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8094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特点,实用性强;知识点零碎;综合性强:生理学、营养学、护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理基础第三章 儿童营养第四章 预防常见病第五章 婴幼儿常见病及急救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卫生第七章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教法及教材,教法:脱产生:系统教授法,分组讨论法,现场教学自考:系统教授法教材: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万鈁: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第二节 遗传得基本知识,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一、健康概念的演变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三、影响健康的因素四、幼儿健康教育,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前提,对于每一个

2、人来说,健康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是人一生中所渴望得到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健康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概念):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健康的标准1、精力充沛,能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

3、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对健康的理解 1、动态性:因人、因时而异 2、整体性:包含二个层面;身心关系: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明确含义,树立整体的健康观,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观念基础,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以卫生学为主要内容,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称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总目的是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巩固和促进健康行为。,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一)身体健康方面 1、生长

4、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2、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二)心理健康方面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个性特征良好;5、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6、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二)环境因素与健康(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五)生活方式与健康,(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四类:环境、生物学基础、生活方式和卫生保健设施。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政治、经济

5、、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2、生物学基础(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3、生活方式:指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4、卫生保健设施。,(二)环境因素与健康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极大,可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指个人可以控制的,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环境;大环境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1)化学物质的过量与不足,均可使机体受到损害;(2)过热、过冷、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均有害于健康;(3)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经常由食物、饮水、空气、皮肤等途径接

6、触到致病微生物,所以说生物因素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社会环境社会是人类物质生产和共同生活的大集体,而且经常进行着物质和精神的交换。社会生产越发展,就会带来越多的涉及人身健康的课题。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都成为有益或有害于健康的重要因素。(1)社会组织结构:包括家庭、生产和工作单位、医疗保健设施等;(2)社会意识结构:包括政治思潮、政策法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生活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做好卫生工作,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全民体质起了重要的作用。,(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1、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平衡。这种

7、平衡是经常处于变动中的动态平衡。2、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着的,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的保持的健康的基本条件。3、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否造成环境与人体之间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强度、持续作用的时间等,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状况(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和接触方式。4、当环境因素变化对有机体影响的强度带有损伤性时,常可引起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化,机体呈现代偿,状态,若代偿相对较强,可暂不出现疾病的症状,此时停止接触有害因素,可恢复健康。若代偿能力较弱,在有害的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会出现特有的疾病,严重时可导

8、致死亡。(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常见的污染物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常见的影响有:1、引起中毒:2、致癌作用:3、致畸作用:4、其他作用:由于环境污染,破坏了环境的一般卫生状况,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生物性污染可造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等等。,(五)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人不良嗜好、饮食习惯、职业危机和业余时间有害健康的活动等。1、吸烟的影响:被人们成为流行病,在肺癌死亡人数中,归因于吸烟的占90;2、嗜酒的影响:酒瘾综合症已成为导致人们身体、精神损害和社会问题的公害。酒精的消耗量与肝硬化的死亡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3、饮食习惯的两

9、类影响:营养严重缺乏可引起体力、智力发育不全;营养过剩也会带来很多疾病;4、业余活动的影响:正常的业余活动,如体育锻炼、欣赏音乐等有益于健康,沉迷于不良行为之中,必然影响身心健康。,四、幼儿健康教育,(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对于卫生科学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和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幼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包括以下内容),1、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社会交往技能等;2、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主要包括:没有性歧视、

10、没有性压抑、自然的回答性问题、两性别优势互补教育等;3、安全教育:如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遵守交通规则、懂得水火电的危险 及不要捡拾小物件等。4、等等。,第二节 遗传得基本知识,一、健康的遗传的基础二、优生,一、健康的遗传的基础(一)遗传的涵义: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例如,父亲是色盲,女儿视觉正常,但她由父亲得到色盲基因,并有一半机会将此基因传给她的儿子,使显现色盲性状。故从性状来看,父亲有色盲性状,而女儿没有,但从基因的连续性来看,代代相传,因而认为色盲是遗传的。遗传对于优生优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二)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细

11、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科学家在细胞核中发现了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染色体。1、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如神经细胞、骨细胞、肌细胞等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人类体细胞内有46个染色体组成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2、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成熟的精子或卵子,细胞核内各有23个染色体,受精后,精卵结合,受精卵又恢复到46个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既携带有父亲的遗传信息,又携带有母亲的遗传信息。,3、染色体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DNA的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细胞里的DNA大部

12、分在染色体上,因此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在每个DNA分子上都存在着许多个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做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三)遗传病1、概念: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例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孝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

13、占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2、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例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3、常见的遗传病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1种病由1对基因决定):约有336

14、0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成骨不全症、牛皮癣、高胆固醇血症等。2、多基因遗传病(每种病由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病种虽不多,但发病率高,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糖尿病等。3、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病):近500种,如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原发性小睾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两性畸形等。,(四)遗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如果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中发生的作用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三类:1、遗传因素其决定作用:如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畸变等,属于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这类疾病,主要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色盲、血友病等。2、环境因素其决定作用:由于母

15、体于妊娠期间接触高剂量的放射线、感染风疹病毒、接触有致畸作用的化学物质等引起胚胎发育异常。这类疾病与遗传无关。3、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常见的先天畸形,如先天心脏病、唇裂等。不同疾病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遗传度越高,则环境因素作用小;遗传度越小,则环境因素作用越大。,二、优生(一)优生学涵义:优生学是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在1883年创立的,是一门研究遗传健康的科学。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后代的各种因素,从体力和智力各方面改善遗传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人口质量的目的。可分为两种:1、预防性优生学:防止和减少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2、演进性优生学: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出生。

16、,(二)优生的措施1、避免近亲结婚;2、提倡婚前检查;3、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和受孕时机(1)最佳的生育年龄:(妇女:2427岁);(2)最佳受孕时机:夫妇健康;人体生物节律(情绪、体力和智力的生物钟最佳时);环境和心理;酒后不宜受孕;等等。4、孕期保健:营养;疾病;用药;吸烟;酗酒;情绪;等等。5、产前检查和诊断。,(三)新生儿保健1、注意保暖;2、保护皮肤;3、保护脐带;4、防止感染;5、母乳喂养;,思考与练习,1、概念:健康;遗传;遗传病;优生学。2、人类健康的标准是什么?3、简述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4、简述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5、进行优生的基本措施包括哪些?6、论述: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