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 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20312 4200 3120 42000 3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 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 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 面添几个0.二、新课1 .教学例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教师再提问
2、: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 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 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2 .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 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三、课堂练习1 .做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 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 .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
3、了 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3 .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4 .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 .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四、小结(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
4、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 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 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
5、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 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 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 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己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 系起来,想
6、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 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 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 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IO82、 3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略)二、探讨交流1、学生观察情境图。、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2、教学p26中的例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
7、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 3套,一共是多少本?、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4)、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5)、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X3 = 54 (本)1818183+ 1854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54本。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
8、想 的,又是怎样做的。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略)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 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 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四、教学过程: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 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
9、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 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份是它的2/4, 3份是它的3/4, 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 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
10、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 比较的?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 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
11、、5、6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 . 口答.3X4表示几个几相加?2X5表示几个几相加?2 .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0+0+0二0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X3二0教师:“0X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教师:“0X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X5等于多少呢?
12、为 什么?(0X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56=43=6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 0X3=0,那么3X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X3=0下面板书出 3X0二0,再出一组算式0X9和9X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X0让学 生填,得出0X0 = 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 都得0, 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 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3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4 .教学例题.教师先出示112
13、X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 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教师:102X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X4 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 数十位上的。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 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 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作业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教材简析教材先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再利用实 际操作演示为用竖式计
14、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为什么个位上要商O提供形象支 撑,最后是教学笔算商末尾有O的除法。教学完后教材又通过验算来让学生自 己试试算得对不对来进一步理解商末尾有O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想想做 做”巩固所学的知识。“想想做做”第3题针对学生初学商末尾有O的除法时 容易出错的几种错误让学生找错并改正,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 错误,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想想做做”中还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把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还注意了让学生来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 O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
15、写O的道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 有O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2、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暑假里,三(1)班出去郊游,让我们去看一看怎样?(课件展示郊游情景: 欢快的场面)二、探索方法,正确计算(一)探索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一学生说(边说边出现题目):我们三(1)班老师和同学共 65人来郊游,如果平均分成5组进行烧烤,谁知道我们每组有几人?2、学生说说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4、说说自己的方法,当学生说到用竖式计算时教师板书出竖式,完成题 目。评:通过应用题的
16、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 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二)解决商末尾有O的除法。1、教学新题课件出示一学生说:我们带了 52个红薯,平均分给这5组,每组分到几 个?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 样列竖式板书。(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1,怎么办?(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L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
17、书。教师指出:“ 0 X 5”和“减”的过程可 以省略不写。评: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 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2、巩固计算方法。(1)课件展示图中两人在做题。教师引导:让我们去看看那两个同学在干 什么好吗?(课件展示两人在进行做题竞赛)(2)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3)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3、学习验算。(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4、“想想做做”第4题
18、。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O的;没有余 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 有0。5、“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评: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 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 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 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J三、联系实
19、际,解决问题。1、课件展示图中一人在看书。师说:让我们去看看他在看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说:“我在看故事大王共有64页,我4天看完这本书,你知道我平均 每天看多少页?(1)学生列式计算。交流。(2)另一女同学出来说:“我准备6天看完这本书,我每天看多少页, 你能帮我安排一下吗?小组讨论怎样安排。代表交流。(这里的方法不一定, 可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怎样为她安排的,并说说理由。2、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 “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
20、际,发挥想像 力,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 维。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 的除法)总评1、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创设了学生暑假去郊游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把本课 知识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O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 尾有O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 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O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 商的个位上写0。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 式。3、注意了数学知识与
21、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 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 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 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
22、: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 (2) (3) (4)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
23、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 数。(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 的分数。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 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
24、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 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 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 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 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 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的活动。其中,四个计
25、划的设计 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 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 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 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必,相互点燃,从而 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 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 师心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
26、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 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 “二度开发”。大胆地开放 “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其中,和“小红” 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 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 边。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 想参加,她想利用双
27、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 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没有有当小主人的能力? ”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出示:买青菜用2元线,买白菜用了多少钱?提问:你们能解答?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 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 线;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评析: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 场景,对生活要索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 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 主意。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谈
