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作业指导书(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作业指导书(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路基作业指导书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编制依据: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TB10401.1-2003)设计文件及施工图适用范围适用于路基基底及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填筑施工的全过程。(一)、一般路堤基底处理与加固1.1.1 所有路基表层
2、均应清除草皮、松软表层及腐植土,原地碾压,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基底应平整密实,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填筑。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满足设计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提出变更设计,采取地基加固处理等措施。1.1.2 原地面坡度1:51:2.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与保留,即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路堤,对于大型设备碾压困难地段应采用小型振动碾压设备压实。1.13原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5。否
3、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陡坡路堤靠山侧应设排水设备,并采取防渗加固措施。1.1.4 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填料等措施。1.1.5 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天然密度小于1.7knm3时,当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应将原地表碾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密实或采取其它地基加固措施,碾压后的密度应满足地基系数k300.8mpac、相对密度Dr0.7的规定。1.1.6 水塘路堤地段,当基底条件良好时,为可废弃的小水塘,排水疏干后,片石强夯;当水塘水深较大或塘底淤泥较厚,水塘范围较大时,先围堰排水疏干
4、后,片石强夯置换塘淤泥,然后片石填至塘梗顶面,并采用冲击压实技术或重型机械碾压。当基底为软土、松软土时,应视水塘大小、水深,采取围堰排水疏干、破塘放水或围堰排水疏干再回填土的办法,地基按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基处理。(二)地基处理路基1.2.1 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小于1.2MPa,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出换填、抛填片石或填砂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1.2.2 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当采用机械挖出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的保护层由人工进行清理。1.2.3 换填所用的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比照路堤相应部位规定的填料、压实
5、标准和填筑工艺进行回填)。换填中粗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砂砾,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含泥量不得大于5%;采用碎石的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碎石或砾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对于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碎石,每3000m3为一批,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对杂质含量、粒径级配进行检验。1.2.4 换填分层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换填中粗砂或碎石的,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一压实层每100m抽样检验3个点;基床以下路基换填普通填料及物理改良土的检验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换填化学改良土的检验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附
6、表1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90110130孔隙率n(%)3131压实系数K0.91.2.5 抛石挤淤石料宜使用质地坚硬、耐冻且不易风化崩解的片石,片石尺寸不宜小于0.3m。抛填时宜用不同大小片石掺杂抛填,采用重型机械分层碾压,是抛填具有一定的密度。抛填片石应从地基中部开始向两侧逐步进行。当软土底部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抛投。水塘地段采用抛填片石时,先围堰抽水后再抛填片石挤淤,采用小能量强夯或振动碾压将片石挤入淤泥底面,片石抛出水面0.5m后,应在顶面铺一层较小石块,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填土与抛填之间必须填实垫层。1.2.6 强夯置换1
7、.2.6.1 强夯置换前,根据设计文件拟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1.2.6.2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较大时不大于100mm;b、夯坑周围底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1.2.6.3 强夯置换用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硝、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粒经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o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
8、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经不宜大于100mm。二、软基处理砂、碎石垫层2.1 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砂砾,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采用碎石的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碎石或砾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对于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碎石,每3000m3为一批,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对杂质含量、最大粒径进行检验。2.2 砂、碎石垫层的压实质量应满足路堤本体设计要求。2.3 砂、碎石垫层垫层填筑或填筑完毕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三、
9、正线路基本体填料选择3.1 基床以下部分填料应尽量采用路、隧弃硝经破解后的A、B填料及C组填料,对细粒土填料和易风化软岩块石及其风化物等C组填料,应进行改良。同时采取边坡加筋、坡面防护等加固措施。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粉质黏土,属C组填料(为高液限粉质黏土),不能直接填筑基床以下的路堤填料,应进行改良处理,采用渗入5%生石灰场拌改良后填筑路堤下部;全风化的硬质岩填料属C组填料(为低液限粉质黏土),可作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直接填筑,3.2 陡坡路堤、填高大于15m的高路堤、浸水路基防护标高以下采用渗水性较好、水稳性好的碎石类土或硬质岩硝经破解后填筑,不宜采用破解后的易风化软块石填料。3.3 隧道弃磴
10、及路堑挖方作填料的碎石类土中,岩块不得大于30cmo路堤填料的压实标准详见下表,路基本体采用地基系数、孔隙率两项指标控制(本线无改良细粒土)。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细粒土粗粒土碎石类A、B组及C组填料(不含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土)或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O13O压实系数kh0.90孔隙率n(%)31313.4 关于对路基填料的分组详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附录A路基填料分组。3.5 不同填料、不同改良措施比较,在全面填筑开始前,应先进行填筑及改良工艺试验,确定填筑及改良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3.6 在路基设计说明第3页全线路堤填料分组表中,填料要求一
11、栏中规定:级配需满足压实标准要求。目前设计文件、规范均未对此做出明确的级配曲线,根据召开的路基研讨会情况,设计单位明确:由监理单位收集各单位的试验段资料(包括路基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然后由监理牵头,会同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确定满足路堤本体、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的级配要求。3.7 路基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四、路基基床底层、表层填料选择4.1 正线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料,厚60cm,基床底层厚1.9m应采用A、B类填料,其压实标准满足以上区间正线标准。4.2 隧
