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71137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 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在学习渔歌子(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23课)以前,通过忆江南(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1课)的教学,学生已对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内容,以填词和唱词的形式,让学生对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培养学生想像能力。3、通过对词的理解,能够初步填词。情意目标: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感受词

2、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及渔歌子创作情况。2、课文插图。3、渔歌子教学课件。一、复习导入1、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色。二、学习渔歌子1、解题:教师简介:“渔歌子”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是专门用来写渔父的。课件链接古诗词比较,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由于词的长短不一

3、,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渔歌子就是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课件准备:一剪梅、虞美人、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巩固字音,记忆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课件展示:渔歌子朗诵flash;渔歌子画面flash;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

4、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带着课件中的3个问题读文、全班交流:a、词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颜色?b、“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不须归”?c、用自己的话说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4、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同桌互读,相互欣赏,能够背诵。三、拓展性练习1、填词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但是后人所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其

5、内容就和渔父、忆江南无关了。后来,有人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出来,编成词谱,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既和内容无关,有的作家就在词牌之外另注明词题,如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出示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采桑子(重阳)课件出示渔歌子、忆江南词牌和字数要求。教师填词渔歌子(教学)、忆江南(家乡美)。学生讨论,练习填词。师点评,小结。2、唱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播放邓丽君的一剪梅,引唱词。词是唱出来的,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词牌名,我们知道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也就是曲谱的调子。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现代人是怎样唱词的。课件出示:邓丽君虞美人音乐、歌词。(课件准备:一剪

6、梅、虞美人、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mp3)让学生以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调和唱渔歌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曲为忆江南配乐。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渔歌子,通过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了词的意思;填词忆江南,对填词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唱了一剪梅,感受了词的音乐美;今后我们要多读多背优美的古诗词,感受古文化的美。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

7、趣。教学难点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教学时间一课时一、了解词牌及词。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二、读会。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8、。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三、读懂。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

9、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

10、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第二行:读。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两岸,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

11、读读?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后两行:读。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

12、试读,齐读。四、内涵升华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师生对吟。为何不归?(重复)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但

13、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志和志和,心志平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1

14、、学习“塞”、“箬”、“笠”、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能力训练点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德育渗透点1、通过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温故引题:51、联系旧知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学生齐背。)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2、出示渔歌子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这江南不止是让白

15、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风味。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走近作者: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4、诗、词的区别: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现。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5、解题。渔歌子,词牌名。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二、初读感知31、初读新“词”: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读到不懂的地

16、方,可以看注释。生自由读,教师巡视。2、反馈交流:重点:“鳜、箬、笠、蓑”3、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三、细读品词:22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3a、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b、交流发现。c、同学们,这词中有这么多的景物,这么丰富的色彩,俨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请你再次读词,读到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或闻到些什么的时候,再停下来。(生自由读,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7a、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

17、看到了什么?抓住“山、白鹭、桃花、鳜鱼、流水、斜风、细雨”等景物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b、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再把这首词朗读一次。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4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这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交流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2a、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讲读。(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渔

18、歌子。四、诗词链接5其实描写江南的又岂止白居易、张志和,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江南,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吧。出示多个诗句读一读,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五、挥笔习作101、学生习作因为有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所以有了忆江南,因为有张志和对江南的喜爱,所以有了渔歌子。同学们你们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又随着诗人词人游赏过江南。请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2、交流习作全班交流,教师评价指导。六、拓展延伸必做题:背熟渔歌子,并默写一次。选做题:1 、收集有关“江南美景”的诗。2 、请你为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录:1、(春天

19、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锋(读好让你看到画面的那句诗)用杜甫的话说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 西塞山前春意浓,千朵万朵压枝低。(读) 水中闷得很,它们要出来透透气。(读) 这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的,柔柔的。(读) 真有意思,真悠闲。(读) 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把这首词朗读一次a我看到绿绿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还边飞边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开。在山

20、前绽放笑脸。柳条在风中舞蹈。d我看到一条条肥肥的鳜鱼不时的从水中跃起。 e我看到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 f我看见一个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钓鱼。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你对“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 仅仅是因为风小雨小,不用回去吗?a这么一点风一点雨,不用回去。b、这点毛毛细雨根本没什么关系。还穿着绿蓑衣呢。c这里的景色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是的,你们看。苍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鸥鹭,肥嫩的鳜鱼,有山,有水,有花,有鱼,有柔柔的风,有细细的雨,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没尘世的烦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安静

21、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 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渔歌子 学生齐读渔歌子。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指

22、导朗读,初步感知。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2、学生圈画,交流。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 看着看着 ,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

23、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悠然自得的渔夫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你看,张志和

24、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五、深探“不须归”。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

25、?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六、作业。1、背诵渔歌子。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渔歌子人教版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

26、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

27、,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二、理解课题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

28、张志和的资料。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2.自主品悟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

29、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

30、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