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0028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章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理解认识的本质的关键.必须首先考察实践以及实践与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等经典概念的关系.,(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中介(工具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有思维的,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和实践活

2、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它有:客观性、对象性等特性,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主要形式,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是根本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_恩格斯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提供了:新客体材料,新实验手段,新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促进知识交往与知识的社会遗传.实践使经验和知识内化为人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图式,提高认识能力.实践使对象深度本质暴露.实践产生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3、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五,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是反映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础上,把人的感觉、观念、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主要错误是先验论:颠倒物质和意识关系,否认反映论.主观唯心主义:主观自生论客观唯心主义:神启说,(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积极能动革命

4、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反映论的缺陷:,脱离实践考察认识.认识失去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认识失去了辩证发展的性质.主要是不懂实践在认识论上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解决了认识的能动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问题.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解决了认识中的多方面的关系和认识的发展及过程的辩证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实现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

5、反映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现象,还反映本质不仅反映现在,还反映未来不仅反映现实,还能虚拟仿象,“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够创造客观世界”_列宁,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反映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主体,客体,摹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能动的反映,能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肯定主体状况对认识的影响。*在传统思想中人们一般从负面来评价这种影响。如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他提出所谓“四偶像”(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偶像)这人类和个人的有限性、语言与文化、哲学观念等是助长谬误有害于真理的。*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如格式塔心理学,正面看待这种影响.,马克思主义正面肯定这种影响。,主体状况包括:

6、*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认知结构理论背景非理性因素,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主体状况对认识的影响:*选择不同的认识客体及其不同的信息*对信息的不同理解,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对意义的不同评价,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形式上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形式上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一定条件,(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 这次飞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7、。,理论成功回到实践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付诸实践,需要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真正化为群众的意志和行动。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和理论意义,原因:主客观条件限制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理论意义:正确认识(真理):是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历史: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认识“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_毛泽东,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

8、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注意真理符合论:是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符合,不是抽象的符合.,*注意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不是抽象的同一.,坚持客观真理,反对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主观的表达及其思想形式.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多元真理论.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的价值情感.反对实用主义真理论.真理不以伟人或大多数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的看法:,1,波格丹诺夫: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2、普遍同意:赞同的人的多少;赞同的强烈程度3,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4、波普尔:可检验性,可以被

9、证伪 5、拉卡托斯:预见新的事实 6,尼采:多视角主义 7,福科:系谱学与知识考古学 8,费阿耶本:怎么都行,(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三)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有本质界限.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谬误,无所谓言说真理概念.真理的发展常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的过火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_列宁,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纯粹的经院哲学甚至会讨论:一颗针尖上究竟能站多少个天使?,(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

10、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检验标准,要求是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2)只有实践满足这个要求,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它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从而确定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终标准是唯一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或相对性:实践和认识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一次个别的实践对具体真理的检验作用会由于历史的具体的条件限制而表现出相对性和不确定

11、性.,真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成功 _列宁,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是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特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满足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满足人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关系中是物向人的趋近.人的需要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客体的性质及其对人的意义是人实践基础上认识发现的.价值关系不是自然关系,是实践中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超越性关系.,价值的特性,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需要的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需要满足形式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具有多维性:共时态来看,价值主体需要的多面性,决定了与

12、同一客体形成多面价值的可能.历时态来看,主体和客体及条件的变化,显示出时间推移中价值的多种可能性.,价 值 评 价,含义,特点,标准,方法论 原则,主体对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属性作评判表态度,揭示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价值关系,主体通过体验把握客体能否满足需要,以特定价值词进行评判,满足主体需要:出发点,前提,符合客体本质和 规律:基础,合理性,利于主体生存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主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性认识活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评价结果以主体的特点为转移.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意义:1,价值

13、评价性认识也具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具有客观性.2,正确的价值评价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的价值关系的评价.3,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_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_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_列宁,(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的功能:追求价值的精神驱动力实践目标的制约性实践目标的导向性,价 值 观 念,含 义,构 成,特 征,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和在具体的 环境中形成的有关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内在依据,价值标准是核心,主体历史方位感,价值本位意识,社会秩序意识,社会规范意识

14、,价值实践意识,社会历史性,群体性,评判定向性,规范性,树立正确价值观,(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真理 原则,价值 原则,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人的 实践 活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形成于实践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统一 表现,相互 贯通,相互 引导,实践 标准,真理 和 价值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具体的,历史的,一定实践 条件下的 相对统一,实践基础 上 不断发展 的统一,*西

15、方哲学家关于真理(科学理论)的价值性思想,1、科学理论的价值中立说:认为真理与价值无关a.休谟:事实有关“是不是”,价值有关“该不该”。b.康德-弗莱堡学派-马克斯.韦伯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科学:事实-客观-真-理性-逻辑人文科学:价值目的-主观-善-非理性-非逻辑。,2、科学理论负荷价值:(美)普特南,a.知识体系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断b.科学活动离不开价值判断 C、科学理论的价值:科学理论(真理)促进人类的善,满足人类整体的、长远的需要。,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2、一切从

16、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实事求是。3、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去寻找新答案,创造新理论。2、意义:实事求是是融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辩证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体现

17、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过程。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2、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1)要坚持调查研究,反对“唯书”、“唯上”。(2)要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3)要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勇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世界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1)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

18、(2)理论的作用离不开实践的作用。思想理论的力量只有当它们被作为实践力量的人所掌握,运用于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发挥出来。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实质是提高人的素质。(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活动状态。(1)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自然主人社会的主人。(2)认识必然,争取自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