12、道弃硝及路堑挖方作为A、B类填料中的岩块最大粒经在基床底层时不得大于15cm。4.3 规范明确基床底层满足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最大粒经、级配五项指标即可。4.4 基床底层填料选择及试验方面还应符合4.7条规定。4.5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级配曲线详见下表),材料可取自路堑、隧道弃硝中硬质岩块,或由开山块石经破碎筛选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经径配表通过方孔筛孔边长(mm)过筛质量百分率(%)4531.522.47.11.70.50.10.07510082-10067-9141-7513-467-320-110-74.5.1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
13、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同时用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性能需满足:4.5.1.1粒径大于L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50%o4.5.5.2粒径大于L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o4.5.1.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4.6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当与下部填土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五、路堤填筑工艺5.1 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Om以上或以
14、构筑物为界。各区段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5.2 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不同填料的压实厚度与碾压工艺应通过实验段工艺实验确定。路堤填筑土工实验及测试记录表格格式详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附录B的要求。5.3 施工允许含水率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要求的压实标准和机械的压实能力综合确定。压实含水率应由重型击实实验的最佳含水率和碾压工艺试验段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综合确定。5.4 路堤施工应及时作好防排水5.4.1 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作好地表排水设施,排水沟应随挖随砌,砌筑必须及时完成。5.4.2 基底、坡脚、填层面应及时作好排水处理,不得积水。5.4.3
15、 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5.4.4 在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流入取土场内,并应将取土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5.5 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5.6 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5.6.1 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窝。较大粒径石块不应集中,应均匀的分布于填筑层中,石块见的空隙应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5.6.2 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
16、间)的要求。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5.6.3 使用不同填料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o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应设置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5.7 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竣工时应刷坡整平。5.8 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设备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采用碎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
17、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o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5.8.1 为了控制好摊铺厚度建议施工单位采用画方格网控制卸料量,一般地采用5mX5m或10m10m的网格。通过计算运载工具的运载量与现场摊铺面积决定每一个方格内的卸料量,可有效地控制住层厚,避免由于摊铺过厚而影响压实效果、效率。5.8.2 在做分层填筑时,宜采用定宽填筑法,在条件不允许时(基床以下、地面以上刚开始填筑时或是半挖半填的路段时),纵向的接茬缝应错开线路中线位置。分层填筑一定要于摊铺、平整相接合。完成底层填筑的同时,完成线路的纵坡的调整,以保证基层填料厚度的均匀性。5.8.3 分层填过程中宜采用三线一
18、点的控制原则,三条线是指两条填筑边线,一条路基中线;一点是指高程点,即该层的填筑标高。这样能较好地控制线路的线形、填层厚度及路基标高。为后续的路基整形打下良好的基础。5.8.4 在路堤本体顶面或是基床底层顶面施工结束时要将横、纵调整到设计的标高,严禁在基床顶面通过贴皮来调整横、纵坡。局部不平整处确需调整,在施工时碾压厚度不得小于该设计层厚的1/3且不小于IOcmo5.9 具有可击实性的土的碾压含水量应控制在由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5.10 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床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5.11 填料摊铺应采用推土机进行初平,
19、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明显的局部凹凸,并应作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5.12 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o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o5.12.1 下挡挡墙背后的墙背回填,无论何种填料墙背范围内Im的填料粒径尽可能性选用粒径较小的填料。由于摊铺时填料来回推动使得大粒径的填料集中于靠挡墙的位置,使得该部位最易形成较多的空洞,且由于挡墙坡度限制大型压实设备根本无法碾压到位只能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或压实,因
20、此粒径过大根本无法保证墙背位置的路肩压实度,所以墙背I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宜大于15Cm且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o5.12.2横向结构物顶面覆土小于Im时,上面的填筑层不得使用大型碾压设备进行碾压,覆土超过Im的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在Im范围内也不得使用大型碾压设备进行碾压作业。5.13 路堤填筑施工控制5.13.1 施工中应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做土工试验进行鉴定。5.13.2 每一层填筑过程中,应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及下表的规定,在进行碾压。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
21、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3横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5.13.3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按附表一的要求进行控制。砂类土、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采用K30和n两项指标。5.14 雨季路堤施工,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层摊铺压实完毕,且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5.14.1 雨季施工前作好施工准备工作,区分路段,进行适合于雨季施工项目的安排。5.14.2 雨季施工路段,应在雨季前作好涵洞,并作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必要时采取覆盖措施。5.14.3 雨季施工应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进行轮流作业,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
22、开。5.14.4 雨后的路基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和复压处理,并经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六、基床底层施工工艺6.1 基床底层填筑前应根据所选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种类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6.2 基床底层填筑采用A、B组填料,填筑工艺与路堤填筑工艺相同。同时满足下列要求:6.2.1 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o6.2.2 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o6.2.3 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IOcm.6.3 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控制6.3.1 施工中应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