28、话: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 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 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人()小邻居。提问: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 (人)?是啊,跟小邻 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出示线段图,图略)提问: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 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 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谈话:小红请好了小伙伴
29、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 支持。练一练:奶奶给了 10元钱,妈妈给了 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 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元钱。同桌交流后回答。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买表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表菜和萝卜的总 数多8元,买肉用了()元钱。谈话:谁愿意说说?(买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 位正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也想请她们帮帮忙。练一练:买茄子用了 4元钱,买冬瓜用了 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 总数多4元钱,买鱼用了多少钱?引导: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
30、 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不节步步深 入,分别设计了 “邀请朋友” “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 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 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 趣盎然。3、谈论: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 生。小红多会安排呀!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2个同学洗衣报,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 倍,擦窗的有()人。生答师板书。谈论: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
31、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下地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练一练:第一次发了 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 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 是前两次的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评析: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他设,主学生在感兴趣的 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玫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四个计划这 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 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鞭 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知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 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
32、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 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4、揭示课题5、引导:比较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 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 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6、看书质疑(学生完成例1)。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1、妈妈买了 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 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学生汇报,逐题出示:8+6=14 (个)8+6+9=23 (个)14+7=21 (个) 23+7=30 (个)引导: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如何改题目?评析:这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33、,让学生在想中练,错中悟,使每个学 生都成为选择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等信息为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 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生自由发表看法。谈论: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 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提问: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从不同的购物方 案。(学生设计)提问: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
34、钱够不够?如果不够, 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评析:在课尾设计“让学生用20元钱骈买提供的商品的活动。看似简 单,由于学生在开放的客,开放的群体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设计了 10 多种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而且还延伸出:如果买东西后钱多了可用来捐款、 还给父母、存起来等多种办法,适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当有同学提到要 把所有的商品全买下而钱又不够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更是数彩纷量,如讨价 还价、打折优惠、先欠再还、买一送一,有些购物策略甚至连老师也始料不 及。开放的活动开发了学生丰富鲜活的认知潜能,在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 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中,不公增进了运用数学解决简单
35、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 还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小结: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 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的 素质都得了 “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 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想念任何难题我们都 不怕!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xml: namespace prefix=o ns=yzurn: schemas-microsoft-com: office: offic
36、e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 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 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 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 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 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 行
37、,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 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 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指理解周长概念十通 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 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 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L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 )、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 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
38、场-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 周长。(板书周长)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 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 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 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2 .操作中理解周长。(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 确认)(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 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 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
39、朗。)3 .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 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r(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 所有边长的总和)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4 .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D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
40、展示不同的计算方 法。(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 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 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5 .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 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 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简析:教材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某些事件可能发现的机会,并学习有关的统 计内容。这是
41、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己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 性基础上安排的。教材让学生摸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先估计,再实验,从实验 中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在此过程中,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 收集、记录数据。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实验活动中探索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 做出适当的解释。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 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探索出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做出适当的解释。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
42、过程中,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和适当的解释。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 种有效方法,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实验活动准备:每组各3个大小相同黄、白球,一个不透明塑料袋,一条 蒙眼睛的带子,一个正方体,由正方体上分别两面写上(1、2、3)红、白颜色 的小棒各4根。教学过程:一、激情引人师:今天,老师要带每小组到数学乐园去玩个痛快,高兴吗?还要评出合 作好的小组给予奖励。二、展开活动,探究问题1、活动一:瞎子摸球。学生从装有3个白球,3个黄球的袋子里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 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43、(1)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2)学生估计白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3)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合作。(4)小组内交流: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5)汇报交流:根据你们组统计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2、活动二:掷骰子。学生把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的小正方体 抛30次。(1)说明活动要求。(2)学生完成表1后由小组长收集,另外三个小组的数据填入表2。(3)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4)汇报交流。3、活动三:放小棒在袋子里放4根小棒,怎样放才可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a、任意摸一根,不可能是红小棒。b、任意摸一根,可能是红小棒。c、每次任意摸一根,
44、摸50次,摸到红小棒和白小棒的次数差不多。(1)学生依次按要求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验证小组内的说法。(在口袋里 放小棒)(2)汇报交流。三、活动总结1、由学生评出本次活动中完成得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2、说说你在这次快乐的活动中知道了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能读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 分数的大小。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 能力。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喜欢解决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
45、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 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 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准备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 “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
46、铅笔(也可 用小棒替代)。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 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 个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1、预测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 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2、实验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