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793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咨 询 心 理 学,2,第四章 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心理咨询师的情操与行为条件,3,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一、知识与技能 二、思维方式,4,一、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求助者或鼓励心理求助者向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引起求助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助人知识来帮助求助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的真正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5,一、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按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

2、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在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知识。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哪里?其次才谈得上针对性协助求助者分析问题,并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促进人格的成长。,6,(二)基本技巧,心理咨询师的助人技巧,涵盖以下几方面:1.在初诊阶段时能形成初步印象,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为达此目的,应掌握观察、谈话法、产品分析法等手段和技巧。2.能即时进行自我平衡,在受到求助者不良情绪感染后,能

3、在最短时间内,重新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静。3.能在平等交谈中,启发求助者进行正确的独立思考4.有灵活性,随时转变咨询方式,以克服求助者的阻抗和掩饰。5.有把握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向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目的,其中包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求助者感到困惑的处境或事件;问题出现的时间及其发展变化等;能适时地、机敏地提出问题,发现求助者不自觉的掩饰和阻抗,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内心深处的症结;设计一些相应的方法来矫正某些不良行为,适时地向求助者进行某些解释,等等。,7,二、思维方式,心理咨询是遵循着一般科学的法则来处理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它不是武断地根据臆测来做任何决定,无论在它的诊断部分还是在它

4、的咨询部分,每一个决策都必须依据事实规律做出,不能只凭个人经验或利用患者对心理学的盲目信任去指导患者。,8,二、思维方式,(一)普遍联系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在考虑心理问题时,要求咨询师无论在整理资料、形成诊断、确定咨询方案和实施咨询时必须防止或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对待心理问题时应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一观点要求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要有整体观念,对求询者的心理问题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活动诸要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咨询方法,以使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或克服咨询工作中的片面性。,9,

5、二、思维方式,(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多重含义。其一是心身一体的普遍联系。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因此,咨询人员理解心理问题应立足于这二者的结合。心理问题的存在,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人的生理过程,所谓心身疾病就属此类问题。另外在临床上,求助者常把心理问题用躯体体验进行表述,即把心理上的困扰和不适表述为各种躯体症状。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生理状态影响心理状态,比如,躯体疾病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情绪抑郁,或者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如身材矮小、肢体有残疾等)引起自卑、苦恼等。这就需要咨询人员善于分辨,辩证统一地分析和对待,而不能孤立地看问题。,10,二、思维方式,(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普

6、遍联系的观点还要求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压力源,进行综合分析。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咨询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各种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中,去分析问题所在。,11,二、思维方式,(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心理活动的综合性。人的心理与行为,即知,情,意,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系统。一般说来,其中的一方有问题,其中一方面有问题,即某一子系统发生变化,另外的两方也多少或迟早要有相应的改变。求助者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单一的,其实却不是,比如,情绪障碍常常涉及到对学习、工作、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识和个人行为反映模式。咨询员要抓住主

7、要矛盾,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12,二、思维方式,(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是指将不同咨询和治疗方法综合实施。在临床工作中,咨询师不能固执与自己偏爱的某重理论与方法,时间要求我们所最追求的目标是效果,而不是证实自己的或别人的理论见解,如果在临床上以证实理论和方法为核心,那就是用求助者做“实验品”,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另外事实证明各种理论和各种方法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他们是各执真理的一面。所以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也各有长短。只有将他们综合起来才是较全面和较好的方法。当然,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必须从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临床工作都是为了解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13,二、思

8、维方式,(二)要有“度”的概念“度”就是限度,不超过限度的做任何事结果必然是好的,超过限度或达不到限度,工作结果必然不佳,所以咨询师必须对自己工作的“度”要认真把握。,14,(二)要有“度”的概念,1.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职责的“度”咨询师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的责任是有限的。比如求助者可能认为咨询师应该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负全部责任,这显然是误解。因为咨询师的责任,仅仅是协助求助者决策和提醒实施决策的注意事项,咨询师决不能对求助者提供各种具体帮助,如,求助者与领导关系不好,咨询师没有责任去调节他们的关系,更不能去说服他的领导。如果求助者因失业而感到痛苦,咨询师决不能替他找工作。