23、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做土工试验进行鉴定。6.3.2 每一层填筑过程中,应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及下表的规定,在进行碾压。基床底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中线至边缘距离0+50mm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3横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5厚度30mm6.3.3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按下表的要求进行控制。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填料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110130150动态弹性模量EVd(MPa)404040压实系数K0.95孔隙率n28%28%七、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7.1 基床表层级配
24、碎石填筑前的准备工作7.1.1 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拌和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应分别堆放。7.1.2 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场拌。7.1.3 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7.1.4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7.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7.2.1 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
25、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7.2.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7.2.3 级配碎石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面应用摊铺机摊铺。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肩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间距不宜大于IOmz横向应分别在路肩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7.2.4
26、 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7.2.5 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边,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7.2.6 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夕M则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界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7.2.7 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
27、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7.2.8 碾压后的基床表成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应补平并补压,见下表。填料压实标准级配碎石地基系数K30动态弹性模量Evd孔隙率n7.2.9 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层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7.3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控制7.3.1 填料复查试验应在级配碎石场和摊铺现场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7.3.2 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如下表: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中线高程10mm2路肩高程1Omm3中线至路肩边缘0+20
28、mm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5横坡0.5%6平整度不大于IOmm7厚度-20mm7.4 水泥级配碎石的施工,加入了水泥的级配碎石在加入水泥后2小必须施工完毕(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Omin;普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o采用集中拌料、随时施配随时使用的作业方式,阴雨天严禁进行水泥级配碎石的施工。八、路基沉降观测8.1 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4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8cm。路基施工完成,应至少有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经系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铺设轨
29、道。8.2 路基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观测桩基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观测装置的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施工中应保护好观测基桩及观测装置。8.3 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8.4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预压期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当沉降速率变化较大时,增加观测频率。8
30、.5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8.6 当路基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Iomm,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8.7 路基填筑至设计高程后,应按设计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九、机械设备选型9.1路基工程施工全面开工前,应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设备型号。十、施工注意事项10.1路堤、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施工时,严禁在顶面铺撒砂,避免造成过大的
31、沉降。设计院提供的附件一:温福线各车站(除福州地区外)的货场、维修工区及站坪采用填料及压实标准的技术要求一、填米樱求1、宜选用A、B、C组填料。当选用D组填料时,应采取加固或土质改良措施;严禁使用E组填料。2、浸水部位应采用渗水土填料。3、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全宽应以同一种填料填筑。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顶面应向两侧设4%的人字排水坡;当上下两层填料的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应在分界面上铺设厚度不小于30cm的垫层。4、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Omm或摊铺厚度的2/3。二、填料的压实标准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
32、砂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对块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填筑部位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11级II级11级11级11级不浸水部分压实系数K0.90地基系数K30(MPa/m)8080110120130相对密度Dr0.7孔隙率n(%)3232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80)(110)(120)(130)相对密度Dr(0.7)孔隙率n(%)(32)(32)注:括号内为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
33、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施工控制含水量的范围应根据填料性质、压实标准和机械压实能力综合确定。细粒土和可击实的粗粒土填筑时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可采取疏干晾晒或加水湿润等措施。设计院提供的附件二:引入福州枢纽施工图变更设计采用填料及压实标准的技术要求择录引入福州枢纽施工图变更设计路基篇第二章中相关内容福州枢纽相关工程的速度标准及轨道类型线路范围速度标准铁路等级轨道类型1.XDKO+00LDK10+650(枢纽联络线上、下行正线)时速120km(局部时速80km)I级重型(无缝线路)60kgK180+600-K193+530(既有线)时速120kmI级次重型60kg所有站
34、线时速80kmII级次重型50kg(3)基床结构、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路堤基床结构a、枢纽联络线上、下行正线路基基床分为表层及底层,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L9m,总厚度为2.5mo所有站线路基表层厚度为0.3,底层厚度为09m,基床总厚度为L2mb、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应设4%的人字排水坡。&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Im范围内应予以挖除换填,填料应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6.2.1条、6.2.2条的要求。挖方顶面应设4%的向外排水坡。路堤基床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基床表层填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I级铁路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当缺乏A组填料时,经经济比选
