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22227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语言的使用,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二、语用学,(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语用学和语义学都研究语言的意义,但是,,语义学研究的是不受情景影响的句子或词语本,身的静态意义,而语用学研究的则是在具体情,景中才能确定的意义。,?,“屋里真冷。”,?,句法学:,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言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修辞学

2、的研究也涉及语言的使用,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运用。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语用,学不仅牵涉到语言结构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而且也牵涉到语言之外的许多,因素。,(二)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语用学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语用学这个术语,是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首先使用的。他在,1938,年所写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只局限于语言哲学领域,基本上,是在哲学和逻辑学范围内进行的。直到,70,年

3、代,,语言学家们才开始重视并开展语用研究,这也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反拨。,?,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1983,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研讨会,,1986,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它的学术刊物。,(三)语用学的类型,1.,形式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是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语用的形式和范畴,研究语用形式的最恰当的方法,它在,意义与文化、语言与逻辑、语言行为与模式等方面

4、探索语言,在人类活动中的表现。,2.,描写语用学,描写语用学指对某种语言与情绪结合而出现的各类用法,加以描写,着重研究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显得更充分、更简便。,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接上这段距离。,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3.,应用语用学,语用学能对语言提出一

5、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它要为语言应用的研究,建立可能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的相互作用获得更深刻的了,解。此后,语用学的方法和原理就不,仅应用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与理解话语有关的所有,领域。,向同学推荐几本专著,何自然语用学概论,(1988),湖南教育出版社,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左思民汉语语用学,(2000),河南人民出版社,束定芳主编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200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节,言语行为,一、言语行为的含义,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为,此必须开口说话或拿笔写字,总是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

6、并希望自己的话对听话人产生,某种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使用语言是一个涉及,到行为活动的过程,对这些过程中的有关行为,概而称之,就是言语行为,也叫语用行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1955,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题为,论言有所为,的讲座。,?,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命题意义是语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述,施为意义指语句自受话者方面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表现为受话人得到一个陈,述、警告、命令、劝解、道歉、允诺、赞叹、,询问、要求、邀请、恫吓、威胁、鼓舞等等。,也就是说,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诸如,陈述、警告、命令

7、等等的行为。,?,即使是说出一个陈述句,也是在做出,一个行为。例如:,?,张三是个好学生。,?,?,?,?,?,实际上,发话人的用意是,我要告诉,你:张三是个好学生,现在正在下雨。,我昨天看了一场电影。,台上坐着主席团。,由此可见,说出一个陈述句,就是做,出一个“告知”的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表述性行为,?,施为性行为,?,成事性行为,?,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简称为表述、施为、成事。,?,表述,表述就是将要说的话说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句子,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说出。,?,施为,在完成表述性行为的时候,不但将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出来,而且也是在实施

8、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称作施为性行为,。,?,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例如:,?,“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加了。”,?,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2,宣告性的施为性行为,?,如宣判、宣告、通知、通告等。这,类言语行为,宣告某一事态将会按一定,的程序出现、发生或改变。例如,“我,宣布大会正式开始。”会议就按程序开,始了;宣布“根据陪审员的裁定,约翰,贩毒罪名成立。”,约翰就成了罪犯,?,3,指使性的施为性行为,?,如指示、

9、建议、请求、要求、邀请、命令,等。通过这类言语行为,使受话者接受指使,,做出一个行动或完成一项使命,例如:,?,“咱们明天碰碰头吧。”,?,“请你帮我把这箱子挪一挪。”,?,“你要跟他好好谈一谈。”,?,从形式上看,有关的语句都可以加上诸如,“我指示、我建议、我请求”之类的说法。,?,4,表情性的施为性行为,?,在这类言语行为中,发话人表示自,己的情感、态度,如祝贺、道歉、感谢、,埋怨、赞叹、疑问等,例如:,?,“祝你生日快乐!”,?,“谢谢你帮助我!”,?,“对不起,打扰你了!”,?,“这是多么值得回忆的晚会呀!”,?,5,表述性的施为性行为,?,这是使用描写、叙述客观事物的语,句时所实施的

