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320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版教学内容:三下第五单元第53页教材分析:认识分数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小学段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学段,是数的又一次拓展。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认识分数是从认识分数单位开始的;而从分数的后续学习来看,几分之一是理解分数单位与分数、分数与分数、分数与整数间关系的关键。所以本节课选定只认识几分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对分数已不陌生,“一分为二”、“二份中的一份”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

2、口头语言中了,平均分东西的现象也在生活经常见到。因此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体会分数是揭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数,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间的关系。3、培养思辨能力,渗透转化思想与方法。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苹果图、正方形彩纸、会变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学具:每两人5个半圆纸片;每组一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及一根彩带。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共

3、同上一节数学课。数学、数学离不开数,你能用上数说一句话吗?生1:我今年8岁了。生2:今天来听课的同学有32人。生3:泰山高1500多米。(师及时板书:8 32 1500)师:你还见过其他模样的数吗?生1:我们的数学课本定价是6.84元。生2:我的自动笔铅盒上写着0.7mm生3:期中考试,我数学考了98.5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84 0.7 98.5)评析:借班上课,课前交流很有必要。郝老师提出的两个看似浅显的问题却独具匠心。这既利于沟通师生感情,又利于激活学生已有数学经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说到了很多数。

4、(指板书)像8 、32 、1500这样的数是整数。像6.84 、0.7 、98.5这样的数是小数。在小学阶段,我们不仅要认识整数和小数,还会认识这样的数。(板书 )师:像这样的数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生1:我学钢琴的时候,在琴谱上见过。生2:我在数学课本上见过。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知道它是什么数?会读吗?生:它是分数。好像读作二分之一。师:你读对了,说明你知识面很广!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我觉得是两个东西平均分成一人一个。师:这是你的理解,其他同学呢?生:我认为是把一个东西分成两份。师:同学们对分数有的理解的对,有的理解的不是很准确。那么,分数到底是怎样产生?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

5、我们就共同走进分数,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评析:从整数、小数、分数这一数的体系入手来引入新课,打破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常规导课方式,给人以朴实、大气之感觉。而首次出现1/2时,先让学生谈谈对1/2的认识,利于教师准确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实现了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之目的。体现了学生是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二、数形结合,构建新知1、“眼疾手快”游戏师:在认识分数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眼疾手快”。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些苹果。我拿出几个,你看准后,马上伸手指表示出来。(师先后拿出3个、2个苹果,生都伸对了。接着师又拿出切好的平均分后的半个苹果) (生1用一根弯曲

6、的手指表示)师:说一说你这手势什么意思?生1(边做手势边说):这样伸直表示一个,这样弯曲一下就表示半个。师:多独特的表示方法啊!生2(用双手食指交叉成“十”字形来表示):我在中间切一刀,就表示半个。师:你的表示方法也很有创意。那么,这一半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生(齐):不能!师:那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我觉得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师拿出事先切好的少半个苹果)师:这样的一块儿还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生:不能,两边不一样大了。师:也就是说,两边分的一样大的时候才能用分数表示!那两份分的一样大,是怎么分?生:(齐)平均分。师:对,只有平均分的时候,才能用分数表示!(板书:平均分)2、教学的

7、意义、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拿出用红卡纸做的苹果图)师: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用这个苹果图来代替苹果。我把这个苹果图平均分开,然后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的。(师把苹果图贴在黑板上)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生:(齐)两份。师:平均分成了两份,两份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在苹果图的左边写上: )。师:(边做动作边说)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它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师:(指着另一份)这是苹果的另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生:也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师:对!这也是苹果的二分之一。

8、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二分之一。先写一条小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两份中的1份。师:你们看二分之一的样子多特别啊!中间一条横,上面一个数,下面一个数。这上面、下面、中间都有自己的名字呢。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师拿出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撕开,一份大一份小。)师:(举起一份)这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没有把长方形平均分。师:对!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才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3、“对对碰”游戏。 图1 师:下面我们要做个“对