9、求助者因失恋后,情绪低落,咨询师决不能帮他介绍异性朋友等等。不对咨询师的责任加以限定,其效果肯定不好,严重时可造成咨询失败。,15,二、思维方式,(二)要有“度”的概念2.咨询时间的限度在咨询计划中,应明确规定咨询的次数、每次所用的时间。漫无目的无时间限定的咨询是盲目的低效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活动是不可取的。,16,(二)要有“度”的概念,、感情沟通的限度目前,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咨询师在咨询中的“共情”。且不说这个词汇在翻译上是否妥当,单就一个情字足以使咨询师不好把握。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必须沟通,但这种沟通是单纯的情的沟通,还是理的沟通或者二者兼有呢?其尺度又如何把握呢?对

10、待这类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度,“共情”的确有不好的后效。在临床上,特别是异性间建立咨询关系后,情的过度沟通会使咨询关系中产生不应有的内容,从而破坏正常的咨询关系。所以正常咨询关系的主干应当是理,而不是情。情必须在理的限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共情”,只要能达到设身处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就可以了。咨询过程中所剩下的只能是达理。,17,二、思维方式,(二)要有“度”的概念、咨询目标的限制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于引起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种种原因,如躯体疾病,社会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应不做深入讨论。在不得不涉及这类问题时,也只能听取求助者的看法,而不加任何评论

11、。充其量也只能表示理解,如此而已。这样便可把咨询目标严格的限制在协助求助者化解心理问题方面。,18,(三)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它是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咨询工作中有两种表现:、当咨询师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会考虑到其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进行咨询干预之后,或在干预过程中咨询师会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最后结局。对这种预测也是按客观的逻辑性进行判断而得出的。“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必将成为现实。,19,(四)中立性态度,人们的言行举止千差万别。其原因是因为人们有个性心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取

12、向。如果我们要求别人的价值取向必须与自己的相同或者认为所有人的价值取向必须一致,这显然是无理的。因为这是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替代现实。在咨询过程中,如果持这种观点就会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或者以某一种固定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这样就必然要对求助者的个性特点及其观点进行评价。从而丧失了心理咨询所要求的中立态度。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或固定的某一种价值取向去评论甚至批判求助者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做法。因为一个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消除、个性心理的成长只能是以他原来的心理状态为基础、在与咨询师共同商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之后对原有价值取向进行自我批判的结果。,20,(四)中立性态度,为了

13、保持非评判性态度。咨询师在和求助者谈话时,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评论性意见,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心情观望而已。”对求助者的非评判性态度,就好比望着日落那样。这种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使求助者无所顾虑,从而把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咨询心理学家的这种非评判性态度,不仅体现在言语里而且还要体现在表情和行为上。即使在认知疗法中,强调求助者出现问题的起因在于错误的认知方式,也只是强调他的认识和观点有与现实不适应的地方,对于求助者本人并不能进行

14、刻意的批评和责怪。,21,心理咨询师的情操与行为条件,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求助者,所以咨询师必须愿意和善于帮助他们,能够通过心理咨询方式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钟友彬(1982)十分概括地对心理咨询师提出以下要求,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求助者服务,还要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洞悉求助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体。,22,心理咨询师的操行要求,一、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就是咨询师在上岗之前,或经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或经过督导的

15、帮助,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各种“结症”搞的一清二楚,并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临床上遇到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求助者时,便可以有意识的回避,以免将自己尚未解决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投射给求助者。这是咨询师应有的道德。咨询师不应因经济利益或其他任何个人的理由,违背这条道德原则。,23,自知之明最明显的体现,1知道自己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以及短处。2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及其得失。3知道自己所压抑的是些什么情欲。4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从行为的方式和后果能看出隐蔽的动机。5知道目前的情感和心情(尤其是不愉快的)跟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以及当时应付的得失)之间的联系。6能在别人的言语行动中看到自己