10、言语行为,如陈述、断言、,报导、说明、描绘等。,?,例如,说“刚才下过雨”,实际上等,于说“我要告诉你:刚才下过雨”。,?,如果所使用的语句之前可以加上,“我要告诉你”之类的字样,被运用的,语句就是实施这类言语行为的语句。,?,成事,?,这是言语行为中最后一个阶段的行,为。如果施为性行为在受话者发生了作,用,例如受到了恫吓、得到了劝勉、接,受了道谢或道歉、获得了允诺保证而放,下心来、按指示做了某事,或某一事态,按宣告进行下去等,这就是收到了言语,行为的效果,或称成了事。这就是完成,了成事性行为。,?,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例如有人在喝汤时觉得汤太淡可能会说:,?,“

11、请给汤放点盐。”,?,“这汤真谈。”,?,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所使用的语句,称为间,接施为句。不加专门说明的施为句,都是直接,施为句。,?,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不但要研究语句的,命题意义,即从语法、语义来研究句,子,还要研究语句的施为意义和施为力,量,即从语用来研究句子。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三节,言语过程,?,言语过程就是言语行为的过程,研究发,话人和受话人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筑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双方是真诚合作的。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合作原则,。,?,言语过程分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和间接言,语行为过程。,?,发话人

12、说出一句话语,受话人首先将这,次言语过程假设为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并以语,境、逻辑、语义知识对语句进行过滤,言语过,程就开始了。,?,语句,直接过程,发话人以直接言语行为进,行交际:,?,It is raining,。,?,字面过程,假设发话人按字面意义进行交,际,逻辑语义过滤,?,是,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过滤,是,确实下雨,言语过程结束,?,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否,非字面过程(不是按字面意义进,行交际),修辞知识或共有知识过滤,是,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过滤,?,是,确实下雨,言语过程结束,?,否,没有下雨,是小孩玩水搞得太湿,间接

13、过程,合作原则过滤,语用推理,不要,再玩水啦,?,人们在交际中,通常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交替使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多,数情况下是为了留面子,给自己或给对,方。也有可能出于其他目的:避讳、含蓄、,生动有趣等。例如:,?,1988,年,他给一个倾心于他的姑娘发,了封“情报”,123456890,。聪明的姑,娘一下子译破了这一“情电码”,:缺“,7”,(妻)。姑娘表示,只要你休假回趟家,,说啥也不会让你缺“,7”,。(薛晓康:驼,路,人民文学,,1990,年第,12,期),第四节,合作原则,一、概述,?,合作原则的基本点认为,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合作原则由美国语

14、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它,包括以下四项准则:,?,1,量的准则:,信息适量。,?,2,质的准则:,信息真实。,?,3,相关准则:,话题相关。,?,4,方式准则:,简明清楚。,?,二、会话含义,?,真诚地遵循合作原则是交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故意机敏而又有技巧,地违反某项(些)准则,又可能是体面地,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方法。如何,在言谈中故意而又得体地违反某项(些),准则,成了研究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量的准则,?,信息不足,?,例如:,?,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儿子:算术做完了。,?,?,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信息过量

15、,?,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女强人”。,?,关于质的准则,?,故意违反质的准则,就是故意说假话、,?,?,?,?,说反话。,教师:贝鲁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学生:是秘鲁的。,教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要说罗马,是罗马尼亚的首都了。,这种说法常见于熟语,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公鸡也会下蛋了”等。,?,关于相关准则,?,故意违反相关准则,就是故意说些不切题,的话。人们所熟悉的“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就是故意违反相关准则。例如:,甲:校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乙:今天天气真热。,哈利:约翰哪儿去了

