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8246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犬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狂犬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狂犬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狂犬病.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狂犬病.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狂犬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狂 犬 病,主讲 张红见 副教授,狂 犬 病,一、病性: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临床症状:五、病理变化:六、诊断:七、防制:,一、病性,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精神兴奋,意识障碍,继而表现局部或全身麻痹死亡。狂犬病是自古以来即为欧亚人民所熟知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由于其症状明显而严重,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续一、病性,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以感染。人主要通过咬伤感染,临床表现为闹脊髓炎等症状,亦称,恐水症。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有本病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世界重点流

2、行地区仍在亚洲,以东南亚国家为主,近年世界流行趋势有所上升,严重地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http:/,Rabies offers a complete account of one of the oldest known disease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today.Unlike most research-oriented descriptions of rabies,this book provides a narrative about the disease and its etiologic agent,encompassing the his

3、torical background to recent developments.The emphasis on the basic biology and molecular virology of the disease is intended to conve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isease-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Current methods used in defining

4、 geographic origins and animal species of rabies viruses in wildlife are presented,along with diagnostic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the strain of virus based on its genomic sequence and antigenic structure.The latest approve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rabies in wildlife species are also covered.This acco

5、unt of rabies will interest clinicians,public health advisors,epidemiologists,research scientists,and anyone involved in diagnosing,treating,controlling,and preventing this disease.,http:/,2007年5月份以来,重庆市狂犬病已连续3个月成为我市致人死亡最多的乙类传染病;7月份,我市又有13人死于狂犬病,高居乙类传染病首位。,处于兴奋期的狂犬病病犬,二、病原学,1.分类与结构:2.病毒特性:3.血清型:4.抵抗

6、力:,1.分类与结构,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7580nm,长140180nm,一端顿圆;另一端平凹,呈子弹形或试管状外观。病毒的核酸为单股RNA,病毒含有一种糖蛋白(GP),一种核蛋白(NP)和两种膜蛋白(Ml和M2)。GP:NP:,续 1.分类与结构,GP:是一种跨膜蛋白,构成病毒表面的纤突,是狂犬病毒与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狂犬病毒致病与免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NP;是诱导狂犬病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因其更为稳定且高效表达,常应用与狂犬病毒的诊断、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2.病毒特性,在自然情况下分离的狂犬病流行毒株为“街毒”。街毒经过在家兔脑和脊髓内的一系列传代,其

7、对家兔的潜伏期缩短,但对原宿主(犬)的毒力下降,这种具有固定特性的狂犬病病毒则称为“固定毒”。固定毒的弱毒特性和免疫原性已被充分肯定,通过动物试验,进而证明由街毒变异为固定毒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续2.病毒特性,病毒表面的糖蛋白,除能诱生中和抗体外,还具有血凝特性。病毒可以凝集鹅和1日龄雏鸡的红细胞,病毒凝集鹅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故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以及小鼠和仓鼠肾上皮细胞培养物中增殖,并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蚀斑。,http:/,3.血清型,根据血清学和抗原关系可以将狂犬病病毒分为4个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古典狂犬病毒、街毒和疫苗毒株。血清2

8、、3、4型为狂犬相关病毒。血清1型的疫苗株对狂犬相关病毒很少或没有保护作用。遗传学研究肯定并扩展了这种分类:4种基因分型与4种血清分型相对应;此外后来从欧洲蝙蝠分离得到的狂犬病毒EBL1和EBL2分为因5型和基因6型。,4.抵抗力,病毒可被各种理化因素灭活,不耐湿热,5615-30分钟或1002分钟均可使之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液保存的感染脑组织中病毒至少存活1个月,在4以下低温可保存数月之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败,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保持活力达7-10天。,病毒粒子一端顿圆;另一端平凹,呈子弹形或试管状外观,电镜下的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狂犬病病毒只存

9、在患病动物的唾液内,如果被动物舔到伤口或破损处,也会存在被感染的威胁。,三、流行病学,1.宿主与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4.影响发病的因素:5.发病机理:,1.宿主与传染源,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易感,在自然界中易感动物主要为犬科和猫科动物,及翼手类(蝙蝠)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狼、狐、貉、臭鼬和蝙蝠等)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自然储存宿主。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可能传播本病。,2.传播途径,多数患病动物唾液中带有病毒,由患病动物咬伤或伤口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直接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是

10、一个接一个的发病,多由咬伤感染。此外,还存在着给咬伤性的传播途径,人和动物都有经由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的病例,值得注意。,3.人群易感性,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并不全部发病,在狂犬疫苗使用以前的年代,被狂犬咬伤后的发病率为30%-35左右,而目前被狂犬咬伤后如能得到及时的疫苗接种,其发病率可降低至0.2%-0.3左右。,4.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病率受被咬伤口的部位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头面部咬伤者比躯干、四肢咬伤者发病率高,因头面部的周围神经分布相对较多,使病毒较易通过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同样理由,伤口越深,伤处越多者发病率也越高。还有,被狼咬伤者其发病率可比犬咬伤者高一倍以上,这是因为野生动物