9、对碰”的游戏。(课件出示如图1及游戏要求。)每两个同学都有一套这样的学具,我们要进行“找、拼、写、说”游戏。找:找到的另一半;拼:拼成一个圆;写:在另一半上写上;说:同桌互相说说这个表示什么意思。(生积极参与活动,师巡视。全部完成后,师生举起拼好的圆,一起说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说完后,要求学生把的纸片高高举起来。)师:互相看看手中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不一样大。我的大,他的小。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同样是圆形的二分之一,怎么这纸片还有大有小呢?生:因为这个物体本来就大,它分出来的一份就大,这个物体本来就小,它分出来的一份就小。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找到

10、这里的秘密。(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因为我们分的圆大小不同,所以得到的圆的二分之一的纸片大小也就不同。(结合学具)这个是大圆的二分之一,这个是小圆的二分之一。看来我们在说分数表示的意思时,一定要说清是谁的几分之几。(板书:是谁的)评析:这一环节试图通过“冲突建模内化”三个层次的教学,来认识1/2,构建分数模型。由“眼疾手快”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来引发“冲突”:“半个”不能用以前学的整数表示,从而引出分数1/2。认识1/2时,采用苹果图片数形结合,将它的读、写、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四点融合在一起,全面建立分数的模型。教材中分数名部分的名称是放在后面教学的,提前进行,可以使分数的读写意义与各部分

11、的名称尽早地建立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使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郝老师又设计了“1/2对对碰”这一游戏。既突出了分数意义中的两个本质要素:“平均分”、“是谁的”,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揭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数,从而深刻理解了1/2的意义。三、引导探究,揭示本质1、“会变的三角形”(拿出精心制作的教具:用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如图: 图2还有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备用。每一部分都能沿虚线对折,先出示红色部分,上面写着1/2。黄色和绿色部分隐藏在后面。)师:它是一个图形的二分之一,静静地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样子的?(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生:是正方形的。(师打开黄色部分,变成正

12、方形,展示后恢复原样。生:是三角形的。(师打开绿色部分,变成三角形,展示后恢复原样。)生:是长方形的。(师拿出蓝色的三角形,走到学生身边)师:请你试着拼一拼。(生左拼右拼,没有拼成长方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 )师:我们的想象是否合理,还需要事实来验证。这个同学虽然没有拼出想象中的图形,但是他却为我们拼出了另一种图形平行四边形。我们同样要感谢他。(生鼓掌)师:它还可能是什么图形的二分之一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去试一试。但是,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注意看(师把后面黄色和绿色部分全打开。如图2:)师:现在红色部分还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吗?(不是

13、)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呢?生(齐):三分之一。(师把图形反过来,红色部分写着。验证后,贴在黑板上)师:那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找到几个三分之一?和同桌互相说一说。2、实践操作,创造分数师:分数只有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吗?你觉得还有哪些?(生随意说出很多分数)师:想不想认识它们?(想!)心动不如行动!请同学们大显身手折一折。利用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或彩带,折一个几分之一。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折完后,用粉笔沿折痕画一下,并写出你折的分数。(生动手操作,师巡视。选四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生展示汇报。汇报完后,贴在黑板上,齐读: 、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

14、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几分之一。评析:在重点认识1/2的基础上,本环节又通过两个层次的教学来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认识1/3这一环节设计非常巧妙,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接下来郝老师改变了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分数。在作品展示评价时,教师则通过恰当引导,强调了几分之一的统一性(即平均分)和归一性(即平均分后的每一份)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四、运用分数,拓展延伸1、“会变的长方形”师:手指尖上出智慧。看到同学们折了这么多分数,我也用长方形折了几个分数。 (拿出教具:用挂历纸做的一个能折叠起来的等分成35份的长方形教具。折叠的

