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2241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食物来源营养学上分为四类:单糖(monosaccharide)双糖(disaccharide)寡糖(oligosaccharide)多糖(polysaccharide),(一)单糖: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等。(二)双糖: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及海藻糖(trehalose)等。,(三)寡糖由39个(3n 10)单糖分子而构成。大豆低聚糖: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大豆胀气因

2、子”。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糖的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四)多糖,由10个及10个以上单糖组成。1.糖原2.淀粉 是热能的主要来源。(1)可吸收淀粉 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amylose)和支链淀粉(amylopectin)。直链淀粉易使食物老化,支链淀粉易使食物糊化。,(2)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定义(1991年Englyst 等人提出):“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RS

3、 分为4类:RS1、RS2、RS3、RS4 RS1为生理上不接受的淀粉,如整粒的谷粒和较大的淀粉颗粒;RS2为特殊晶体结构的淀粉,如生的土豆和青香蕉;RS3为老化的淀粉,如煮熟的冷土豆等。,RS4为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The definition for modified starch is:“Starch which has been treated physically or chemically to modify one or more of its ke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学或化学

4、方法处理后,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的淀粉。)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淀粉等。不包括通过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生产的淀粉。更正:P37“基因改造”改为“通过物理方法”所有RS的共同特点:在小肠内部分消化,在结肠内发酵并完全吸收。,抗性淀粉(RS)的功能,控制体重:RS可增加脂质的排泄;减少碳水化物的吸收;本身含热量很低。控制餐后血糖,防止糖尿病:因RS可减慢餐后糖类的吸收,因此可缓解餐后血糖的生高,并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起到控制II型糖尿病的作用。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可能与RS在结肠中的发酵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使PH值降低

5、,促使钙、镁变成可溶性的Mg+、Ca+而易通过上皮细胞被人体吸收有关。治疗腹泻作用:尤其是对于婴幼儿腹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RS可以控制肠道细菌增殖和细菌凋亡。为双岐杆菌增殖因子:RS比膳食纤维更易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脂肪肝。防止便秘、盲肠炎、痔疮、结肠直肠癌的发生。,3、纤维概念: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ietary fibre)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和木质素。目前认为膳食纤维主要包括以下成分:(1)非淀粉多糖(NSP)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

6、维素、果胶、树胶及海藻多糖等;(2)木质素(lignin),注意:(1)膳食纤维只是一个营养学概念,而不是对膳食成分的精确描述。(2)近年来有人提出将抗性淀粉、抗性低聚糖、美拉德反应产物等也作为膳食纤维,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此外,膳食纤维根据其水溶性不同,分为:(1)不溶性纤维(insoluble fiber)主要包括: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2)可溶性纤维(soluble fiber)主要包括: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e.g.albedo:rich in pectin,the phytochemicals limonin(柠檬苦素)and vitamin C.,附

7、:FAO/WHO199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根据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1.糖(12)(1)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2)双糖:蔗糖、乳糖、海藻糖(3)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等2.寡糖(39)(1)异麦芽低聚寡糖:麦芽糊精(2)其他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等3.多糖(10)(1)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抗性淀粉(2)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氧化供能 16.7kJ(4kcal)/g2.构成组织3.节约蛋白质作用(protein-sparing action)4.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

8、is)5.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6.提供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1)改善肠道功能 主要包括:增加粪便量和体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和肠道憩室病的发生,以及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及机体的作用;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2)控制体重和减肥(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4)可能具有预防结肠癌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吸收(二)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原因:(1)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2)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3)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1)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

9、奶;(2)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3)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制品再饮奶。,(三)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概况:GI最初由David Jenkins于1981年提出,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对传统的“食品交换份法”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化吸收;(2)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3)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The GI Factor”(1996),”The Gluc

10、ose Revolution”(1999),”The New Glucose Revolution”(2003),1.GI定义 FAO/WHO1997:GI=摄入含50克碳水化物食物后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摄入等量葡萄糖(50克)后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100 根据GI不同,将食物分为:高GI食物:GI70中GI食物:GI:5669低GI食物:GI55,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GI),2.食物GI的应用(1)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2)控制体重(3)改善胃肠功能,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AI:55%65%注意:1.多样化 2.适当限制纯热能食物(如精制糖)的摄入,一般不超过总能