11、唾液中含病毒量比犬高,且含毒时间更为持久。本病的发生还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和季节性,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患者较多,男性较多,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在温暖季节这些人的户外活动较多,与犬的接触机会多,增加了被咬伤感染的机会。,续 4.影响发病的因素,对一些兽医和洞穴工作人员作血清学检查,发现其中一部分人有狂犬病中和抗体,说明这些人曾受狂犬病病毒感染,但没有发病而产生了免疫力。迄今尚无犬从自然感染发病后能康复的报道,但自然感染的犬却有不表现症状而存活的记录。国内外均曾发现多例猫咬人后使人发生狂犬病死亡,而这些犬猫却仍然健康存活,无异常表现。这些动物唾液内可间隙性地发现病毒,血清内发

12、现中和抗体,这是因为疫区的动物经常接触狂犬病病毒而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这些带毒动物(疫区的犬、猫、蝙蝠、啮齿动物和野生食肉兽等)在自然界传播狂犬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5.发病机理,狂犬病病毒当皮下或肌肉接种,就像自然感染时的咬伤一样,从接种部位沿周围神经的轴浆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在循神经入侵之前,病毒可在接种部位的肌肉细胞中增殖并存留一定的时间。在病毒接种与循神经入侵之间所需经历的一段时间,使被咬伤者有可能用疫苗接种“处理”,取得预防的效果。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病毒循周围神经以离心方向传播到唾液腺和其他器官。在唾液腺发现的病毒滴度比脑为高,在肺脏也可发现高滴度病毒,说明病毒可在中枢神经系

13、统以外的部位复制。,狂犬病在我国流行历史较长,犬等家畜狂犬病疫情常年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上世纪年代,是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发病家畜达到万只,平均每年超过万只。此后,由于对犬实行免疫和扑杀等措施,疫情逐渐下降。,四、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差别很大,短者1周,长者1年以上,一般为2-8周。咬伤头面部及伤口严重者潜伏期较短;咬伤下肢及伤口较轻者潜伏期较长。1.人:2.犬:3.猫:4.牛羊:,1.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初期有焦躁不安的感,头痛,体温略升,不适,感觉异常,尤其在咬伤部位感疼痛刺激难忍。随后发生兴奋症状,对光、声极度敏感,瞳孔放大,流涎增加。随着病的发展,咽肌痉挛,因肌肉收缩使液体反流,多数患

14、者表现肌肉也可能痉挛,并有全身抽搐,兴奋期可能持续直至死亡,或在最后出现全身麻痹。有些病例兴奋期很短,而以麻痹期为主。症状可持续2-6天,有时可更久,几乎均以死亡告终。由于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脑、脊髓受到严重损害,一旦发病,即使有最好的医护,最后还是难免死亡。,狂犬病患犬在人手上的咬痕,人主要症状,2.犬临床症状,潜伏期:10天至2个月,有时更久。一般可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类型。狂暴型可有: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1).狂暴型:2).麻痹型:,1).狂暴型,a.前驱期:b.兴奋期:C.麻痹期:,a.前驱期,约1-2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不听呼唤,强迫牵引则咬伤畜主

15、。性情、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即易兴奋,有时望空扑咬,有时亢进,唾液分泌增多,后躯软弱。,b.兴奋期,约为2-4天。病犬高度兴奋,狂暴并常攻击人畜。狂暴发作常与沉郁交替出现。病犬疲惫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可出现一次新的动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病犬在野外游荡,多半不归,到处咬伤人畜。随着病程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狂咬,显著消瘦,呋声嘶哑,夹尾,眼球凹陷,散瞳或缩瞳。,C.麻痹期,约为1-2天。麻痹症状急速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不久后躯及四肢麻痹

16、,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病程:约7-10天。,2).麻痹型,病犬以麻痹症状为主,兴奋期很短或无。麻痹始见于头部肌肉,病犬表现吞咽困难,使主人疑为正在吞咽骨头,当试图加以帮助时常遭致咬伤。随后发生四肢麻痹,进而全身麻痹以致死亡。病程:约为5-6天。,3.猫,一般表现为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发作时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因常接近人,且行动迅速,常从暗处忽然跳出,咬伤人的头部,因此猫得病后可能比犬更为危险。,4.牛羊,牛病初见精神沉郁,反刍、食欲降低,不久表现起卧不安,前肢搔地,有阵发性兴奋和冲击动作(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磨牙,性欲