35、后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b、11级铁路应优先选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G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d、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砂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石类、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应分别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I级II级I级11级I级II级I级11级压实系数K(0.93)地基系数K30(MPa/m)(100)110150140150140
36、相对密度Dr0.8孔隙率n(%)28292829注:细粒土、粉砂、改良土一栏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基床底层填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I级铁路应选用A、B组填料。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b、11级铁路可选用A、B、C组填料,当采用C组填料时,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地区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G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Omm,或摊铺厚度的2/3。c、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砂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作为控
37、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对块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I级II级I级11级I级11级I级11级I级11级压实系数K(0.93)0.91地基系数K30(MPam)(100)90100100120120130130150150相对密度Dr0.750.75孔隙率n(%)31313131注:细粒土、粉砂、改良土一栏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实度应符合铁
38、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第6.2.1条、第6.2.2条的有关规定。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I级铁路不得小于L5MPa,11级铁路不得小于L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0:1级铁路不小于0.18MPa,11级铁路不小于0.15MPa。否则应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路堑基床结构、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a、I级铁路基床表层土质不满足相应的表层压实标准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处理;11级铁路基床表层土质不满足相应的表层压实标准要求时,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等措施。b、基床表层土的天然密实度不应小于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的规定值,否则应采取压实措施。仁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
39、入阻力PS值:I级铁路不得小于L2MPa,11级铁路不得小于Lo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O:I级铁路不小于O.15MPa,11级铁路不小于0.12MPa。否则应进行加固处理。d、不易风化的硬质岩石基床,路基面应设4%的人字排水坡,凹凸不平处应以混凝土或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填平。(4)路堤基底及填料设计地基表层处理A、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地面横坡缓于1:10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但路堤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地段,应清除地表草皮。b、地面横坡为1:101:5时,应清除草皮。c、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
40、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即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路堤。B、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L25。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陡坡路堤靠山侧应设排水设备,并采取防渗加固措施。U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填料等措施。D、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天然密度小于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表7.3.1的规定值时,当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应将原地表碾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0.3m,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或采取其他地基加固
41、措施,碾压后的密度应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表7.3.1的规定。E、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当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I级铁路小于L2MPa,11级铁路小于LO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0:I级铁路小于0.15MPa,11级铁路小于0.12MPa时,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抛填片石或填砂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F、厚层软土及其它类型厚层松软地基上的路基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沉降检算,当稳定安全系数、工后沉降不满足规定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的有关规定。填料要求a、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宜选用A、
42、B、C组填料。当选用D组填料时,应采取加固或土质改良措施;严禁使用E组填料。b、路堤浸水部位应采用渗水土填料。J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I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的过渡段填料应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第753条的规定。铺设非无缝线路的I、11级铁路的桥头路堤及I、口级铁路的涵洞两侧路堤应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d、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全宽应以同一种填料填筑。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顶面应向两侧设4%的人字排水坡;当上下两层填料的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应在分界面上铺设厚度不小于30cm的垫层。e、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0mm或摊铺厚度的23o填料的压实
43、标准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砂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和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对块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标准填筑部位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I级II级I级11级I级II级I级11级I级II级不浸水部分压实系数K0.900.90地基系数K30(MPa/m)80808080110110120120130130相对密度Dr0.70.7孑L隙率n(%)32323232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80)(80)(110)(110)(120)(120)(130)(130)相对密度Dr(0.7)(0.7)孔隙率n(%)(32)(32)(32)(32)注:1括号内为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2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I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连接处过渡段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第7.5.3条的规定。施工控制含水量的范围应根据填料性质、压实标准和机械压实能力综合确定。细粒土和可击实的粗粒土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