16、的反映,或者,能把自我客观化,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7能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没有无益的后悔和内疚,也能做到“好汉不谈当年勇”。,24,自我意识,对自己人性观的良好自我意识:善恶、理性非理性、可变不可变、可知不可知、决定论自由意志、悲观乐观、主观客观、素质论环境论 行为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性观 环境论、可知、客观 主观、理性、善良咨询关系 专家、权威 平等的余-汝关系,25,自我意识,对自己价值观的良好自我意识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自我意识:1过去我有些什么心理冲突?是否留下了一碰就痛的疮疤?现在我还压抑着什么心理冲突?我有没有过分使用某种防御机制的倾向?2马斯洛所说的基

17、本需要我都满足了吗?3我是弗洛姆所说的占有型的人吗?4我的心理是开放的(open minded)还是封闭的(closed minded)?,26,开放性的特征(密特尔曼)(William Mittelman),有较深入的自知之明,较少防御性;对自己、别人和周围处境容易接受;对来自外面的信息传入有高度的选择性;信息和能量输出的有效性高。,27,心理咨询师的操行要求,二、有助人为乐的价值趋向有助人为乐价值趋向的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可体验到助人便是助己,即在帮助他人获得良好心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道义上的满足,满足自身这种高级精神需求,确实是一件快事。可以想象,一个助人为乐的咨询师极容易搞好咨询关系

18、,使求助者感到温暖和谐。,28,心理咨询师的操行要求,三、责任心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心有三层含义:一是对求助者认真负责,严格按道德、法律规范权利帮助他们;二是对社会负责,即在社会生活中,消除人们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和谐,给他们周围的人,带来安定,给他们的亲友带来快乐。这一切都是社会意义的事;三是对职业负责,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心理咨询这一职业涂上污点。,29,美国心理学会(APA)制定的专业守则,1、专业能力与资格2、职业操守3、专业与学术责任4、尊重当事人的权力与尊严5、关怀当事人的利益6、社会责任,30,咨询员的人格特质,自信、自知、有勇气、心胸开放、温暖、通情、接纳、尊重、真诚

19、、客观、非支配性,31,咨询师的形象和心理素质1、品格:价值观-利他与利社会2、自我平衡能力-面对负面信息的心理调整,自我心理矛盾与冲突的调整3、善于容纳别人-安全、自由的气氛4、有强烈的责任心-真实有效的工作5、有自知之明-自知与自我成就,32,职业倦怠,33,burnout,人,格,倾,向,始终献身于工作,工作内容过度饱满,坚决服从工作安排,喜欢权力、独裁、想要扩展自己工作的控制力,34,避免职业倦怠,35,保持心理健康,36,案例介绍,汪某,男,18岁,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汪某小学时成绩等各方面都很好。初中在其母工作的学校(非重点)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初三时,他

20、开始意识到前途问题,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静心苦读,进步很快,终以年级第4名考入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信心大增,给自己定下了考名牌大学的目标。但高一阶段成绩在班级为14、5名。暑假中遇到原初中几位旧读其他重点高中的同学,得知人家成绩均在年级前列,很不服气,谴责自己努力不够,暗自定下在高二跃上班级前列的目标。为此,制定了具体计划,如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听懂,课间即总结好,回家不再花时间消化,而是阅读参考资料,但结果并不理想。再次检查自己,认为目标、计划没错,还是自己用功不够,便挤出更多时间看书。,37,案例介绍,高二开始不久,出现看书时脑内出现杂念,如:“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高考的重点”、“考试时会怎样考”,继而脑中出现考不好时的紧张情绪,排解不掉;平时产生紧张感,考试前加剧。此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在班级中降到三、四十名,十分焦虑。进入高三后,症状加剧,只要是学习就出现杂念,已无法听课与看书作业,自己更为焦虑。想到高考迫近,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对自己爱好的小提琴、足球也都提不起兴趣。自己找了些心理卫生的书籍看,试着自我调整,但效果不大,于是来心理咨询中心求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