17、亢进,流涎等)。一般少有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往往有短暂停歇,以后再度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衰竭而死。羊的狂犬病较少见,症状与牛相似,多无兴奋症状,或兴奋期较短,末期常麻痹而死。,病犬精神沉郁,不愿和人接近,不听呼唤。,五、病理变化,本病无特征性剖检变化,只有反常的胃内容物可以视为可疑。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以及在大脑海马角、大脑或小脑皮质等处的神经细胞中可检出嗜酸性包涵体一内基氏小体。,嗜酸性包涵体,见大脑海马回神经细胞和小脑浦金野氏细胞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五、诊断,本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有时因潜伏期特长,

18、查不清咬伤史,症状又易与其他脑炎相混而误诊。如患病动物出现典型的病程,各个病期的临床表现十分明显,则结合病史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因狂犬病患犬早在出现症状前1-2周即已从唾液中排出病毒,所以当动物或人被可疑病犬咬伤后,应及早对可疑病犬作出确诊,以便对被咬伤的人畜进行不要的处理。为此,应将可疑病犬拘禁观察或扑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续 五、诊断,1.直接染色检查:2.病毒分离:3.血清学检验:,1.直接染色检查,剖检病犬取大小脑、延脑等,最好取海马角,各切取1小块,置灭菌容器,在冷藏条件下运送至实验室。为检查内基氏小体,可切取海马角,置吸水纸上,切面向上,载玻片轻压切面,制成压印标本,室温自然

19、干燥后染色镜检,检查有无特异包涵体。染色液的配制,可于4碱性复红饱和无水甲醇溶液3.5毫升中加入2美兰饱和无水甲醇35毫升即成。,续1.直接染色检查,染色时,在己固定的标本上滴加染色液数滴,经8-10秒后,流水冲洗,待干后镜检。内基氏小体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内,直径3-20微米不等,呈椭圆形,呈嗜酸性着色(鲜红色),但在其中常可见有嗜碱性(蓝色)小颗粒。神经细胞染成蓝色,问质呈粉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检出内基氏小体,即可诊断为狂犬病。但并非所有发病动物脑内部都可以找到包涵体,犬脑的阳性检出率为70左右,在检查犬脑时还应注意与犬温热病毒引起的包涵体相区别。,续1.直接染色检查,荧光抗体法也是一种特异

20、而快速的直接染色检查诊断法。将本病高免血清用荧光素标记,制成荧光抗体。取可疑病例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压印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出现亮绿色荧光颗粒者为阳性。狂犬病动物脑组织用荧光抗体法检查,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95,检出时可报告为阳性结果,但一定要有准确的对照组(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当病料中病毒量少,或病毒被抗体灭活,或病毒致病性低时,用小鼠接种法进行分离不到病毒。但此种病料中仍有抗原存在,用荧光抗体法可以检出狂犬病抗原,因此认为荧光抗体法是狂犬病的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2.病毒分离,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所需时间较久。取脑或唾液腺等病料加缓冲盐水研磨成10乳

21、剂,脑内接种5-7日龄乳鼠,每只注射0.03毫升,每份标本接种4-6只乳鼠。唾液或脊髓则在离心机沉淀和以抗生素处理后,直接作接种用。乳鼠在接种继续由母鼠同窝哺养,3-4天后如发现哺乳减退,痉挛、麻痹而死,即可取脑检查包涵体,并制成抗原,作病毒鉴定。,续 2.病毒分离,经7天仍不发病,可杀死其中2只,剖取鼠脑作成悬液,如上传代。如第二代仍不发病,可再传代。连续盲传三代总计观察4周而仍不发病者,作阴性结果报告。也可应用3周龄以内的幼鼠,如上作脑内接种。如有条件,可同时接种仓鼠肾原代细胞或继代细胞或BHK21细胞等。新分离的病毒可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或者应用抗狂犬病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

22、以鉴定。,3.血清学检验,可用于病毒鉴定、狂犬病疫苗效果检查以及病人诊断等。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问接荧光抗体试验、交叉保护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间接免疫酶试验(HRPSPA)等。一般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法为中和试验。近年来已将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狂犬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区别狂犬病病毒与该病毒属的其他相关病毒。,六、防制,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咬伤后防止发病的措施:3.免疫接种:,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狂犬病的控制,包括对家犬进行大规模免疫接种和消灭野犬是预防人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世界上很多控制和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的经验已证实这一点。在流行