15、部分藏在长方形后面能一份一份地打开,就像百叶窗一样。首先,出示平均分成三等份的长方形。下面的两等份用白纸盖住。如图:)这一份涂上了红色 师:先估一估,红色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生1:我估计是长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2:我估计是长方形的三分之一 。师:谁估计的对呢?我们一起看。(拿掉长方形下面的白纸,露出下面的两份。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三份。)师:红色部分是长方形的三分之一。生2的估计是准确的。请同学们注意看。(打开折叠在下面的部分,长方形增加了一部分,变成相等的四份。如图:)这一份涂上了红色 师:现在红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 )(老师又打开一份,变成相等的五份。)师:现在呢

16、?(生:五分之一)师疑惑地问:红色部分没有变啊!怎么用来表示红色部分的分数一会儿是1/3、一会儿是1/4、一会儿又是1/5呀?生1:长方形变大了。生2:刚才平均分成了三份是三分之一;平均分成了四份是四分之一;现在是平均分成了五份,所以是五分之一。师:对,长方形变了,平均分的份数也变了。所以用来表示红色部分的分数也跟着变了。注意看,长方形又变了。(老师打开折叠在后面的长方形,每次增加两份。学生跟着说出分数:1/7、1/9、1/11。最后把折叠在后面的长方形一下全部打开。学生发出惊呼声,纷纷站起来数。)师:请你估一估,现在红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生1:1/20。生2:1/25。生3:1/3

17、3。师:你估计得比较接近了,能说说你是怎么估计得吗?生3(边用手比划边说):我把上面的11份看成一大份,整个长方形有这样的三大份,3乘11等于33,所以我估计红色部分是大长方形的1/33。师:同学们,他可不是随便估计的。他是在思考和比较中进行的。把一部分作为一个标准进行估计,是一个很好的估计方法,把掌声送给他。(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师: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5份,红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生(齐):1/35。如果这个长方形继续加长还可能得到几分之几?(学生踊跃回答:1/50、1/76、1/90)师:还可能得到1/100、1/1000、1/10000等等。光几分之一的分数就有这么多,分数大家

18、族里的成员可真多啊!2、看图片说分数师:分数不光多,还无处不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寻找分数!看到图片,你能想到哪个分数?(课件依次出示下面图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可想到不同的分数。) 荷兰国旗 五角星 冰糖葫芦 药片3、“奇妙的人体变化 ”师:不光这些物体上有分数,在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呢!(课件出示:胎儿的照片) 师:胎儿的头高是身高的生(齐):1/2。(接着出示:婴儿的照片。)师:婴儿的头高是身高的生(齐):1/4。师:那等长到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头高又是身高的几分之一呢?长到像老师这么大或像爸爸、妈妈那么大时,头高又是身高的几分之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实践作业,课下测量

19、一下,并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评析:三个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和趣味性。通过“会变的长方形” 这一练习,既深化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单位“1”的变化会引起分数的变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渗透了估计意识。而“看图片说分数”这一开放性的题目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的习惯。 “奇妙的人体变化”则再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体现了大课堂观的教学思想。创新特色:认识分数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长期以来各位名家已成功探索出了各种教学路子。而本节课试图体现以下特色:1、突显知识的系统性。导入新课时,教师站在数的

20、体系的高度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学阶段我们除了要认识整数、小数外,还要认识分数。看似平淡的导入,却给人以朴实、大气之感觉,同时也是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主人的体现。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前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作为一个孤立的模块放在最后。本节课将它提前,与1/2的读写、意义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尽早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创设“1/2对对碰”游戏。分数其实是揭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数。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本课创造性的设计了 “1/2对对碰”游戏。借用直观学具,通过找、拼、写、说四步曲强化对“平均分”、“是谁的”的理解。3、自制教具实用高效。精心制造的“会变的三角形”、“会变的长方形”教具,精致、巧妙,具有“一具多用”“一具多变”的特点,是多媒体课件所无法取代的。而结合教具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说教具的设计与使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