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错构瘤.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84372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脏错构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脾脏错构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脾脏错构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脾脏错构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脾脏错构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脏错构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脏错构瘤.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例汇报,患者陈某,女,17岁 既往无乙肝等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晨起后上腹痛,多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010.12.15于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来我院门诊进一步检查,CT/MRI提示脾脏错构瘤,大小7*5.6CM,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5-31行介入治疗,术中给予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胶栓塞血管。,术后复查,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rmatoma,SH)是脾脏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系脾脏胚基早期发育异常,导致脾脏正常结构成份的组合比例发生混乱,一种成份减少而另一种成份增多,促使局部脾组织向单方面发育所致,瘤内主要为失调的脾窦构成。大多数表现为单发的圆球形、分叶状的实性结节边界

2、清楚,无包膜。病灶内成分多样化,如扩大的血管腔、淋巴组织、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等,偶尔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本病临床少见,在脾切除中的发生率为1.5/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早期多无症状,常在体检中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上腹肿块及压迫症状,如腹胀、恶心等。少数病例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象中三系减少甚至脾破裂,有时可并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由于脾脏肿瘤患者较少,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超声表现为回声均匀的实性肿物,个别可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明显富血供肿瘤。CT:平扫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楚

3、,少数可见钙化,内含脂肪时具有特征性。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时,其内血管、肌肉、纤维组织部分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少数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增强与脾实质密度均等,囊性部分无增强。CT多期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均匀强化。MRI:T1WI多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略高信号,也有的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早期多呈弥漫不均匀斑块状强化,后呈渐进性均匀强化,含脂肪部分具有特征性。,鉴别:(1)脾血管瘤:CT平扫上呈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轮廓清,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瘢痕形成。典型的脾海绵状血管瘤在CT增强后呈肿块边缘结节状强化,然后渐进性向中心推进,并呈持续性强化。在

4、 T1WI多为低信号,T2WI 多为均匀高信号灶,增强早期见边缘结节状强化而不呈弥漫性均匀或斑块状强化。脾错构瘤亦可出现类似强化特征,此时鉴别较困难。(2)脾转移瘤:脾转移瘤常由肺、乳腺、消化道等部位的癌肿经血行转移而来。可以多发,也可单发,体积较小,边缘多较清楚。增强扫描可见典型“牛眼”征,可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与脾错构瘤的鉴别主要依据有明确原发癌病史、多发以及典型强化表现等。,(3)脾淋巴瘤:脾淋巴瘤多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CT平扫脾脏内单或多个囊状低密度病灶,因含蛋白其CT值高于一般囊肿,病灶内可见粗大间隔,严重者整个脾实质呈不均匀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时病灶周围及分隔轻度强化 确诊多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脾脏错构瘤的首选方法。,1.介入治疗在脾错构瘤中的作用?2.栓塞材料的选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