11、量的10%。,第五节 能量(energy),一、概述,(一)能量单位1kcal=4.184kJ,1kJ=0.239kcal(二)产能营养素及生热系数产能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物理卡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物理卡价。生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生热系数(calorific coefficient)或能量系数、能量卡价。分别为:碳水化合物:16.81kJ;脂肪:37.56kJ;蛋白质:16.74kJ。,二、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三个方面。(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12、BM)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清醒时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计算:1体表面积计算法 1984年赵松山等提出: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根据下表查出相应的BMR。基础代谢体表面积(m2)BMR 24,人体基础代谢率kJ/(m2h),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要求禁食4小时,全身处于休息状态。2直

13、接计算法(略)3.体重计算法(略)更正:表1-16:0.0565W+2.04,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1)体型、体表面积与机体构成(2)生理、病理状况:儿童、孕妇,BMR;男女;甲亢时,BMR升高。(3)环境条件:炎热、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时,能量消耗增加。“适应性生热作用(adaptive thermogenesis)”(4)其它:如尼古丁、咖啡因等可使基础代谢耗能增加。,(二)体力活动 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我国目前体力活动分级为三级: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体力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

14、AL)指1人1天24小时总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与基础代谢能量消耗(RMR)之比值。,影响体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体格状况体重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工作的熟练程度,(三)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是指由于摄食而引起的额外的热能消耗。脂肪:45%;碳水化物:56%;蛋白质:30%40%。摄入普通混合膳食所产生的食物热效应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四)生长发育,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量的确定,(一)计算法1能量消耗计算法 能量需要量(en

15、ergy requirement)BMRPAL2膳食调查法,(二)测量法1.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很少采用。2.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在一定时间内机体CO2的生成量(mol)与O2的消耗量(mol)的比值。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1.0,0.8和0.71。一般混合膳食呼吸商在0.71.0之间,平均为0.85左右。,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食物的氧热价或氧的

16、热当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氧热价分别为21.0,18.8和19.7kJ/L。一般混合膳食的氧热价为20.2 kJ/L。根据一定时间内氧的消耗量及氧热价即可计算出所产生的能量。产生能量氧热价(kJ/L)氧的消耗量(L),3生活观察法 又称时间活动法(time-motion method)要求准确记录被调查者24小时内的各种活动及持续时间,然后根据日常活动能量消耗率表(表1-20),结合被调查者的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其24小时的能量消耗。,4能量平衡法 正常:能量消耗量 能量摄入量一般每增加1kg体重,机体将储存25MJ33MJ的能量(平均为29MJ);体重每减少1kg,机体将消耗25MJ

17、33MJ的能量。(1)当体重增加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体重增加量(kg)29(MJ)/调查天数(d);(2)当体重减少时:每天能量消耗量(MJ)每天能量摄入量(MJ)+体重减少量(kg)29(MJ)/调查天数(d)。,四、能量摄入的调节,(一)摄食的神经生理调节(略)(二)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对摄食的调节(三)中枢系统肽类信号因子对摄食的调节 见表1-21。,表1-21 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主要信号因子,(四)激素和神经递质信号因子对摄食的长期调节(略)(五)影响能量消耗的蛋白因子1.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2.3-肾上腺素受体(六)非生理和生物因素对能量摄入的调节,五、能量供给,1.来源 三大生热营养素。2.供给量 中国居民膳食热能推荐摄入量(RNI):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 10.04 MJ/d(2400 kcal/d)中等体力劳动 11.30 MJ/d(2700 kcal/d)重体力劳动 13.38 MJ/d(3200 kcal/d)成年女性:轻体力劳动 8.80 MJ/d(2100 kcal/d)中等体力劳动 9.62 MJ/d(2300 kcal/d)重体力劳动 11.30 MJ/d(2700 kca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