16、?,宿舍旁边。,汤姆:我刚才看见一辆红色轿车停在女生,甲:现在几点了?,乙;我看见送信的刚过去。,?,?,?,?,?,?,?,?,?,关于方式准则,?,故意方式准则,包括用歧义句、用语,义含糊的说法。如:,某算命先生给人看相时说:“你父在,母先亡”。,三个赴京赶考者请算命先生测算,算,命先生只伸出了一根指头。,小张与女朋友小李及小李的母亲一同,在西湖划船,小李的母亲突发奇想,问小,张:“要是这时船翻了,你先救谁?”小,张略微一顿,说:“先救未来的妈妈。”,?,?,?,?,?,三、语用推理,?,会话含义是通过语用推理推导出来的。,?,?,?,语用推理不同于逻辑推理,它有自己的特,点和机制。,语用

17、推理包括判别、投射、推导三个,步骤。,判别:,对有关话语是否违反了合作原,则作出判别,,即判别的依据是,“,合作原,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又要让对方明,显地察觉到,这样的话语才会有会话含义。,?,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提供答案,?,?,?,?,?,?,?,?,?,违反“质”,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违反“质”,违反“方式”,不相关,不合作(不需语用推理),合作,不愿,不能,不提供答案,不敢,不便,?,?,?,?,?,?,甲:我觉得小李和小张都表现不错。,乙:是的,小张的确表现不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18、,他还活着。,甲:我那把雨伞哪儿去了?,乙:刚才小王走的时候正好下雨。,?,投射:将接收到的话语投射到“期待”上。,?,上课前小学教师问值日生,?,?,?,教师:你值日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值日生:我擦了黑板和教师的桌子。,教师期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将回答,投射到期待上,发现不符。,?,?,?,?,?,?,?,?,?,?,?,?,推导:找出有关话语会话含义的回溯过程。,案例,甲:周部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乙:天气冷了,该穿大衣了。,判别:不相关,合作,不提供答案。,合情溯因过程如下:,甲说话不清楚,乙没听明白,所以乙未提供答案,(甲据当时讲话的情况判断,话讲清楚了),否定,乙的听觉有问题

19、,所以没听明白(甲据对乙健康情,况的了解),否定,讲话时环境嘈杂,乙听不清楚(甲据讲话时环境的,判断),否定,乙水平所限说不出看法(甲据对乙的了解),否定,层层,否定,这个问题很敏感微妙,乙不愿意谈,故意不表态。,?,第五节,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境中的各种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中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我一个小时后回来,钥匙在老地方,主观因素:我(张三),客观因素:,间接因素:,老地方(背景、习俗),直接因素:,语言因素:,上下文,非语言因素:,回来(回到房间),?,第六节,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20、不虞现象”就是始料不及的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发生了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效果既会有好的,,也会有不好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会,带来不良后果、造成语言交流障碍的不虞,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可能产生在两,?,?,个层面:语义层和语用层。,语义层的不虞现象,常常是由歧义引发,的。,例如,“李宁牌”高级运动服曾将李宁的,英,文,名,字,写,作,LINING,,,可,这,在,英,语,意,为,“衣物的衬里”,读作,laini,N,。后来这个,商标改为,LI,NING,,才避免了误会。,?,语用层的不虞现象,常常是由语用失误,造成的。即不

21、是由句子的语义造成的,而是,运用场合不当造成的,故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可能来自语言表达的场合和对,象不当。如:一位女售货员推销新型的罐头,刀,她自己示范一次以后人请身旁的一位三,四十岁的围观者试开,以示这种罐头刀方便,好用。那个人把罐头打开以后,女售货员以,幼儿园教师的口气说:“这位先生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围观的人一听马上哄堂大笑,起来,弄得那个男子不高兴地立刻走开了。,这大概是那位女售货员始料不及的,这句话,对六七岁的孩子说效果就会不同。,?,语用失误也可能来自语言表达的习惯,?,不同。,例如,有一次,有一位中国人坐上了,一位英国人的小汽车。英国人开动车子的,时,候,,,中,国,人,关,切,地,用,英,语,说,了,句,Bemore,careful,,意即“要多加小心”。,这本是善意的关心,但是在英语中,这带,点教训的口吻,使得那位英国人不大高兴。,这也是发话人意想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