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鲁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实验目的 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3、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重点和难点 证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两组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1、本实验涉及到的三个实验能形成几组对照试验?每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本次探究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方法步骤是什么?3、每组对照实验在设计过程中都注意了什么原则?4、将馒头块用小刀细细切碎、拌匀,相当于什么作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呢?
2、5、取唾液前先用清水漱口的目的?6、三支试管为什么都放到37 左右的温水中?7、滴加碘液后,三支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试分别解释原因。8、根据以上,能说明口腔对淀粉有何消化作用?,探究预习,1、提出问题: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尝,你会发觉越嚼越甜。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呢?2、作出假设:(1)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浓。假设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作用。(2)甜味只有通过舌才能品尝出来,假设馒头变甜主要是舌的搅拌。(3)馒头变甜说明它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假设馒头变甜主要是唾液发挥作用。3、选择什么材料做实验好?米汤或馒头块和馒头碎屑。4、对实验进一
3、步改进,便于更好的理解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5、材料用具:试管(多只)、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温度计、滴管、小刀、脱脂棉、馒头、清水、碘液等。6、三个实验最后都要放到37的温水中最少5分钟。7、实验方案设计中常用的策略: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单一变量、防止干扰、控制不变量。8、选择一个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探究方案、结果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实验探究,背景知识,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使食物被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化学性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液的作用下
4、,逐步分解成能够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背景知识,(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未被消化,遇碘呈现蓝色,当淀粉被消化后则不变蓝。(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3)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最适宜的温度为37。,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原理,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质:是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注意: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分解作 用,但不能证明分解后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碘液检验,因为淀粉遇碘能变蓝色。,2.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一是为了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消化作用。二是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5、,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各加2滴碘液,摇匀,思考,1.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3.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4.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实验现象及结论,联系实际思考,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实验改进创新,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最适宜的温度是37,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
6、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各加2滴碘液,摇匀,1号试管放在0 冰水中,2号试管放在37 水中,3号试管放在100 水中,各510分钟。,思考,1、滴加碘液后,三支试管各会出现什么现象?2、由此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实验现象及结论,课堂检测,1、我们吃馒头的时候,牙齿和舌的作用属于 消化,唾液的作用属于 消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在实验过程中,把3只试管都放在37 的环境中,原因是。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我们平时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这样可以使食物与 充分混合,有助于口腔进行 消化,同时可以减轻胃、肠负担。,物理性,化学性,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适于酶活性的正常发挥,唾液,物理性,2、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请仔细阅读图示说明,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结果显示_试管中的浆糊变蓝色(填“A”或“B”)。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的原因是_。,B,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了,实验材料的整理课外作业:撰写一份有关本节实验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