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的解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的解剖.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颅脑的解剖,任莉,目录,颅脑的骨及骨连接颅脑的组成及颅神经颅脑血管的走向及支配区域,颅骨的组成(1),颅分为脑颅(8块)和面颅(15块)两部分(眶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凸的连线)。,颅底内面观,组成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脑颅骨,脑颅骨 包括前方一块额骨,后方一块枕骨,上方两块顶骨,两侧各有一块颞骨,颅底的中部是单一的蝶骨,蝶骨前方为一块筛骨。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两顶骨和枕骨之间有人字缝。脑颅共8块,额筛蝶枕单,顶颞各2块,总计8块全。,1、颅的顶面观,面颅,面颅骨有15块骨,构成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成对骨: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
2、泪骨下鼻甲,不成对骨:犁骨下颌骨 舌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颧骨,枕骨,上颌骨,下颌骨,鼻骨,泪骨,下鼻甲,犁骨,下颌骨,分一体两支下颌体:牙槽弓,颏孔下颌支:髁突,下颌角,下颌孔,,脑组织及脑神经,大脑分为六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脑干脑神经有12对:一嗅二视三动眼四车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脑神经 I.嗅神经 II.视神经 III.动眼神经 IV.滑车神经 V.三叉神经 VI.展神经 VII.面神经 VIII.前庭蜗神经 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 XI.副神经 XII.舌下神经,脑的组成,脑 干 Brain Stem,概 述 脑干是脑的中轴部分,
3、占据颅后窝的前部,自下 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凡是上、下行的传导束都要通过脑干才能与脊 髓、小脑和大脑半球相联系。由于头部感觉器官如视器和位听器的分化和发展 及腮弓的衍化,12对脑神经中除第1、2对外都与 脑干相连,因而脑干内尚有与各对脑神经相连的 脑神经核以及随之产生多途径联系的网状结构。,1、脑干的外形(1)脑干腹侧面,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发出、。,2)脑桥 基底沟(有基底A通过)延髓脑桥沟发出、。,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发出、(背侧发出),视神经,垂体,灰结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基底沟,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视束,视交叉,大脑脚
4、,脚间窝,脑桥,舌下神经,锥体,锥体交叉,前正中裂,内囊,前庭蜗神经,(2)脑干背侧面,1)延髓薄束结节(内含薄束核)楔束结节(内含楔束核),2)脑桥有菱形窝,是第四脑室的底小脑脚 3)中脑 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 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 4)菱形窝:第四脑室的底,尾状核,背侧丘脑,松果体,上丘,下丘,外侧膝状体,滑车神经,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内囊,内侧膝状体,菱形窝,小脑脚,二、脑干内部结构,1.灰质grey matter 位于脑干背侧,构成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中继核)2.白质white matter 位于脑干腹侧和外侧,包括上下行纤维束和三对小脑脚 3.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
5、tion 位于脑干中央部、灰白质之间,(3)脑干网状结构 概念:在脑干中,除了边界明显的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 核以及长距离纤维束以外的区域,这些区域由白质纤 维纵横交织构成弥散的网,网中分散一些大小不等的 神经元。位置:延髓、脑桥和中脑的背盖部 结构特点:细胞分散,大小及形态不一,纤维多方向行 走,联系复杂。功能: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中枢及呕吐中枢等。可维持人的意识清醒,若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脑干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脑干病变大部分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神经进行定位。脑干病变多见于血管病、
6、肿瘤及多发性硬化。,椎体束,延髓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4)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5)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节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图解,延髓中腹侧损害,延髓中腹侧损害,可出现延髓内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1)病灶侧舌肌瘫痪
7、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椎体束损害);3)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震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脑系损害)。可见于椎动脉及分支,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延髓中腹侧损害图解,舌下神经,椎体束,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临床表现:患者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用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及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例如:杨兆启,刘道安,小 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
8、,在脑干的后方,借小脑下脚、中脚和上脚分别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小脑与脑干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紧靠枕骨大孔,其腹侧邻近延髓。当颅内病变(脑炎、肿瘤、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被挤入枕骨大孔内,从而压迫延髓,危及生命,临床上称为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是一个与运动调节有关的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损伤时,平衡失调,站立不稳,走路时抬腿过高,迈步过大;取物时,过度伸开手指;令患者作指鼻试验等,动作不准确,临床上称“共济失调”。,间 脑,端 脑,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有
9、许多深浅不同的沟,称大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大脑回。,大脑横裂大脑纵裂,大脑沟 cerebral sulci 大脑半球以 3 条大脑沟及 2 条人为划线分为 5 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岛 叶,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沟、回,额叶的沟回顶叶的沟回枕叶的沟回大脑内侧面的沟回,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认知有关。枕叶的功能:与视觉的整合有关颞叶的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边缘叶的功能:与内脏活动有关。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密切有关。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有关。,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10、1)第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2)第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3)听区:颞横回(41、42区)。(4)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5)嗅觉区:海马旁回钩。(6)语言中枢,(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 部(4、6区)。,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身体各部代表 区的特点:上下倒置,但 头部正置。对侧管理。身体各部代表 区的大小,取 决于功能的重 要性和复杂程 度。,(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身体各部投影 的特点:上、下倒置,但头部正置。对侧管理身体各部投 影区的大小,取
11、决于该部感 觉的敏感程 度。,(3)听区:颞横回(41、42区)。,(4)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5)嗅觉区:海马旁回钩。,(6)语言中枢 位于“优势半球”。“右利者”或大部分“左利者”在左侧半球,仅一部分“左利者”在右侧。,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44、45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区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在角回(34 区)。此区受损,产生失读症。,大脑皮质联络区:除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对各种
12、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完成更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丘脑,2.功能:纹状体:运动的调节,损伤后,病变主要为运 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旧纹状体病变:巴金森氏病,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新纹状体病变:舞蹈病,运动增加,肌张 力下降。杏仁核:属边缘系统。屏状核:功能未明。,(三)髓质:根据纤维联系的形式、方向和长短,可分为三类:1.联络系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回、叶间皮质的纤维。,2.连合系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1)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朝应部位,可分为嘴、膝、干、压部。(2)前连合:连结两则颞叶和嗅球。,(3)穹窿连合:连结两侧海马。,3.投射系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投射纤维主要经过内囊。,(2)分部:前脚:尾状核和豆 状核之间。后脚:丘脑和豆状 核之间。膝:前、后脚汇合 之“V”尖处。,内囊 internal capsule(1)位置:位于尾状核、丘脑 和豆状核之间。,(4)内囊受损,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两眼对侧偏盲。,病灶,脑的血管,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1.来源:(1)颈内动脉系(2)椎-基动脉系,2.颈内动脉,3.椎动脉,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而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据统计 国人约有48%的动脉环发育不全或异常。,5.中央支,6.皮质支,胼胝体周动脉,A.大脑前动脉:,脑的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