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理机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2857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6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的生理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的生理机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本章内容提要:1、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及神经兴奋的传导 2、神经系统及其机能 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其分类:(一)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的构造: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细胞具有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神经传导是由感觉N细胞传到中间神经细胞,再传到运动神经细胞,是单向传导。,(二)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2、根据神经元机能,可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等。,二、神经兴奋的传导:(一)神经兴奋

2、:当以某一形式刺激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较安静的状态转至较活动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神经兴奋。,“去极化”:,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过膜外电位,解除了细胞膜静息时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去极化”。,在去极化的一瞬间之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又开始下降,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上述的这一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它是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代表神经兴奋的状态,一次去极化和一次恢复极化,代表神经一次完整的兴奋。,(二)神经兴奋的传导:当动作电位主生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这一部分电位即

3、产生变化,细胞膜表面带较多负电荷呈负电位,而细胞膜内带较多正电荷呈正电位。但与之相反的是,邻近未受到刺激的部位,仍然是膜外带较多正电荷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在此情况下,原来静息状态时不存在电位差的细胞膜表面,在受刺激与未受刺激的两部位间也出现了电位差,于是膜表面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产生反向的电流,形成回路,这样未受刺激的部位也被引起去极化,它引起下一部位膜的去极化,使得一个刺激很快传遍整个神经纤维。这就是所谓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31对兼有感觉和运动机能。(二)脑神经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三)植物性神经:指控

4、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脊髓和脑构成。脑:脑干(延脑、桥脑、中脑)、间脑(丘脑、下丘脑)、小脑。,二、神经系统,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一、反射、反射弧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一)无条件反射:先天的本能行为,是固定的神经联系,是不可改变的。(二)条件反射:后天的习得行为,是暂时的神经联系,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一)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二)规律:1、扩散与集中2、相互诱导,四、两种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的两种信号系统总是协同作用的。,作业:1、名词解释:主要是反射、反射弧、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书后第一题)2、阐述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3、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4、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