推导:找出有关话语会话含义的回溯过程。案例 甲:周部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乙:天气冷了,该穿大衣了。判别:不相关合作不提供答案。合情溯因过程如下:甲说话不清楚,乙没听明白,所以乙未提供答案(甲据当时讲话的情况判断,话讲清楚了)否定 乙的听觉有问题,所以没听明白(甲据对乙健康情况的了解)否定 讲话时环境嘈杂,乙听不清楚(甲据讲话时环境的判断)否定 乙水平所限说不出看法(甲据对乙的了解)否定 层层否定 这个问题很敏感微妙,乙不愿意谈故意不表态。,第五节 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境中的各种因素,有主观因素和

19、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中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我一个小时后回来,钥匙在老地方 主观因素:我(张三)客观因素:间接因素:老地方(背景、习俗)直接因素:语言因素:上下文 非语言因素:回来(回到房间),第六节 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不虞现象”就是始料不及的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发生了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效果既会有好的,也会有不好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会带来不良后果、造成语言交流障碍的不虞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可能产生在两个层面:语义层和语用层。语义层的不虞现象,常常是由歧义引发的。例如“李宁牌”高级运动服曾将

20、李宁的英文名字写作LINING,可这在英语意为“衣物的衬里”,读作lainiN。后来这个商标改为LINING,才避免了误会。,语用层的不虞现象,常常是由语用失误造成的。即不是由句子的语义造成的,而是运用场合不当造成的,故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可能来自语言表达的场合和对象不当。如:一位女售货员推销新型的罐头刀,她自己示范一次以后人请身旁的一位三四十岁的围观者试开,以示这种罐头刀方便好用。那个人把罐头打开以后,女售货员以幼儿园教师的口气说:“这位先生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围观的人一听马上哄堂大笑起来,弄得那个男子不高兴地立刻走开了。这大概是那位女售货员始料不及的,这句话对六七岁的孩子说效果就会不同。,语用失误也可能来自语言表达的习惯不同。例如,有一次,有一位中国人坐上了一位英国人的小汽车。英国人开动车子的时候,中国人关切地用英语说了句Bemore careful,意即“要多加小心”。这本是善意的关心,但是在英语中,这带点教训的口吻,使得那位英国人不大高兴。这也是发话人意想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