23、区给家犬和家猫进行强制性疫苗接种并登记挂牌是最基本的措施,此外还应肃清无主野犬,捕杀野生动物特别是狼和狐等。,续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普及防治狂犬病知识,提高对狂犬病的识别能力。若家犬外出数日,归时神态失常或蜷缩暗处,必须引起注意。临近地区若已发现疯犬或狂犬病人,则本地区的犬猫必须严加管制或扑杀。对患狂犬病死亡的动物一般不应剖检,更不允许剥皮食用,以免狂犬病病毒经破损的皮肤黏膜而使人感染,而应将病尸焚化或深埋。如因检验诊断需要剖检尸体时,必须作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2006年7月24日云南楚雄州牟定县当地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捕狗行动,重庆云阳捕杀狗猫防范狂犬病-工人将捕杀的狗装上拖拉机,重庆

24、云阳街上流浪狗成群,打狗队员在城镇周边的青术村捕杀狗,2.咬伤后防止发病的措施,人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发病,其中包括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伤口,个人的免疫接种及对咬人动物的处理。1).伤口的局部处理:2).免疫注射:3).对咬人动物的处理:,1).伤口的局部处理,伤口的局部处理极为重要。根据动物试验报告,用有效的消毒剂局部处理伤口可减少50死亡率,目前认为紧急处理伤口以清除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是关键步骤。伤口应用大量肥皂水或0.1新洁而灭和清水冲洗,再局部应用75酒精或2%-3碘酒消毒。不论使用何种溶液,充分冲洗是重要的,尤其是穿通伤口,应将导管插入伤口内接上注射器灌输液体冲洗,如

25、引起剧痛可予局部麻醉。局部处理在咬伤后早期(尽可能在几分钟内)进行的效果最好,但数小时或几天后处理亦不容忽视。局部处理伤口不应过早缝合。,2).免疫注射,在咬人的动物未能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的动物已无法观察时,被咬者应在局部清洗的同时,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人源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围绕伤口局部作浸润注射或注射狂犬病疫苗。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离病毒,也能减低细胞内病毒繁殖扩散的速度,可使潜伏期延长,争取自动抗体产生的时间而提高疗效。,3).对咬人动物的处理,对咬伤的动物的处理,凡已出现典型症状的动物,应及时扑杀,并将尸体焚化或深埋。不能肯定为狂犬病的可疑动物,在咬人后应捕获隔离观察10天;捕杀或

26、在观察期间死亡的动物,脑组织应进行实验室检验。,狂犬病处理及接种,1 2 3 4,5 6 7 8,注射部位,儿童大腿前侧区肌内注射,成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怎样预防狂犬病,3.免疫接种,对家犬大面积的预防免疫是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国内外的很多资料足以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地使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使其免疫覆盖率连续数年达到75以上时,就可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欧美很多国家在消灭家犬狂犬病的基础上,目前的防制重点正转移对野生动物的免疫,将研制成的口服疫苗采用空投疫苗诱饵以预防野生动物狂犬病,已取得明显的防疫效果。,续3.免疫接种,我国目前应用的原代仓鼠肾细胞培养人用狂犬

27、病疫苗,常规采用5针,即0、3、7、l 4、30天各肌注2毫升。近年来经改进用10针法(0-9各一针),7针法(0、3、6、9、l 2、l 5、21天各一针)或5针法(0、3、6、9、12天各一针),在免疫后血清中抗体高峰均可提前至30天时出现,而常规5针法要在免疫后90天才出现血清中和抗体高峰。咬伤前的预防性免疫,免疫接种对象仅限于受高峰威胁的人员,如兽医、实验室检验人员、饲养员和野外工作人员等。目前即使在本病流行地区也不推荐采用大规模集体免疫接种的办法,因为还没有一种疫苗是安全无害的。,续3.免疫接种,国内常用的兽用狂犬病弱毒细胞培养苗,系将Flury毒株鸡胚低代毒(LEP)适应于BHK2

28、l细胞培养后制成的活毒疫苗,适应于家犬的免疫。对猫和牛需要毒力更低的Flury毒株鸡胚高代毒(HEP)疫苗,免疫期均在1年以上。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ERA株狂犬病弱毒疫苗比LEP株毒力较弱,经肌肉注射成年牛、山羊、绵羊、犬和家兔均安全有效,可用于各种动物的免疫。,续3.免疫接种,由于以注射途径对犬的免疫覆盖率达75存在困难,己开始对犬进行口服免疫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两种疫苗在犬作过口服试验证明安全有效,一种是广泛应用于狐口服免疫的基因重组活疫苗VRG(痘苗一狂犬病糖蛋白),另一种是以SAG弱毒株制备的减毒活疫苗。内研制CTNM22狂犬病弱毒口服鼠脑疫苗和CTNl二倍体细胞传减毒株在Vero细胞内制备的口服疫苗,结果表明对犬安全有效,有希望作为犬用口服疫苗在国内广泛应用。,兽用狂犬病疫苗,给犬注射狂犬病疫苗,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